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字词学习,再读课文,文本探究,拓展延伸,合作探究,互动释疑,结束语,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社戏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通过自主阅读和批注,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情节设置,感受叙事艺术。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和批注,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情节设置,感受叙事艺术。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看戏是旧时中国人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经济水平的落后又限制了这一活动的频率,往往只在年节活动时才有机会享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鲁迅走进昔日的江南水乡,访一访当地的民俗戏艺活动——“社戏”,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和美好。(板书文题)二、字词学习◆生难字惮(dàn ) 踱(duó ) 棹(zhào)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撺掇(cuān duo)凫水(fú) 橹(lǔ) 旺相(xiànɡ)撮(cuō) 桕树(jiù) 怠慢(dài)篙(ɡāo) 磕(kē) 潺潺(chán )弥散(mí) 蕴藻(yùn) 家眷(juàn)筋斗(dǒu) 楫(jí) 蹿(cuān)◆词语集注乐土:安乐的地方。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惮:怕,畏惧。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棹着:划着。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行辈:辈分。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游泳。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线索:看社戏。(1)看戏前(1~3):平桥乐土,盼望社戏。(2)看戏中(4~30):月下行船,船头看戏。(3)看戏后(31~40):月夜归航,偷豆余波。2.围绕看社戏这一中心情节,全文先后写了哪些具体情节?随母亲归省平桥村——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夜航去看戏——赵庄看社戏——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3.课文详细写了哪些情节?围绕这些情节,作者描述了许多丰富的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文章详写的情节有:戏前波折、夜航去看戏、赵庄看社戏、归航偷豆。(2)①戏前波折,扣人心弦,让人看了心潮起伏;②乡间的夜景真美;③有一群好伙伴;④夏夜孩子们自己驾船去看戏,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⑤戏好看;⑥罗汉豆真好吃;⑦偷豆,虽然是“偷”,但是很有趣。4.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记叙“我”幼时在平桥村看社戏的一次经历。四、再读课文,文本探究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1)平桥村:“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村民以“种田”“打鱼”为业,整个村庄只有一个杂货店。(偏僻、落后的小村庄)(2)作者说“在我是乐土”,主要原因有: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免读《诗经》之类难懂的书;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自由快乐的生活。作者说“在我是乐土”,既表明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深厚的情感。2.看社戏出发前遇到了哪些波折?又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要详写这些波折?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小伙伴们和“我”一起去,双喜写了“包票”。叙事非常翔实,这样写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质,文笔曲折,文意跌宕,使内容更丰富、生动。3.社戏好看吗?为什么?社戏不好看。理由在于:①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却不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到的“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另外,大家“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这些表现,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4.你如何理解“偷”罗汉豆这一行为?“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偷”,一改一般意义上的“残酷、自私、遭人唾弃”的意义,而成为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五、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一幅水乡月夜美景图。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急切、激动的心情。人物描写:①“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运用“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②“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通过对阿发的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善良淳朴、憨厚无私。2.文章在记叙的过程中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渗透渲染着“我”的心情,请概括“我”看戏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明确:看戏前的波折:盼望→难过、沮丧→欢喜→急切、激动看戏中感受:高兴、愉悦→失望看戏后归航偷豆:轻松愉快教师总结: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穿插使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生动饱满,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这种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使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而自然流露出来。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六、拓展延伸 A:选择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B:以说故事的形式复述本文。让同学们给文章改变标题,分析“社戏”这标题好不好,由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标题?为什么要换标题?第二课时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探究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体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体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 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四、美读课文,感悟意境 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感官描写,详写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风光,迷人而又带有神秘色彩,令人陶醉。烘托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请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段落来朗读欣赏,体会意境,看谁读得最好。 [学生评价]从字音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感情是否饱满等方面来评价。 [教师评价]以鼓励的原则去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优点,当然对不足之处要恰当地给以指出。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质疑答疑 师语: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探究,也许同学们还有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提出疑难问题,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活动:自由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教师活动:教师可准备下面的问题提出,参与此项活动,课文最后一段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 明确: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过的,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我”又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环节可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即:全班可分三组,其中任意一组提出问题的给加1分,另外两组中任一组给解答出来的可根据作答情况加5~10分,教师把分值和得分情况写在黑板一角,最后公布结果,以激励学生质疑、解疑。 六、知识拓展与延伸 师语:鲁迅先生对天真浪漫自由有趣的童年进行了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童年的时光信令人难忘,同学们,还记得你童年发生过的趣事吗?接下来,请同学们以“我的童年”为题,说一说你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趣事,请同学们叙述完整,声音洪亮。 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同层次各找1名同学来回答,尤其是说话时较腼腆的同学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 七、结束语 同学们说的很好,很有趣。是呀,童年;它奏响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妙的乐章,童年,给了我们五彩的阳光,在人生的旅途中,童年的快乐点燃了我们生命的希望。同学们,愿你们永远拥有一份童真,在生命的长河里,永远快乐、年轻。 八、作业 1、模仿日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2、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并做好笔记,准备在班上交流。 【作业目的】 是课文内容深一层次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学习情况的反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形旁辨字法,串句记忆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