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题(含答案)
展开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2023年中考模拟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kè( )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矩做事;昂首阔步,按既定的方向走路。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sòng( )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1.文中加点字注音、括号中汉字填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格 yò jù 诵 B.恪 yòu jù 诵
C.格 yò jǔ 颂 D.恪 yòu jǔ 颂
2.文中□处填写的标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B.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C.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D.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3.下面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复句类型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B.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汪曾祺《昆明的雨》)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下面能体现本文中“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含义的一项是( )(2分)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晋·陶渊明)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5.古诗文默写。(7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在《登飞来峰》中,表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4)人们常用《出师表》中“□□□□□□□,□□□□□□□。”一句来形容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月色入户 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
C.上下一白 一:全,都 D.余强饮三大白而 白:酒杯
7.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请完成下面对写景文字的批注。(2分)
文章 | 原文 | 批注 |
秋月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运用比喻的修辞,无一字写月,却点染出一个 (1) 的美好境地。 |
冬雪 | (2) | 量词一个小似一个,暗示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无斧凿之痕,是炼字典范。 |
8.学完这两课后,老师写了两幅对联致敬苏轼和张岱,你会选择哪一幅送给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3分)
甲联: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饱经忧患,亦积极乐观豁达活 | 乙联:清高孤傲,赏雪景寄情山水卓然不群,思故国追忆人生 |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军政》①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②;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③。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④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⑤,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注】①《军政》:与《军志》同为最早的古代兵书,推断为西周末期之作,已佚。②鼓:古代用于指挥作战、传递信号的工具。③归:衰竭。④邀:截击。⑤“陈”:古通“阵”,军队。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人 既 专 一 则 勇 者 不 得 独 进 怯 者 不 得 独 退 此 用 众 之 法 也
10.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遗失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B.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抑制;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贫穷潦倒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C.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D.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贫穷潦倒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11.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争取先机之力以掌握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核心思想是趋利避害。思考作者由此提出了哪些作战原则?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原来你是这样的落叶
①古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有“秸秆还田促生长”,落叶是否也会像凋落的生物残体一样,变成供应土壤肥力的“大功臣”?它们除了供应土壤肥力,还会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贡献呢?
落叶为土壤生态系统提供“食物”
②叶落归根,是植被生态系统的常态,片片落叶为土壤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食物”。
③当落叶进入土壤,首先会被植食性动物如蝼蛄、线虫、螨虫等食用,落叶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会被分解,最后连同土壤矿质颗粒黏合在一起作为粪便排至蚯蚓体外。这些粪便具有通气、保肥、保水的结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形成肥沃土壤的最佳团粒结构。
④同时,落叶还会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落叶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新鲜养分,可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封克介绍道,在繁殖过程中,为了从落叶中获取足够养分,微生物会分泌一些特殊的酶类,易被分解的有机物会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二氧化碳、水、能量和可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元素。“它们使落叶中不能为微生物或植物直接吸收的复杂大分子物质分解成易被吸收的小分子养分。这些小分子养分可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因此,微生物在这过程中起着将‘难有效养分’转化成‘易有效养分’的作用。”
⑤“从以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动物和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可通过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通过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来增加土壤肥力。”封克指出,这些过程都为来年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小落叶也能抵抗全球变暖
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给地球的生态环境、物种平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大量排放,是气候变暖的重要源头。为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⑦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一方面可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而储存在土层中,通过减少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土壤中大量有机碳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为绿色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进一步改善了空气质量。
⑧“只有当落叶作为‘有机食物’投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充分,土壤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潘根兴说,土壤的储碳、储水和储存养分的功能发达了,生态系统就稳定了,就能起到调节气候、供应养分和维持生命代谢的巨大作用。
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落叶落于土壤,经过有机物分解再回到大气中,参与碳循环和水循环,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同化为碳水化合物,再成为生命的部分。如此循环再生,让地球上的植被得以长青。
12.以下选项中,使用了第③段中说明方法的语句是( )(2分)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国石拱桥》)
B.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被压扁的沙子》)
C.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
D.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梦回繁华》)
13.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落叶为土壤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的。(2分)
14.第⑥段中“只有当落叶作为‘有机食物’投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充分,土壤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这句话能否删去“只有……才……”这对关联词语?请说明原因。(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我是怎么从牙医成为作家的 余华
①多年前,我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拔牙长达八个小时。在我们中国的过去,牙医是属于跑江湖一类,通常和理发的或者修鞋的为伍。在繁华的街区撑开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等器械在桌上一字排开,同时也将以往拔下的牙齿一字排开,以此招徕顾客。这样的牙医都是独自一人,不需要助手,和修鞋匠一样挑着一副担子游走四方。
②我是他们的继承者。虽然我在属于国家的医院里工作,但是我的前辈们都是从油布雨伞下走进医院的楼房,没有一个来自医学院。我所在的医院以拔牙为主,只有二十来人,因牙疼难忍前来治病的人都把我们的医院叫成“牙齿店”,很少有人认为我们是一家医院。与牙科医生这个现在已经知识分子化的职业相比,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一名店员。
③我就是那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在“牙齿店”干了五年,观看了数以万计张开的嘴巴,我感到无聊至极,我倒是知道了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没有风景,就是在嘴巴里。
④当时,我经常站在临街的窗前,看到在文化馆工作的人整日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心里十分羡慕。有一次我问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人,问他为什么经常在大街上游玩?他告诉我:这就是他的工作。
⑤我心想这样的工作我也喜欢。于是我决定写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当时进入文化馆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学会作曲;二是学会绘画;三就是写作。对我来说,作曲和绘画太难了,而写作只要认识汉字就行,我只能写作了。
⑥1983年11月的一个下午,我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一家文学杂志让我去北京修改我的小说。当我从北京改完小说回家时,我才知道我们小小的县城轰动了,我是我们县里历史上第一个去北京改稿的人。我们县里的有关人员认为我是一个人才,他们说不能再让我拔牙了,说应该让我去文化馆工作,就这样我进了文化馆。
⑦这几年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要放弃富有的牙医工作去从事贫穷的写作?他们不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做一名医生不会比一名工人富有,那时候的医生都拿着国家规定的薪水。所以我放弃牙医工作去文化馆上班,没有任何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恰恰相反,我幸福得差不多要从睡梦里笑醒。因为我从一个每天都要勤奋工作的穷光蛋变成了一个每天都在游玩的穷光蛋,虽然都是穷光蛋,可是文化馆里的是个自由自在和幸福的穷光蛋。我几乎每天都要睡到中午,然后在街上到处游荡,实在找不到什么人陪我玩了,我就回家开始写作。
⑧到了1993年,我觉得能够用写作养活自己时,我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定居北京开始更自由的生活。
⑨现在,我已经有二十年的写作历史了。二十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写作了。写作唤醒了我生活中无数的欲望,这样的欲望在我过去生活里曾经有过或者根本没有,曾经实现过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我的写作使它们聚集到了一起,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二十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
⑩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因此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虚构生活里纷纷得到实现时,我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贫乏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了。
⑪我知道阅读别人的作品会影响自己,后来发现自己写下的人物也会影响我的人生态度。写作确实会改变一个人——会将一个刚强的人变得眼泪汪汪;会将一个果断的人变得犹豫不决;会将一个勇敢的人变得胆小怕事。最后就是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作家。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贬低写作,恰恰是为了要说明文学或者说是写作对于一个人的重要。
⑫当作家变得越来越警觉的同时,他的心灵也会经常地感到柔弱无援。他会发现自己深陷其中的世界与四周的现实若即若离,而且还会格格不入。然后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准则。或者说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感到自己的灵魂具有了无孔不入的本领,他的内心已经变得异常的丰富。这样的丰富就是来自于长时间的写作,来自于身体肌肉衰退后警觉和智慧的茁壮成长,而且这丰富总是容易受到伤害。
⑬二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文学里,生活在那些转瞬即逝的意象和活生生的对白里,生活在那些妙不可言,同时又真实可信的描写里,生活在很多伟大作家的叙述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叙述里。我相信文学是由那些柔弱同时又是无比丰富和敏感的心灵创造的。让我们心领神会和激动失眠,让我们远隔千里仍然互相热爱,让我们生离死别后还是互相热爱。
(有删减)
15.通读全文,梳理“我”不同时期的心理情感变化过程,仿照示例,补全以下填空。(3分)
作牙医时,(1)___________→看到文化馆工作人员时,(2)___________→到文化馆工作后,内心窃喜如愿以偿→(3)____________,对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想。
16.为什么“我”和当时的人们都把牙科医院称为“牙齿店”?(2分)
17.文中第⑦段反复提及的“穷光蛋”一词,意思并不相同。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目的。(3分)
18.如何理解文章第⑩段划线句子“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这句话的深意?(3分)
19.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五)回顾名著作品,完成20~22题。(8分)
20.根据名著内容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
B.《骆驼祥子》中踏实肯干的祥子、残忍霸道的刘四以及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小福子等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漏,耐人寻味的叙述中。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名著,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
21.请根据提示,将对应书籍的序号填写在表格中。(3分)
旧事重提,温馨与审视并存——读《 ① 》有感 |
奇幻想象,向海洋进取开拓——读《 ② 》有感 |
斩妖除魔,取经路上寻本心——读《 ③ 》有感 |
A.《海底两万里》 B.《西游记》 C.《艾青诗选》 D.《朝花夕拾》
22.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阅读过后,班级组织了“品水浒人物,授忠义奖杯”活动,小明同学
欲将“最佳忠义奖”颁给宋江,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情节加以说明。(3分)
三、综合实践(10分)
23.《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合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每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学校组织了以“观《感动中国》•赏人间最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1)【致敬最美群体】
银发知播:千秋不老春
颁奖词: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传播知识与文化,始终是你们执着的方向。
同学小红因“银发知播”群体深有鼓舞,并写下了感受。
请帮她将空白处补充完整(只填选项)。(3分)
这一段颁奖词深情地向信息时代里“白发飘飘,照样很潮”的银发知播们致以敬意。向“银发知播”①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老心态致敬。向“银发知播”活到老学到老、要将白发换红颜的自信致敬。向“银发知播”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致敬。向“银发知播”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探索精神致敬。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传递最美消息】
2023年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名单出炉。十个(组)先进人物的事迹,如璀璨群星,闪耀夜空;如洪钟大吕,动人心魄;如动人诗篇,感人至深。《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2022年,有太多场景让我们难忘,有太多细节让我们回味,有太多瞬间让我们铭记。一行行闪光的足迹,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雄辩地证明,今天,中华大地上不仅有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已巍然耸立。
请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3分)
(3)【分享最美故事】
邓小岚事迹:2004年,邓小岚从北京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教授音乐,募集乐器,组建合唱团,从此根留在这里,把音乐的种子洒在这里,也把爱全都留在这里。十八年来,邓老师风雨无阻,跋山涉水,把音乐带给大山中的留守儿童;十八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甚至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他们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可是如此温暖的邓老师却在筹办马兰青少年音乐节时突发脑溢血离开了她爱的孩子们。生于马兰,奉献于马兰,如今邓老师又长眠于马兰,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邓小岚老师的事迹非常感人,请根据其事迹,为邓老师写一段颁奖词(60字左右)(5分)
四、写作(50分)
24.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像________一样努力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作一篇文章。
2023年,淄博这座城市“意外爆火”出圈,成为网红城市,吸引全国各地人民慕名打卡淄博烧烤。疫情期间,滞留在淄博的大学生受到了淄博人民无微不至的照顾。疫情结束后,他们又纷纷回到淄博,为淄博这座城市推广宣传,再次唤醒了、沸腾了淄博这座古城。近几个月,淄博烧烤热度持续攀升。五一假期,更是成为“进淄赶烤”的高峰期。一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无数人赴山赶海“进淄赶烤”,当地政府的高效率和执行力,当地市民的热情和真诚,是“进淄赶烤”持续火下去的根本原因。“进淄赶烤”是一道联结缘分的桥,是一首彼此温暖的歌,是一幅双向奔赴的景……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不少于600字。
语文模拟(一)参考答案
1.D(2分)
2.B(2分)
3.D(2分)
4.C(2分)
5.(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会当凌绝顶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每空1分,共7分)
6.A(2分)
7.(1)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任一词语(或相同意思)都可以)(1分)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分)
8.示例:
(1)甲联送给苏轼,因为他虽遭贬折,心情抑郁,却没有灰心丧气,见月而起,寻友赏月,用空灵的月色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豁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2)乙联送给张岱,因为他以淡淡的笔触,描绘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冬日雪景,于寂静之中,赏天地大美,表现了他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和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3分)
9.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3分)
10.C项。该句应译为“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注意:遏,阻截;遗,遗留;穷,陷入绝境)(2分)
11.①要把握方法。孙武在“军争篇”中列举了若干方法,如“两夺”“四治”“五待”等,这些方法的共通之点就是机动灵活、随机应变、因情施策。
②要把握时机。马总的原则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不仅仅是就早、中、晚三个时辰而言,也可以理解为作战周期的三个阶段,引申开来,还可以不受时态限制,广泛地适用于任何时节的三种状态。
③要把握对象。“军争篇”中,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与下文的8个“勿”。
(每点各一分,每点分析概括0.5分,结合原文0.5分)
12.D(2分)
13.①植食性动物如蝼蛄、线虫、蟎虫等食用,随粪便排除动物体外。②落叶还会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新鲜养分。(每点各1分,共2分)
14.不能。原文的意思是落叶作为‘有机食物’投入土壤是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形成土壤的稳定结构的唯一条件;删去关联词,语义变为还有其他条件可以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形成土壤的稳定结构,语义改变。无法体现出说明文的语言严谨准确性。(3分,答出“不能”1分,说明理由1分,严谨性与准确性1分)
15.①感到无聊至极,百无聊赖;
②羡慕并渴望,决心写作;
③辞职并定居北京专职写作后。(每点各1分,共3分)
16.①交代了作者所从事的牙科医生这份职业,身份性质与社会地位在当时的年代与现今是有所不同的。
②体现出作者对这份职业的态度,即无聊至极;同时,也为下文作者决心写作埋下伏笔。(每点各1分,共2分)
17.①在文中作者反复提及是为了将从事牙医与在文化馆工作时自己的状态进行对比,尽管在经济上都是真正的穷光蛋,但后者显然更在精神世界上加富有;②作者这样说有自嘲的意味:③表明自己更加注重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每点各1分,共3分)
18.①“它”指的是作者通过写作将生活中的无数欲望聚集到一起后,所形成的虚构生活的路。
②两条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当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时,就可以以“写作”为契机与交叉点,使其在写作中得到实现,从而使得作者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突出强调了写作在作者心中的的重要性。
③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对上文作者叙写从牙医转从写作进行了抽象的总结,另一方面借此展开论述,引出下文论述写作对人产生的影响。(每点各1分,共3分)
19.①结构上,总结全文。
②内容上,高度概括并总结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的所思所想;
③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对写作的热爱;
④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阐述了文学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深远影响。(每点各1分,共4分)
20.B(2分)
21.①D ②A ③B(3分)
22.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示例一:
合适。理由:宋江私放晁盖,是为兄弟之义;宋江东窗事发,刺配沧州,仍未动落草为寇之念,是
为忠或在经历了被陷害、上刑场等事情后在梁山聚义,除暴安良,接受招安,为国尽忠等。
示例二:
不合适。理由:宋江秉持的是儒家“忠”之观念,不违反朝廷和君权,在私放晁盖这件事上未对朝廷尽忠;对当时的朝廷心存幻想,想做孝子顺民。
(表明观点1分,结合情节说出理由2分,未结合情节可酌情给1分。)
23.(1)①D ②A ③C(3分)
(2)《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名单出炉(2分)
(3)示例: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5分)
参考译文: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24.略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6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5月份)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5月份)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