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第2课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中学生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2、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科考的意义。(二)教学难点1、运用资料和图片,说出极地地区是科考宝地的原因2、知道南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准备图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课学习(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出示问题:(1)、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2)、中国在两极地区建立了哪些科学考察站?请在图上标注出来(3)、我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为何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份?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2、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板书:南极条约。三、本课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板书设计极地地区位置海陆状况自然现象气候特征自然景观代表动物北极地区66.5N以北北冰洋及周边的陆地极昼极夜终年冰封 北极熊南极地区66.5S以南南极洲及周边的海洋酷寒干燥烈风冰山企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