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008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008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008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00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00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00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版)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识概览:
概念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类型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产生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重点看)
1. 环境问题:
(1) 概念 : 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 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 影响的现象。
(2)产生原因 : 人类对环境 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2. 类型——按性质分类:
主要类型
表 现
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破坏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短缺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知识点二 主要环境问题:(重点记)
1. 资源短缺:
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 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2. 生态破坏:
(1)成因 : 人类长期 和 。
(2)表现 : 生态失衡, 、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
3. 环境污染:
(1)成因 :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 。
(2)后果 : 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 , 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
(3)主要类型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污染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人颗粒物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污染
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
污染
人类活动引入海洋环境的物质或能量
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
学法指导 :
1. 资源枯竭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资源枯竭可导致生态破坏,同时,生态破坏也会引起资源枯竭。
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联系
(1)环境污染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生态破坏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动的能力降低,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
(3)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生态破坏,但生态破坏不可能引起环境污染。
3. .不同类型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① 环境污染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 生态破坏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③ 资源短缺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4.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的答题思路
(1)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2) 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3)解决措施: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分析。一方面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提倡对资源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易错辨析 :
1. 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两地区的环境问题差别如下表所示: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
2 .雾霾就是雾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而雾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雾。
3.“全球气候的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现象。气候变暖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较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
知识链接 ;
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1)就地保护: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等措施,以保证生物的延续和扩大。
>常见考点<
考点一 资源短缺:
读右面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 自然资源枯竭 B. 水体污染 C. 全球气候变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2. 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A. 开矿毁坏岩层 B. 滥砍乱伐森林
C. 过度抽取地下水 D. 任意排放废弃物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 18 多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 1.4 亩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约1 亿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约占 1/3。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3 . 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A. 人口众多 B. 山地多,平地少
C. 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 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4. 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 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 草场普遍超载 ③ 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 城镇化进程加快 ⑤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读下面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 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人口剧增和人口素质较低 D.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不断增多
考点二 生态破坏:
崖柏属于国家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重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生长在海拔1400 m左右的岩石浅薄土层中。由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并经历崖风之强力吹刮,其形成了奇特、飘逸、灵动的造型,并有着醇厚的柏木香味。崖柏因而受到收藏界的热炒,遭到疯狂采伐,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导致崖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的猎奇心理 B. 生存环境恶劣
C. 数量比较稀少 D. 全球气候变暖
2. 崖柏遭到疯狂采伐,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土地荒漠化
C. 臭氧层的破坏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3. 若不加以保护,则崖柏将有灭绝的危险,这体现了环境问题( )
A.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 过程的不可逆性
C. 发生的不可避免性 D. 规模的全球性
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常因花大、具有到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盜挖,其种群数量逐年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森林资源匮乏 B. 草场退化 C. 水土流失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5. 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 大花杓兰的生长环境遭破坏 ② 水土流失
③ 土地退化 ④ 人类高强度的采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三 环境污染:
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① 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 ② 盆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③ 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大 ④ 受温室效应影响,多气旋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属于缓解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污染合理措施的是( )
A.炸开南、北两端山地,形成南北通风道,减轻污染
B.控制城市人口,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C.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D.污染期间严格禁止私人汽车出行和工厂的生产活动
读下面漫画“寻找活路”,完成下面小题。
3 . 下列我国的河流中,出现漫画中环境问题可能最严重的是( )
A. 珠江 B. 塔里木河 C. 松花江 D. 海河
4. 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
① 危害人体健康 ② 造成水资源紧缺
③ 引起水生生物死亡 ④ 制约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为应对臭氧层遭破坏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排放 B.减少甲烷的排放
C.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5.2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概览:
传统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采集一狩猎社会
人地关系
演变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信息社会
知识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重点看)
1. 采集一狩猎社会 ;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 关系。
2. 农业社会 : 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 ,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3. 工业社会 :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人地协调论)应运而生。
4. 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 : 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 , 向 化、 化、 化、 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点记)
1. 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 由片面追求 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 , 向 发展、
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
2. 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
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
项目
传统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的
扩大 , 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实现 和 , 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特点
社会生产多以 、环境为代价
强调 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果
形成一种 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改变传统的以“ 、 、 ”为特征的发展模式 , 通过引人市场机制 , 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自然资源的利用由高耗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资源的方向转变 , 并逐步建立 的社会经济体系。
(3)环境污染的治理:
①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 建设 社会。
② 构建政府为主导 , 企业为主体, 和 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③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 落实 承诺。
(4)生态保护:
① 加大 保护力度 ,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② 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 , 保护 。
③ 扩大轮作休耕试点 , 推进 , 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制度 ,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3. 公众参与 , 从我做起。
知识点三 可持续发展:(重点看)
1. 概念 : 指既满足 的需求 ,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内涵 : 是资源 、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 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3. 基本原则 : 原则、 原则和 原则。
学法指导 :
判断人地关系的依据
第一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
第二 人类活动对环境干扰的程度。
易错辨析 :
1. 人口数量多的地区,一定会出现土地资源短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土地资源短缺与人口密度的大小有关,即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量多,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如果人口数量多,但是占有的土地面积大,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较少,一般不会出现土地资源的短缺。
知识链接:
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1)发展的观念:鼓励经济发展,但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妻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筝权,从时间上,代与代之间应享有公平;从空间上,不同区域之间应享有公平。此外,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也应享有公平。
(3)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环境保护也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
(4)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也包括环境享受。
2. 清洁生产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完善的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包括:节约原料,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原料做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易处置、降解等。
3. 社会生活中的绿色行为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少用一次性制品;少用塑料袋;自备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和各种废弃物;战胜垃圾公害。
(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不买珍稀木材用具,植树造林。
>常见考点<
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某年我国完成快递数量数百亿件,快通包装用纸不断增加。因此,有高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通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最料箱,签收后,快逆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通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通盒使用寿命可达 1 000 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 0.025 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共享快通盒的出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持续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公平性原则
2. 如果共享快递盒得到推广,将产生的影响有( )
① 减少快通垃圾 ② 增加快通包装成本 ③ 加快快通发送速度 ④ 减少森林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甘肃永昌四中高三检测]2019年4月 28 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下列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 )
A. 全国各地大力植树造林 B.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C 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退耕还林 D. 在全国各地退耕还林还草
4. 下列说法中,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有( )
A.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B. 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C. 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D. 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下图为垃圾分类机处理流程及相关产业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产业链最大的优点是( )
A. 加强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B. 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C .能源循环利用,自给有余 D. 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考点二 生态农业: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生态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创造性地将低洼沼泽地改造成岛状耕地,具有独特的水土利用特点。读下面垛田农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垛田农业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 生物间互生互养,形成良性发展 B.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C 废弃物充分利用,有利于经济发展 D.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人
2. 垛田农业生产可缓解当地的( )
A. 土地盐碱化 B. 水土流失 C. 旱涝灾害 D. 土地污染
3. 垛田农业为适应时代的需求,从环境,经济效益角度看,最适合( )
A 发展休闲观光旅游 B. 引进新的种植品种
C 发展鱼类深加工 D. 发展水禽类养殖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 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 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 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5. 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 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 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 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 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考点三 循环经济:
读下面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某工业园区产业链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②的含义分别为( )
A. 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 供气、液化气站
C. 供水、农田灌溉 D. 钢材、轧钢厂
2. 该园区采用这种发展模式,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 公平性 B. 持续性 C. 共同性 D. 阶段性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
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 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③ 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④ 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 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
A. 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 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 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
D. 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5 下列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工业发展的初步阶段
B. 属于高科技产业园区
C.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功能
D. 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得到循环利用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期末复习高二地理上学期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教师版docx、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期末复习高二地理上学期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