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学习方式和环节,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3.朗读并体会描写腊八粥的语句。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边观看边做记录。【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承接单元,导入新课➜回顾自检,巩固字词➜理清事件,整体感知➜延学阅读,拓展思考。 【作业设计】1.关于腊八粥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上网查一查,和同学们分享。2.延学思考:文中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继续画下八儿等粥时的相关细节语句,进行品读。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详写的部分,找出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形象。2.感受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3.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边观看边做记录。【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回顾衔接,质疑导入➜品读细节,感悟人物➜感悟写法 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小练笔。 【作业设计】1.基础运用蜡( ) 熬( ) 灌( ) 稠( ) 褐( )腊( ) 遨( ) 罐( ) 绸( ) 竭( )2.拓展阅读故乡的元宵汪曾祺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一天快过去了。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 “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 ”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 马 人(兵)的影子 但也能看它转几圈 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时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街上有人放花。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枝。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1)课文在描写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活动时,详写了 、 等节日活动;略写了 、 等节日活动。(2)请给第12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3)“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作者介绍了哪些“灯”?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各自的特点。(4)通过对元宵节风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感情?延学日积月累腊八节一过,腊月的味道就一天天浓了。小时候,我看到母亲一进腊月,就分外忙了起来,除了一双又一双、一件又一件地为我们赶做新鞋、新衣,就是变着法地做各种美食。比如,腊月初八为我们熬腊八粥,腊月二十三小年,为我们打糍粑、酿米酒、烙芝麻灶饼,除夕为我们包饺子、煲排骨藕汤、做这样那样的蒸菜……无论生活多么清贫,但到了腊月,我们总是能吃上几顿好饭菜的。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漫画”老师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动物儿歌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学习方式和环节,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 三月桃花水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学习方式和环节,作业设计,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