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之中考常考题专题复习-----选择信息推断专练
展开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
C.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2.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同样汽油去油污的原理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所以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3.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现象 | 解释 |
A | 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
B |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
C | 在无外力条件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
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所以氧气极易溶于水
6.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向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红——反应后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7.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Fe(Fe2O3) |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CaO粉末(CaCO3粉末) |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
C | NaOH溶液[Ca(OH)2溶液] |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uSO4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
8.下面是某同学对主题内容进行的归纳情况,你认为其中一组错误的是( )
A.化学与安全:进入山洞先做“灯火实验”,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B.环保与使用:加快“煤改气”,多使用清洁能源:推行共享单车,打造绿色交通
C.微粒与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D.元素与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是铝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0.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硫酸钾和碳酸钾溶液 | 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 |
B | 鉴别羊毛线和腈纶线 | 取样灼烧闻气味 |
C | 鉴别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 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
D |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 | 加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苯分子,是因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C.蔗糖放入水中能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分解了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12.基于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基于稀盐酸、稀硫酸与碳酸钙均可反应生成气体,推测这两种酸都可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B.基于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推测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基于活泼金属遇酸产生气体,推测遇酸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基于点燃氢气、一氧化碳前需要验纯,推测点燃甲烷前也要验纯
13.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铝比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一定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14.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架房梁、硬铝窗框都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铝合金因为质轻、强度大成为高速列车车体最理想的材料
C.衣料中的棉、麻、蚕丝、羊毛等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D.食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可补充某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
15.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关于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B.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装置不能一致
C.在实验室里,常采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在实验室里,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
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Cu | CuO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B | Na2CO3溶液 | 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C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
D | NaCl固体 | MgCl2 |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
17.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及示例相匹配且正确的是( )
选项 | 化学观念 | 示例 |
A | 化学反应均放出能量 |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
B | 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 | 碳元素可以形成金刚石、甲烷等 |
C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 氧气、氯化钠分别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
D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化学性质稳定 | 氦、氖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化学性质稳定 |
18.下列做法能达到其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 预期目的 | 做法 |
A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点燃 |
B | 鉴别碳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 | 观察颜色 |
C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 |
D |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19.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0.误差分析是定最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粗盐提纯时,蒸发后的固体中含有水分,产率偏高
B.测定溶液的pH时,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定值偏大
C.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过慢,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铜和纯铜——加热,观察是否变黑
B.氢气和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壁是否出现水雾
C.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塞,观察是否产生白烟
D.羊毛和涤纶——灼烧,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22.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观:氧气和液氧的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元素观: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 |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
B | 氧化铜粉(木炭粉) | 将氧气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
C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通入氧气后,点燃 |
D | 氮气(氧气) | 伸入燃着的蜡烛 |
24.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3g
B.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B; 2.D; 3.A; 4.C; 5.B; 6.C; 7.D; 8.C; 9.D; 10.B;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B; 18.C; 19.C; 20.B; 21.D; 22.D; 23.B; 24.A;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6/3 16:12:27;用户:初中化学;邮箱:xueshen03@xyh.com;学号:3023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