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2)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3)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习惯;通过推理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三、教学策略本条目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能量”中“机械能”的内容。“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和普遍规律它与很多学科都有关联,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注意与本课程其他内容的联系,注意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注意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作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进行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教师演示: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演示: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手的推力是否做了功?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一、动能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若将钢球静止停靠在木块一侧,钢球还能够对木块能够做功吗?(边讲边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总结出动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二、重力势能演示:木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问:木块受到重力,重力对木块做功吗?怎样才能使重力对木块做功?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物理学叫做重力势能三、弹性势能(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弹簧静止,没有动能。弹簧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可是大家想象,弹簧能不能做功?总结: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