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页
    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页
    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6页。
    第十六课  散文两.语言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齿      (    )    (    )      (    )制(    )        (     )    (    )      (     )   )临          )风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臼齿  洗涤   消逝   疲倦   繁殖B.促使  蔓延     初生牛特C.松懈  边缘   孤寂   震颤  俯瞰D.濒临  深渊   凋谢   深不可测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1)那些东西和那(A.消退   B.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2)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A.创立B.创造)新的生命。          (     )(3)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A.遏制B. 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4)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A.死寂B.沉寂C. 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A.死寂B.沉寂C.孤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4.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国籍)的          。他是一位著名的        家、        家、作家,曾获得1950年的                奖。5.请写出关于“生命”的三句名言。                                                                                                                                                                                               二.课内精读。6.《永久的生命》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7.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是怎样把“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联系在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三.拓展阅读指向天空的木拐                                从维熙     当我们走进汽车里,他忽然一反刚才的安详神态,灵肉突然爆发出精神火花,以金鸡独立的架势,高高举起那只帮助他移动断腿的木拐,向我们高声喊道:     “不要战争——”     非常凑巧,游览了好莱坞和迪斯尼,适逢圣诞节的黄昏。孩子第二天下午还要上班,只好从洛杉矶开车一路疾行,穿越加州南部地区,连夜向亚历桑那州的首府菲尼克斯飞驰。     平日喧闹的高速公路,在这圣诞之夜出奇地安静,隔着车窗外望,四野一片银白——那是月亮洒下来的清冷的光大概人们都在家里过圣诞的缘故,这个汽车轮子驮着的两亿七千万人口的美国,此时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一般,高速公路上难以看到夜行的汽车。     直到驶进亚历桑那州界,我们的车才停了下来,想缓解一下长途行车的疲惫,并借机填补一下已然饥饿的肚子。那儿是长途行车者的一个驿站,其内不仅有加油站,还有供远途行者的饮用水,以及供行者方便的WC想不到的是在一路寂寞的夜行中,我们在这儿碰到了又一辆夜行的汽车。起始,我们以为也是赶路的行者,但当我们走近它的时候,却发现那是一辆家庭用的住宿车。车子里只有一个人,他一边啃食着手中的面包,一边不停地仰头喝着瓶子里的水。当他走下车来时从弥漫在空气中的浓烈酒气中,我才知道他喝的不是水,而是烈性的酒浆。他衣衫虽然褴褛不堪,但神色并不沮丧,见了我们先是扬起一只手臂,用英语问候我们圣诞快乐,之后就向我们的车子走来。此刻,我又发现,他是拄着一只木拐,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
          他看见我在吸烟,首先朝我走了过来。我给了他一支烟,并为他点着了火。他大概发现了中国烟草,有别于美国烟草的味道,就用英语对我开始了询问:     你是中国人?     “是。”     中国也过圣诞节吗?     我说:只有酒店和一些教徒们过这个节。     可能是出于信任,当我们围坐在长椅上吃夜宵的时候,他聊了自己的身世:他是个越战的老兵,负伤归国之后,家庭就解体了。之后,这辆车就是他的家,今天他就在这儿过圣诞。毕竟这里有长椅可以休息,还有这么好的一轮月亮和满地清亮的月光。他说话的语调,虽然没有一丝悲凉,但对我来说,犹如听一曲圣诞哀歌。      在华盛顿时,曾在越战纪念墙前驻足,墙上边的铜雕,都是表现美国士兵英雄主义的;而在这条公路的月光驿站,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只有将这两个不同的半圆,合成一个整体,那才是战争的全圆。难道不是吗?这个越战老兵,可能感悟出我们一行六人,是三代合成的完整的家庭,因而他目光中流露出的凄惶,正是对自己孤独命运的回视;同时又流露出淡淡的笑意,那是对我们无言的祝福。      要上路了。孩子指了指菲尼克斯城的灯火,意思是问他去不去那儿。他则指了指地面,意思是原地不动。当我们走进汽车里,他忽然一反刚才的安闲神态,灵肉突然爆发出精神火花,以金鸡独立的架势,高高举起那支帮助他移动断腿的木拐,向我们高声喊道:     不要战争……”     我们只是向他招招手,就关上了车门。车开了,我隔着车窗回眸这个铺满清冷月光的驿站时,心里充满了苦涩。车走远了,窗外一切都在我视野中模糊起来,惟有那只指向天空的木拐,像是一件现代派的雕塑,定格在圣诞午夜的月光之中……8.文章开头一反惯常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声夺人。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其好处。                                                                                                                                                                                          9.请任选两种人物描写手法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10.第11段中写道:“但对我来说,犹如一曲圣诞哀歌。”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感到悲哀的原因。  11.你是否赞成将本文标题换成“残疾的老兵”?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jiù  dí   dú  è   jì   chàn   yuan   kàn   bīn    jù2、B3、(1)B  (2)B  (3)A  (4)C4、英国  罗素  哲学  数学  诺贝尔文学5、 (示例)①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②世界上只有种英雄主义,那就是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③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 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6、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息地创造新的生命。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7“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想象的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中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8、开头采用倒叙的顺序,通过对比,以其过激的反应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突出表现了“他”的激愤、坚忍的形象,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点题,突出中心,前后照应。9、示例:从“他”啃食面包、不停喝水的动作和衣衫褴褛的外貌,生动形象地写出他旅途的劳顿,表现了孑然一身的“他”生活贫困,随意而简单;从“他”并不沮丧的神色、扬起手向我们招呼并走来的动作和说“圣诞快乐”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热情友好,面对艰辛生活乐观不屈的生活态度。10、为“他”在战争中失去健全的体魄而同情;为战争改变他的命运轨迹,导致他失去家庭而难过;为他在战争中付出沉重的代价,却依然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生命状态而心酸;为历史仅仅铭记了建功立业的英雄,却遗忘了同样付出代价的普通老兵而叹惋。11、示例:不赞成。“木拐”支撑着老兵的生活,形象地表现出老兵残疾却不残废的坚忍形象;“指向天空”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兵呐喊“不要战争——”时的激愤情绪,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之情。原题暗含主题,含蓄蕴藉,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改后的题目直白但内涵并不丰富。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