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堂检测
展开课时训练:七下历史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基础巩固
1.右侧是明代《流民图》(局部),此图想表达的意思是( )
A.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B.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
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弘扬中华传统艺术
2.有人说,思宗崇祯皇帝作为亡国之君实在冤枉。上溯三代,神宗万历二十几年不理朝政、光宗泰昌29天暴毙而亡、熹宗天启热衷于木匠事业不可自拔。由此推断,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藩镇割据
B.外敌入侵
C.天灾频发
D.政治腐败
3.《国榷》有云:“挨肩膀,等闯王,闯王来,三年不上粮。”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4.为取得百姓支持,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口号,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B.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C.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
D.提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
5.清初,吴伟业作《圆圆曲》,曲中有这样的词“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曲中主人公是( )
A.崇祯皇帝 B.李自成
C.吴三桂 D.多尔衮
6.“宁(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文中的“北兵”是指( )
A.后金军 B.蒙古军
C.倭寇 D.李自成义军
7.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铁木真
二、拓展延伸
8.在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遇变纪略》
材料二 “李岩教自成以虚誉来群望,伪为均田免粮之说相诱惑。”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由陕西进据山西,又以“贵贱均田”为号召。
——《罪惟录》
材料三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末民歌《闯王》
材料四 十八日,……吾乡刘光禄坐守东华门,是夜五更鼓返寓,遣使密与涂公曰:皇上并中宫太子三鼓以轻骑逸民间……李自成入大内,见帝踪迹,令诸将南追。……是日,知帝与太监王承恩并缢于煤山,遗有血沼一纸,皇后尸亦在宫中抬去,俱停于东华门侧棚内。
——《遇变纪略》
(1)依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
(3)材料四中“缢于煤山”的是谁?他的自杀宣告了什么?
(4)经历了1644年一系列风云变幻,最终古都北京被哪个政权所统治?
9.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又遇天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和明朝灭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检自缢煤山前曾怒斥,“朕非亡国之君,众卿皆亡国之臣”。清朝编纂《明史》时也承认他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着重强调,大清江山取自李闯,而非大明,入关进京乃是为明皇报仇,甚至为崇祯皇帝修建陵寝。
——参考《明史》
材料二 1638年,陕西等地大旱,饿殍遍地,朝廷非但没有赈济灾民,反而加派“三饷”,饥民们揭竿而起,最终埋葬了大明王朝。
——参考《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三 “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明亡首位殉节官员马世奇评价
(2)根据材料三说明“闯,人之所附”的原因。李自成最终成就了怎样的伟业?
材料四 边关大将吴三桂出身将门,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皆是名将。自身才能出众,为大明守卫边关,尽职尽责。后北京为李自成农民军所破,吴三桂考虑过投降。后被逼反,继而降清,为大清平灭江南,封平西王,割据云南。晚年康熙朝时期,再次反叛,掀起三藩之乱。
——参考《明史》
(3)你对这位名将有何看法?
三、合作探究
天灾固然可怕,人祸却更令人唏嘘。对外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凶悍的倭寇。天子守国门,手握三千、神机、虎贲三大王牌精锐部队。对内皇权高度集中,内阁张居正、徐阶、于谦人才辈出。锦衣卫、东厂、西厂组成了严密的特务机构。本应固若金汤的大明王朝,最终竟会落得如此凄惨的境遇。俗话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明朝的灭亡对我们有何启示呢?同样是面对天灾,我们在面对新冠疫情时是怎样做的呢?
四、学习心得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自主预习
请你自主学习《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思考问题。
1.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
2.清政府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实行怎样的统治政策?
3.清朝的疆域范围是怎样的?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基础巩固
1.C 2.D 3.D 4.B 5.C 6.A 7.B
二、拓展延伸
8.(1)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
(2)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因为材料二中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起义军的情况,二者是因果关系。
(3)明朝崇祯帝。宣告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
(4)满洲建立的清政权。
9.(1)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天灾频发;边疆少数民族入侵;军队战斗力差,将领指挥不力;经济凋敝。(符合题意即可)
(2)原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入北京城,灭亡明朝。
(3)能力出众、性格反复、功利心重、喜欢冒险、有时过于冲动。(言之成理即可)
三、合作探究(略)
四、学习心得(略)
五、自主预习(略)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综合训练题,共7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学习心得,自主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朝后期的腐败,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