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属于糖类化合物
B.DNA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间通过氢键形成双螺旋结构
C.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
D.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聚集形成的胶束属于超分子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青蒿素分子和图1为枸杞中某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可获得青蒿素晶体中分子的空间结构
B.过氧基团(-O-O-)的存在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证实
C.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良得到了药效更佳的双氢青蒿素,该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
D.枸杞中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加聚、水解等反应,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B.证明苯环使羟基活化
C.制备并收集NO2 D.检验溴乙烷的水解产物Br-
4.化合物A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的生产及电化学研究。其中X、Y、Z、E、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与Q、E与W分别位于同一主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键能大于键能
C.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与Z位于同一主族
D.第一电离能:
5.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反应:(未配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参与反应,断裂8 NA个键
B.生成1 mol ,转移2 NA个电子
C.1 L 的NaOH溶液中有0.01 NA个
D.6.3 g 中有0.15 NA个σ键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水杨酸()稀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HCO→+CO2↑+H2O
B.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C.醋酸除水垢():
D.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7.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被测离子浓度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也产生了突跃,进而确定滴定终点。常温下,利用盐酸滴定某溶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其电位滴定曲线与pH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碳酸的电离常数Ka1=10-6.35,Ka2=10-10.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需要两种指示剂
B.a点溶液中存在:c(Cl-)+c(H+)=c()+c(OH-)+c()
C.a点溶液中c():c(H2CO3)=100.11
D.水的电离程度:a点 8.耦合反应制备丙烯酸甲酯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步骤①②知:加成反应也可生成酯类物质
B.反应过程中存在C-H键的断裂
C.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若将步骤②中换为,则产品将变为丙烯酸乙酯
9.1889 年,Arrhenius提出了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关系lnk=(R,C均为常数)。已知2NO(g) +O2(g) 2NO2(g) ,经历反应1和反应2两步:
反应1:2NO(g) N2O2(g) ΔH1= -46.3 kJ· mol-1
反应2:N2O2(g) +O2(g)2NO2(g) ΔH2= -65. 7 kJ·mol-1
两步反应的活化能Ea1 < Ea2。某课题组通过实验绘制出两步反应lnK、lnk随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K表示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112kJ
B.曲线③表示的是k2随的变化关系
C.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的转化率可能越低
D.相同条件下,O2浓度的变化比NO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更显著
10.实验室以二氧化铺铈废渣为原料制备,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水层)(有机层)(有机层)(水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浸”过程中做氧化剂
B.加氨水“中和”除去过量盐酸,主要目的是提高的萃取率
C.试剂a一定是盐酸
D.“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1.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有机电池不依赖战略金属、充电速度更快且环境友好。如图是一种可降解的多肽电池。(假设离子交换膜仅允许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d为正极,充电时b为阴极
B.c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C.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NA个电子,负极区质量增加149g
D.充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
二、多选题
12.百里酚蓝(以下记为)是一种有机弱酸,结构如图1所示,其电离平衡可表示为:、,时溶液中,的分布分数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原因是酚羟基发生了变化
B.
C.时
D.NaOH滴定,可用作指示剂,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题
13.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利用乙醇制备乙烯的反应温度是。某兴趣小组据此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合成无水并完成乙烯的制备及收集。
Ⅰ.无水的制备
(1)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硬质玻璃管直接接入收集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装置F中的药品名称是___________。
Ⅱ.乙烯的制备及收集
实验过程: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g无水三氯化铝和10mL无水乙醇,点燃酒精灯加热。
(5)该催化机理如下图所示,写出此反应历程中生成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6)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加入药品后,开始实验前,应先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填“1”、“2”或“1”和“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出现现象___________,再关闭相应止水夹。
(7)B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8)与教材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相比,用三氯化铝做催化剂制备乙烯的优点有___________(任写两点)。
四、工业流程题
14.可利用炼锌矿渣(主要含Ga2O3·3Fe2O3,ZnO·Fe2O3)制备半导体材料GaN并分离Fe和Zn ,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镓又称为“类铝”,其性质与铝类似;
②一些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及萃取率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Fe3+
Ga3+
Zn2+
Fe2+
开始沉淀
1.7
3.0
5.5
8.0
沉淀完全
3.2
4.9
8.0
9.6
萃取率(%)
99
97 ~98. 5
0
0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后,滤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固体M为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得到的产物是( CH3 )3Ga,经化学气相沉积(类似于取代反应) ,副产物为 ____________ (填名称)。
(5)GaN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Ga原子采取____________堆积,N原子填在Ga原子所形成的正四面体空隙中,则正四面体空隙的填隙率为_____。(填隙率=)
五、原理综合题
15.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低碳减排是人类正在努力解决的大问题。2023 年2月21日,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谢振华获得首届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他在全球生态保护中做出的贡献
(1)在298K、100kPa时,已知:
C(s,石墨) +O2(g)=CO2(g) ΔH1= -393.5 kJ·mol-1
H2(g) +O2(g)=H2O(1) ΔH2= -285.8 kJ· mol-1
2C2H2(g) +5O2 (g)= 4CO2(g) +2H2O(1) ΔH3= -2599.0 kJ·mol-1
在298K时由C(s,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 mol C2H2(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固相催化剂作用下CO2加氢合成甲烷过程中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主反应:CO2(g) +4H2(g) CH4(g) +2H2O(g) ΔH1=-156.9kJ· mol-1
副反应:CO2(g) +H2(g) CO(g) + H2O(g) ΔH2= +41.1 kJ·mol -1
工业合成甲烷通常控制温度为500°C左右,其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4(g)和NO(g) ,保持总压为100kPa发生反应:
CH4(g) +4NO(g) 2N2(g) +CO2(g) +2H2O(g) ΔH <0。
当=1时,NO的平衡转化率~;T2时N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
①能表示此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气体总体积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 不再变化
②表示T2时N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I”或“II”),T1_________________T2(填“>”或“<”)。
③在=1、T2时,CH4的平衡分压为____ 。已知: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其中=100 kPa,p(CH4)、p(NO)、p(CO)2、 p(N2)和p( H2O)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则该温度下 =_________________。(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
六、有机推断题
16.受体拮抗剂是指能与受体结合,但不具备内在活性的一类物质。 某受体拮抗剂的中间体G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②R-CN R-COOH
请回答:
(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______,其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写出化合物G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并田*标出其中的手性碳原子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M是比B少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请写出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①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吸收峰
④1 mol物质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最多产生1 mol CO2
(5)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以化合物等为原料,设计合成化合物的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有机溶剂任选)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木糖醇不含有醛基或酮基,不属于糖类,A错误;
B.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的亲水性骨架将互补碱基对包埋在DNA双螺旋结构的内部,B正确;
C.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C正确;
D.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属于超分子,D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由结构可知青蒿素分子中含15个C原子、22个H原子、5个O原子,青蒿素的分子式为,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可获得青蒿素晶体中分子的空间结构,故A正确;
B.红外光谱可测定化学键、官能团,则过氧基团(-O-O-)的存在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证实,故B正确;
C.该过程中羰基转化为羟基,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可实现,故C错误;
D.枸杞中该有机物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含有肽键,能发生水解反应,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的邻位、对位上的氢原子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故D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上述装置中先闭合K1,打开K2构成电解池装置,左侧石墨电极为阳极,溶液中的水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右侧石墨电极作阴极,放出氢气;再闭合K2,打开K1,形成原电池,右侧石墨电极为负极,氢气放电,左侧石墨电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能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
B.溴水和苯酚反应三溴苯酚,说明羟基使苯环活化,B不符合题意;
C.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C不符合题意;
D.证明存在溴离子,应该首先将反应后的溶液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分析】X、Y、Z、E、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原子的成共价键的数量和所带电荷数可判断X为H,Y为C,Z为N。根据原子序数大小,且Z与Q、E与W分别位于同一主族,可知Q为P,E为F,W为Cl。
【详解】A.为乙炔,为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项正确;
B.Cl2比F2更稳定,键能小于键能,B项错误;
C.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为铋,其位于第六周期第ⅤA族,与N位于同一主族,C项正确;
D.第一电离能F>Cl>P,D项正确。
答案选B。
5.C
【详解】A.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分子中含有8个硫硫键,则1 mol 参与反应,断裂硫硫键的数目为1 mol×8×NAmol—1=8NA,故A正确;
B.由化合价可知,分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硫化钠时,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1 mol×2×NAmol—1=2NA,故B正确;
C.未明确测定溶液pH的温度,无法计算1 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和钠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
D.亚硫酸根离子含有3个σ键,则6.3 g亚硫酸钠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3×NAmol—1=0.15NA,故D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COOH能够和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酚羟基不能和溶液反应,水杨酸()稀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HCO→+CO2↑+H2O,故A正确;
B.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硫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电位滴定法,可根据指示电极电位的突跃位置确定滴定终点,不需要任何指示剂,A错误;
B.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Cl,由物料守恒有:c(Na+)=2c(Cl-);电荷守恒有:c(Na+)+c(H+)=2c()+c(OH-)+c()+c(Cl-),两式联立可得:c(Cl-)+c(H+)=2c()+c(OH-)+c(),B错误;
C.NaHCO3溶液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由图可知,a点pH为8.4,,则C正确;
D.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和NaCl,NaHCO3促进水的电离,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H2CO3和NaCl,H2CO3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a点>b点,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由图可知,CO2/C2H4耦合反应制备丙烯酸甲酯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碳、乙烯和一碘甲烷,生成物为丙烯酸甲酯和碘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H2=CH2+CH3ICH2=CHCOOCH3+HI。
【详解】A.由图可知,步骤①发生的反应为乙烯与二氧化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酯 ,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步骤③中生成碳碳双键,生了C—H键的断裂,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生成物为丙烯酸甲酯和碘化氢,则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不可能为100%,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乙烯和一碘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和碘化氢,则二氧化碳、乙烯和碘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和碘化氢,故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反应1、2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①②为lnK曲线;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lnk变大,故③④为lnk曲线;lnk=,两步反应的活化能Ea1 < Ea2,则反应2斜率更大,故④为k2随的变化关系;
【详解】A.反应1:2NO(g) N2O2(g) ΔH1= -46.3 kJ· mol-1
反应2:N2O2(g) +O2(g)2NO2(g) ΔH2= -65.7 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1+2得:2NO(g) +O2(g) 2NO2(g) ΔH2=-112kJ·mol-1,反应可逆反应,故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112kJ,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④表示的是k2随的变化关系,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移动,则单位时间内NO的转化率可能越低,故C正确;
D.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两步反应的活化能Ea1 < Ea2,相同条件下,O2浓度的变化比NO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更显著,故D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二氧化铈()废渣加入盐酸、过氧化氢酸浸,得到含有的溶液,加入氨水中和过量的盐酸,加入萃取剂HA萃取后再加入酸反萃取,分离出水层,加入氨水、碳酸氢铵生成;
【详解】A.由流程可知,“酸浸”过程中四价铈转化为三价铈,铈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则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故A错误;
B.加氨水“中和”去除过量盐酸,降低氢离子浓度,利于平衡向萃取的方向移动,目的是提高的萃取率,故B正确;
C.根据萃取原理可知,“反萃取”中通过增大氢离子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将有机层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水层,试剂a可为盐酸或硝酸,故C错误;
D.“沉淀”时、氨水、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根据反应,放电时,d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充电时,b电极接电源的负极,为阴极,A错误;
B.c电极为放电时的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正确;
C.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每通过个电子,就有1mol进入负极区,负极区质量增加149g,C正确;
D.由反应可知,从左往右为放电反应,从右往左为充电反应,所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为: ,D正确;
故选A。
12.CD
【分析】随着pH的增大,HA-在增大,H2A在减小,随着pH的进一步增大,则HA-在减小,A2-在增大;由点(2.0,0.5)可知,,由点(8.8,0.5)可知,;
【详解】A.根据结构可知,百里酚蓝为二元弱酸,含有-OH、-SO3H,其中酚羟基更加难以电离,根据信息可知,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原因是酚羟基发生了变化,A正确;
B.根据 可知,,,将其代入,B正确;
C.时,,,C错误;
D.滴定终点为醋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此时溶液应该橙色变蓝色,D错误;
故选CD。
13.(1)恒压滴液漏斗
(2)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3)避免AlCl3固体积聚而造成堵塞
(4)碱石灰
(5)+H+=AlCl3+H2O
(6) 温度计 2 溶液棕红色褪色
(7)除去乙烯中含有的乙醇和水
(8)反应条件温和(温度低)、副反应少、产物更纯净、反应剩余物易处理、实验更安全等
【分析】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经过除杂干燥和金属铝反应制得无水氯化铝,无水乙醇在氯化铝120℃催化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产物经过除杂干燥最终得到产物乙烯。
【详解】(1)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2)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3)硬质玻璃管直接接入收集器可以避免AlCl3固体积聚而造成堵塞。
(4)F装置的作用是避免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装置,也可以吸收未反应的氯气,所以F装置中放入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可以吸收氯气尾气处理。
(5)由反应机理可知第一步是乙醇和氯化铝加成生成中间体 ,中间体分解为和 , 分解生成了乙烯和H+,H+和 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H+=AlCl3+H2O;
(6)反应中温度控制120℃需要温度计 ,加入药品后,开始实验前,应先打开止水夹2,可以排尽装置内空气,并可以判断何时有乙烯生成,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出现现象溶液棕红色褪色,证明有乙烯生成,再关闭相应止水夹,打开止水夹1开始收集乙烯。
(7)制得的乙烯不纯含有乙醇和水,无水氯化钙可以将其除去。
(8)与教材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相比,用三氯化铝做催化剂制备乙烯的优点有反应条件温和(温度低)、副反应少、产物更纯净、反应剩余物易处理、实验更安全等。
14.(1)ZnSO4
(2) Fe 将Fe3+转化为Fe2+ ,避免Fe3+被萃取
(3)Ca3++4OH- =[ Ga(OH)4]-或Ga3+ +4OH- = + 2H2O
(4)甲烷
(5) 六方最密 50%
【分析】由题中工业流程,锌矿渣先加入稀硫酸酸浸,使铁酸镓Ga2(Fe2O4)3、铁酸锌ZnFe2O4转化为Ga3+、Zn2+和Fe3+盐溶液,过滤后,滤液加入过氧化氢使Fe2+转化为Fe3+,并调节pH使Ga3+和Fe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过滤后,滤饼为Ga(OH)3和Fe(OH)3,溶液为ZnSO4溶液,滤饼加入盐酸溶解,并加入Fe单质使Fe3+还原为Fe2+,加入萃取剂,由萃取率表,Ga3+进入有机层,Fe2+留在水层,分液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萃取,由于Ga与Al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Ga3+转化为GaO进入水层,通过电解,得到单质Ga,通过与CH3Br反应生成三甲基嫁,最后和NH3反应得到GaN。
【详解】(1)由分析可知,过滤后,滤液的主要成分是ZnSO4。
(2)由萃取率表,Fe3+的萃取率为99%,Fe2+为0%,故为了使铁元素不进入有机层而达到萃取的目的,需要将Fe3+还原为Fe2+,则加入的固体X为还原剂,不引入新杂质,故X为Fe,目的为使Fe3+还原为Fe2+,通过萃取分液除去铁元素。
(3)由分析可知,分液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萃取,由于Ga与Al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Ga3+转化为GaO进入水层,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Ca3++4OH- =[ Ga(OH)4]-或Ga3+ +4OH- = + 2H2O。
(4)以合成的三甲基镓[Ga(CH3)3]为原料,使其与NH3发生反应得到GaN和另一种气态产物,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气态物质为甲烷化学式为CH4,名称为甲烷。
(5)GaN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Ga原子采取六方最密堆积,由晶胞图分析可知,N原子填充在Ga形成的正四面体空隙中,一个晶胞中共有8个正四面体空隙,N原子填充了4个,所以填充率为50%。
15.(1)2C(s,石墨) + H2(g)=C2H2(g) ΔH= +226.7kJ·mol-1
(2)温度低于500 °C ,反应速率低;温度高于500 °C ,对副反应影响较大,化学平衡向生成CO的方向移动程度增大,不利于甲烷的生成
(3) C II > 45 kPa
【详解】(1)设①C(s,石墨)+O2(g)=CO2(g) △H1=-393.5kJ·mol-1;
②H2(g) +O2(g)=H2O(1) ΔH2= -285.8 kJ· mol-1;
③2C2H2(g)+5O2(g)=4CO2(g)+ 2H2O(l) △H3=-2599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③×可得:
2C(s,石墨)+H2(g)=C2H2(g) △H=(-393.5kJ/mol)×2+×(-571.6kJ/mol)-×(-2599 kJ/mol)=+226.7kJ/mol;
(2)加氢合成甲烷时,温度低于500℃时,反应速率低,温度高于500℃,对于副反应CO2(g) +H2(g)CO(g)+H2O(g),正反应吸热,平衡向生成CO的方向移动程度增大,都不利于甲烷的生成,故答案为:温度低于500 °C ,反应速率低;温度高于500 °C ,对副反应影响较大,化学平衡向生成CO的方向移动程度增大,不利于甲烷的生成;
(3)①A.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系数不变,故气体体积也始终不变,则气体总体积保持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A错误;
B.由选项A可知,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系数不变,且所有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则该反应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在减少,氮气在增大,则一直在变化,故不再变化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故选C;
②由反应方程式CH4(g)+4NO(g)⇌ 2N2(g)+CO2(g)+2H2O(g)可知,随着的增大,即增大NO的投入量,平衡正向移动,CH4的转化率增大而NO的转化率却减小,由图3所示信息可知,曲线II表示T3K下N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由题干反应方程式CH4(g)+4NO(g)⇌ 2N2(g)+CO2(g)+2H2O(g) △H<0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NO的转化率减小,由图中曲线I表示=1时NO平衡转化率~关系图,从图中所示信息可知,T越大,则越小,NO的转化率越小,故Tl>T2,故答案为:II;>;
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在=1、T2K下,NO的转化率为40%,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则该反应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为=10%,则此时CH4的平衡分压分别为:p(CH4)==45kPa,p(NO)==30kPa,p(CO2)==5kPa,p(N2)==10kPa,p(H2O)==10kPa,故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故答案为:45kPa;。
16.(1) C11H12O2 羰基、醚键
(2)还原反应
(3)
(4)
(5)+NaCN +NaCl
(6)
【分析】根据C的结构和已知反应①,D的结构简式为:,D与反应生成E,E的结构简式为:,E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知反应②,F在生成产物G:。
【详解】(1)根据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分子式为:,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为:羰基、醚键;
(2)由A和B的结构简式分析,A生成B,脱氧加氢,为还原反应;
(3)化合物G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手性碳原子为:;
(4)化合物M,比B少了一个C原子,①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结构,②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③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吸收峰,另一个取代基在酚羟基的对位上,④1 mol物质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产生,分子中含有1个,综上所述,符合条件M的结构简式为:;
(5)E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 +NaCl;
(6)根据题目的合成信息,以化合物等为原料,设计合成化合物的路线为: 。
2024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