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十五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十五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
1. 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抗体 B. 胰岛素 C. 糖原 D. 氨基酸
2. 昆虫的神经突触间隙存在可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其活性可被某杀虫剂抑制,据此推测,该杀虫剂作用于昆虫后,短时间内影响( )
A. 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 B. 突出后膜的受体种类
C. 突出后膜的膜电位转变 D. 突触后膜受体数量
3.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4. 猴疽是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导致的人畜共患疾病,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症状较轻。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性约为8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猴痘病毒进入机体后可在血浆中大量增殖
B. 猴痘病毒进入机体可被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C. 天花病毒与MPXV相关抗原的结构相似
D. 接种天花疫苗获得抵抗MPXV感染的能力属于被动免疫
5.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 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 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6. 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 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 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 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7. 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不会弯曲生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的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嗅觉和味觉丧失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发热体温持续高达39.4℃时,机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患者嗅觉或味觉丧失是因为大脑皮层部分区域发生损伤
C. 各种药物治疗导致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和适应性进化,形成了各种变异株
D. 一般成年患者3天左右才会出现明显症状,是因为病毒大量增殖需要时间
9. 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
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竞争
10. 我国的许多古诗词和农谚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同时也透射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说明生存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B. “无田(无力、耕种)甫田(田地),维莠(杂草)骄骄”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C. “螟蛉有子,蜾嬴负之”反映出了群落中两种生物存在捕食现象
D. “茶蓼(田中杂草)朽(腐烂)止,黍稷(农作物)茂止”反映出农作物利用腐烂杂草中的有机物进行茁壮生长
11. 科学家同时向两座独立岛屿引入数量、年龄大小几乎相同的狭颅田鼠,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甲、乙两狭颅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不适应当地环境
B. 在t1~t2时,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C. 若狭颅田鼠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 在t4时再次引入部分狭颅田鼠可能导致乙种群出现t3~t4的变化趋势
12. 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酵母菌抽样检测计数时无需盖盖玻片
B. 第4天时该种群的死亡率最小,出生率最大
C. 两种培养方式下,均在培养的第2天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D. 据图可知振荡培养降低了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4.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现场观看飞船发射的人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B. 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有促进水分重吸收的作用
C. 失重引起的机体脱水可能会造成内环境稳态失调
D. 航天员要协调肢体平衡,控制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15. 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不同激素发挥主要作用的先后顺序,以及种子含水量和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首先增加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B. 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其主要作用可能是促进有机物向种子的运输与积累
C. ABA能促进种子的脱水,有利于种子的休眠
D. 激素只在某一个发育阶段起作用
16. 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mmo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 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C.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D. 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生长素用量(mg/枝)
处理枝条数
第90天存活枝条数
第90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数
首次出根所需天数
0
50
50
12
75
0.5
50
50
40
30
1.0
50
50
43
25
1.5
50
50
41
30
2.0
50
43
38
30
3.0
50
37
33
33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 ______ .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 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______ .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8. 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 ______,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 ______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 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图2中,在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 ______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 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 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 ______。
(4)通常通过检测尿液中类固醇类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园圈养小熊猫的福利情况。皮质醇的分泌是由 ______轴调节的。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 ______进入尿液,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
19. 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______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______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_____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 ______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______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 ______,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 ______。
(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 ______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 ______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20. 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下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 ______ 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T处(图中显示是突触)信号形式转变过程为 ______ 。
(2)伤害性刺激使心率加快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 ______ ,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3)皮肤破损,病原体入侵,吞噬细胞对其识别并进行胞吞,胞内 ______ (填细胞器)降解病原体,这种防御作用为 ______ 。
(4)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 ______ 形成痛觉。该过程中,Ca2+的作用有 ______ 。
(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该药的作用机制是 ______ 。
21.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蚜虫的适应策略
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昆虫。春季蚜虫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迁飞到取食宿主上度过夏季,其间行孤雌生殖,经卵胎生产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虫迁飞回产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蚜虫周围生活着很多生物,体内还有布氏菌等多种微生物,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
蚜虫以植物为食。植物通过筛管将以糖类为主的光合产物不断运至根、茎等器官。组成筛管的筛管细胞之间通过筛板上的筛孔互通。筛管受损会引起筛管汁液中Ca2+浓度升高,导致筛管中P蛋白从结晶态变为非结晶态而堵塞筛孔,以阻止营养物质外泄。蚜虫取食时,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寻找到筛管,持续吸食筛管汁液,但刺吸的损伤并不引起筛孔堵塞。体外实验表明,筛管P蛋白在Ca2+浓度低时呈现结晶态,Ca2+浓度提高后P蛋白溶解,加入蚜虫唾液后P蛋白重新结晶。
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其体内的布氏菌从蚜虫获取全部营养元素。筛管汁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所含氮元素极少。这些氮元素绝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但无法完全满足蚜虫的需求。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来源如表。
氨基酸
组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甲硫
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植物提供
+
-
-
-
-
-
-
-
\
-
布氏菌合成
-
+
+
+
+
+
+
+
\
+
注:“-”代表低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高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难以检出。
蚜虫大量吸食筛管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蜜露以糖为主要成分,为蚂蚁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蚜虫利用这些策略应对各种环境压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1)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 ______。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图中实线单箭头代表了 ______的方向。
(2)蚜虫为布氏菌提供其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在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中,布氏菌来源的氨基酸与从植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______。
(3)蚜虫能够持续吸食植物筛管汁液,而不引起筛孔堵塞,可能是因为蚜虫唾液中有 ______的物质。
(4)从文中可知,蚜虫获取足量的氮元素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对策是 ______。
(5)从物质与能量以及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蚜虫在冬季所采取的生殖方式对于种群延续和进化的意义。 ______。
22.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而且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
B、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
D、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C。
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积累,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杀虫剂能够抑制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能够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持续发生转变,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突触处所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3.【答案】B
【解析】解: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①正确;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②错误;
③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③正确;
④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④错误;
⑤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⑤正确。
故选:B。
本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因而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胰岛素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的功能。
4.【答案】C
【解析】解: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可增殖,在血浆中不能增殖,A错误;
B、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
C、痘病毒(MPXV)感染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且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性约为85%,故天花病毒与MPXV相关抗原的结构相似,C正确;
D、接种天花疫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机体获得抵抗MPXV感染的能力属于主动免疫,D错误。
故选:C。
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增殖。
本题结合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B
【解析】解:A、免疫系统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A错误;
B、吞噬细胞既可以吞噬、消化病原体,也可以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B正确;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
D、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的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D错误。
故选:B。
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密切配合,相互影响;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
2、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御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吞噬细胞吞噬吞噬消化病原体属于免疫防御功能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还可以参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将病原体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3、免疫失调症: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免疫缺陷病是由免疫功能过弱引起,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关系及在维持内环境问题中的作用,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失调症,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6.【答案】C
【解析】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正确;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B正确;
C、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D正确。
故选:C。
1、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3、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赤霉素的作用,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意在考查考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选项的分析判断。
7.【答案】C
【解析】解:A、图①胚芽鞘完整,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A错误;
B、②锡箔纸套在尖端以下,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B错误;
C、③的尖端被锡箔纸覆盖,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但产生的生长素会发生极性运输,所以会直立生长,C正确;
D、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极端的胚芽鞘的左侧,导致左侧生长快,最终会向右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C。
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本题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患者发热体温持续高达39.4℃时,体温处于稳定状态,机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患者大脑皮层并未发生损伤,是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受到了影响,使患者嗅觉或味觉丧失,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发生在用药物之前,药物起到了选择性作用,C错误;
D、病毒增殖后达到一定数量人体会出现明显反应,D正确。
故选D。
体温平衡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会上升。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9.【答案】D
【解析】A、桦树不如云杉耐阴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属于次生演替,故A错误;
B、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B错误;
C、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故C错误;
D、云杉与桦树林竞争,桦树不如云杉耐阴,云杉为优势种,故D正确。
故选:D。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因此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和生物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涉及到的是温度不同造成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温度条件差异属于环境因素,A正确;
B、耕种属于人类行为活动范围,而无人进行耕种的良田会杂草丛生侧面反应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正确;
C、“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的小虫,蜾嬴是一种寄生蜂,蜾嬴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孵化后的蜾嬴幼虫就以螟蛉为食,因此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的关系,C正确;
D、田中杂草腐烂,异养微生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获取其中能量供自己生存,而农作物能够利用重新分解而成的无机物作为其营养物质,而不是直接利用杂草种中的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种间关系包括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1.【答案】C
【解析】解:A、甲种群先少量增加,但最终减少为零,说明甲种群无法适应所在的岛屿,A正确;
B、t1~t2时,乙种群的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渐降低,B正确;
C、若狭颅田鼠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种群密度成为密度制约因素,其作用会增强,通过反馈作用,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
D、再次引入狭颅田鼠到乙种群所在岛屿,由于环境条件并未改变,最终田鼠种群数量的环境容纳量和引入前相同,所以得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与t3~t4的变化趋势相同,D正确。
故选:C。
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质基质部分,②为突触小泡,③为突触间隙,④为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质基质部分,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相结合,④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本题为识图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突触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过程等知识点。。
13.【答案】D
【解析】解:A、该实验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需要先盖盖玻片,然后滴加培养液,A错误;
B、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的第4天,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
C、由图可知,两种培养条件下,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培养时间在0.5天左右,C错误;
D、根据曲线图可知,静置培养种群数量维持在108个左右,而振荡培养种群数量维持在107个左右,说明振荡培养降低了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D。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观看飞船发射过程,情绪激动,心跳加快,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B错误;
C、失重引起的机体脱水可能会造成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
D、航天员要协调肢体平衡,这与小脑关系密切,D错误。
故选:C。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首先增加的是CK(细胞分裂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A正确;
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该时期有机物含量快速增加,由此推测这两种激素的主要作用可能是促进有机物向种子的运输与积累,B正确;
C、ABA能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休眠,C正确;
D、由图可知,激素并不是只在某一个发育阶段起作用,D错误。
故选:D。
分析曲线图:种子形成期,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共同起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在发育后期脱落酸起主要作用促进植物的衰老。在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期,先是赤霉素起主要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而后是生长素起作用,从而可以看出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及功能,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B
【解析】解:A、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曲线中数值最大,A错误;
B、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mmol/L,三种激素单独作用的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前者大于后者,B正确;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
D、实验结果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故选:B。
据图分析,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均能升高血糖,三者具有协同作用,且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强于三者单独使用。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解析】解:(1)由于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因此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但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
(2)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提供的观测指标有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3)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
(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
(3)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分析表格:生长素用量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均为实验组。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第90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数先增多后减少,首次出根所需天数先减少后增多。
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识记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能从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答案】37℃左右 神经—体液 汗液的蒸发、皮肤血管舒张 温觉感受器 下丘脑 交感神经 为维持体温稳定,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机体代谢率,增加产热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毛细血管
【解析】解:(1)分析图1可知,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基本维持在37℃左右。小熊猫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①汗液蒸发,②皮肤血管舒张。
(2)由图2曲线可知,当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时,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温觉感受器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3)由图2曲线可知,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小熊猫产热剧增,其原因是:为维持体温稳定,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机体代谢率,增加产热。
(4)皮质醇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为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常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这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尿液。
故答案为:
(1)37℃左右 神经—体液 汗液的蒸发、皮肤血管舒张
(2)温觉感受器 下丘脑 交感神经
(3)为维持体温稳定,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机体代谢率,增加产热
(4)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毛细血管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识记、理解能力。
19.【答案】组织液 神经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电 内流 小 受抑制 大脑皮层 脑干
【解析】解:(1)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通过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从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会导致血浆pH变小。CO2浓度过大会导致呼吸中枢受抑制,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
(4)大脑皮层受损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参与,而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说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故答案为:
(1)组织液 神经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电 内流
(3)小 受抑制
(4)大脑皮层 脑干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识记反射弧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产生的和传导的过程;识记神经系统的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0.【答案】特异性受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溶酶体 非特异性免疫 大脑皮层 促进NGF的释放;提高激酶的活性,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抑制NGF与NGF受体结合,进而抑制感受器的兴奋,使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痛觉
【解析】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3)病原体侵染机体后,吞噬细胞将其吞噬,并利用细胞内的溶酶体将其水解,在这过程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因此这种防御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
(4)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由图可知,Ca2+能促进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促进NGF的释放,同时Ca2+内流增加,提高激酶活性,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
(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使得NGF不能与NGF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引起感受器兴奋,也不能将兴奋传导大大脑皮层,因此感觉不到疼痛。
故答案为:
(1)特异性受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3)溶酶体 非特异性免疫
(4)大脑皮层 促进NGF的释放;提高激酶的活性,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5)抑制NGF与NGF受体结合,进而抑制感受器的兴奋,使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痛觉
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群落 能量流动 相互补充 抑制Ca2+对P蛋白作用 通过吸食大量的筛管汁液获取氮元素,同时以蜜露形式排出多余的糖分 蚜虫通过有性生殖,以受精卵形式越冬,降低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度过恶劣环境,保持种群延续;借助基因重组,增加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原材料
【解析】解:(1)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图中实线单箭头代表了能量流动的方向。
(2)从图中的种间关系图可知,蚜虫和布氏菌是共生关系,蚜虫为布氏菌提供其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在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中,布氏菌来源的氨基酸与从植物中获取的氨基酸相互补充。
(3)由题意可知,筛管受损会引起筛管汁液中Ca2+浓度升高,导致筛管中P蛋白从结晶态变为非结晶态而堵塞筛孔,以阻止营养物质外泄。蚜虫能够持续吸食植物筛管汁液,而不引起筛孔堵塞,可能是因为蚜虫唾液中有抑制Ca2+对P蛋白作用的物质。
(4)蚜虫为了获取足量的氮元素,通过吸食大量的筛管汁液来获取氮元素,同时以蜜露形式排出多余的糖分,以这样的形式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5)从题意可知,蚜虫在冬季时,通过有性生殖,以受精卵形式越冬,可以降低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借助基因重组,增加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原材料。
故答案为:
(1)群落 能量流动
(2)相互补充
(3)抑制Ca2+对P蛋白作用
(4)通过吸食大量的筛管汁液获取氮元素,同时以蜜露形式排出多余的糖分
(5)蚜虫通过有性生殖,以受精卵形式越冬,降低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度过恶劣环境,保持种群延续;借助基因重组,增加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原材料
同一时间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的集合称为群落,图中虚线表示生物的种间关系,实线表示食物链,可以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顶芽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侧芽的伸长 分生 植物激素
【解析】解:(1)比较1和4,实验变量为顶芽的有无,实验结果是去掉顶芽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长,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1和3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结果是涂抹细胞分裂素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比不涂抹长,侧芽生长明显,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抑制的作用。由于生长素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可以喷施对抗生长素的化合物来解除这种抑制促进侧芽的生长。
(2)通过比较曲线4与5,可知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状况,其观测指标是侧芽的平均长度,结果是去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后侧芽生长的平均长度大于没有涂抹赤霉素的一组,由此说明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顶芽的分生组织细胞。
(3)综合以上实验可知侧芽的生长,同时受到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的影响,由此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不同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故答案为:
(1)顶芽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2)侧芽的伸长 分生
(3)植物激素
根据题意,通过比较曲线1、2、3与4,再结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可知1和4,2和4,1和3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在1和4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为顶芽的有无,实验结果是去掉顶芽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长,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2和4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去顶芽的切口是否涂抹生长素,实验结果是切口涂抹生长素后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说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在1和3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保留顶芽的情况下是否在侧芽上涂抹细胞分裂素,实验结果是涂抹细胞分裂素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比不涂抹长,侧芽生长明显,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抑制的作用。由于生长素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可以喷施对抗生长素的化合物来解除这种抑制促进侧芽的生长。通过比较曲线4与5,可知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状况,其观测指标是侧芽的平均长度,结果是去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后侧芽生长的平均长度大于没有涂抹赤霉素的一组,由此说明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顶芽的分生组织细胞。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曲线的对比分析,找出实验的自变量,明确实验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便可得出相关的结论。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