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六句为例,说明其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读离骚  华岳楮衾封冷白凝霜,展转无眠夜未央。风欲送愁先卷帐,雨嫌多梦故敲窗。自惭鼓瑟投齐好,谩接歌舆效楚狂。起把离骚读幽闷,楚词还似楚江长。【注释】华岳,南宋爱国志士,诗人,曾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狱。后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杖死东市。一生屡遭打击,却坚守特立不驯的人格,其诗豪纵。宋时,棉花尚未普及,多用藤纸和楮纸制作纸被。白凝霜”“雪色鲜是常用的两种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实,漫漫长夜,纸被寒冷,诗人辗转难眠,交代诗人起身夜读的起因。B.颔联赋予风雨情感,风起雨作,却似嫌诗人多梦,故意敲窗,欲为之送愁去。C.颈联用典,自惭句悔恨自己如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竿般不合时宜。D.尾联使用比喻夸张,写自己的幽闷如屈原《离骚》之幽闷,似江水长流不断。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起把离骚读幽闷读出的幽闷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魏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作为诗人《咏怀》组诗的第一首,表明这组诗的感怀主要集中在忧思上。B.开篇以诗人半夜里不能寐、起来弹琴等活动,点明了诗歌忧思的主题。C.与曹操《短歌行》相比,本诗的始终没有言明,可见阮籍之忧更加深广。D.整首诗都在写,又并不点出忧思的具体内容,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4.阮籍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请以五、六句为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咏 怀(其一)阮籍①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注】阮籍:《晋书.阮籍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阮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时至夜半,诗人辗转难眠,于是起坐抚琴以消遣时光,暗示了内心情绪。B.中间两联写诗人所见所闻,视听结合,以声衬静,为诗歌笼罩上一层凄婉色彩。C.颈联中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眼前之景,也可理解为诗人自我的象征。D.尾联实写诗人苦于夜色的阻碍,所见的景象不甚清晰分明,因而感到孤独愁苦。6.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既写夕阳余晖匆匆而落,又写池上月亮渐渐东升,景象变化之间暗含着对老友不在身边的失落、伤感。B.诗歌第三、四句,写自己为了享受夏夜的凉爽,沐浴后披散头发,打开窗户,闲卧凉榻,这也暗点出了诗题中的南亭C.诗歌第七八句,写诗人受环境影响,想要取琴来弹奏,可是却生出恨无知音赏的感慨,流露出自己怀想友人的情愫。D.诗歌最末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写自己到了夜半时分都还在梦中苦苦地思念老友,表达出对友人深切地关怀。8.孟浩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写出真切的感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发掘出了哪些自然和生活之美? (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岑参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注】魏晋以来,一些士人常以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耕种的方式,来求其志。本诗为诗人入仕长安后,收到山中来信,准备自长安回高冠潭口家中告别舍弟时所作。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昨天山里有信来,说现在正是耕种的时候,交代了留别舍弟的原因是诗人要回家务农了。B遥传”“二词耐人寻味,表达了山中故友杜陵叟对我的切切思念,突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C.诗中描写山间耕种、潭上饮酒、林下对弈、东溪闲卧等场景,表达诗人寄情田园的超然脱俗之志。D.本诗言简意丰,不忍离别的兄弟之情、朋友间的思念之意、山中幽居的闲适之趣等都深蕴其中。10东溪忆汝处句中的字,有人说是指舍弟,有人说是指诗人自己。你认为是指谁?请结合全篇脉络说说你的理解。 (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二)苏轼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鞅心空饱新得,境熟梦余想。江鸥渐驯集,蜑叟己还往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注释]①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诗一组,共六首,这是第二首。鞅:古时套在马颈上用以负轭的皮带。蜑(dàn):古代南方民族之一。蜑叟,这里指岭南老人。渺莽:烟波辽阔无际貌。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猿”“疲马使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身心解脱的欣喜,与陶诗中的羁鸟”“池鱼有异曲同工之妙。B心空二字,写出了诗人曾经内心空虚和苦闷;而”“二字,则表现出他在新境遇中的惬意和对未来的憧憬。C.江边的沙鸥与人相熟,已不再惊飞,岭南的父老也与诗人有了亲切的往来,展现了诗人当时温暖而亲切的生活环境。D.本诗不假雕饰,感情朴实,格调清新,画面宁静悠远,展现了与陶渊明诗歌相同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12.本诗最后两句历来被认为是苏轼晚年的艺术高境。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 (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饮酒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①不在兹,终以翳吾情。[]①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少年罕人事可与少无适俗韵相互阐释,好六经是平生安身立命的根本。B.诗歌二、三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年过半百,但一事无成,虽饥寒交迫却选择坚守节操。C.第五联敝庐”“悲风”“荒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破败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D.此诗语言简练自然,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14.读此诗,读出了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但同时,又读出了一种超越回上之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之。 (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凤凰台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注】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蛛煤:蛛网尘埃。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16.有人认为本诗尾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释】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点面结合,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语义双关,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C.颈联写荀媪热情款待了诗人。诗人吃光了荀媪做的菰米饭,写出了诗人的饥肠辘辘和对荀媪厨艺的赞美。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18.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注: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时一些官吏额外支领作酿酒用的粮食。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语言华丽典雅,内涵丰富,写出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B奋厉有当世志的苏轼,正当年时蹉跌至此,首联为口忙”“转荒唐有自嘲自伤之意。C.颈联写诗人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苦乐祸福互相转化。心胸开阔,个性旷达跃然纸上。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绵里藏针,言已贬官还要破费朝廷许多压酒囊,体现幽默之感。20.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参考答案:1C    2表面写读《离骚》的幽闷,实则写诗人自己的幽闷风雨交加的寒夜,诗人百感交集,思自己的不合时宜与终不愿改弦易辙;读屈原的幽闷和抱负,抒自己的无悔和坚持。读《离骚》之幽闷,欲效先贤,将自己与屈原类比:一样遭遇奸佞当朝,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样空怀政治襟抱和复国壮志;一样忧愁幽思和怨愤;以及一样虽遭灾厄,但依然坚持理想,绝不同流合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自惭句假说自惭,其实是抒发自己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不能投当局者所好,忠不必用的愤懑,表达自己无悔选择,绝不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起把离骚读幽闷写诗人夜不能寐,起来手把《离骚》,读屈原的幽闷,表面写读《离骚》的幽闷,实则写诗人自己的幽闷屈原的幽闷是没有遇到明主,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无人能懂,美政理想无法实现,眼睁睁看怀王被骗,楚国被灭;遭遇奸佞小人,两次被流放沅湘,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诗人幽闷而夜不能寐,风雨送愁,诗人百感交集,手把《离骚》来抒发自己的幽闷。诗人的幽闷正如颈联所说,自惭鼓瑟投齐好,谩接歌舆效楚狂,这两句均用典故,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出自宋诗人王安石的《杂咏三首》,善于鼓瑟之人自然不能被喜欢吹竽的齐人喜欢,诗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不能投当局者所好,忠不必用的愤懑;而接舆,春秋楚隐士,佯狂不仕,诗人说自己要效仿接舆这个狂人的做法,其实是表达自己的无悔选择,绝不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诗人读《离骚》,思自己的不合时宜与终不愿改弦易辙;读屈原的幽闷和抱负,抒自己的无悔和坚持。诗人和屈原处境一样,遭遇奸佞当朝,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诗人和屈原一样,忧愁怨愤,心情压抑;诗人和屈原一样,空有理想和抱负,却无法实现,但依然坚持理想,绝不同流合污。3C    4孤鸿”“翔鸟比喻诗人自己,诗人借在野外悲号的孤鸿在北林惊鸣的翔鸟起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可见阮籍之忧更加深广错,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意思是孤鸿在野外悲号,翔鸟在北林惊鸣。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表面上看是在写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诗人借这种寂静凄清的环境,想要映衬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孤鸿的哀号、翔鸟的凄鸣都渲染出一种不安静而险恶的环境气氛,更加衬托了诗人夜中不能寐的忧伤。孤鸿”“翔鸟在这里就是比喻自己,诗人借在野外悲号的孤鸿在北林惊鸣的翔鸟起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当时孤独苦闷的心情。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以自然界事物作象征,曲折含蓄地表现当时忧愤伤时的心情,创造出独特的风格。5D    6通过夜不能寐起坐弹琴、独自徘徊等动作描写,含蓄表达心中无法排解的隐忧。中间四句寓情于景,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自然景物衬托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一句直抒胸臆,以”“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忧闷愁苦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D.“诗人苦于夜色的阻碍,所见的景象不甚清晰分明错,徘徊将何见是指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徘徊鸣叫并非是诗人。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通过夜不能寐起坐弹琴、独自徘徊等动作描写,含蓄表达心中无法排解的隐忧。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作者直抒胸臆,以”“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忧闷愁苦之情。。7A    8.夕阳西下,素月东升;披发闲卧,开窗乘凉;荷花飘香,露滴清响;感慨良宵,梦见故人。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景象变化之间暗含着对老友不在身边的失落、伤感错误,夏日可畏而落,明月可爱而渐起,景象变化之间表现了诗人纳凉时满足的心理快感。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内容情感的能力。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的意思是: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的实际感觉,而且,夏日可畏而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诗人表现出了一种纳凉时满足的心理快感。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的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思是: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纳凉的快感。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的意思是: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9A    10.指舍弟。全诗共两层,都围绕字展开。前二联写还山原因,后二联设想还山后情景。诗人设想自己还山后,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携手林下对弈,就只能在东溪寂寞地闲卧对鸬鹚了,突出不忍分别的心情。指诗人自己。整首诗通过转述山中来信的内容,讲了留别舍弟的两层意思:一是到了耕种之时要回去务农了,二是好友杜陵叟怪我迟迟不回。三、四两联是故友怪我还山迟的理由。诗人没还山,故友杜陵叟无人陪酒、对弈,只好对着水中的鸬鹚寂寞地躺着,苦苦地思念我,点出我不得不从速还山的留别之意,同时无奈离开弟弟的抱歉之情也隐含其中。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交代了留别舍弟的原因是诗人要回家务农了错误。诗人留别的原因并不是要回家务农,从第二联山中故友杜陵叟对我迟迟不归的怪怨来看,好友间的彼此思念才是根本原因。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结合全篇脉络诗的开头两句说山中带出信来,告诉诗人眼下已是耕种时节。昨日,不一定是确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说故友捎信而说山有信,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同时引出下文还山。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就种,魏晋以来一些隐居以求其志的士人们常常以这种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种时相告,催还之意自在其中。次两句紧承前两句,直接点出催还之意。怪我还山迟,乃是山中故友即杜陵叟”“遥传来的意思,用遥传,用,可见山中故友盼归之切,也看出诗人与他的情谊,故而不可不还。以上四句叙述,写还山原因。以下四句写还山后的情景,为诗人的设想。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潭上”“林下为高冠潭口的环境,为隐居之地的生活内容,说,说,可见诗人别弟还山后的孤独,其中透露出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两句虽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但诗人也许在以往的山间生活中对此早有体验,因而不忍便与兄弟分别,还山迟的原因也许主要在于此。诗的最后两句仍设想还山后思念弟弟时的情景。忆汝处字,有彼时彼地之意。当诗人还山后想起弟弟的时候,既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弟弟携手林下同游,只能闲卧对鸬鹚,难以排遣的思念,难以割舍的留恋即在这一生活细节中含蓄地表现出来,不忍分别之情也就在其中了。综合以上分析,指舍弟。诗的首联说眼下已到耕种时节,昨日山中捎信摧我返回山中。句中不说是信,而说山有信,便知诗的后六句是写杜陵叟寄来了信,若是这样,后四句是诗人把杜陵叟信的内容直接写在自己的别诗中。耕种时和杜陵叟怪我还山迟,都是写诗人尽快回隐居地高冠潭的理由。后四句用形象描写,把杜陵叟对诗人想念之深表现的淋漓尽致,由此突出诗人和故友之间的深情厚义,督促诗人近快返回。第三联是接着第二联往下写的,依然是遥传杜陵叟带来的信息,不仅仅是怪还山迟,甚至具体到杜陵叟因为好友还山迟的后果: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本来有岑参陪着林间下棋、潭上喝酒,这下好了,杜陵叟只能独自一人去喝闷酒,也没人陪着下棋了。尾联接着第三联,还是杜陵叟的口信,说杜陵叟在东溪闲卧看鸬鹚,思念着岑参。综合以上分析,指诗人自己。11A    12.答案示例:尾联描写那碧波荡漾的春江,定有无数佳句可寻觅,只是诗人的心已经沉醉,如同堕入那浩渺的春江之水中,神思摇动。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春江使人心醉,来表现春江之美。诗人面对美丽的春江,从兴奋激动、灵感触发到陶然心醉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相通,达到了物我两忘、融而为一的奇妙境界,以虚写实,构思奇特。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表现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身心解脱的欣喜,诗人并非离开官场,而是被贬岭南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最后两句的意思是:那碧波荡漾的春江里,一定有无数佳句可以寻觅,只是我的心已经沉醉,如同堕入那浩渺的春江之水中,神思摇动,不可自持了。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为正面描写,最后两句改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春江使人心醉,来表现春江之美,遂使得文情曲折、摇曳生姿。这正反映出诗人表现力的丰富。另外,“有佳句——堕渺莽这个构思是十分奇特的,它通过写诗人面对美丽的春江,从兴奋激动、灵感触发、诗思泉涌,到陶然心醉、神思飘忽、不可自持这样一个感受过程,表现了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遇合感通,直至达到物我两忘、融而为一的奇妙境界。13B    14孤独寂寞表现在首联。渊明天性与世俗不合,故极疏于人事交际,而游好在六经,正谓渊明之志趣在潜心研习古代经籍,表达了特立独行的孤独寂寞。孤独寂寞表现在尾联。用孟公赏识张仲蔚之典,作者以张仲蔚自比,认为没有像孟公那样能了解自己的人,所以心中真情就始终不能表露,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超越向上之精神表现在第三联。渊明自谓始终抱定固穷之志节,纵然饱经饥寒交迫之困苦,亦决不向黑暗势力屈服。超越向上之精神表现在第五联。披衣坐守长夜,长夜漫漫,晨鸡不肯报晓。此二句诗,富于象征意味,可以说正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时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独。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年过半百错误,不惑指四十岁。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中的罕人事表明陶渊明少年时就很少与外界交往,可见其天性与世俗不合,疏于人事;游好在六经表明他所喜好的就是儒家六经,可见其志趣在于潜心研究古代经书。因而,首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特立独行,是孤独寂寞的。 尾联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孟公指东汉人刘龚,曾赏识家贫的文士张仲蔚,作者借用典故,以张仲蔚自比,言孟公不在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自己的真情无法表露。因而,首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知音难觅,是孤独寂寞的。 第三联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固穷指安于穷困,饱所更指备历饥寒之苦,陶渊明饱经饥寒交迫之困苦,仍然始终坚守固穷之志节,不向黑暗势力屈服。因而,第三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具有超越向上之精神。 第五联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指坐守长夜,长夜漫漫,晨鸡不肯报晓,很难熬到天明。陶渊明是因为夜寒而无眠,还是由于心情而不寐,或二者兼之。这两句诗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纵使时代黑暗,志士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因而,第五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具有超越向上之精神。 15B    16用典。照应李白诗歌《登金陵凤凰台》,抒发了凤凰台繁华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拟人。春风掌管”“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以景结情。尾句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B.“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错。颔联写眼前之景,数百年后,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了王谢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没有了门庭若市,冠盖云集的盛况,有的只是江草合杏花开这色彩明丽,春意盎然之景。草木无情,徒然疯长,乐景之中不免心生世事沧桑之慨。此处是以乐静衬哀情。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尾联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意思是只留下李白曾写过诗歌的凤凰台,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只有谪仙留句处指李白曾创作诗歌《登金陵凤凰台》,属于用典,抒发了凤凰台当年的繁华已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春风掌管拂蛛煤一句中,掌管”“春风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最后一联属于写景,以景物描写收束全篇,属于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17C    18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诗人吃光了荀媪做的菰米饭,写出了诗人的饥肠辘辘和对荀媪厨艺的赞美错。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尾联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的意思是,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结合注释可知,尾句中漂母用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韩信的典故。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字直接表达诗人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惭漂母,诗人更有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19A    20初到黄州,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虚实结合,运用联想,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题目初到,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语言华丽典雅错。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如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用自嘲的口吻写自己被贬黄州,为口忙”“转荒唐都带有口语化色彩。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颔联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意思是,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初到黄州,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是联想、想象,是说鱼的味道鲜美。看到长江环绕,想到长江中的鱼味美,这是虚实结合,也是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形象。是嗅觉,看到满山竹子,联想到竹笋的脆嫩,好像闻到了竹笋的阵阵香气,这是有视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总之,此句虚实结合,运用联想,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此句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这种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在黄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却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关试卷

    广西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2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2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