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展开2019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语文课上,我们被《秋天的怀念》中的至爱亲情打动。(风 丰)华正茂的史铁生因病瘫痪后,经常焦(燥 躁)暴怒。面色憔悴的母亲为了使他走出绝望,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几次三番地央求他去北海看花。不曾想,看花还未成行,已经病入膏肓的母亲便撒手人寰,与他永远诀别……又一个秋天,作者看着开得正烂漫的菊花,回忆着母亲去世前的经(历 厉 ),满腔悔恨和愧疚,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缔):无论我们遭遇怎样的厄运,我们都要坚强,要乐观,要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病入膏肓(huāng)
愧疚(jiù)
B.病入膏肓( máng)
憔悴(cuì)
C.小心翼翼 (yì)
憔悴(cùi)
D.小心翼翼(jì)
愧疚(jiǔ)
(2)下列各项中括号的字依次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A.丰
燥
厉
缔
B.风
燥
历
谛
C.风
躁
历
谛
D.丰
躁
厉
缔
2.(2分)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清的特点。
C.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莫怀戚《散步》)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深情地表达出母亲与儿子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
D.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了南国雨少的特点。
3.(2分)下列成语谜的谜面与谜底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形影不离
B.千山鸟飞绝﹣﹣鸦雀无声
C.南郭先生吹竽﹣﹣津津有味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得其所
4.(2分)下列对联中对仗欠工稳的一项是( )
A.上联:洞帘水挂水帘洞下联:山果花开花果山(回文联)
B.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下联:水牛下水,波没水牛腰(顶针联)
C.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谐音联)
D.上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联: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5.(2分)下面相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B.《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6.(4分)现在来展示你的文学功底。请在“备选”的诗句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分别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处,构成四首完整的“天净沙”。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展示:
①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
②近山近水人家,带烟带雨桑麻,当役当差县衙。一犁两耙, 。
③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 。
④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 。
备选:停停当当人人 自耕自种生涯 探梅人过溪桥 白草红叶黄花。
二、名著阅读(3分)
7.(3分)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
上面这段文字中的“她”指谁?请举出一个情节(除以上情节)说明她的性格。
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古诗文默写(共12分)
8.(8分)请写出或补全下列古诗词中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语句。
(1)《次北固山下》: ? 。
(2)《峨眉山月歌》: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应傍战场开。
(5)《夜上受降城闻笛》: ,一夜征人尽望乡。
(6)《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 。
9.(4分)请用《论语》十二章里的内容填空。
(1)“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为: , 。
(2) , ,仁在其中矣。
(二)古诗词阅读(4分)
10.(4分)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2)假如时光可以穿越,你也遇见了当年落魄的李龟年,会跟他说些什么呢?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11.(12分)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友人 、 的错误,理由分别是 、 。(用原文回答)
(4)“信”的本义,是指人的言论和行为应当诚实,真实,不存在虚伪、欺诈。《说文》:“信,诚也”。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也提到“ ?”做人最基本的底线就是讲诚信。
四、现代文阅读(共13分)
12.(6分)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③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④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
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⑤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作“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作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文章介绍八种云是按照 的顺序进行介绍的。第③段介绍的几种云的共同特点是 ,预示的天气是 。
(2)暑假的一天下午,小畅要外出游玩,他观察天上的云像大块的棉花团,而且快速地向上聚拢,且越长越高,请你依据上文学到的知识为小畅提出合理化建议。
(3)你还知道哪些预示天气变化的谚语,请写出一条。
13.(7分)阅读《母亲的眼泪》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眼泪
①母亲很贤淑,性格却很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②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③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④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⑤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⑥现在,我已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1)母亲的眼泪教“我”学会了坚强,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能读出作者的母亲性格是怎样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流过的三次眼泪各是什么原因?请分点概括。
(3)“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
五、写作(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4.(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进入初中已经半年了。有些人给你启发,给你激励;有些事让你感动,促你奋进……请将“让我 的人”或“让我 的事”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15.题目二:学习知识,发展爱好,投身实践,游览山水……沉浸其中,可能会使你忘忧怡情、无比畅快,可能会使你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可能会使你乐此不疲、欲罢不能……请你以“陶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少于6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9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A.正确;
B.有误,“病入膏肓”的“肓”应读“huāng”;
C.有误,“憔悴”的“悴”应读“cuì”,声调应标在“i”上;
D.有误,“愧疚”的“疚”应读“jiù”。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风华正茂”的“风”,意思是风采;“焦躁”的“躁”,意思是急躁;“经历”的“历”,意思是阅历、历史;“真谛”的“谛”,意思是道理。
故选:C。
【解答】答案:
(1)A
(2)C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分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俗语)的掌握程度。
【解答】A.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上愿做比翼齐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为枝干相接的连理枝,比喻形影不离。正确;
B.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形容鸦雀无声,正确;
C.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各得其所。正确。
故选:C。
【点评】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平时要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词汇使用的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规范用法,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盲从,要有分辨能力。
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账的工整把握,注意对联要求:(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解答】A.对仗工稳;
B.根据上联内容“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明确这是顶针联,第五字和第一、第四、第七个字相同,所以下联应为“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C.对仗工稳;
D.对仗工稳;
故选: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顶针修辞的运用。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论语》儒家经典著作。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分析】本题涉及到的诗词较多,一是考查学生的诗词积累,一是学生对词句内容或感情或写法的分析与理解。所以学生平常要注意诗词的积累,还要学会分析词句的内容,写法和感情。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可依赖自己平时的诗词积累,如果积累较少,就要逐句分析。分析其内容,或分析其感情,或分析其写法。第一小题是写秋天的景色,所以应填“白草红叶黄花”。第二小题最后一句是“一犁两耙”,写得是田间劳作。所以应填“自耕自种生涯”。第三小题多用叠字,所以应填“停停当当人人”。剩下的一句填到第四小题即可。
据此可作答。
答案:
①白草红叶黄花②自耕自种生涯③停停当当人人④探梅人过溪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要明确,作答本题,一定要反复诵读,分析诗句或词句的内容,分析其写法,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二、名著阅读(3分)
7.【分析】本题要结合名著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名著内容进行积累,包括名著的作者、人物、故事情节。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任务的掌握程度。选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散文,作者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文段中的“她”是阿长。
答案:
“她”指的是阿长。
故事情节如下示例:1、讲长妈妈这个名称的来历。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
2、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表现长妈妈虽然没有知识,却礼节多,规矩多,教给儿时作者的道理多。
3、睡觉摆“大”字。表现了长妈妈的几分粗俗。
【点评】现在对于名著的考查越来越细致,常常是根据名著中很细小的一个情节来设题,这就要求学生打消那种平常不阅读,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对中考考试范围内的名著要通读,细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把名著中出现的人物和与其相关的情节整理成大纲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名著考查类题目不失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古诗文默写(共12分)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溪”的写法)
(3)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写法)
(4)遥怜故园菊
(5)不知何处吹芦管 (注意“芦”的写法)
(6)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罔”“殆”的写法)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注意“笃”的写法)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古诗词阅读(4分)
10.【分析】《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并不是直抒胸臆。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联想表达。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写出时代沧桑,人生巨变的感慨,表达珍重之意即可。
答案:
(1)C
(2)没想到,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您们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江南。要是当初玄宗不沉迷酒色,也不至于这样啊!世事沧桑,请君好好珍重。
译文:
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点评】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11.【分析】译文:
《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丢下。
②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若,如;因,凭借。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②句中重点词有:期,约定;委,舍弃。句意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友人无信、无礼。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论语>十二章》中也提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答案:
(1)①舍弃,丢下 ②回头看
(2)①不如说(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②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3)无信;无礼; 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调”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13分)
12.【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内容是天上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一段用生动的描写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从第二段至结尾,分类说明了云的高低厚薄和色彩与天气的关系。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的顺序的信息筛选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认真阅读全文可知,这八种云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来介绍的。第③段中的云共同特点是高,预示的天气是晴朗的。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迁移应用能力。小畅“观察天上的云像大块的棉花团,而且快速地向上聚拢,且越长越高”,第②段中,说“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第⑤段,“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不一会儿……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因此,小畅观察的云极有可能会下暴雨,因此建议他不要外出。
(3)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要求写了一条预示天气变化的谚语,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来写即可。
答案:
(1)由高到低(或“空间”) 高(或“高、轻、薄”“都是很美丽的”) 晴朗(或“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2)示例:小畅同学,“天上的云像大块的棉花团”,那是积云;“快速地向上聚拢,且越长越高”,这就说明已变成了积雨云,暴雨可能很快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来,甚至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很危险的,所以你最好不要出去游玩。
(3)示例: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点评】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③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
13.【分析】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第一次因家里穷,冬天“我”打赤脚,冻伤脚后,母亲为我疗伤心疼得哭了;第二次“我”因病无法确诊。医院下病危知识,母亲怕失去我而哭了;第三次“我”考取大学,因家贫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怕我遭白眼受委屈,母亲哭了。作者通过母亲的三次流泪表达了母爱的主题。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文章的结尾说“(母亲的眼泪)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是与文章开头相响应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写明了母亲的性格“母亲很贤淑,性格却很坚毅”。
(2)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总结概括能力。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三次流泪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分析原因时,找到具体的段落,即第②③④段,就可以概括出流泪原因。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问题中语句所在的具体段落,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原因。“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是在母亲第三次流泪时,“我”考取大学,因家贫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怕我遭白眼受委屈,母亲哭了。此时,我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爱,吃糖水面条时,被母亲感动流泪,所以是“吃甜食吃出了咸味”,其中的咸味是指“眼泪”,饱含着母亲的辛酸与无奈。
答案:
(1)母亲很贤淑,性格却很坚毅。
(2)示例:第一次,母亲为“我”冻裂的脚治疗,因心疼而流泪;第二次,“我”病危,母亲为我伤心流泪;第三次,“我”考取了大学,母亲为“我”没有像样的行李而心酸流泪。
(3)是“眼泪”,饱含着母亲的辛酸与无奈。
【点评】记叙线的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格的整体。答题方法: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5、以物为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五、写作(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4.【分析】【审题立意】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一些事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这些人有时是身边的亲友,有时是陌生的人。这此也许只是些许的小事,却让人的心灵为之颤动。题目强调了本文的叙事性,写一篇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即可。
【思路点拨】本文或是写人或是记事均可,实际上两个题目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写人离不开记事,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的性格。记事也离不开写人,因为事件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
【文体选择】记叙文。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示例】
让我感动的人
感动,就是春冬交替的冻土经历了一场春暖花开。
那一次,我的心也仿佛乍醒的土地,被父爱的暖阳笼罩。
我不够乐观,常常抱怨。每每放学回家,我便将积蓄了一天的不满与烦闷发泄给他﹣﹣父亲。而父亲虽也工作压身却总是耐心关照着我,“最近暖气停了冷不冷啊?”饭桌上父亲边将一筷子菜夹进我的碗里,边询问着,热情却掩不住他声音里的沙哑。我知道他已经感冒一周,昨夜的加班更使他本就憔悴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黯淡,而他的脸上依旧挂着微笑。“咳咳……”他赶忙捂住了口鼻,憋着气硬止住咳嗽,脸憋得通红。我有些心酸,有些担忧地望向他。他憨憨一笑摇摇头,“吃饭吧,多吃点,”说着又将一筷子菜夹进我碗里。望着他和蔼的眸子,我心中有一股暖流涌动。
停了暖气的屋子格外冷清,只有羽绒服布面的摩擦在嘶嘶作响。忽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从客厅传来,随即父亲推门进来。“挺冷的吧?这电热扇放你屋吧,会暖和点。”他一边憨笑说着,一边将电热扇放置在地上,从肩上抽出一条抹布,便开始擦拭按钮。我的心一颤,只觉得一股暖流袭遍全身,方才的寒冷全部烟消云散。
父亲屈着右腿蹲在电热扇跟前,他微胖的身体显得很是吃力。不一会他便站了起来,喘了几口粗气,却又立刻在电源旁蹲下,翻动着一根根电线,检查着。不一会他干脆将一只手撑在地上,将屈着的右腿跪在地上,继续检查电源的安全,生怕有一丝疏漏。又柔声说到“你安心写作业,不用管我。”语末他又要咳嗽却又硬止住,向电热扇审视片刻后终于放心的打开了开关。
金色的光芒立刻笼罩起整个屋子,我望向父亲,房间里的余光为他的脸上镶上了金色轮廓,金色的光辉嵌进了他每一条皱纹里,父爱也在熠熠生辉!此时,父爱的热度温暖着我,我的心里充斥着幸福与感动。
父亲总是这样,这般乐观,这般无私,他承担着家庭的一切,却毫无怨言,依旧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依旧对我关怀备至。他所做的一切,无不带给我感动与动力。
父亲不仅带给我内心春暖花开的感动,也让我懂得了乐观地面对生活,让我的未来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点评】来自父母的爱,即使用天下最华丽深情的文字都不能描述,我们每个人都沐浴在父母之爱的阳光里。本文作者选取生活中父亲为自己修电扇的一件小事,表现了父爱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全文选材精当,主题鲜明,是一篇考场佳作。
15.【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题目是“陶醉”,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把这个题目具体化、形象化。具体化,就是在“陶醉”的话题前加上主语,明确什么“陶醉”比如,“大自然让我陶醉”,“歌声让我陶醉”“老师的关爱让我陶醉”等。形象化,就是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我们的作文题目形象、富有诗意,让阅卷老师醒目。我们可以对这个话题作文作以下的构思:从欣赏大自然美景角度,我们可以写出大自然的各种美景对我们的陶醉;人物高尚品质让我们陶醉;选取重大时事;一本书的思想,或书中的一个人物也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把它写出,也是一种心灵的陶醉。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人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解答】【例文】
陶醉
世界上能让人陶醉的声音很多,小鸟的啁啾,秋虫的呢喃,市井的吆喝声,运动场上饱含深情的加油声……都能让人陶醉,但世界上最能让我陶醉的声音却是妈妈的一声问候。喜欢回忆,小时候,妈妈为我哼唱的摇篮曲;喜欢听妈妈顺口说得一句“宝贝,你真厉害!”;也喜欢听生病时,妈妈的一句“好些了吗?”
记忆的时针又逆转到五年前。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八岁的我发烧了,而且烧得很厉害。爸爸上班又不在家,妈妈守护在我的身边,整整一夜没合眼。她一会儿照顾我吃药,一会而摸摸我的额头。那时的我,烧得虽然浑身难受,但妈妈的关爱很让我陶醉,似乎所有的病痛都减退了。黎明的时候,我的烧已经退了,妈妈还是感到后悔,惭愧……
还有一次,妈妈刚把我房间打扫干净,我却把纸屑撒得满地都是。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又默默地打扫了一遍,嘴里还哼着小曲。这时的我,完全被妈妈的歌声陶醉了,也感觉到自己把事情做错了。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不住地流了下来。我为自己不尊重妈妈的劳动而内疚。妈妈为我擦拭眼泪,心疼地说:“孩子,病好些了吗?”我睁开了眼睛,望这妈妈那布满红丝的慈爱的眼睛,深情地回答:“妈妈,我好多了!”这时,我叫妈妈叫得特别亲切!我觉得妈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最美丽的声音。
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人生如梦,一路撒满五彩缤纷的鲜花。如果你觉得父母的呵护声不能使你陶醉,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缺少感恩的人。妈妈十月怀胎养育了你,带你到这个大千世界。睡觉时,妈妈的一句“快盖好被子,别受凉了”,那时的你,不觉得妈妈这声音是暖暖的,柔柔的吗?这就是一首关爱的心曲,不停地在我们身边传唱。是世界上最能让我陶醉的声音。
等长大成家以后,我们可能会远离妈妈,妈妈的声音也许不能经常听到了,但那时的你会觉得妈妈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会永远让你陶醉。
世界上最能让人陶醉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就是对妈妈声音的最好赞美吗?
【点评】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妈妈声音的回忆,写出妈妈的声音对“我”的陶醉。开头设喻,引出下文。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地描写妈妈声音对“我”的陶醉的两件小事,切口虽小,但感情真挚,能引起人们感情上共鸣。结尾抒发自己感悟,并引用诗句赞美妈妈,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019北京中关村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中关村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四中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四中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十五中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十五中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