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三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三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上浇油 B. 绳锯木断 C. 刻舟求剑 D. 披荆斩棘
2.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3.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植物油 B. 白糖 C. 沙子 D. 玉米粉
4.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操作中其用途不同的是( )
A. 溶解固体 B. 蒸发溶液
C. 过滤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5.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是( )
A. 新能源汽车更多使用氢燃料
B. 奥运场馆更多使用太阳能
C. 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制冰实现了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D. 就餐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6.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 2Fe2+ ③ ④ ⑤
A. ①表示2个氮分子 B. ②表示2个铁离子
C. ③和④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 D. 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
7. 水和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 水能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防止生锈
B. 在加油站、加气站、面粉加工厂等处吸烟或打电话
C. 霉变食物经高温燕煮后,继续食用
D.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碳酸钠俗称纯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0. 区分是利用物质性质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区别的一种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B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将铜丝浸入,观察是否有气泡
C
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
D
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
分别取样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1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 ______ ;
(2)3个水分子 ______ ;
(3)1个钠离子 ______ 。
12. 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1)出行一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属于 ______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农业一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下列肥料属于化肥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人畜粪便
B.植物沤制物
C.草木灰
D.尿素
(3)记录一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
(4)净水一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X=4Fe(OH)3↓+8KOH+3O2↑,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3. 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 。
(2)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以用 ______ 的方法提纯KNO3。
(3)将a2℃时等质量的NaCl与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NaCl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KNO3。
14. 化学提升生活品质,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校服面料常用棉花,羊毛等混纺制成,生活中常用 ______ 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2)某校午餐食谱如图,合理膳食可增强体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鱼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B.淀粉可提供能量
C.适度补充油脂,有益身体健康
D.橙子可以预防骨质疏忪
15.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2)由实验二可知,CO2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
(3)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16. 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从多角度了解。
(1)金属的性质①在常温下,铝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 ______ 。
②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此时溶液中含有 ______ (填数字)种溶质。
(2)金属资源的保护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寻找金属代用品
B.任意开采金属矿物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17.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现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曲线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8.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选用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实验室制取CO2,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______ 。
19. 小艺从家中带来一包强效清洁剂(成分为过氧碳酸钠、食用纯碱),他将该固体粉末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过一会儿,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静置一段时间后,茶杯上的茶垢被清除干净。同学们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过氧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
(2)过氧碳酸钠水溶液中主要含有的微粒为Na+、OH−、CO32−、H2O2和H2O。
【探究活动一】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CO2
猜想二:O2,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与解释
在试管口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______ 中
无明显现象
该气体不是CO2
拔下橡胶塞,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______
该气体为O2,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探究活动二】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的原因是什么?
【做出猜想】可能是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某种微粒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进行实验】四支试管中均盛有1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按如图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到试管A、D中没有明显变化,试管B、C中产生大量气泡。
【分析讨论】
(1)大家认为不需要做A实验,原因是 ______。
(2)对比实验现象可知: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微粒为 ______。
【拓展延伸】
强效清洁剂溶于水后,持续释放出大量的活性氧原子,活性氧在水中高速运动,与各种顽固污渍反应,最终达到清洁目的。请根据如表分析:为使强效清洁剂清洁效果最优,溶液的pH值应该控制的范围是 ______。
pH
8.00
8.59
9.29
10.43
11.74
溶解氧(mg/L)
6.88
9.30
13.82
17.57
13.15
20. 某实验小组选用1.1g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与238.9g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后称量质量为239.56g,则:
(1)CO2的质量为 ______ 。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1g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火上浇油,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沙子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玉米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答案】C
【解析】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故C选项的作用与其它选项不同。
故选:C。
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新能源汽车更多使用氢燃料,氢燃料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错误。
B、奥运场馆更多使用太阳能,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制冰实现了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错误。
D、就餐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森林的砍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绿色环保”是指人类为了保护大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行为,可以从减少污染、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绿色环保”的含义、减少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离子结构示意图等,注意利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解题。
【解答】
A、①表示2个氮原子,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A错误;
B、②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故B错误;
C、③的质子数为8,属于氧元素,④的质子数为13,属于铝元素,二者构成的物质为氧化铝,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铝、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其单位不是“g”,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A、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错误;
B、水能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B错误;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来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A、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存在时会发生锈蚀,因此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可以防止生锈,故选项正确;
B、在加油站、加气站、面粉加工厂等处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物质,在附近吸烟或打电话可能会引发燃烧或爆炸,故选项错误;
C、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霉变食物不能食用,故选项错误;
D、煤火取暖时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紧闭门窗容易造成煤气中毒,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金属防锈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在加油站、加气站、面粉加工厂等处吸烟或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进行分析;
C、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分析;
D、根据煤火取暖时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分析。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化学与安全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不显电性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A、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碳酸钠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将铜丝浸入,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分别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分别取样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答案】2H 3H2O Na+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钠离子可表示为Na+。
故答案为:
(1)2H;
(2)3H2O;
(3)Na+。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金属材料 D 稳定性 H2O
【解析】解:(1)铝合金为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人畜、植物沤制物、草木灰均属于农家肥,尿素属于化肥,故选D。
(3)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是稳定性。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数与数目不变,反应前有:8个钾原子、4个铁原子,1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8个钾原子,4个铁原子,26个氧原子、20个氢原子,则10X中含有20个氢原子和10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金属材料;
(2)D;
(3)稳定性;
(4)H2O。
(1)根据铝合金为一种合金来分析;
(2)根据化学肥料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4)根据粒子符号的写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1℃时,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降温结晶 大于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的含义是:a1℃时,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3)将a2℃时等质量的NaCl与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析出的晶体较多,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NaCl大于KNO3。
故答案为:(1)a1℃时,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
(3)大于。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灼烧闻气味 D
【解析】解:(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生活中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2)A、鱼片含有丰富蛋白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淀粉可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人体所需能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脂是人体的一种供能物质,适度补充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D、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缺钙,橙子富含维生素,橙子不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灼烧闻气味;
(2)D。
(1)根据羊毛线和棉线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羊毛线和棉线的鉴别方法、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生理功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CO2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助燃 与氧气接触
【解析】解:(1)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且有毒,二氧化硫溶于水,故实验一中的水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同时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1)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CO2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助燃;
(3)与氧气接触。
(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分析;
(3)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根据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及常考实验的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16.【答案】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3 AC
【解析】解:(1)①在常温下,铝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②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镁>铝>铜,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不能和硫酸镁反应,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说明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不反应的硫酸镁、生成的硫酸铝、以及未反应完的硫酸铜3种溶质。
(2)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有:防止金属锈蚀,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以及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故选:AC。
故答案为:
(1)①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②3;
(2)AC。
(1)①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来分析;
②根据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不能和硫酸镁反应,以及溶液呈蓝色,说明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来分析;
(2)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资源的保护,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放热
【解析】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反应②为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盐酸属于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3)由图乙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3)放热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据此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试管 D 2KMnO4=△K2MnO4+MnO2+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
【解析】解:(1)由图可知: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即收集装置为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
故答案为:
(1)试管;
(2)D;2KMnO4=△K2MnO4+MnO2+O2↑;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茶垢中含有酸性物质,会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澄清石灰水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H2O2− MnO2 2H2O+O2↑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 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29~10.43
【解析】解:【探究活动一】酸性物质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说明茶垢中含有酸性物质,将该固体粉末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茶杯上的茶垢被清除干净。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故答案为:茶垢中含有酸性物质,会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进行试验】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所以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后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H2O2− MnO2 2H2O+O2↑;
【分析讨论】(1)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有水,所以A实验不必做。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
(2)对比各小组实验,可知钠离子对过氧化氢是否分解无影响,D中无明显变化,说明硝酸根离子也不是催化剂,则可能的催化微粒为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拓展延伸】pH在8.00到10.43之间时,随着pH的增大,污渍溶解度增大,当pH增大到11.74时溶解度反而减小,故pH应控制在9.29~10.43时,溶解度最大。故答案为:9.29~10.43。
【探究活动一】根据酸性物质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进行试验】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进行分析;
【分析讨论】(1)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有水进行分析;
(2)根据钠离子对过氧化氢是否分解无影响,D中无明显变化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pH在8.00到10.43之间时,随着pH的增大,污渍溶解度增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0.44g 90.91%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238.9g−239.56g=0.44g。
(2)设1.1g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10044=x0.44g
x=1.00g
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g1.1g×100%≈90.91%
答:1.1 g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90.91%。
故答案为:(1)0.44g;
(2)90.91%。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重点中学四校中考化学四模联考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重点中学四校中考化学四模联考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等四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等四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