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平谷初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
展开2021北京平谷初一(下)期末
生 物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小肠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叶绿体 D. 细胞壁
2. 下列四种细胞中,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
A. 酵母菌 B. 衣藻
C. 草履虫 D. 神经元
3.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中的气泡影响了观察效果,如图所示。将气泡移出视野的操作是( )
A. 换凹面反光镜 B.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D. 调整细准焦螺旋
4.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
A.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 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5. 人和动物在正常生活情况下离不开食物,食物中包括多种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构成细胞主要成分
B. 维生素是生命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脂肪对人和某些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起着重要作用
D.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6.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小肠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
A. 成人的小肠可长达5-6米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的环形皱襞
C. 小肠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
D. 小肠液中有许多消化酶,如肠液、胰液等
7. 生物小组同学将少量面粉与清水和成面团后包在纱布内,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揉洗,直至清水变成乳白色。将少量乳白色液体倒入试管中,然后滴入碘液,观察到试管内的液体变成了蓝色,由此可知,试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8. 5月2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20年第2号预警。近期,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分别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件,多名学生溺亡。溺水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9. 下列动物中,完全用肺呼吸的一组是( )
A. 袋鼠和骆驼 B. 蝗虫和蚯蚓 C. 青蛙和金丝猴 D. 老鼠和鲫鱼
10. 新冠病毒导致全球超1.5亿人感染,超320万人死亡。在“全球协作,共同抗疫”理念的指导下,除个别国家和地区外,新冠疫情已得到控制。研究发现,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应器官的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新冠重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肺通气能力降低 B. 肺换气能力降低 C. 可能有糖尿症状 D. 动脉血含氧量高
11. 科学研究发现:按体积计算,人体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0.0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呼出气体中多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 鼻腔 B. 气管 C. 肺泡 D. 细胞
12. 下列血液各成分与其功能的叙述,相对应的一组是( )
A. 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 B. 血小板——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C.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D. 血浆——吞噬病菌
13. 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够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
A. B. C. D.
14.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15.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是( )
①人体排汗 ②人体排尿 ③人体分泌唾液 ④人体呼出气体 ⑤排出食物残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16. 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有。“-”表示无),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
-
-
乙
+
+
-
丙
+
+
+
A. 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B. 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C.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D. 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17. 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升,这与什么作用有关( )
A. 消化作用 B. 重吸收作用 C. 运输作用 D. 滤过作用
18. 下列血管的血液中,含废物尿素最少的是( )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肾动脉 D. 肾静脉
19. 下列对排尿意义的阐述,不恰当的是
A. 人体排出尿液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 人体排尿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 人体排出尿液能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
D. 排尿会让人体损失部分水分,所以人体在缺水是可以不排尿
20. 下列有关人体的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神经元
B. 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
C. 神经元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D. 传出神经纤维可以将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21. 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3只小狗,甲狗不作处理,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血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
6
乙
2.8
0.1
丙
0.1
5.8
A. 甲狗实验中作对照 B. 乙狗切除了甲状腺
C. 丙狗切除了垂体 D. 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
22. 当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手被针扎时,没有感觉到疼痛就完成了缩手反射。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黑暗中我们的瞳孔会变大
C.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e→d→c→b→a D. 若d处受损切断,不影响反射活动
23. 某脑血栓患者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A. 躯体感觉中枢 B. 听觉中枢
C. 躯体运动中枢 D. 语言中枢
24. 适于物质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下列与此功能不符的结构是( )
A. 唾液腺 B. 肾小球 C. 小肠绒毛 D. 毛细血管
25. 下列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患者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尿液的排出不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C. 遇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能保护鼓膜 D.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26. 蜀葵是一种庭院植物,嫩叶和花瓣均可赏可食。
(1)如图1所示,蜀葵的花朵大而圆,____________(细胞结构)内富含大量的花青素使得花色鲜艳。生长过程中,蜀葵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其根尖的____________区吸收,再通过____________(导管/筛管)运输至叶片。
(2)蜀葵的生长环境多样,可光可阴。科研人员对它的喜光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如果从有利于蜀葵吸收光能角度考虑,最适宜的见光条件为____________,此时,蜀葵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贮存在____________中,最终供开花等生命活动利用。
27.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小肠是由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构成,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
(2)图1表示构成小肠上皮的主要细胞及其分布,其中腺细胞构成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蛋白质和多肽在小肠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
(3)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细胞,你做此推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肠上皮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小肠干细胞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成小肠上皮各种细胞,以维持小肠正常功能并修复损伤。
(5)夏季是急性肠炎的高发期,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下列生活习惯中,更易诱发急性肠炎的是____________。
A. 不进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内脏
B. 饭前便后要洗手
C. 平时生活中,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D. 树上采摘的新鲜果实直接食用
2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持续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
(1)如图心脏结构中,属于心房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它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全身。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2)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的形式表示血压。血压持续达到或高于18.7/12千帕则为高血压。确诊高血压以后,常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口服高血压药物后,药物成分先经____________(肺循环/体循环),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进而送至相关部位发挥降压作用。
(3)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科研人员为研究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选择15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有氧运动干预,结果如下。
体重(公斤)
收缩压(千帕)
舒张压(千帕)
干预前
78.4
20.3
12.5
干预后
71.6
18.3
10.3
由表中数据可知,有氧运动通过调节____________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请据此提出一条预防高血压的措施____________。
29. 在2021年6月3日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表示,其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这意味着今后接种的新冠疫苗可以采用非注射的方式,只需要吸入雾化疫苗并憋住气,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接种。
(1)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____________组成,请用图1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出空气进入该系统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的是一名市民正在吸入雾化疫苗,此时,她的肋间肌和膈肌都____________,使胸腔容积____________,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压力降低,疫苗随着空气便被吸入。
(3)图1中的结构6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如图3所示,它数量多,壁很薄,外面包绕了大量____________,雾化疫苗进人血液只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层细胞。
30.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平谷区街头今年涌现出崭新的小黄车,不仅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小明骑着轻便的小黄车上学,平稳熟练。协调运动、维持他身体平衡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骑到路口时红灯亮了,小明立即下车等候。这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叫____________。
(3)到了车辆稀少的路段,小明加快了速度,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分泌这种激素的肾上腺属于____________(内/外)分泌腺。
(4)到达学校附近,远远看见很多同学走进校门,这些同学的物像是在小明的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形成的,最终在____________(写名称)形成视觉。小明赶紧把小黄车停在指定停车处,走进校园。
31. 肾脏是个神奇的脏器,每天24小时不停地工作。一个成年人的肾脏每天需要过滤大约2000升血液,产生约1.5升尿液。肾功能如果出现问题,会影响患者身体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1)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当血液流经②时,血浆中____________的不能滤过到肾小囊中。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进入____________(血管名称)内。
(3)糖尿病病人血液中高浓度的葡萄糖超过了重吸收的能力,导致糖尿。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为什么不采用口服的方式呢?为探究这一问题,兴趣小组展开了如下的研究:
步骤
甲组
乙组
A
破坏小鼠胰岛,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B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重复步骤B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步骤A中,破坏小鼠胰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补全步骤B中对乙组小鼠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
③兴趣小组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2.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了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随即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马拉松比赛的最适宜温度大约在10~15℃,但身体对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也非常重要,而体温调节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失温首先出现的是代偿期,或者叫冷应激期。这个时候的核心温度在35℃以上。人体的精神状态完全正常,只是会感到有点儿冷。应对冷的方式是容易散失热量的周围血管收缩,减少热量从皮肤散失,然后在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影响下增加脂肪、肌肉、肝脏产热,以及开始寒战抖动产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手脚因为血管收缩会冷得更加厉害,但能维持身体内部的需要,从这一期恢复,人体没有太大损伤。其次是轻度失温:核心温度进一步降低到35℃以下,32℃以上。开始算作医学上定义的低体温症。此时,代偿的产热还在进行,但已不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了,呼吸心跳难以保证充足的供氧,所以代偿性地开始增加心跳呼吸,人体开始有一些怪怪的情况出现,比如判断力下降,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以及反常的尿多。此时已经很难依靠自己脱困了,急需外界帮助。再然后是中度失温,核心温度到了28℃~32℃。你可能听说过的冷到反常脱衣服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此时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肌肉寒战产热也不再进行了。从心跳快变成了心律不齐。反常脱衣服是一种身体调节机制的“投降”,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最后就是难以拯救的重度失温了,核心温度来到28℃以下。没有意识,没有寒战,低血压,心跳减慢直到慢慢停止。失温救援的根本是身体恢复产热,所以给患者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1)正常情况下,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进行的____________作用。突遇极端天气时,人体热量的流失____________热量补给,便会出现失温现象。
(2)失温危险在于不仅仅造成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的温度降低,人体核心区的温度也会急剧下降。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____________(胸腔/腹腔)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3)在轻度失温时,心脏的跳动和呼吸的频率都会加快,调节人体心血管活动和呼吸的最基本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中度失温时,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肌肉寒战产热也不再进行,心率不齐,说明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与文中内容不符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 到人烟稀少的地理环境参加高强度比赛时,为避免负重,应尽量少带衣物
B. 人体的体温既受神经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C. 随着状况的严重,失温者的体温越来越低,人也会感觉到越来越冷
D. 失温救援的根本是身体恢复产热能力,所以首选给患者喂食鸡蛋、牛肉等高能量食物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小肠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叶绿体 D. 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洋葱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小肠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
故选D。
2. 下列四种细胞中,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
A. 酵母菌 B. 衣藻
C. 草履虫 D. 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详解】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酵母菌、衣藻、草履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可以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不是单细胞生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中的气泡影响了观察效果,如图所示。将气泡移出视野的操作是( )
A. 换凹面反光镜 B.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D. 调整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要将物像移出视野,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相反方向移动;
【详解】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要将物像可移动到视野外,装片就应向相反方向移动。图中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气泡就往右上方移出视野。
故选C。
4.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
A.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 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当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时,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5. 人和动物在正常生活情况下离不开食物,食物中包括多种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B. 维生素是生命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脂肪对人和某些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起着重要作用
D.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营养物质-详细-好】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1)能源物质。①糖类: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②脂肪: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③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2)非能源物质。①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水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②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缺少了会患相应的缺乏症。③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供能,每日需要量少,但作用大,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的种类比较多,缺少了也会患相应的缺乏症。
【详解】A.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水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A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提供能量,每日需要量少,但作用大,B错误。
C.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能保暖,有利于维持体温,C正确。
D.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6.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小肠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
A. 成人的小肠可长达5-6米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的环形皱襞
C. 小肠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
D. 小肠液中有许多消化酶,如肠液、胰液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详解】小肠约长约5~6 m,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的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B不符合题意;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的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C不符合题意;小肠液中有许多消化酶与消化有关,与吸收功能无关,D符合题意。
【点睛】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够分泌消化液的肠腺是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7. 生物小组同学将少量面粉与清水和成面团后包在纱布内,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揉洗,直至清水变成乳白色。将少量乳白色液体倒入试管中,然后滴入碘液,观察到试管内的液体变成了蓝色,由此可知,试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面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是淀粉的化学性质。
【详解】将少量的面粉与清水和成面团包在纱布中,把面团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揉挤直至清水变成乳白色。将乳白色的液体倒入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试管内液体变成蓝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5月2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20年第2号预警。近期,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分别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件,多名学生溺亡。溺水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详解】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故选A。
【点睛】关于呼吸的四个过程是考察的难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9. 下列动物中,完全用肺呼吸的一组是( )
A. 袋鼠和骆驼 B. 蝗虫和蚯蚓 C. 青蛙和金丝猴 D. 老鼠和鲫鱼
【答案】A
【解析】
【分析】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呼吸器官,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据此作答。
【详解】A.袋鼠和骆驼都是哺乳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都用肺呼吸,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昆虫类,生活在陆地上,其呼吸器官是气管。蚯蚓是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不符合题意。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
D.老鼠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都用肺呼吸。鲫鱼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新冠病毒导致全球超1.5亿人感染,超320万人死亡。在“全球协作,共同抗疫”理念的指导下,除个别国家和地区外,新冠疫情已得到控制。研究发现,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应器官的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新冠重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肺通气能力降低 B. 肺换气能力降低 C. 可能有糖尿症状 D. 动脉血含氧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详解】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肾小管毛细血管损伤,严重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可能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新冠肺炎会导致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能力降低,动脉血含氧量低。
故选D。
11. 科学研究发现:按体积计算,人体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0.0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呼出气体中多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 鼻腔 B. 气管 C. 肺泡 D. 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肺内有三次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详解】人体吸气时,吸入的气体进入肺泡,此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包绕在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氧气浓度高,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进入血液中的氧,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参与组织细胞处有机物的分解。组织细胞处有机物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肺泡处的毛细血管,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因此二氧化碳产生于组织细胞,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内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注意理解。
12. 下列血液各成分与其功能的叙述,相对应的一组是( )
A. 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 B. 血小板——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C.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D. 血浆——吞噬病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具有保护防御作用,A错误。
B.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错误。
C.红细胞不仅能运输氧气,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C正确。
D.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还是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运输的载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13. 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够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A为肺,B为心脏,C为脑,D为肾脏。
【详解】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故选B。
14.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答案】A
【解析】
【详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心室流向动脉,再到毛细血管,到静脉,最终回到心房。
15.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是( )
①人体排汗 ②人体排尿 ③人体分泌唾液 ④人体呼出气体 ⑤排出食物残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有关知识点。回答此题要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以及排泄和排遗的不同。
【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所以①人体排汗、②人体排尿、④人体呼出气体,都属于排泄。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排泄的途径和主要途径,要注意排便和排遗的区别。
16. 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有。“-”表示无),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
-
-
乙
+
+
-
丙
+
+
+
A. 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B. 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C.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D. 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血浆
(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详解】血浆中含有,而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因此甲是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乙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因此丙是尿素。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
17. 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升,这与什么作用有关( )
A. 消化作用 B. 重吸收作用 C. 运输作用 D. 滤过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B。
【点睛】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意义重大:它可以使许多有用的物质重新送回血液。
18. 下列血管的血液中,含废物尿素最少的是( )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肾动脉 D. 肾静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详解】A.血液流经肺静脉时,由于没有流经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尿素含量较多,A错误。
B.血液流经上腔静脉时,由于没有流经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尿素含量较多,B错误。
C.血液流经肾动脉时,由于还没有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所以尿素含量较多,C错误。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流出肾脏的血液(即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9. 下列对排尿意义的阐述,不恰当的是
A. 人体排出尿液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 人体排尿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 人体排出尿液能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
D. 排尿会让人体损失部分水分,所以人体在缺水是可以不排尿
【答案】D
【解析】
【分析】排尿是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详解】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能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因此即使是人体在缺水时,也要排尿。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排尿的意义。
20. 下列有关人体的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神经元
B. 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
C. 神经元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D. 传出神经纤维可以将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神经元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树突接受上一个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再由细胞体传递给轴突,然后依次往下传递,因此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神经元,A正确。
B.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B正确。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是神经冲动,C正确。
D.传入神经纤维将兴奋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出,D错误。
故选D。
21. 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3只小狗,甲狗不作处理,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血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
6
乙
2.8
0.1
丙
0.1
5.8
A. 甲狗在实验中作对照 B. 乙狗切除了甲状腺
C. 丙狗切除了垂体 D. 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丙是实验组。A正确;
乙组的小狗生长激素含量过低,切除的是垂体,B错误;
丙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因此丙组切除的是甲状腺,C错误;
乙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乙组的小狗会生长缓慢,发育正常;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丙组的小狗会发育停滞,生长正常。D错误。
22. 当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手被针扎时,没有感觉到疼痛就完成了缩手反射。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黑暗中我们的瞳孔会变大
C.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e→d→c→b→a D. 若d处受损切断,不影响反射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递的过程是: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A.该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由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瞳孔位于虹膜中央,光线可通过瞳孔进入眼球内部,虹膜有平滑肌,可调节瞳孔大小,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B正确。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递的过程是: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脊髓),d传出神经,e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c→d→e,C错误。
D.反射进行的前提示反射弧结构完整。若d处受损切断,反射活动不能进行,D错误。
故选B。
23. 某脑血栓患者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A. 躯体感觉中枢 B. 听觉中枢
C. 躯体运动中枢 D. 语言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人的语言中枢。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详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动物不具有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人的语言中枢。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点睛】此题考查了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4. 适于物质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下列与此功能不符的结构是( )
A. 唾液腺 B. 肾小球 C. 小肠绒毛 D. 毛细血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切入解答。
【详解】A.唾液腺的作用是分泌唾液,与物质交换功能不符,A符合题意。
B.肾小球时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而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慢,便于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大量的水,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因此适于物质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慢,更容易进行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下列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患者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尿液的排出不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C. 遇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能保护鼓膜 D.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的排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要知道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耳膜造成伤害,如果耳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耳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4.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A正确。
B.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断的,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同时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错误。
C.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C正确。
D.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D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26. 蜀葵是一种庭院植物,嫩叶和花瓣均可赏可食。
(1)如图1所示,蜀葵的花朵大而圆,____________(细胞结构)内富含大量的花青素使得花色鲜艳。生长过程中,蜀葵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其根尖的____________区吸收,再通过____________(导管/筛管)运输至叶片。
(2)蜀葵的生长环境多样,可光可阴。科研人员对它的喜光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如果从有利于蜀葵吸收光能角度考虑,最适宜的见光条件为____________,此时,蜀葵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贮存在____________中,最终供开花等生命活动利用。
【答案】(1) ①. 液泡 ②. 成熟 ③. 导管
(2) ①. 90% ②. 化学能 ③. 有机物
【解析】
【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蜀葵的细胞内有液泡,液泡中有细胞液,内含糖类、无机盐、色素等多种物质,花青素就存在于细胞中的液泡中。植物根尖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输送到植物各部分。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分析图2 可得出,从有利于蜀葵吸收光能角度考虑,随着见光程度的增加,蜀葵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因此最适宜的见光程度为90%。此时,蜀葵中的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氧气,储存的有机物最终供开花等生命活动利用。
27.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小肠是由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构成,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
(2)图1表示构成小肠上皮的主要细胞及其分布,其中腺细胞构成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蛋白质和多肽在小肠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
(3)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细胞,你做此推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肠上皮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小肠干细胞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成小肠上皮各种细胞,以维持小肠正常功能并修复损伤。
(5)夏季是急性肠炎的高发期,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下列生活习惯中,更易诱发急性肠炎的是____________。
A. 不进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内脏
B. 饭前便后要洗手
C. 平时生活中,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D. 树上采摘的新鲜果实直接食用
【答案】(1)器官 (2)氨基酸
(3) ①. 吸收 ②. 细胞膜有突起,能够增加吸收的表面积
(4) ①. 分裂##分化 ②. 分化##分裂 (5)D
【解析】
【分析】小肠长约5 ~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小问1详解】
小肠上皮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和分泌的作用。小肠是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构成的,因此属于器官,可以执行消化吸收功能。
【小问2详解】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为多肽,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氨基酸。
小问3详解】
观图2可知,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便于为吸收营养物质供能,且细胞表面含有指状突起,使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由此可推测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小肠上皮的吸收细胞。
【小问4详解】
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功能,小肠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寿命,为了维持小肠器官的功能,需要小肠干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小肠上皮各种细胞。
【小问5详解】
A.畜禽病死以后其血液和组织里含有许多致病菌、病毒有害物质,人进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内脏,可能感染上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所以,不进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内脏,不易诱发急性肠炎,A不符合题意。
B.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手上沾染的细菌(比如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入口,可以避免诱发急性肠炎,B不符合题意。
C.平时生活中,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防止急性肠炎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
D.树上采摘的新鲜果实可能有农药残留,细菌等不可食用,如果直接食用易诱发急性肠炎,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持续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
(1)如图心脏结构中,属于心房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它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全身。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2)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的形式表示血压。血压持续达到或高于18.7/12千帕则为高血压。确诊高血压以后,常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口服高血压药物后,药物成分先经____________(肺循环/体循环),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进而送至相关部位发挥降压作用。
(3)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科研人员为研究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选择15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有氧运动干预,结果如下。
体重(公斤)
收缩压(千帕)
舒张压(千帕)
干预前
78.4
20.3
12.5
干预后
71.6
18.3
10.3
由表中数据可知,有氧运动通过调节____________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请据此提出一条预防高血压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B##B、A ②. D ③. 房室瓣
(2) ①. 体循环 ②. A
(3) ①. 降低体重 ②. 控制糖类和脂肪的过度摄入或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
【解析】
【分析】图示心脏的结构: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要将血液射向全身各组织细胞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因此,如图心脏结构中,属于心房的是A右心房、B左心房。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它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全身。A右心房与C右心室、B左心房与D左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小问2详解】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患者口服高血压药物后,药物成分经小肠吸收后,经肠静脉、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进而送至相关部位发挥降压作用,这一循环途径属于体循环。
【小问3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通过有氧运动的干预,体重由78.4公斤变为71.6公斤,而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干预前都有所下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有氧运动通过降低体重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加强体育锻炼,利于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控制糖类和脂肪的过度摄入,利于预防高血压;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利于预防高血压;人体摄入的盐分过高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故做菜时多放食盐不利于预防高血压。
29. 在2021年6月3日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表示,其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这意味着今后接种的新冠疫苗可以采用非注射的方式,只需要吸入雾化疫苗并憋住气,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接种。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____________组成,请用图1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出空气进入该系统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的是一名市民正在吸入雾化疫苗,此时,她的肋间肌和膈肌都____________,使胸腔容积____________,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压力降低,疫苗随着空气便被吸入。
(3)图1中的结构6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如图3所示,它数量多,壁很薄,外面包绕了大量____________,雾化疫苗进人血液只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层细胞。
【答案】(1) ①. 肺##6##6肺 ②. 1→2→3→4→5→6
(2) ①. 收缩 ②. 增大##扩大##变大
(3) ①. 肺泡 ②. 毛细血管 ③. 2##两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6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小问1详解】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6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因此,空气进入呼吸痛的途径依次是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6肺。
【小问2详解】
图2表示的是一名市民正在吸入雾化疫苗,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疫苗随着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小问3详解】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雾化疫苗进人血液只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
30.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平谷区街头今年涌现出崭新的小黄车,不仅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小明骑着轻便的小黄车上学,平稳熟练。协调运动、维持他身体平衡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骑到路口时红灯亮了,小明立即下车等候。这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叫____________。
(3)到了车辆稀少的路段,小明加快了速度,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分泌这种激素的肾上腺属于____________(内/外)分泌腺。
(4)到达学校附近,远远看见很多同学走进校门,这些同学的物像是在小明的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形成的,最终在____________(写名称)形成视觉。小明赶紧把小黄车停在指定停车处,走进校园。
【答案】(1)B (2) ①. 复杂(条件) ②. 反射弧 (3)内
(4) ①. 3 ②.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解析】
【分析】一、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外分泌腺: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四、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小问1详解】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问2详解】
骑到路口时红灯亮了,小明立即下车等候。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即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小问3详解】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产物,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小问4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1. 肾脏是个神奇的脏器,每天24小时不停地工作。一个成年人的肾脏每天需要过滤大约2000升血液,产生约1.5升尿液。肾功能如果出现问题,会影响患者身体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1)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当血液流经②时,血浆中____________的不能滤过到肾小囊中。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进入____________(血管名称)内。
(3)糖尿病病人血液中高浓度的葡萄糖超过了重吸收的能力,导致糖尿。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为什么不采用口服的方式呢?为探究这一问题,兴趣小组展开了如下的研究:
步骤
甲组
乙组
A
破坏小鼠的胰岛,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B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重复步骤B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步骤A中,破坏小鼠胰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补全步骤B中对乙组小鼠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
③兴趣小组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肾单位 ②. 大分子蛋白质
(2)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
(3) ①. 避免小鼠体内产生的胰岛素造成干扰 ②. 口服与甲组等量的胰岛素 ③. 口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无效
【解析】
【分析】图中为肾单位模式图,①为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为肾小管,尿液的形成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完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小问1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过滤到肾小囊中,只有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进入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小问2详解】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肾静脉到下腔静脉到达心脏。
【小问3详解】
①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小鼠体内产生的胰岛素造成的干扰。
②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甲鼠每次喂食前注射等量的胰岛素。
③兴趣小组最终仅在乙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无效。
32.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了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随即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马拉松比赛的最适宜温度大约在10~15℃,但身体对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也非常重要,而体温调节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失温首先出现的是代偿期,或者叫冷应激期。这个时候的核心温度在35℃以上。人体的精神状态完全正常,只是会感到有点儿冷。应对冷的方式是容易散失热量的周围血管收缩,减少热量从皮肤散失,然后在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影响下增加脂肪、肌肉、肝脏产热,以及开始寒战抖动产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手脚因为血管收缩会冷得更加厉害,但能维持身体内部的需要,从这一期恢复,人体没有太大损伤。其次是轻度失温:核心温度进一步降低到35℃以下,32℃以上。开始算作医学上定义的低体温症。此时,代偿的产热还在进行,但已不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了,呼吸心跳难以保证充足的供氧,所以代偿性地开始增加心跳呼吸,人体开始有一些怪怪的情况出现,比如判断力下降,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以及反常的尿多。此时已经很难依靠自己脱困了,急需外界帮助。再然后是中度失温,核心温度到了28℃~32℃。你可能听说过的冷到反常脱衣服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此时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肌肉寒战产热也不再进行了。从心跳快变成了心律不齐。反常脱衣服是一种身体调节机制的“投降”,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最后就是难以拯救的重度失温了,核心温度来到28℃以下。没有意识,没有寒战,低血压,心跳减慢直到慢慢停止。失温救援的根本是身体恢复产热,所以给患者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1)正常情况下,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进行的____________作用。突遇极端天气时,人体热量的流失____________热量补给,便会出现失温现象。
(2)失温的危险在于不仅仅造成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的温度降低,人体核心区的温度也会急剧下降。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____________(胸腔/腹腔)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3)在轻度失温时,心脏的跳动和呼吸的频率都会加快,调节人体心血管活动和呼吸的最基本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中度失温时,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肌肉寒战产热也不再进行,心率不齐,说明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与文中内容不符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 到人烟稀少的地理环境参加高强度比赛时,为避免负重,应尽量少带衣物
B. 人体的体温既受神经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C. 随着状况的严重,失温者的体温越来越低,人也会感觉到越来越冷
D. 失温救援的根本是身体恢复产热能力,所以首选给患者喂食鸡蛋、牛肉等高能量食物
【答案】(1) ①. 呼吸 ②. 大于 (2)胸腔
(3) ①. 脑干 ②. 有一定限度 (4)ACD
【解析】
【分析】(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2)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
【小问1详解】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进行的呼吸作用。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所以突遇极端天气时,人体热量的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便会出现失温现象。
【小问2详解】
人体的体腔包括颅腔和体腔,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胸腔内有心脏和肺等重要器官,腹内有胃肠,肝脏等器官。因此,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胸腔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小问3详解】
脑干的功能是在脑干上有调节人体生活的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分别调节人体的心跳、血压、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参与,则体调温调节是神经系统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由于体温调节而保持体温恒定,但当超过一定限度后,体温调节将不能使人体体温恒定,如马拉松运动员在极端天气下由于失温受伤甚至死亡,这说明人体体温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因此,在轻度失温时,心脏的跳动和呼吸的频率都会加快,调节人体心血管活动和呼吸的最基本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中度失温时,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肌肉寒战产热也不再进行,心率不齐,说明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小问4详解】
A.到人烟稀少的地理环境参加高强度比赛时,为了防止意外,应该带足够的衣物,故A符合题意。
B.体温调节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参与,则体调温调节是神经系统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随着状况的严重,失温者的体温越来越低,可能出现反常反常脱衣服,脱衣服是一种身体调节机制的“投降”,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最后就是难以拯救的重度失温了,核心温度来到28℃以下。没有意识,没有寒战,低血压,心跳减慢直到慢慢停止,故C符合题意。
D.失温救援的根本是身体恢复产热,所以给患者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2021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朝阳初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朝阳初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