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22—《光学实验》
展开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22—《光学实验》
1.(2020辽宁大连)实验课上,同学们分组探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某小组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F”形LED发光体。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和刻度尺(量程为0~30cm)。
(1)第一次实验时,该小组调整好LED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如图甲所示。将发光体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通过移动______来达到预设的物距。
(2)调整物距后。移动光屏承接到倒立的实像。该小组发现这个像的高度与发光体很接近,依靠视觉很难比较该像与发光体的大小关系。为了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则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在本次实验中。光屏上的像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像距v1=______cm。
(3)该小组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距v/cm
1
19.0
实像
倒立
放大
v1
2
16.0
实像
倒立
放大
26.9
3
13.0
实像
倒立
放大
43.6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
(4)得出结论后。该小组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他们发现其他小组选取了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自己相同的结论。这样使该探究的结论更______。
2.(2020湖北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______范围内(选填标号)。
A.40~50cm
B.50~60cm
C.60~70cm
D.70~80cm
(2)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______(“大”或“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靠近”或“远离”)我们。
(3)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凸透镜8cm处,此时______(“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3.(2020甘肃金昌)吴江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光源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吴江小组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是第一次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40
13
△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3
4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吴江小组忘了记录第1次像的性质,表格中标有“△”的位置像的性质是______;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③第4次实验中,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在透镜的右侧观察,看到的像在透镜的______侧(选填“左”或“右”)。
4.(2020湖北荆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操作:
(1)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
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
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
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
(2)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根据___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在”或“不在”)P处。
5.(2020湖南湘潭)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i
30°
40°
50°
60°
∠r
30°
40°
50°
60°
(1)图表中∠r表示______(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2,把纸板NOF向后折,光沿EO入射在纸板NO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1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6.(2020青海)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1)我们选用______(填“平面镜”、“5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实验时应在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20湖南益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1)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蜡烛,为了观察像的位置,实验者要在玻璃板的______(“前面”、“后面”或“任何位置”)进行观察;
(2)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的像可能是图中的______(“A”、“B”或“C”)
8.(2020湖北天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提供如下器材:光具座、刻度尺、一张大白纸、记号笔、两支相同的蜡烛、无色透明薄玻璃板、茶色透明薄玻璃板、光屏。
(1)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透明薄玻璃板。
(2)实验选用器材有两种组合: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刻度尺和白纸,白纸既要记录玻璃板的位置,也要记录______;另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光具座。这两种组合中光屏的作用是______。
(3)用光具座完成本实验比较方便,因为其上的刻度值便于比较______关系。
(4)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确定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
9.(2020山东济宁)小明利用如图(a)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小明按要求调好后,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为了能找到凸透镜成像时像的位置,需要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是:______,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______(选填“蜡烛”“凸透镜”或“光屏”),再次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小明摘下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b)所示。拿走眼镜,需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小明戴的眼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中,光屏相当于人眼睛构造中的______。
10.(2020四川甘孜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当蜡烛、凸透镜在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回至50cm刻度处,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再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1.(2020四川南充)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适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2.(2020宁夏)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
13.(2020山东青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u=______cm,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______,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______。
14.(2020江苏盐城)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将平行光______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这样做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
(3)将蜡烛移动到图乙所示位置,需向______侧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______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15.(2020黑龙江七台河)(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6.(2020上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以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______(选填“两侧”或“同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所成的______像最清晰(选填“实”或“虚”),像是_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17.(2020辽宁抚顺)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18.(2020新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首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高度,再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______cm刻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19.(2020辽宁营口)小文和同学们到实验室探究光学实验: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文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在薄玻璃板前点燃,小文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______;
(2)将蜡烛向右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会发现: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老师启发下,小文将玻璃板换成凸透镜,将蜡烛B换为光屏、“探究凸透镜像规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4)小文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晰,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5)在上述(4)操作的基础上,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文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老师的视力情况属于______(选填“近视”“远视”或“正常)。
20.(2020山西)如图甲所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它的像。
(1)再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______。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解决上述问题后,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21.(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下面两个图,表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
(2)其中,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22.(2020辽宁沈阳)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调节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在______(选填“50cm~60cm”、“60cm~70cm”或“70cm~100cm”)范围内移动。
(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线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如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______(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5)请在图丙中完成从烛焰发出的一束光通过进镜的光路。
23.(2020云南)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______。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______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______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______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24.(2020江苏常州)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
(1)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现象。
(2)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发现其示数变大,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______。
(3)将蓝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蓝光区域,小纸片呈现______底、______字。
(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小于/等于/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5)如图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蓝光照亮物体E时,应将光屏适当向______(左/右)移,才能呈现清晰的______(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25.(2020山东聊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且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放有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26.(2020福建)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27.(2020河北)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而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转,如图1所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激光笔和铅笔。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为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______。
(4)如图2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8.(2020浙江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参考答案
1.【答案】凸透镜 向左移动凸透镜 21.5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具有普遍性
【解析】解:(1)将发光体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发光体的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凸透镜来达到预设的物距;
(2)像的高度与发光体很接近,这表明像距和物距的大小相接近,所以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向左移动凸透镜,减小物距,从而增大像距;
由图可知,光具座的分度值为1cm,则v1=21.5cm;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4)其他小组选取了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自己相同的结论,通过多次实验,能避免偶然性的发生,使该探究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凸透镜;(2)向左移动凸透镜;21.5;(3)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4)具有普遍性。
(1)实验中通过调节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物距的大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根据分度值读出距离的大小;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4)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实验。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掌握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答案】B 小 远离 不能
【解析】解:(1)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此时物距为40cm−14.5cm=25.5cm,此时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3)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8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则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收不到清晰的像,是因为凸透镜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B;(2)小;远离;(3)不能。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常见题目。
3.【答案】10.0 同一高度 倒立、缩小的实像 远离 左
【解析】解:(1)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①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根据表中序号为1的数据可知,40cm>2f,2f>13cm>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光屏上仍然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以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光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物像在同一侧,因此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凸透镜的右侧(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看到的像在透镜的左侧。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远离;③左。
(1)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可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焦点上,根据图读出便可;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
③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此时物像在同一侧。
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光学常见实验的考查。
4.【答案】C 光路可逆 在
【解析】解:(1)蜡烛在M处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蜡烛在N处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故ABD错误,C正确;
(2)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说明蜡烛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Q点,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P处。
故答案为:(1)C;(2)光路可逆;在。
(1)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进行分析。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及光路的可逆特点,属基础性的知识,难度不大。
5.【答案】反射 等于 不能 可逆
【解析】解:(1)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由图1知,OF为反射光线,∠r是反射角;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光沿EO入射在纸板NOF上,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反射;(2)等于;(3)不能;(4)可逆。
(1)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的特点分析;
(4)在光的反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还考查了光路可逆现象,难度不大。
6.【答案】2mm厚的透明玻璃板 10 A 不变
【解析】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选2mm厚的透明玻璃板。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也是10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4)平面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2mm厚的透明玻璃板;(2)10;(3)A;(4)不变。
(1)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干扰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3)实验时,应透过玻璃板来观察物体所成的虚像;
(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7.【答案】前面 不变 C
【解析】解:(1)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即前面,能看到蜡烛A、蜡烛A的像、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即可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仍与物体等大。
(3)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的像可能是图中的C。
故答案为:(1)前面;(2)不变;(3)C。
(1)观察物体的像要和物体在同侧。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8.【答案】茶色 像和物的位置 判断像的虚实 像距与物距 C
【解析】解:(1)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更容易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实验选用器材有两种组合: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刻度尺和白纸,白纸既要记录玻璃板的位置,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大小,也要记录像和物的位置;
另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光具座。这两种组合中光屏的作用是判断像的虚实;
(3)用光具座完成本实验比较方便,因为其上的刻度值便于比较;
(4)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C;
故答案为:(1)茶色;(2)像和物的位置;判断像的虚实;(3)像距与物距;(4)C。
(1)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
(2)白纸既要记录玻璃板的位置,也要记录像和物的位置;光屏在平面镜实验中判断像的虚实;
(3)用光具座完成本实验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4)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注意体会实验的整个成功和失败的过程。
9.【答案】来回移动光屏 蜡烛或光屏 发散 视网膜
【解析】解:(1)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需要来回移动光屏,知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3)小明摘下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拿走眼镜,需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这表明放上该眼镜时,像推迟会聚,即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此实验中,光屏是接收像的,相当于人眼睛构造中的视网膜。
故答案为:(1)来回移动光屏;(2)蜡烛或光屏;(3)发散;视网膜。
(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光屏或蜡烛或凸透镜的移动情况;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的特点,要熟记规律,特别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10.【答案】不能 右 倒立 放大
【解析】解:(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蜡烛,当蜡烛、凸透镜在图所示位置时,此时的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所以在光屏上看不到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回至50cm刻度处,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即光屏在50cm刻度线的右侧,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不能;(2)右;倒立;放大。
(1)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2)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
11.【答案】同一高度 5 缩小 照相机 能 近视
【解析】解:(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象可知,u=v=2f=10cm,所以f=5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为15cm,焦距为5cm,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
(5)将老师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则为凹透镜;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5;(3)缩小;照相机;(4)能;(5)近视。
(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凸透镜成像时,u=v=2f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这个特点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3)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5)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焦距的确定及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
12.【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蜡烛A和B完全相同 像和物体大小关系 成像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 反射光线多,进入人眼的光线多,感觉像更清晰 玻璃板能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增加像的清晰度
【解析】解: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眼睛既能看到点燃蜡烛的像,也能看到代替像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和B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蜡烛A点燃后,射出的光线更多,反射光线更多,人眼感觉像更清晰。
(3)玻璃贴膜后,点燃蜡烛射向玻璃板后,反射光线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多,感觉像越清晰。
(4)玻璃贴膜后,像更清晰,玻璃板固定在量角器上,能使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容易找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和B完全相同;像和物体大小关系;成像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3)反射光线多,进入人眼的光线多,感觉像更清晰;(4)玻璃板能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增加像的清晰度。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人在点燃蜡烛的一侧,既能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也能观察到代替点燃蜡烛像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大小关系;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像越清晰。
(3)玻璃贴膜后,点燃蜡烛射向玻璃板后,反射光线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多,感觉像越清晰。
(4)玻璃贴膜后,像更清晰,玻璃板固定在量角器上,能使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面上。
实验时不但要知道使用哪些实验器材,更要明确每个实验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
13.【答案】30.0 C 照相机 凹透镜
【解析】解:(1)如图,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大于像距,u=30.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C,应用于照相机。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也就是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这只透镜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1)30.0;C;照相机;(2)凹透镜。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据此分析另一透镜的类别。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理解和掌握,常见题目。
14.【答案】正对 10.0 主光轴 光屏的中央 右 清晰
【解析】解:
(1)由图甲可知,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需要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由图乙可知,u=50.0cm−20.0cm=30.0cm>2f,所以2f>v>f,即像在光具座的60cm到70cm刻度处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直至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正对;10.0;(2)主光轴;光屏的中央; (3)右;清晰。
(1)焦距的简单测量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平行光,移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直到光屏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便等于焦距;
(2)实验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光屏、烛焰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物距大于2f时,像距应处于f与2f之间,在实验中应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为止。
本题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难度不大,要熟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5.【答案】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 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过光线
【解析】解:(1)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沿ON向后折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NOF面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又因为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可知,这两个距离是相同的,这表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光的反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过光线。
(1)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6.【答案】高度 两侧 实 倒立
【解析】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所以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两侧;
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故答案为:高度;两侧;实;倒立。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所以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两侧;
(3)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
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做到灵活应用。
17.【答案】同一高度 10.0 右 右 放大 投影仪
【解析】解:(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u=50.0cm−30.0cm=20.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0cm,即f=10.0cm。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的位置延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4)小光移开近视镜,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只将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幻灯机或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故答案为:(1 )同一高度; ( 2 ) 10.0;( 3 )右; ( 4 )右; 放大; 投影仪。
(1)要知道在实验中,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置跟烛焰中心的位置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求出焦距;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幻灯机或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4)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幻灯机或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18.【答案】同一 70 左
【解析】解:(1)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以使所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根据图示可知,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2f,要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即v=2f,因此需将光屏移到70cm的刻度线处;
(3)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时,凸透镜焦距减小,相当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同一;70;左。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把握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9.【答案】A 相等 不变 10.0 右 放大 远视
【解析】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该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蜡烛的像,即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3)由图知,u=v=20.0cm,则可知20.0cm=2f,f=10.0cm;
(4)小文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u=50cm−33cm=17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晰,光屏应向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5)把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是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A;相等;(2)不变;(3)10.0;(4)右;放大;(5)远视。
(1)实验中,应该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蜡烛的像;同时,移动蜡烛B,使其与A的像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2)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3)当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根据其结合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结论;
(4)(3)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体移动方向和光屏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5)根据像的位置变化判断眼镜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其判断出眼镜的种类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的特点,重点考查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都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还需掌握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属基础问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20.【答案】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不能
【解析】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能判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3)本实验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可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3)不能。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能判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的原因;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2)从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而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归纳法”,“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21.【答案】A 远视眼 C
【解析】解:
(1)甲图中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的成像图;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的成像图,故A正确;
(2)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戴上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后,能使光线提前会聚,则可以矫正远视眼;
(3)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成的像是虚像;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成虚像,故C正确。
故答案为:(1)A;(2)远视眼;(3)C。
(1)(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径太长,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方,造成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造成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成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2.【答案】60cm~70cm 等大 靠近 1
【解析】解:(1)凸透镜的焦距:f=10cm,如图,物距:u=50cm−10cm=40cm,u>2f,f
(3)凸透镜成像时,f (4)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会依次经过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 (5)如图,光线过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故答案为:(1)60cm~70cm;(2)等大;(3)靠近;(4)1;(5)如上图。
(1)凸透镜成像时,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3)凸透镜成像时,f (4)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可以看到实像,也可以看到虚像。
(5)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利用这条特殊光线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及应用、特殊光线,这些都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3.【答案】同一高度处 75.0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 向上 C A 近视
【解析】解:(1)实验前的规范操作是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中央;
凸透镜焦距f=12.5cm,当物距等于25.0cm时,像距也等于25.0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75.0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
(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C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
在A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4)当该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处;75.0;(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向上;(3)C;A;(4)近视。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根据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特点得出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解析】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的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处于其中的物体温度会升高;
(3)不透明物体的蓝色部分能够反射蓝光,看起来是蓝色,红色部分不能反射蓝光,看起来是黑色;
(4)由甲图可知,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折射角依次变大,因此平行于凸透镜主观的这些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角大的光线的先出现会聚点,即焦点,因此焦距短;
(5)红光照射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的物距等于2f,换蓝光照射时,根据(4)中结论可知,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因此相当于物距变大,即u>2f,像距变小,所以像向透镜移动,我们此时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故答案为:(1)色散; (2)红外线;(3)蓝; 黑;(4)大于;(5)左; 缩小。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不透明物体的蓝色部分能够反射蓝光,看起来是蓝色,红色部分不能反射蓝光,看起来是黑色;
(4)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角大的光线的先出现会聚点,因此焦距短;
(5)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因此相当于物距变大,即u>2f,像距变小,所以像向透镜移动,据此分析。
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红外线的热效应,虽然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可以根据其热效应来证明它的存在。
25.【答案】A 相同 刻度尺 A
【解析】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虚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
(3)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4)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故答案为:(1)A;(2)相同;(3)刻度尺;(4)A。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
(3)实验中需要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
(4)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A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如果在蜡烛B侧观察,只能看到蜡烛B和透过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属于常考命题点。
26.【答案】等于 同一平面内 可逆 漫反射
【解析】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内;(3)可逆;(4)漫反射。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4)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
27.【答案】量角器 将纸板F沿ON向后折(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析】解:(1)因为实验时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需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所以必须有量角器;
(2)将纸板F沿ON向后折(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转动后,若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在同一平面内;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4)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等于12×90°=45°,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
故答案为:(1)量角器;(2)将纸板F沿ON向后折(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见上图。
(1)验证光的反射定律,需要用到光源、平面镜、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2)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B不与纸板A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28.【答案】放大 45 ①③ 远离
【解析】解:(1)由图片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不改变蜡烛和光屏位置,要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移动后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即凸透镜距光屏应为30cm,故应移动到45cm刻度处;
(3)如图甲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正确的操作为①③;
(4)如图乙,在蜡烛和凸透镜A之间放置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B,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移除凸透镜B后,像距将变大,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故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放大;(2)45;(3)①③;(4)远离。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实质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根据物与像移动方向相来定调节方法;
(4)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操作的理解,难点是物距的大小与成像性质的关联,但只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解答。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25—《电学实验》: 这是一份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25—《电学实验》,共90页。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23—《力学实验》: 这是一份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23—《力学实验》,共6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名称,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查阅资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思考与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9—《光学作图》: 这是一份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9—《光学作图》,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