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第1页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第2页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7小题)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 喧嚣         一拍既合    (rùn)     (fǔ) B . 恳切        无遐及此    (zhì)        (shuài) C . 仰幕        锋芒毕露   (huì)        (gèng) D . 拖沓        迥乎不同   (lán)        (pì)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宽厚待人  伏按执笔 B .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颠佩流离 C . 顺势朦胧  鲜明简洁  累赘别扭  付之一笑 D . 鞠躬尽粹  出版统一  监督执行  以身作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具有一定的难度,你若真正读懂了,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豁然B.内蒙古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初步遏制了巴丹吉林等五大沙漠的扩展态势。C.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一样,二者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D.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翻山渡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沛流离,才到达那个山村。4.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有一些文言句子,对文言句子的解读或出处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此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句出自《孟子》,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6.对下列《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描写)B.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记叙)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抒情)D.他说:“好,就这样。”(描写)7.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B.这里给人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C.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9.下列关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B.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是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C.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D.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二、综合读写(共2小题)10.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文风要“简洁”,下面的句子不够简洁,请你修改。 15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2)每当孤独痛苦的时候,我总是常常想起山径幽谷中的那些花儿…… 3)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11.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下面语句的作用。 1)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  这几段话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2)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句中的“描”能不能换为“改”?为什么?     3) 为什么作者说“我看了信,也很悲伤”?   4) 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事的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很现代的叶圣陶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   (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4)    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    参考答案1.D2.C3.D4.A5.C6.C7.A8..C9.B10.(1) 510日,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2)每当孤独痛苦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山径幽谷中的那些花儿...(3)他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11.(1)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话承上,总结上文写叶圣陶待人复的一面;第二句话启下,总领下文写叶圣陶律己严的一面。运用过渡句,衔接自然,使上下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这句话是总领句。总说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高度赞扬了他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精神。11.(1) 这几段话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分别用了以下事例进行说明:为昌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亲自送客到大门外,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2)不能换,因为“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改”是直接变换更改,从后文“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可以看出,之前标点符号只是字迹有些模糊,不够清晰,不是使用错误,所以用“描”,不能用“改”。 (3) 作者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4) 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做事认真严谨,严以律己的为人处事的特点,善待他人,严以律己,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做事要认真,这样才能取得成功。12.(1)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作铺垫。 (2) 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3) 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4) 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谨完整;语言均为精工提炼。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