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1群文通练生态美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1群文通练生态美学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1群文通练生态美学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1群文通练生态美学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1群文通练生态美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1群文通练生态美学,共9页。
    [主题导语]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竹林、桃花,春江、群鸭,蒌蒿、芦芽,相存相依,构成了美好的生态景观,也从中引出了一门新兴美学——生态美学。它就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是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是“仁人爱物”的美学。阅读下面的材料,可以帮助你进一步认识该学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7分)
    材料一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地球生态系统,导致这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被扰乱。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开始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并逐渐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美学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兴起的美学研究新形态,代表着美学的发展方向,可以简单地将其视为美学的生态转型。
    生态美学根据生态学原理,将人类的存在理解为“生态存在”,认为人类只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生生之德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人类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是因为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良知及其反思能力,将自身对于生态系统的责任理解为“参赞天地之化育”,将自身使命理解为帮助生态系统达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共生状态。按照生态美学的思路,自然不是人类可以无度利用的资源,而是人类得以产生且赖以生存的本源。
    正是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出发,生态美学展开了对于审美价值的生态重估,探讨了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在生态美学之前的美学理论中,审美价值毋庸置疑地居于价值序列之首。但是,从生态审美的高度来看,生态美学的理论思考多了一个重要参照,即生态健康,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生态美学则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审美互动,清醒而自觉地考察人类审美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严肃地反思和批判审美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生态美学看到,人们通常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一个事物的美丑,通常将审美愉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很少考虑审美偏好的生态后果,因而造成了对于环境的极大破坏。生态美学在认真反思形成人类审美偏好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的基础上,以生态健康为价值标准,将生态价值放在审美价值之前,通过探讨审美偏好与生态灾难之间的关系,反思和批判人类审美偏好的生态后果,努力倡导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从而使美学在拯救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生态美学也引发了艺术观念的生态转型。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艺术曾经长期占据美学研究的中心地位,黑格尔甚至将美学视为艺术哲学,同时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现代美学从其主体性思路出发,通常高扬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用表现论来解释艺术现象,将艺术视为艺术家表达情感世界的自由创造。根据这种艺术哲学,自然仅仅是艺术家用来创造艺术品的原材料,其逻辑与现代工业生产完全一致:自然事物可以由人类随意加工和改造。与此相反,生态美学则认为,自然自身有着远为人类所不及的巨大活力与创造力,天才的艺术家无非是自然之子,其艺术创造活动无非是一个“代自然立言”的过程,无言的自然通过艺术家的“代言”活动而表达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与内在目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外的生态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这种形态的美学理论不但有助于反思和批判现代美学的根本缺陷,而且有助于引导人们逐步形成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摘编自程相占《生态美学:迈向生态文明的美学转型》)
    材料二 生态美学研究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出发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这既是生态美学的精神内核,也是生态美学发展的价值旨归。在理论上,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基石,建构生态友好型美学;在实践上,要将生态美学的目标落实到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
    生态美学的发展要注重引导绿色变革,在生态层面上推动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审美观念方面,生态美学应培育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体验,从而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要努力从审美方式上消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在生态实践方面,生态美学要从理论走向现实,走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处处感受到生态之美。
    生态美学研究要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无论是“不违农时”“万物齐一”的思想观念,还是“风调雨顺”“瑞雪兆丰年”的民间智慧,都围绕着“生”与“和”展开,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对生命孕育、繁衍的珍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调。
    生态美学的发展还要树立全球眼光,发出中国声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利益,更关系到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因此,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看待当前面临的生态难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的生态保护。这就要求生态美学在发展中积极与各国生态美学研究机构、研究者展开合作和交流,推动理论成果的相互借鉴和补充,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摘编自胡友峰《生态美学的建构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社会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生态美学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B.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良知及反思能力,将自身的使命理解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共生状态。
    C.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自然仅仅是艺术家用来创造艺术品的原材料,可以由人类随意加工和改造。
    D.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研究生态美学也需要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是“天地之心”“万物之灵”,所以能够主宰天地万物,但万物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本源,人类也应善待万物。
    B.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与平衡的生态审美观,促使人们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展开对审美价值的生态重估。
    C.生态美学将人类的存在理解为“生态存在”,从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以这个理念推动全球的生态保护。
    D.中国虽然是生态美学的发起者,但也要树立全球眼光,加强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体现“生态美学”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C.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D.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生态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答:


    5.你认为将生态学与美学有机结合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7分)
    材料一 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型,从原先治理、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人与自然共存互生的友好关系。这一变化正应和了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联系,重新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挖掘出生命生存的理论资源,并大胆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来改造实践论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本身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虽然强调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却绝不仅仅限于物质生产,同时包含着更为广阔的人的整体生存活动,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实践论美学却将其丰富的内涵削弱了,简化了生产与审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生产活动直接视为审美活动的原因,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这势必会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而不可能孕育出审美活动。审美只能发生于人与外物相交相洽相生相融的状态之中,而这种关系本身既吻合了后现代的生态整体观,又归属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因此,生态文明与审美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它们都要求人类以审美的态度平等、友好地看待自然,都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
    中国生态美学据此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明确阐明自己的立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的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生态人文主义得以成立的根据就是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人天生具有一种对自然生态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正是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的哲学与理论依据。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是对原有人文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它清洗了传统人文主义所隐含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生态整体观取代人类独尊的观念,以崭新的态度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从而通向存在论审美观。在生态人文主义的视野中,人和自然万物都自有其价值,人只是自然整体中与其他存在物平等的存在,他参与到整个自然之中成为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共存互生,相亲相融。这是一种应然的生态关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态度,也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摘编自曾繁仁、马大康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认为,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而中国生态美学完全脱离人类生存延续,所以是“无人美学”。
    实际上,生态美学也重视人,只不过它所重视的不再是实践论美学中的那种历史、社会、文化,甚至作为“自然的主人”的人,而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具有生态自我的“生态存在”,即“生态人”。生态美学对于人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其思想原则上,即批判并超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人文主义。简言之,生态美学着力彰显人的生态维度,其核心要义是用生态观来重塑现代人文观和审美观。
    实践论美学一直高度重视人,明确提出“人类学本体论的哲学基本命题即人的命运”,于是“‘人类如何可能’便成为第一课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实践论美学的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但是,当时所谓的“人”的哲学,其实正是“源自康德以来的人的哲学”,即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人。这种意义上的人就是现代西方哲学上的“主体”,与之对应的世界则是有待人类去认识,乃至去征服的“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关系和征服关系。因此,这种意义上的“人”可以概括为:作为主体、处于世界对立面的认识者和征服者。
    《美学四讲》特意以注释的方式,引用了实践论美学代表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的如下一段论述,足见对这段话的重视:“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在这样的论断之中,人竟然成了“自然的主人”;而所谓的“美的本质”的根据,必然就是“自然的人化”,实践论美学由此带上了极其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及其美学非常值得反思。生态美学认为,孕育人类的母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只能是“自然之子”而永远不可能是“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它不但不是“美的根源”,反而是“丑的根源”。
    正是看到了现代人文主义这种极度膨胀的人学思想,生态美学努力将之改造为尊重生态系统整体价值、重视人的生态存在本性、强调人对各种生态系统之责任的生态人文主义。生态美学致力于从生态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性及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着重揭露现代审美观及其主导的审美活动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即审美暴力。
    简言之,生态美学努力用当代生态观来改造现代主体性哲学及其包含的人文主义,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人文主义,并将之作为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生态美学对于生态人文主义进行了突出强调,怎么能说它是“无人美学”呢?
    (摘编自程相占《中国生态美学的创新性建构过程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立场》)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得益于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中发现了内在联系。
    B.中国生态美学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让当代人产生对自然生态的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
    C.中国生态美学所重视的人,已脱离历史、文化等范畴,是对生态系统负有责任、具有生态自我的存在。
    D.中国生态美学将人视作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可有效避免人类审美活动造成的生态危机。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过程启示我们,在挖掘唯物实践观蕴含的丰富意蕴时要避免简单化处理。
    B.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来看,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外物相生、相融、相洽,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审美。
    C.实践论美学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
    D.“域中有四大,人为其一”体现出的思想,与文中中国生态美学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
    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第3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神圣和敬畏并非重返迷信,而是人类对自身理性认识有限性的自觉,对自身审美有限性的自觉。
    B.正是审美赋予人类以深切的同情心,使人重新发现自然的价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
    C.进入工业时代,文学在审美表现中不再完全是对田园牧歌的美好想象,而开始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疏离对立。
    D.如果意识不到审美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明,应该首先从欣赏美开始。
    9.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反驳生态美学是“无人美学”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综合两则材料,请谈谈你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4分)
    答:


    练案21 群文通练 生态美学
    1.C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自然仅仅是艺术家用来创造艺术品的原材料”错。由材料一第4段“现代美学从其主体性思路出发……将艺术视为艺术家表达情感世界的自由创造”可知,“自然仅仅是艺术家用来创造艺术品的原材料”是现代美学的观点,不是黑格尔的观点。
    2.B A项“能够主宰天地万物”错。材料一第2段只是说“人类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是因为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良知及其反思能力,将自身对于生态系统的责任理解为‘参赞天地之化育’”,不能看出人类“能够主宰天地万物”。C项“从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错。由材料一第2段“生态美学根据生态学原理,将人类的存在理解为‘生态存在’,认为人类只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生生之德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项“中国虽然是生态美学的发起者”无中生有。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是说要“发出中国声音”。
    3.B B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意思是(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此句是在感叹人类的渺小,与“生态美学”无关。
    4.答案:生态美学是根据生态学原理,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出发,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
    解析:首先确定主谓宾,由“在生态美学之前的美学理论中”“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等句子可知,生态美学是一种美学理论,或者说是一种美学理论形态。然后分析该概念的核心内涵,由“生态美学根据生态学原理”得出其定义基础;由“正是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出发”得出其理论依据;由“探讨了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可以得出其研究内容;由“通过探讨审美偏好与生态灾难之间的关系,反思和批判人类审美偏好的生态后果,努力倡导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从而使美学在拯救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概括出其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将这些核心内容插进句子中,当作定语,并保证句子语序通顺即可。
    5.答案:①可以培育人们正确的审美观,丰富人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体验,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②有助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③可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的生态保护,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题干已经限定了答题区间是材料二,可以根据材料二每一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可以从生态美学对人们观念的培养、对国家和全球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6.D A项“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中发现了内在联系”偷换概念。材料一第1段“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联系”中,“两者的内在联系”是指前面所说的“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B项“中国生态美学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让……”错。材料一第3段说的是“人天生具有一种对自然生态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C项“已脱离历史、文化等范畴”错。材料二第2段说的是“只不过它所重视的不再是实践论美学中的那种历史、社会、文化,甚至作为‘自然的主人’的人”,选项忽略了“实践论美学中”这一限制条件。
    7.C “可见,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错。材料二第3段只是说“实践论美学……这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实践论美学的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但是……”,选项所说有时间限制,即“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且后面有转折词“但是”,所以不能由此得出“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结论。
    8.B 材料一第3段的观点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A项强调理性有限性和审美有限性的自觉,与观点不一致。B项强调人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符合这一观点。C项强调工业时代文学审美的特点,与观点不一致。D项谈的是审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与观点不一致。
    9.答案:①首先辨析概念,辨析生态美学和实践论美学中“人”这一概念的不同:前者为“生态人”,后者为“主体人”;②接着反驳论证,论述实践论美学的本质和危害:重视“主体人”,是危害人类母体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③最后在破的基础上确立观点,阐明生态美学以生态人文主义为思想纲领和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解析:第1段先借助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的观点引出批驳的靶子,即生态美学是“无人美学”这一观点。第2~3段辨析生态美学和实践论美学中“人”这一概念的不同。第4段是对实践论美学的反驳,论述实践论美学的本质和危害,这是“破”的部分。第5~6段是“立”的部分,即确立自己的观点。
    10.答案:①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与实践论美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②它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应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而征服自然;③它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会形成审美暴力;④我们应该运用生态整体观对其进行改造,形成生态人文主义。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到有关“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来谈自己的认识。由材料一第2段“实践论美学却将其丰富的内涵削弱了……这势必会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可知,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实践论美学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立有关。由材料二第1段“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认为……”可知,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主人,应该利用、改造自然,进而征服自然。由材料二第4段“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以及第5段可知,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会形成审美暴力。由材料二第6段“生态美学努力用当代生态观来改造现代主体性哲学及其包含的人文主义……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可知,应该用生态整体观来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改造,从而形成生态人文主义。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4群文通练红色沉思: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4群文通练红色沉思,共8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2群文通练马非牲口: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2群文通练马非牲口,共8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0群文通练草原春天: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0群文通练草原春天,共9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