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01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02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重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

    (学生版)

    一、文学常识

    杜甫(公元712~770),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一种诗歌体裁,即“歌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特点为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之感。

    二、三行对译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高】秋深。【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翻译]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原文]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水边低地。

    [翻译]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狠心。能,如此、这样。

    [翻译]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

     

    [原文]公然抱茅入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竹】竹林。【呼不得】喝止不住。

    [翻译]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俄顷】一会儿。【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昏黑】渐渐黑下来了。向,接近

    [翻译]: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原文]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恶卧】睡相不好。

    [翻译]: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原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屋漏,指房子的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坠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秘密连接像线一样的雨点。

    [翻译]: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原文]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翻译]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原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庇】遮蔽、掩护。【寒士】贫寒的士人。

    [翻译]: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原文]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突兀】高耸的样子。

    [翻译]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三、朗读节奏停顿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四、重点字词解释

    1.怒号(háo):大声吼叫。号:号叫。

    2.挂罥:挂着,挂住。罥,挂。长:高。

    3.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4.俄顷: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5.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6.布衾:布被子。衾:被子。

    7.娇儿恶卧踏里裂: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8.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9.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0.安得:如何能得到。

    11.广厦:宽敞的大屋。

    12.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13.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14.见:通“现”,出现。

    15.足:值得。

     

    五、内容理解

    1.理解性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痛苦难眠的心情的诗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被子又冰又破,表现作者艰难生活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诗歌哪一句反映出了诗歌主题?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思想)

    3.这首诗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与客观描写之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痛惜焦急

    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无可奈何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 悲凉凄苦

    4.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写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一段与前三段的叙事有什么联系?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5.“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在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6. 结合文中内容,描绘出文中的诗人形象。

    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或“床头屋漏无干处”)。

    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 体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所抒发的情感。

    人由己及人,由家到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博大情怀和兼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8.体会“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抒发的情感。

    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9.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0.中心思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高尚情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

    一、基础达标(16分)

    1.文常填空杜甫,字子美,尝自称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_________”,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被称为“_________”。有《杜工部集》。

    2.按要求默写。(9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痛苦难眠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被子又冰又破,表现作者艰难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赏析(14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9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选文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诗人遭受夜雨的痛苦,期盼广厦与民,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

    4.一个“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登 高

    [唐]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7.阅读中间两联,完成题目。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从多个方面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

    (教师版)

    一、文学常识

    杜甫(公元712~770),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一种诗歌体裁,即“歌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特点为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之感。

    二、三行对译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高】秋深。【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翻译]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原文]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水边低地。

    [翻译]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狠心。能,如此、这样。

    [翻译]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

     

    [原文]公然抱茅入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竹】竹林。【呼不得】喝止不住。

    [翻译]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俄顷】一会儿。【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昏黑】渐渐黑下来了。向,接近

    [翻译]: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原文]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恶卧】睡相不好。

    [翻译]: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原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屋漏,指房子的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坠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秘密连接像线一样的雨点。

    [翻译]: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原文]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翻译]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原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庇】遮蔽、掩护。【寒士】贫寒的士人。

    [翻译]: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原文]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突兀】高耸的样子。

    [翻译]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三、朗读节奏停顿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四、重点字词解释

    1.怒号(háo):大声吼叫。号:号叫。

    2.挂罥:挂着,挂住。罥,挂。长:高。

    3.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4.俄顷: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5.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6.布衾:布被子。衾:被子。

    7.娇儿恶卧踏里裂: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8.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9.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0.安得:如何能得到。

    11.广厦:宽敞的大屋。

    12.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13.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14.见:通“现”,出现。

    15.足:值得。

    五、内容理解

    1.理解性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痛苦难眠的心情的诗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被子又冰又破,表现作者艰难生活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诗歌哪一句反映出了诗歌主题?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思想)

    3.这首诗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与客观描写之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痛惜焦急

    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无可奈何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 悲凉凄苦

    4.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写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一段与前三段的叙事有什么联系?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5.“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在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6. 结合文中内容,描绘出文中的诗人形象。

    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或“床头屋漏无干处”)。

    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 体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所抒发的情感。

    人由己及人,由家到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博大情怀和兼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8.体会“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抒发的情感。

    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9.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0.中心思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高尚情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

    一、基础达标(16分)

    1.文常填空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2.按要求默写。(9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痛苦难眠的心情的诗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被子又冰又破,表现作者艰难生活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二、诗歌赏析(14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9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选文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诗人遭受夜雨的痛苦,期盼广厦与民,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

    【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解答此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辨析信息的正误。D项“情绪含蓄压抑”错误,诗人遭受夜雨的痛苦,期盼广厦与民,这是诗人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4.一个“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写出了秋风起势之猛,隐含着作者的愁苦之情。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6.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夏”,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登 高

    [唐]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7.阅读中间两联,完成题目。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从多个方面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8.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情感外露。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画面描绘与内容理解。

    (1)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是:落叶一望无际萧萧坠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描写的内容,要抓住“落木”“奔流”两个景物点,想像其“萧萧”“滚滚”的姿态,多用形容词,运用修辞,描绘景象,突出其“无边”“不尽”的特点。

    示例:仰望可见,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能观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2)第三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意思是:万里悲秋最恨常作过客,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常作客”,指出了诗人客居他乡、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百年多病”,写出了自己年老多病的处境。“独”,指自己孤独无依。

    8题详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直接发出自己的感叹: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属直接抒情,情感外露。

    《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写自己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霜鬓和浊酒杯上,是间接抒情,委婉含蓄。

     

    相关试卷

    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重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4课《唐诗三首 卖炭翁》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24课《唐诗三首 卖炭翁》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读准字音,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重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文言知识归纳,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