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甘肃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甘肃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诊断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 共1 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年二分二至日晨线时空分布情况,黑瞎子岛东端(48。27'N,135。05'E)是我国领土位置最东的地点。读图完成1~2题。
l.晨线与图中甲线最接近的节气是
A.寒露 B.惊蛰 C.芒种 D.大雪
2.在我国境内,黑瞎子岛每年日出最早的时间最接近
A.1天 B.2天 C.3个月 D.半年
按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 01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0-14岁人口占比20%-23%属于正常。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65%。读我国1990年以来人口相关统计图,回答3~5题。
3.截止到2022年,我国 ( )
A.步人老龄化阶段已有30年 B.老年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C.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15% D.老年人口数量农村超过城镇
4.对我国未来人口健康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
A.老年人口规模大 B.老龄化速度加快
C.少儿人口比例减小 D.国民平均寿命延长
5.为缓解2022年后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可以 ( )
①提升子女教育费用 ②采用弹性工作制 ③兴建高等教育 ④为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野生水稻是多年生植物,多生长于低、湿地区。我国某科研团队用野生稻与一年生栽培稻进行杂交,运用育种技术将野生稻的多年生和栽培稻的高产基因相结合,坚持探索20多年后,最终成功培育出多年生水稻(见右图)。早稻收割后,稻茬再次萌芽得到晚稻,像割韭菜一样连续多年收割,在零散地块
均可方便种植。据此回答6~8题。
6.推测适宜野生水稻生长的地区最可能在 )
A.三江平原 B.银川平原 C.鄱阳湖平原D.湟水谷地
7.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的根本出路在于
A.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 B.扩大耕地面积多种粮食
C.提高复种指数多产粮食 D.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8.推广种植多年生水稻会 ( )
A.降低土壤肥力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降低生产成本 D.提高劳动力需求
嶂石岩地貌是在太行山区发育的地貌类型,主体岩层由坚硬的石英砂岩和较薄而软的页岩、泥岩交互组成;山体底部的缓麓是震旦系片麻岩,部分山顶保留有奥陶系石灰岩。完整的嶂石岩地貌发育过程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4个阶段,该地貌以延续不断的丹崖长墙、内凹于崖面的Ω形嶂谷(如著名景点回音壁就是一个Ω形嶂谷)以及一头开口的峡谷为特色。在垂直结构上,嶂石岩地貌呈现出“三崖两栈一垴一缓麓”陡缓坡相间分布的阶梯状序列(图4),结合该区域的某地剖面图(图5)完成9~11题。
9.形成“三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断层 B.溯源侵蚀 C.侧蚀 D.崩塌
10.剖面图中四个地点的景观分别代表了嶂石岩地貌发育的四个时期,处于壮年期的是 ( )
A.黄庵垴 B.莲头寨 C.九女峰 D.白马垴
11.嶂石岩地貌中,山体的缓坡台阶称为栈,位于山顶的栈称为垴。对于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寒武系砂岩组成 B.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
C.阔叶树林生长茂密 D.是条件优越的农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 6 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上海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纺织、造船、机械、烟草、橡胶、钟表、光学等工业均发源于此;也是新中国最强大的工业城市,现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工业遗产,70%的遗产沿“一江一河”分布(图10)。近十多年来,不少工业遗产陆续被拆,存量递减,部分工业遗产已把机器设备拆除,保留下来的老工业建筑也只剩了个空壳子。
有政协委员认为,工业遗产不能进行破坏性改造,更不能
全部清空,至少要保留一些承载记忆的老设备。近年来,沿岸工业遗产逐步由昔日的生产空间改造为生活空间。
(l)描述图中工业遗产的分布特点。(4分)
(2)分析上海形成这些工业遗产的因素。(8分)
(3)推测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可能面临的阻力来源。(6分)
(4)为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37.读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冻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在大兴安岭林区,凡是有森林分布的地带,往往有多年冻土的存在;沼泽洼地地区的多年冻土
常常与塔头(高出水面、最高可达1m的草墩)分布一致。冻土分布较浅使树木的根系分布较浅,林木依靠冻结层之上滞留的水分维持生长。
(l)分析大兴安岭林区植被对本地多年冻土形成的影响。(4分)
(2)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该地区岛状冻土面积反而增加,试解释原因。(4分)
(3)比较近几十年来大片多年冻土区甲、乙两地冻土变化的差异。(8分)
(4)分析多年冻土长期退化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6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
村民宿提质升级”作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当前大多乡村旅游普遍采用农家乐的形式经营,民宿不重视装饰,缺乏特色,甚至基本的卫生
条件也不能达到,不能将饮食、娱乐、休闲、住宿、人文情怀联系起来,更意识不到民宿能够成为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对于顾客旅游体验的升华产生了抑制作用,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指出民宿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并为民宿的提质升级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2022年12月28日,三峡集团发布了一则消息,称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大基地在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开建。库布齐沙漠是国内第七大沙漠,曾是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也是离北京较近的沙漠,而现在是众多光伏发电企业扎堆的地方。国家发改委曾宣布要在西北的沙漠戈壁上建设总装机容量4.5亿千瓦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发电量的总和。
指出沙漠戈壁光伏电厂的生态意义。
2023年甘肃省第三次高考诊断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1.C 2.D 第1题,根据晨线的倾斜方向,可以判断出甲是夏至日的晨线,乙是二分日的晨线,丙是冬至日的晨线。选项提供的四个节气中,芒种与夏至日最接近。第2题,图中显示,二分日的晨线最早经过黑瞎子岛进入我国境内,夏至日的晨线最早经过的仍然是黑瞎子岛,根据晨线倾斜方向随日期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都是黑瞎子岛日出最早,对称的夏至日到秋分日同样也是最早,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就是半年时间。
3.C 4.C 5.D 第3题,按国际标准,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的时间是2000年左右,不到30年,A错误;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开始下降,出现负增长,但老龄化程度在上升,老年人口数量并没有下降,B错误;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为65%,即农村人口只有35%,目前因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2022年我国总体老龄化程度约为15%,则农村老龄化程度必然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C正确;城镇总人口数量约是农村总人口的2倍,虽然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但远没有高到是城镇老龄化的2倍,故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少于城镇,D错误。第4题,我国目前的老龄化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平均寿命延长虽然会在短时期内加剧老龄化程度,但在一定时期后会趋向稳定;生育率下降则直接造成少儿人口数量的减少,进而导致人口规模减少,长期如此,必然会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不利于人口健康发展。第5题,2022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是人口总数开始下降,能缓解负增长作用的措施有鼓励生育、减少家庭在育儿方面的负担等。提升教育费用显然会抑制生育,兴建高等教育并不能解决燃眉之急,对家庭养育婴幼儿减负也没有什么意义,排除①③;弹性工作制有利于职工家庭照顾孩子,为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可以帮助家庭减少后顾之忧,选D。
6.C 7.A 8.C 第6题,野生水稻生长于低、湿地区,说明对水、热条件有较高要求,排除海拔较高的银川平原、湟水谷地;三江平原虽然也低、湿,但冬季严寒,一般生物难以越冬。第7题,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且后备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通过投入更多耕地、水资源来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排除B、D;复种指数的提高依赖于热量,目前能够满足一年多熟的地区基本上已经多熟了,再提高指数潜力不大,C选项不是根本出路;多年生水稻的成功培育说明科技可以突破某些制约粮食产量提高的因素,是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出路。第8题,稻茬留在农田与土壤肥力的提高、降低关系不大,A错误;多年生水稻不需要每年都播种、插秧,也没有改变耕地的相关属性,甚至是在地块破碎的零散耕地上种植多年生水稻,无助于机械化的提高,B错误;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不需要经常耕作,减少了种子、施用化肥的数量,可以降低成本,C正确;因管理过程、环节的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了减少,D错误。
9.D 10.C ll.B 第9题,断层一般是按一条顺直的构造线发育,不会形成弯弯曲曲的形态,A错误;溯源侵蚀是流水作用沿河流向源头方向侵蚀,导致沟谷延长,而难以形成整体面状后退,B错误;侧蚀是河水对河岸的整体侵蚀,多发生在河面附近的岸边,C错误;嶂石岩地貌是底部抗侵蚀能力弱的页岩层被侵蚀掏空,上面坚硬厚重的岩层难以支撑而整体倒塌,形成垂直的陡崖面,D正确。
第10题,嶂石岩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根据发育过程,发育的早期阶段侵蚀程度最弱,被侵蚀掉、搬运走的物质最少,地表残留的正地形最多;发育程度越高,被侵蚀掉的岩层物质越多,剩余物质越少,直至消失,形成夷平面。根据图示,从黄庵垴向东到白马垴山体逐渐减小,说明被侵蚀的程度越来越强,剩余的岩层越来越少,可以推知白马垴距今年代最久,正地形体量最小,属于即将消失的老年期;黄庵垴是侵蚀程度最低的幼年期,莲头寨是青年期、九女峰是壮年期,选C。第11题,垴是山体顶层,但不同山体海拔不同,顶层的岩层也不相同。根据发育阶段,处于幼年期的垴还没有把顶层的石灰岩侵蚀殆尽,老年期的垴则只剩下原底层的岩层,所以不同时期的垴顶部组成物质不能一概而论,A错误;幼年期的垴顶部还是由石灰岩组成,虽然北方地区水热条件不是很充足,但也可以发育喀斯特地貌,只是发育程度比南方地区差,B正确;山顶风力大、土壤浅薄贫瘠,蓄水困难,树木大多生长不良,多发育有灌木丛、草甸类植被;也有些垴因地势较为平坦而成为农田,自然植被不复存在,C错误;因土层浅薄、水分不足等自然条件差,发展种植业并不理想,D错误。
36.解析:第(1)题,描述分布要结合形成工业遗产的相关成因,寻找恰当的参照物来说明工业遗产的分布特点。沿河交通便利,吸引了众多的工业来此地生产,故河流是与工业生产有因果关系的参照物。第(2)题,结合材料,联系上海的实际情况来回答。第(3)题,阻力来源也可以理解成保护工业遗产的不利因素: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没有经济效益,处理不当会影响建成区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第(4)题,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最好能通过适当改造继续发挥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改善环境质量,转化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答案:(l)分布极不平衡;集中分布于黄浦江沿岸,尤其是黄浦江西岸分布最为集中;黄浦江西岸多、东岸少。(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技术工艺的革新快;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环境质量要求。(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3)保留工业遗产可能影响城区规划、开发(2分);市区地价昂贵,工业遗产保留占地广,经济效益低(2分);工业遗产来自不同的部门,涉及不同部门的利益,协调难度大(2分)。
(4)稍作改造继续从事生产活动;开发为商贸空间、创意产业园区、博物馆、主题公园、社区文化中心,为人们的文化休闲服务;开发成为旅游项目,产生新的经济价值;工业遗产园内扩大绿化面积、增加公共设施,优化、提高招商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7.解析:第(l)题,对冻土来说,地表生长的植被就是一种覆盖物,类似地膜、积雪等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多年冻土需要强调夏季不融化。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而岛状冻土面积增加,显然不能直接从气温的角度来解释;联想到气候变暖会导致冻土退化,而不同类型的冻土退化数量有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冻土面积会产生增加与减少的差异。第(3)题,从图中对比甲、乙两地位置的差异,分别分布在大片多年冻土区的北、南两端,该冻土层退化会导致甲、乙两地冻土层产生速度、厚度、方向上的差异等。第(4)题,冻土一方面阻碍根系的发育,导致根系很浅,难以支撑大树生长;另一方面滞留水分为树木提供水源。一旦冻土退化,根系很浅的树木因失去水源而干枯死亡;加上大风吹拂,易造成树木倒伏而死亡。
答案:(l)冬季寒冷而漫长,地温持续下降,形成温度很低的冻土(2分);夏季短促,加上茂密森林、塔头植被的覆盖,减少了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地温偏低,植被茂密,冻土受热融化的深度小于冬季冻结的深度,形成了多年冻土(2分)。
(2)全球气候变暖,各种类型的冻土都消融退化;大片多年冻土退化后转化为新增的岛状冻土,原岛状冻土退化为季节性冻土;岛状冻土新增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岛状冻土面积净增加。(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地温上升。甲位于多年冻土区北部,多年冻土退化,上界下移、下界上移,导致厚度变薄;表层融化加深,活动层厚度增大;因冻土体积大,退化的速度较慢。(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乙地位于多年冻土南界,多年冻土退化导致面积减小、南界北移;多年冻土消失,转化为季节性冻土;因冻土体积较小,退化的速度较快。(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4)该地区降水量少,依靠大气降水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受多年冻土阻挡,树木的根系分布较浅,依靠吸收冻土层以上的水分生长;多年冻土长期退化、消失,表层水分流失,树木失去水源而干枯死亡;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多大风,根系较浅的树木容易倒伏。(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43.解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要求,本题需结合乡村振兴中发展农家乐过程中民宿存在的问题,寻找建设民宿科学合理的措施。
答案:作用:解决乡村旅游游客的住宿问题;通过住宿民宿,游客可以深层次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味特色美食;增加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城乡融合、文化的交流。(每点1分,共4分)
建议: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产业结构、风景名胜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独特性强的民宿;建设安全、卫生、基础设施完善的民宿示范,推广建设经验;加强政府监督、引导,倡导文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宿建设,制止规划不合理、内容不健康的不良民宿建设。(每点2分,共6分)
44.解析:本题以沙漠中发展光伏产业为情境,考查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引导考生关注生态环境。注意设问是生态意义,不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答案:光伏面板可减少沙漠接收太阳辐射,减小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温差降低,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降低风速;光伏面板与盛行风向有夹角,受面板阻挡,风速降低;风速降低,减弱了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充分利用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占用耕地,有利于保护国家的耕地红线;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以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升环境质量。(每点2分,任答5点得10分)
2023届四川省高中高三毕业班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高中高三毕业班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成都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成都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马头墙的主要功能是,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主要取决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