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_教科版
展开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_教科版,共2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
1.教学过程的合理性: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的教学由制作洋葱表皮装片、了解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三个活动组成。我们学校的显微镜都是标准的光学显微镜(目镜有5倍、10倍、16倍三种,物镜有40、64两种),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开始展示的图片激起了学生用显微镜马上就能观察到细胞的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对于玻片标本的制作则兴趣不浓,他们认为显微镜跟放大镜一样,可以直接观察物体了。所以我投其所好,先让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学生会尝试将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什么也看不清楚。在学生“碰壁”后再引导他们制作玻片标本就“顺风顺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
2.课堂定位的准确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懂得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概念。但洋葱表皮标本的制作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是保证观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和玻片标本的学生来说,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既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又制作好玻片标本,难度较高。因此我在课前就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对显微镜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好玻片标本的制作,并能对洋葱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描述,从而提高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性。
3.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
虽然教学设计合理了,课堂定位准确了,但是在观察的过程还是存在显微镜使用的一些问题:有的同学还是不会使用显微镜,不会对光、调焦,因而就观察不到洋葱表皮细胞,还有的同学即使看到了细胞还是模糊或不清晰的,原因是在使用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上,(教学时要强调:应该先用低倍的,看不清的话再慢慢使用高倍的),图像看到的同学不但速度快,而且实验记录也完成得好,没看到的同学就不了了之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没看到的同学也只能借助教材上的插图或者课件上的图片去了解去认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_教科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概念有效发展,过程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_教科版,共6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铁生锈了_教科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