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生物学发展史的里程碑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细胞学说的问世是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D. 细胞学说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因此可信度不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B正确;
C、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使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C正确;
D、细胞学说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D错误。
故选D。
2. 生物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显微镜,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种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
B. 图2所示细胞与图1所示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C. 图示三种细胞必须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
D. 图示三种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也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中央液泡,是观察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虽然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但是无色,不利于观察质壁分离过程,A错误;
B、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的到,C错误;
D、真、原核细胞遗传物质都是DNA,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其DNA主要在拟核中,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真核细胞,其DNA主要在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B。
3. 水和无机盐对机体有重要的作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细胞中结合水增多不利于细胞抵抗干旱环境
C. 人体血液中K+的含量太低时,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 人体通过静脉输入药物时,可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区别如下:1、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 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如输送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2、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 3、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
【详解】A、细胞中的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
B、细胞中结合水增多有助于帮助生物度过逆境,有利于细胞抵抗干旱环境,B错误;
C、人体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时,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错误;
D、人体血浆中NaCl浓度为0.9%,为了避免影响血浆渗透压,可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D正确。
故选D。
4. “支架”和“骨架”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聚体和对应的单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中心体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C. 组成细胞骨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D. 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使细胞器完全固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了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详解】A、多聚体的基本单位是单体,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中心体没有膜,B错误;
C、组成细胞骨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C错误;
D、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但是细胞器并不是完全固定的,D正确。
故选A。
5. 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B. ①由磷脂分子构成,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
C. 蛋白质B与①结合的部位具有亲水性
D. 若②表示糖链,则该成分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
【详解】A、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A正确;
B、①为磷脂双分子层,由磷脂分子构成,其可以侧向自由移动,B正确;
C、蛋白质B与①结合的部位为疏水段,为疏水性,C错误;
D、若②表示糖链,则②与蛋白质结合叫作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D正确。
故选C。
6. 下图为细胞核亚显微结构照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1为核膜,其外膜可与高尔基体直接相连
B. 结构2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 结构3为核孔,能选择性的让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
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1为核膜,2为核仁,3为核孔。
【详解】A、结构1为核膜,其外膜可与内质网直接相连,A错误;
B、结构2为核仁,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错误;
C、结构3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小心撕取菠菜叶片下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
B.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由两层膜构成,内部有许多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
C. 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D. 黑藻是一类原核生物,制作临时装片时可直接将叶片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叶绿体:
(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
(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详解】A、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
B、利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和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B错误;
C、观察细胞质流动之前,供观察的黑藻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加快细胞质流动的速度,C正确;
D、黑藻是一类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8. 植物的花冠具有鲜艳的颜色是由于其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将某种植物的红色花瓣放到清水中,水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B. 花青素能通过活细胞的原生质层
C. 加热能使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D. 加热后花青素通过生物膜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答案】B
【解析】
【分析】将植物的红色花瓣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原因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加热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被破坏,花青素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从而使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详解】A、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使植物花冠具有鲜艳颜色的花青素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的色素,A正确;
B、将植物的红色花瓣放到清水中,水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花青素不能通过活细胞的原生质层,B错误;
C、加热使植物细胞的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花青素从液泡中释放到清水中,导致清水变红,C正确;
D、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花青素通过生物膜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
故选B。
9. 钠钾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当Na+与载体蛋白上的相应位点结合时,载体蛋白的酶活性被激活,进而发生如图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图分析钠钾泵运输钠、钾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钠钾泵去磷酸化的过程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
C. 钠钾泵被磷酸基团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D. 钠钾泵有利于细胞吸收更多的钾离子、排出更多的钠离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Na+与载体蛋白上的相应位点结合时,载体蛋白的酶活性被激活,ATP水解导致钠钾泵磷酸化,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完成钾离子、钠离子的运输。
【详解】A、据图分析,钠钾泵运输钠、钾离子时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根据图2可知,钠钾泵去磷酸化,合成ATP,消耗能量,B错误;
C、钠钾泵被磷酸基团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由图1变为图2,C正确;
D、钠钾泵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有利于细胞吸收更多的钾离子、排出更多的钠离子,D正确。
故选B。
10. 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加入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测得试管内淀粉剩余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中的曲线b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开始时加入了更多的淀粉酶,则曲线变化可能如图中a所示
B. 若开始时加入一些酶抑制剂(与淀粉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则曲线变化可能如图中c所示
C. 若升高反应温度,则曲线变化可能如图中c所示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淀粉剩余量逐渐减少,反应速率一直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淀粉逐渐被淀粉酶水解,淀粉剩余量减少。
2、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详解】A、若开始时加入了更多的淀粉酶,淀粉水解速度更快,淀粉剩余量减少速度更快,淀粉完全水解所需时间更少,则曲线变化可能如图中a所示,A正确;
B、若开始时加入一些酶抑制剂(与淀粉竞争酶的活性部位),淀粉的水解速度减慢,淀粉剩余量减少速度减慢,淀粉完全水解所需时间更长,则曲线变化可能如图中c所示,B正确;
C、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完成的,若升高反应温度,酶的活性减低,淀粉的水解速度减慢,淀粉剩余量减少速度减慢,淀粉完全水解所需时间更长,则曲线变化可能如图中c所示,C正确;
D、图中曲线斜率可代表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淀粉剩余量逐渐减少,曲线斜率发生变化,即反应速率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11. 在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索历程中,科学家做过很多经典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的实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出O2
B. 希尔证明了叶绿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发生水的光解,并伴随有ATP的合成
C. 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
D. 卡尔文利用14C标记的14CO2探明了暗反应阶段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恩格尔曼的实验通过观察需氧细菌在水绵表面的分布,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A正确;
B、希尔证明了叶绿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发生水的光解,并没有发现ATP的合成,B错误;
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正确;
D、卡尔文用放射性14C标记CO2,通过追踪放射性去向,证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即从CO2到C3再到糖类等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12. “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表面或存在于细胞内部的一类可反复使用的蛋白质,它们与ATP结合后能促使ATP转化为ADP,从而引起自身构象发生改变,使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移动。肌肉收缩、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分子马达”的做功推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属于“分子马达”
B. “分子马达”参与的生命活动往往是耗能的
C. “分子马达”能够降低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
D. 以上事例说明,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一旦发生改变,其生物活性必定会丧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详解】A、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发挥作用时自身构象发生改变,需要ATP水解供能,属于“分子马达”,A正确;
B、“分子马达”与ATP结合后能促使ATP转化为ADP,说明其参与的生命活动往往是耗能的,B正确;
C、“分子马达”与ATP结合后能促使ATP转化为ADP,所以其具有ATP水解酶的作用,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错误;
D、“分子马达”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B.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明显比分裂期长
C. 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将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D. 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分裂前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长,B正确;
C、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将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C正确;
D、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则该细胞可以处于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D错误。
故选D。
14.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具有明显差异的细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种类不同
B. 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含量不同
C. 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表达情况不同
D. 不同细胞的全能性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在成熟的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具有明显差异的细胞,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表达情况不同,C正确。
故选C。
15. 在人体内每天大约有2000~3000亿个细胞死亡。尽管凋亡细胞经常大量产生,但在体内组织中很难观察到,这是因为细胞凋亡耦联胞葬作用。胞葬作用是指吞噬细胞高效吞噬、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吃掉”自身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结构和物质
B. 人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C. 在发挥胞葬作用时吞噬细胞内溶酶体酶含量增加
D. 细胞凋亡和胞葬作用对于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十分关键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有些激烈的自噬,可能导致细胞凋亡,A错误;
B、人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在发挥胞葬作用时吞噬细胞内溶酶体酶含量增加,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胞葬作用可清楚凋亡细胞,对于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十分关键,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
16.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及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各种细胞器
B. 利用显微镜拍摄的口腔上皮细胞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利用荧光标记法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D.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答案】CD
【解析】
【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2)概念模型 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孟德尔的杂交实验“高茎:矮茎=3: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等。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A错误;
B、拍摄口腔上皮细胞的照片,这是实物图,不是模型,B错误;
C、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时,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采用了荧光标记法,最终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D正确。
故选CD。
17. 外泌体是一种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具膜小泡,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等,其形成过程大致为:①细胞膜凹陷形成细胞内小泡;②细胞内小泡进一步发展形成多泡小体;③多泡小体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外泌体。受体细胞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外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外泌体包含的物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 外泌体形成、释放和受体细胞识别外泌体的过程均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C. 外泌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结构类似于核糖体
D. 外泌体可能会成为理想的大分子药物载体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核糖体主要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是不具膜的细胞器。
【详解】A、外泌体包含了RNA和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而RNA不是在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
B、外泌体形成、释放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受体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外泌体,这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并没有体现膜的流动性,B错误;
C、外泌体是一种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具膜小泡,所以外泌体还有磷脂,其结构与核糖体不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外泌体可包裹药物,通过与受体细胞识别,继而进入受体细胞,所以外泌体可能会成为理想的大分子药物载体,D正确。
故选ABC。
18. 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有些人认为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可以将其有效去除。现取同一种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细胞吸水,液泡体积有所增大
B. b点时没有水分子进出液泡
C. 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细胞体积将恢复正常
D. 此实验结果能说明清水浸泡可以起到良好的去除有机农药的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未改变。题意分析,新鲜蔬菜放入纯水中之后由于细胞液浓度高于纯水,因此细胞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下降,但由于细胞壁的束缚,吸水到一定程度之后保持稳定,之后随着残留农药的溶解,逐渐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
【详解】A、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因此液泡体积有所增大,A正确;
B、b点时水分子也会进出细胞,进出液泡,B错误;
C、bc段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可能是水溶性的有机农药被吸收,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C错误;
D、从细胞液浓度因吸水而下降,后又升高来看,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不能说明清水浸泡可以起到良好的去除有机农药的效果,D错误。
故选A。
19. 在小鼠肝脏、脂肪组织、骨髓、性腺等处细胞中,除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外还存在磷酸戊糖途径,该途径是指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有机物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鼠吸入18O2,在尿液中可检测到H218O,呼出的气体中也可能含有C18O2
B. 小鼠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CO2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
C. 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少
D. 向小鼠体内注射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种有机物的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H]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小鼠吸入18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218O,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18O2,所以在尿液中可检测到H218O,呼出的气体中也可能含有C18O2,A正确;
B、动物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小鼠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CO2都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B错误;
C、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在磷酸戊糖途径中产生了多种有机物,属于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少,C正确;
D、同位素标记法可追踪物质中原子的去向,所以向小鼠体内注射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种有机物的生成,D正确。
故选B。
20. 氧气进入线粒体内膜后几乎都能被有氧呼吸消耗,但仍有1%~2%的氧气被不完全还原而形成超氧自由基,这些超氧自由基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快速分解成H2O2,H2O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导致细胞质自由基的产生。H2O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各个环节,在生理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细胞内积累过多H2O2会导致细胞衰老。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O2被NADPH彻底还原成为水的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B. 肝脏细胞能消耗O2,也能产生O2
C. 自由基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D. 过多的自由基通过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即细胞代谢会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各种具有生理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细胞诸多生理功能下降。
【详解】A、绝大多数O2被NADH(而非NADPH)还原为水,释放大量能量,A错误;
B、肝细胞有氧呼吸消耗O2,肝细胞中有H2O2酶,可催化H2O2分解产生O2,B正确;
C、自由基是人体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
D、过多的自由基可攻击、破坏细胞内的多种分子,如蛋白质和DNA分子等,导致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
21. 生酮饮食是指糖类含量非常低(2%~5%)、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高的饮食,这一饮食方式具有降低体重,改善肥胖的作用,并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疾病。
(1)细胞中的糖类一般是由_______(元素)构成。过多的糖类摄入会在人体细胞中以________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生酮饮食通过严格控制糖类摄入比例改善机体肥胖的机理是_______。
(2)生酮饮食中蛋白质的种类必须丰富多样,否则可能会影响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合成,从氨基酸来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3)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癌症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近期我国科研人员研究生酮饮食对于CIT模型小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处理方法
正常饮食饲喂
正常饮食饲喂CIT模型小鼠
生酮饮食饲喂CIT模型小鼠
①第一组为正常对照组,请将实验补充完整:_________。
②检测到各组血小板数(×109/L)如图:
实验结果说明,生酮饮食对CIT模型小鼠的影响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C、H、O ②. 糖原 ③. 糖类的摄取不足,机体缺少葡萄糖引起供能不足,促使脂肪分解
(2)某些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3) ①. 健康小鼠 ②. 可以缓解CIT模型小鼠的血小板减少症
【解析】
【分析】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小问1详解】
细胞中的糖类一般是由C、H、O元素构成的;多糖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过多的糖类摄入会在人体细胞中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一定条件下,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糖类的摄取不足,机体缺少葡萄糖引起供能不足,促使脂肪分解。
【小问2详解】
某些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故为满足营养需求,生酮饮食中蛋白质的种类必须丰富多样,否则可能会影响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3详解】
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生酮饮食对于CIT模型小鼠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饮食类型和小鼠类型,因变量是血小板的数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结合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处理方法可知,第一组的处理方法应是正常饮食饲喂健康小鼠作为对照。
②据图分析,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的血小板数减少,故实验结果说明,生酮饮食对CIT模型小鼠的影响是可以缓解CIT模型小鼠的血小板减少症。
22. 溶菌酶是一种由动物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单肽链蛋白质,它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细菌解体。动物不同部位分泌的溶菌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人员比较了肾溶菌酶和胃溶菌酶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如下表:
氨基酸数目
第80位天冬酰胺氨基酸
第75位天冬氨酸
第50位谷氨酸
精氨酸数目
肾溶菌酶
130
-
-
-
3
胃溶菌酶
130
+
+
+
8
注:“+”表示是此氨基酸,“-”表示否
(1)氨基酸通过_______(结合方式)形成溶菌酶,这些氨基酸形成溶菌酶的过程中,生成_____分子的水。根据表中数据,仅从氨基酸的角度分析,肾溶菌酶和胃溶菌酶在功能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2)科学家通过3H标记的亮氨酸探究溶菌酶合成和分泌的过程,该种方法称为________。溶菌酶首先在_______开始多肽链的合成,细胞中可为此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有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发现,面向内质网一侧的高尔基体膜成分与内质网膜成分类似,面向细胞膜一侧的高尔基体膜成分与细胞膜成分类似。由该事实推测高尔基体在溶菌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溶菌酶可被用于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但是对具细胞壁的真菌引起的疾病不发挥作用,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脱水缩合 ②. 129 ③.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不同
(2) ①.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②. 核糖体 ③.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接收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对溶菌酶进一步加工,再形成囊泡运输至细胞膜
(4)酶具有专一性,溶菌酶不能降解真菌细胞壁
【解析】
【分析】溶菌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小问1详解】
溶菌酶是蛋白质,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溶菌酶是一种单肽链蛋白质,氨基酸数目为130,因此脱去129分子水;肾溶菌酶和胃溶菌酶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肾溶菌酶和胃溶菌酶的功能不同。
【小问2详解】
3H具有放射性,通过3H标记的亮氨酸探究溶菌酶合成和分泌的过程,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溶菌酶是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合成、分泌蛋白质需要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场所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小问3详解】
高尔基体接收来自内质网膜泡,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再形成囊泡运输至细胞膜,分泌出去。
【小问4详解】
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细菌解体,酶具有专一性,真菌细胞壁是壳聚糖,溶菌酶不能降解真菌细胞壁。
23. 将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下列无机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营养液中离子浓度占初始浓度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图表示番茄根细胞对某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氧分压的关系。
离子种类
Mg2+
Ca2+
SiO44-
K+
PO43-
Na+
水稻
115%
121%
6%
20%
21%
16%
番茄
76%
62%
126%
23%
25%
20%
(1)水稻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里的Mg2+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原因是______。
(2)图中AB段随氧分压升高,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影响BC段吸收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
(3)某同学认为Mg是水稻植株生长所必需的元素,理由是在水稻植株中Mg参与构成_______,请简要写出能验证Mg是水稻植株生长必需元素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
【答案】(1) ①. 自由扩散 ②. 水稻吸收Mg2+和Ca2+比吸收水慢
(2) ①. 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呼吸作用加强,提供更多能量,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增大 ②. 细胞膜上载体有限
(3) ①. 叶绿素 ②. 取生长状况相近的水稻幼苗随机分成等量的两组,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和仅缺Mg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是否有差异
【解析】
【分析】植物从溶液中既吸收离子又吸收水分,若植物等比例吸收水分和离子,则培养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会改变,即相对百分含量为100%;若超过100%,则说明该植物吸收该离子比吸收水慢;若低于100%,则吸收该离子比吸收水快。
由图可知,番茄根细胞对某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氧分压的关系为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其吸收速率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说明该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水稻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分,水稻从溶液中既吸收离子又吸收水分,培养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里的Mg2+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收Mg2+和Ca2+比吸收水慢。
【小问2详解】
AB段,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呼吸作用加强,提供更多能量,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增大。BC段,由于细胞膜上载体有限,导致其吸收速率不再增大。
【小问3详解】
在水稻植株中Mg参与构成叶绿素。
欲验证Mg是水稻植株生长必需元素,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Mg,因变量是植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设计思路:取生长状况相近的水稻幼苗随机分成等量的两组,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和仅缺Mg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是否有差异。
24. 为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μmol·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天,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实验过程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研究人员欲了解不同CO2处理条件下甘薯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可分别提取甲乙丙三组甘薯叶绿体中的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后,通过比较_______进行初步判断。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色素含量的多少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
(2)乙组条件下,突然中断CO2供应,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变化是______。中断CO2供应后光反应也会跟着停止,原因是________。
(3)丙组的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______。
(4)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①. 色素带的宽窄和深浅 ②. 蓝紫光和红光 ③.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①. C3减少,C5增加 ②.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ADP和Pi减少 (3)叶绿体和线粒体
(4) ①. NADPH和ATP的供应限制 ②. 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等
【解析】
【分析】根据图文分析:甲组和乙组之间进行比较可知,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甲组和丙组比较可知,作物长期处于高CO2浓度条件下有可能会使固定CO2的酶的活性降低或者是数量减少。
小问1详解】
进行纸层析法分离,在滤纸上呈现的色素带宽窄和深浅等能反映出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差异。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小问2详解】
突然中断CO2供应,直接影响CO2的固定,C3减少,C5增加。中断CO2供应后光反应也会跟着停止,原因是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等。
【小问3详解】
丙组的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 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当 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不足,或者暗反应中固定CO2的酶活性低(或数量不足),从而影响CO2的固定;或者C3的还原酶活性低,导致C3还原速率慢,生成C5数量少,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也可能是有机物积累导致了光合速率不能倍增。
25. 爪蟾是研究动物细胞增殖的经典材料。已知某种爪蟾的卵原细胞(含26条染色体)能进有丝分裂,它在胚胎期就完成了DNA的复制,但在性成熟前并不进入分裂期。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_______、繁殖、遗传的基础;爪蟾卵原细胞在进入分裂期之前除进行生长和DNA复制外,还进行_______。
(2)研究人员提取了处于分裂期的幼龄爪蟾体细胞的部分细胞质,注入该爪蟾的一个卵原细胞中,发现该卵原细胞能立即进入分裂期;从处于分裂间期的体细胞中提取部分细胞质,重复上述实验,卵原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
①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细胞质能使卵原细胞立即进入分裂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②实验前,该幼龄爪蟾的卵原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________;请在下图中画出卵原细胞进入分裂期直到分裂结束的过程中,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_____。(要求:标注具体时期、染色体数目)
(3)荧光标记法可用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用红色荧光标记进入分裂期的爪蟾细胞的染色体,若显微照片显示________,则可判断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答案】(1) ①. 生长、发育 ②.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①. 该细胞质中含有可以促进卵原细胞继续分裂的物质 ②. 52 ③.
(3)红色荧光集中在细胞赤道板附近
【解析】
【分析】1、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核膜、核仁解体,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特点: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特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特点: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小问1详解】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爪蟾卵原细胞在进入分裂期之前处于分裂间期,进行生长和DNA复制外,还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2详解】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细胞质能使卵原细胞立即进入分裂期的原因可能是该细胞质中含有可以促进卵原细胞继续分裂的物质。卵原细胞在胚胎期就完成了DNA的复制,因此实验前,该幼龄爪蟾的卵原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52。卵原细胞进入分裂期后,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分裂完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为:
【小问3详解】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用红色荧光标记进入分裂期的爪蟾细胞的染色体,此时红色荧光集中在细胞赤道板附近。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3页。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