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3古诗文阅读 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3古诗文阅读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3古诗文阅读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3古诗文阅读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3古诗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3古诗文阅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比阅读,诗歌鉴赏,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3古诗文阅读

    一、对比阅读
    1.(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古诗文阅读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学习单(其中(1)-(3)小题“解答”栏填写序号)
    学习支架
    语句
    考查项
    解答
    “之”可用作:①代词;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④标明前置宾语。
    (1)无丝竹之乱耳
    “之”在句中的用法
    __________
    (2)水陆草木之花
    _________
    (3)持就火炀之
    _________
    依据语境辨析古今异义
    (4)可怜夜半虚前席
    加点词的古义
    _________
    文言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文言语句
    _________
    托古讽今
    (6)不问苍生问鬼神
    所讽社会现实
    _________
    托物言志
    (7)莲,花之君子者也
    所言人生志趣
    _________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校联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案牍之劳形
    语境义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1)___________
    (2)惟劳苦贫病之人
    课内迁移法:惟吾德馨
    (2)___________
    (3)凡吾画兰画竹画石
    参考成语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___________
    (4)窗外修竹
    查阅词典法:①修饰②剪或削③长:高④修理,治理
    (4)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同点。

    6.(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ㅤ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ㅤ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
    ——白居易《养竹记》(节选)
    [注]①本:根。②固以树德: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③善建不拔:善于建树的人不会动摇。④中立不倚:不偏不倚。⑤虚受:虚心接受。
    (1)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B.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C.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D.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
    (3)甲乙两文所赞美的“莲”“竹”有何相同的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
    7.(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两则选段,完成问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乙】
    (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①,辄②闭门绝宾,暴③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中华书局2000年版)
    【注释】①休沐:古代称官员休假。②辄:总是。③暴:暴露。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持就火炀之
    ②字平如砥
    ③帝善其能
    ④故天下咸称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4)甲文详写了活板的制作过程,乙文对造纸过程却是略写,请结合选文出处写出这样安排的理由。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精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说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有删减)
    (乙)
    极星测量
    汉以前皆以北辰①居天中,故谓之“极星”。自祖亘②以机衡考验天极不动处,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熙宁中,余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机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
    (选自《梦溪笔谈·象数一》卷十七,有删节)
    【注】①北辰:北极星。②祖亘:即祖暅,祖冲之之子。
    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有奇字素无备者
    查阅词典法:①没有染色的绢;②朴素;③真情;④向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_____
    (2)不若燔土
    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
    (3)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
    参考成语法:记忆犹新
    _____
    (4)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_____
    9.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用“/”标两处)。
    别 画 为 一 图 图 为 一 圆 规 乃 画 极 星 于 规 中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故谓之“极星”。
    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两文,简要分析毕昇与沈括在科技研究方面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咏绣障①
    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②描。
    绣成安③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注】①绣障:绣女的刺绣屏风。②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③安:安置、摆放
    活板(节选)
    宋•沈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梦溪笔谈器用》
    玉臂钗
    宋•沈括
    朝士黄秉少居长安①,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予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②。世多谓前古民醇。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梦溪笔谈•器用》
    【注释】①黄秉:生平不详,熙宁中曾以驾部员外郎知沼州。②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③民醇:民风淳朴。④工作:手工制作。⑤卤拙:粗糙笨拙。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持就火炀之( )      ②一板已自布字( )
    ③后人不能为也( )    ④世多谓前古民醇( )
    13.请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②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
    15.《玉臂钗》中,作者为何认为后世“物多不精”,不及“古物”?
    16.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一个“活”字。请结合原文内容分别概括(每则材料概括一处)。


    二、诗歌鉴赏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校联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末销②。
    注①迥:远。②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17.开篇描写早梅之娇美,有色,有形,也有神,令人仰慕,令人陶醉。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1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与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这两句语言质朴,但着无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19.(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唐]杜甫
    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释】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人生好似攀登。甲乙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诗人笔下的“岱宗”和“西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0.(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古诗阅读。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首句的“_____”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为一体,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_____图。
    (2)诗歌结尾一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21.(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 (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①,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碧砌:青石台阶。
    (1)这首诗末句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 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乱烟”,既形容黑夜里雾气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
    B.次句中“飞月”一词,既表明时间推移,也暗示诗人的聚散匆匆之感。
    C.第三句“寂寞离亭掩”,表现朋友离开后周围环境冷清及诗人内心孤寂。
    D.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有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
    22.(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庚申①立春前一日
    【宋】朱熹
    雪花寒送蜡,梅萼②暖生春。
    岁晚江村路,云迷景更新。
    (选自《钦定古书集成》)
    【注】①庚申,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②萼,花朵底部排列成环扶的叶片。
    请你为这首诗设计短视频脚本。
    镜头脚本设计
    镜头
    画面
    蕴含的哲理
    人生态度
    (1)本诗一、二句

    时序交替,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蕴含希望。

    (2)本诗三、四句
    诗人走在江边的村路上,眼前云遮雾障,渐渐地云消雾散,天地一片清明。



    三、课内阅读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活板
    [宋]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2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4.请按下表步骤,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方法
    原文
    过程
    含义
    前后勾连
    又有奇字素无备者
    素不相识
    素:①____
    字典查找
    持就火炀之如
    义项:①凑近,靠近;②到,开始从事;③被,受;④完成;⑤只,仅仅。
    就:②____
    瞬息可就
    就:③____
    词类活用
    用讫再火令药镕
    饭疏食(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火:④____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6.小夏描绘了他心中的活板“活”在何处。你结合原文内容,另外写了两条。





    参考答案:
    1. ② ③ ① 可惜 示例: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 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或不慕名利的品质)
    【详解】(1)本题考查虚词用法。“无丝竹之乱耳”的意思: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②。
    (2)本题考查虚词用法。“水陆草木之花”的意思: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助词“的”。故选③。
    (3)本题考查虚词用法。“持就火炀之”的意思:拿着火靠近它烤它。之:代词。故选①。
    (4)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可怜夜半虚前席”意思是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可怜”的意思是:可惜。
    (5)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予,我。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6)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意思是: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7)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文章借莲花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
    【点睛】参考译文:
    《贾生》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爱莲说》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2. 使……劳累 只 凡是 长;高 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4.(1)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平民。(2)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5.(1)环境清幽。甲文中居室环境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乙文中居室环境为“窗里幽兰,窗外修竹”。(2)交往人物均为雅士。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俗客不来,良朋辄至”。(3)居室主人都情趣高雅。甲文中,居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乙文中,居室主人“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画兰画竹画石”。

    【解析】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无丝竹之乱耳”意思是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乱”意思是“使……乱”。“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和“乱”处于相同位置,应译作“使……劳累”。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惟吾德馨”意思是: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惟劳苦贫病之人”的“惟”可解释为:只。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凡:一切,凡是。根据“参考成语法”可知,“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的“凡”解释为:凡是。
    (4)“窗外修竹”:窗子外面有高高的竹林。修:长;高。根据“查阅词典法”的解释,选③:长,高。
    3.本题考查断句。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庸俗的客人不会到来,高雅的友人就会来到,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俗客不来”和“良朋辄至”是并列关系,“亦适适然自惊”承接“良朋辄至”。故断句为: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4.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重点词:以,来。慰,慰劳。之,的。劳人,劳苦的人民。非,不是。安享人,贪图享受的人。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 “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分析得出:居室环境的优美,清幽。
    根据甲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乙文俗客不来,良朋辄至”分析得出:居室主人交往的朋友均为雅士。
    根据甲文“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画兰画竹画石”概括得出:居室主人都情趣高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常常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庸俗的客人不会到来,高雅的友人就会来到,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6.(1)C
    (2)①(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②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
    (3)①它们都志向坚贞、高洁,表现在“出淤泥而不染”“竹节贞”;②它们都本性正直,表现在莲“外直”,竹“性直”;③它们都豁达虚心,表现在莲“中通”,竹“心空”;④它们都品德端正,决不趋炎附势,表现在莲“不蔓不枝”,竹“中立不倚”。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然后确定应停顿之处,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结合“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分析,“君子见其节”中“君子”是主语,“见”是谓语,“其节”是宾语,这是个成分完整的单句,故在“节”后断句;句中有标志性字词“则”,可在“则”前断句;“则思砥砺名行”中“思”是动词,“砥砺名行”是动宾词组,充当句中的宾语,不能中断,故在“行”后断句;再结合本句句意: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故句子可断句为: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故选C。
    (2)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注意重点词“观(观赏)、亵(亲近而不庄重)”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词“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如是(如此)、故(所以)、树(栽种)”要理解正确。
    (3)
    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
    通读两篇文章,理解大意,结合【甲】文“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莲花具有高洁坚贞的气节,豁达虚心,品行正直,不趋炎附势的品质;
    结合【乙】文“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可知,竹性直,凭借正直本性立身;竹子品德端正,决不趋炎附势;结合“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可知,竹子内部结构是空心的,彰显其豁达虚心的气质;结合“竹节贞,贞以立志”可知,竹子志向坚贞。根据这些理解,即可归纳概括出二者的相同之处。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
    7.(1)①靠近;②磨刀石;③夸赞;④所以。
    (2)B
    (3)①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②重点词:莫不,没有一个不;法,效仿。句意为:没有一个不精致工巧牢固,被后世效仿。
    (4)甲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笔记体著作,详细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情况的成果,记叙详实,条理分明,所以详写活板制作过程。乙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属于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性格。乙文突出蔡伦聪明伶俐的性格,选文中还写了他改良刀剑,改进造纸术只是蔡伦生活的一个方面,不需要详写其造纸过程,所以略写。

    【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②句意为: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③句意为:皇帝夸赞他的才能。善:夸赞。
    ④句意为: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故:所以。
    (2)
    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
    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
    可据此断句为: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故选B。
    (3)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更互,交替;就,完成。
    ②重点字词:莫不,没有一个不;为,被;法,效仿。
    (4)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的详略安排。
    【甲】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笔记体著作,详细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情况的成果。活板印刷是毕昇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所以作者详细介绍了活板制作的过程。
    【乙】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属于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性格。【乙】文通过写蔡伦改良刀剑,改进造纸术等事件,来突出他聪明,善制作等特点,所以造纸的过程不需要详写所以略写。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乙】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陈述得失的道理。每当到了休沐的时间,都闭门不接待客人,在田野中裸体。后来升任尚方令(太监官职名)。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为后代制作器械的方法。
    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8. 向来 比得上/及/如 还(是),仍然(仍旧) 正/才/刚刚 9.别 画 为 一 图 /图 为 一 圆 规 /乃 画 极 星 于 规 中 10. 示例: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都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示例:汉代以前,人们都认为北辰星(北极星)处在北天的正中位置,所以称之为“极星”。 11.示例:毕昇与沈括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毕昇在印刷实践中,观察到活字印刷的便捷,想出常用字和生僻字的不同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现用燔土刻字效果更好。沈括在观测极星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改进观测方法,使极星观测的位置更精确。

    【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根据查阅词典法中的“向来”适合本句意思,可知应选④“向来”;
    (2)句意为:不如火烧过的胶泥字。根据“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若”是“如”(或比得上/及)的意思,推知,本句也是“如”(或比得上/及)的意思;
    (3)句意为:实在北极星所在天区的尽头,其视觉定位距北极星还有一度多。根据成语“记忆犹新”中的“犹”是“还(是),仍然(仍旧)”之意,推知,本句也是“还(是),仍然(仍旧)”之意;
    (4)句意为:才使得北极星完全在窥管中游动。根据上文“凡历三月”和后文“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可知,此处的“方”是“才”的意思。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意思是:就另外画一张图。图为一正圆形,于是画北极星的运动位置于圆形中。“别画为一图”动宾结构,应在“图”后停顿;“图为一圆规”主谓结构,应在“规”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
    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以:用。帖:用标签标出。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贮:存放。
    (2)重点词语:皆:都。以:认为。北辰:北极星。居:位于:天中:北天的正中位置。故:因此,所以。谓之:称之为。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常用字和生僻字的不同使用方法,是毕昇在印刷实践中实践的结果;“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说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也说明了是实验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可知,毕昇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
    根据乙文“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可知,从“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到“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到“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是作者长期观察、记录,并不断改进观测方法,具体实践的结果,因此,沈括也与毕生一样有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如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乙)
    汉代以前,人们都以为北辰星处在北天的正中位置,所以称之为“极星”。自从祖暅用玑衡加以观测验证,才发现北天极点不动的位置,实在北极星所在天区的尽头,其视觉定位距北极星还有一度多。熙宁年间,我受命提举司天监,掌领历法官的职事,曾杂考星象历法,用浑天仪观测考求北极星的位置。夜初时分,北极星在窥管中,不多时候就游出于窥管之外了。以此知道窥管太小,不能容纳北极星游动转行的范围,于是渐渐扩展窥管来观测它。如此历时共三个月,才使得北极星完全在窥管中游动,始终看得见而不会再隐去。然后知道北天极点不动的位置,距离北极星最远还有三度多。当时每当北极星进入窥管,就另外画一张图。图为一正圆形,于是画北极星的运动位置于圆形中。凡是初夜、中夜、后夜所见的位置都具备,分别画在图上。这样共制出二百多张图,北极星才一直在设定的圆形内循环运动,运行轨迹夜夜不差。
    12. 靠近 别自、另外 做、制作、制造 认为 13.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14.(1)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
    (2)恰好遇到一个道士在修治过去宫殿里的石渠,在石头下面发现一枝折断的玉钗。 15.因为古代民风淳朴,工匠们制作东西时十分的用心,一丝不苟;而当今风俗虽然奢侈,但工匠们在制作时的用心程度赶不上古人。故“物多不精”。 16.《咏绣障》中,绣女们在屏风上绣出的花朵活灵活现(格外鲜活),十分的逼真,将屏风放置在春日的花园里,竟然引得黄莺离开柳条飞了下来。
    《活板》中的“活”体现在:①字印活——字印用胶泥刻制,一字一印,按韵部分类贮存,灵活选用。常用字多预备,生僻字随时刻制。②排版活——在铁板上置一铁范,根据文章内容,灵活选字印排版。③印刷活——印刷时,一板印刷,一板己另外布字,第一板印完,第二板已经准备好,轮流使用,十分灵活。④贮存活——字印不用时,用纸标记,一韵一个标签,分类储存。
    《玉臂钗》中的玉臂钗,两头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可以伸展,还可以合起来使它变成圆形,十分的灵活,方便使用。

    【解析】12.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持就火炀之: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②一板已自布字: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自:另外。
    ③后人不能为也:是后人不能做到的。为:做、制作、制造。
    ④世多谓前古民醇:世人多认为往古民风淳朴。谓:认为。
    1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意思是世人多称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据此可断句为: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①以:用;帖:前一个用作动词,标记,第二个是名词,标签;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之:代活字。
    ②值:正赶上;理:修理;故宫:旧时宫殿;折:折断。
    15.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说明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各种手工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16.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咏绣障》中,“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说明绣女们绣的图案活灵活现、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黄莺飞下柳条,向着绣障中的花间飞来。
    《活板》中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一个“活”字,如“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说明贮存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说明做法是活的。
    《玉臂钗》中“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是说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方便使用,说明玉臂钗灵活多变。
    【点睛】参考译文:
    活板(节选):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玉臂钗:朝廷命官黄秉年轻时居住在长安,有一次游骊山,正碰上一个道士在修治旧时宫殿的石渠,在石头下发现一支折断的玉钗,钗头刻成凤首的形状,都已残缺,然而制作的精巧,是后人不能做到的。我又曾路过金陵,见有人发掘六朝君主的陵墓,得到很多古物。我曾看到一支玉臂钗,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几乎看不出有缝,而为九条龙所环绕,制作功夫可比鬼斧神工。世人多认为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民风淳朴则各种手卡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17.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18.这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解析】17.本题考查画面描述。
    示例:一树梅花不畏风雪,凌寒早开,她的枝条洁白晶莹,宛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只在临近溪水桥边默默盛开。
    1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还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伴随这一发现的,还暗含了诗人探寻后的喜悦之情。联系前面两句诗人所写寒梅凌寒早开、似玉如雪的姿态,这后两句也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19.相同:高大雄伟;不同:甲侧重写秀丽,乙侧重写险峻。情感:甲意气风发/昂扬乐观,乙失意/彷徨/苦闷。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
    第一问:(甲)诗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乙)诗“西岳岐增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首联紧扣诗题,切合仰望华山之意。“尊”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险峻和尊严。
    从这里可以看出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高大巍峨。甲“造化钟神秀(神奇自然会聚了干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侧重写秀丽,乙“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可进了车厢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侧重写险峻。
    第二问: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
    (甲)诗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乙)诗从“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写出了华山险峻难登,突出一个“险”字。“车厢”“箭”,以地名巧妙入诗,天衣无缝,又可看出山路艰难车不能回。这两句实际上是计划未能实行,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体现了诗人彷徨,想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20.(1) 笼 秦淮烟月。
    (2)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以及江边的沙岸”,“笼”的意思是“笼罩”,极其巧妙地将“烟”“水”“月”“沙”四种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朦胧的水色夜景,绘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秦淮烟月图,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2)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后庭花”是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作者引用这个典故,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表现了诗人对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21.(1)寒
    (2)A

    【解析】(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诗歌大意: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由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多年好友,心中一片愁苦,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寒”字为本诗的诗眼。因心情悲苦,所以就觉得夜晚寒冷,并不是肌肤之寒,而是心情之寒。
    (2)
    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A.“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有误,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
    故选A。
    22. 漫天飞雪,严寒送走了岁末,一树傲雪凌霜的梅萼含苞欲放,送来阵阵暖香,透露出暖春的消息。 人生难免会陷于困境,但不要被眼前乱相所迷惑,只要坚守本心,放眼长远,乱相终将散去,前景会更加美好。 积极乐观。

    【详解】(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
    描绘诗歌画面,不管设定的要求是“发挥想象”,还是用“自己的”“优美的”文字,关键都在于把握住诗句意思,合理推敲文字。抓住诗句中的“雪”“梅”“春”描写准确。
    结合“雪花寒送蜡,梅萼暖生春”可知,寒冷的岁末,雪花纷纷落下,有一株不畏严寒的梅树正含苞欲放,送来一阵阵暖暖的香气,仿佛在宣告春天已经来临了。据此描绘画面。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岁晚江村路,云迷景更新”可知,诗句描绘了眼前云遮雾障,渐渐地云消雾散,天地一片清明的场景;让人不禁想到,要正确对待人生中困难挫折,相信只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的困境,相信前景更加美好。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诗歌通过梅花傲雪凌霜的梅萼含苞欲放,送来阵阵暖香,透露出暖春的消息,以及对待困境的态度,表达出对梅得赞美,和对春天地期盼,显示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3.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4. 向来,一向 靠近 完成 烧 25.(1)先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腊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住。
    (2)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它的版面,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了。 26.示例:活板“活”在排版。因为“密布字印”,可随时排用。
    “活”在印刷。因为“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统筹用板,提高效率。
    “活”在字印数目。因为“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
    “活”在字印储存/选用。因为“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归类放置,便于取用。
    “活”在字印做法。因为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
    “活”在拆板。因为“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任答两点,意近即可)

    【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根本不会被弄脏。“以手拂之”是动作,“其印自落”是结果,“殊不沾污”是补充说明。故可断为: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因此“素不相识”中的“素”是“平素、向来(一向)”的意思。“又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意思与此相同,也是“平素、向来(一向)”的意思。
    ②根据字典中“就”的义项,联系“持就火炀之”的语境,可知意思是:拿它靠近火烧烤。因此“就”是义项①“凑近,靠近”的意思。
    ③结合“瞬息可就”的语境,可知应选择义项④“完成”。
    ④根据“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提示,可知“用讫再火令药镕”的“火”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火“烧”。
    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设:设置;以:用;和:混合;冒:覆盖;
    (2)以:用;砥:磨刀石。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任意造字印,可造印字印是活的;
    根据“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可随时排版,可知排版是活的;
    根据“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字归类放置,便于取用,可知字印的储存、选用是活的;
    根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随时造字印,可知字印作法是活的;
    根据“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排版迅速,可知用版法是活的;
    根据“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方便,可知拆版法是活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冯瀛王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根本不会被弄脏。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5作文: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5作文,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选材,写作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4现代文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4现代文阅读,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段三说出具体事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2名著阅读、语言表达: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册语文2022年春期末汇编-02名著阅读、语言表达,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共0分,综合性学习(共0分,语言表达(共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