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河南卷)
化学·全解全析
1.B
【详解】A、越野滑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引燃圣火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转动冰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短道滑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B
【详解】A、烩面的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不符合题意;
B、黄河大鲤鱼中鱼肉属于蛋白质,符合题意;
C、三菌汤中含有菌类,属于蔬菜含有维生素;
D、炒凉粉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分析】由图可知,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乙为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不符合题意;
C、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和溶液凹液面平齐,不符合题意;
B、木条应该放在瓶口位置,这时才能保证氧气完全充满瓶子,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符合题意;
D、测定pH时,应该将pH试纸平摊在表面皿等玻璃制品表面,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会污染原液,不符合题化学实验操作准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丙烯醛化学式是C3H4O,故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丙烯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选项错误;
C、丙烯醛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依次为,选项正确;
D、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选项正确;
答案为:B。
6.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如题,反应前锂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4、8、2,反应后锂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0,则2X中含有4个锂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锂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故化学式是,故选:C。
7.D
【详解】A、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一定生成了新物质,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没变,但一定生成了新物质,选项正确;
B、由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选项正确;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元素组成的氧气与臭氧混合后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D、虽然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与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则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D。
8.A
【详解】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所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0-1×2-(-2×7)]÷2=+6,故选A。
9.D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钚,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钚的化学符号是Pu,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4,表示原子序数为9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钚元素的质子数是9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A、品红放入水中观察到水逐渐变红色,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B、电解水实验在装置正极产生氧气,在负极产生氢气,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故错误;
C、紫色石蕊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色,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故正确;
D、无色酚酞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则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故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A、物质A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石墨、金刚石、活性炭、C60,石墨、金刚石、活性炭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物质B碳元素显+2价,且是氧化物,则物质B是CO,一氧化碳有毒,说法正确;
C、物质C碳元素显+4价,且是氧化物,则物质B是CO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D、物质D显+4价,且是其它化合物,则物质D是可能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说法正确;
答案:A。
12.B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后就可以得到铜了,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但不符合题意。
B、要想回收MnO2,要利用KCl溶于水,但MnO2难溶于水的特点,先将混合物溶解,然后过滤得MnO2固体,然后将MnO2固体洗涤并干燥即可,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但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符合题意。
D、通过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既除了一氧化碳又增加了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详解】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氧化铁反应,此时无气体生成,当铁锈反应完之后,稀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于一般情况下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较大,因此溶液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质量增大,但是不如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时溶液质量增大的幅度大,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D、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由于反应放热,所以刚开始反应阶段装置内的气压明显升高,待反应完成之后装置内的温度逐渐降低,气压慢慢的减小,由于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最后的装置气体的压强比反应初始的压强要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详解】138g酒精中碳元素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元素质量为:138g-72g-18g=48g。室温下CO、CO2呈气态,水呈液态。根据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即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该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6%,由于酒精中碳元素质量为72g,气体CO、CO2中氧元素质量为:,根据氢元素质量,水中氧元素质量为:。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根据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可得:48g+x=128g+144g,x=224g。故选D。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15. 实验 拉瓦锡
【详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出空气的成分。
16.
【详解】(1)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病人服用含碳酸镁的抗酸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因为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吸附
(2)肥皂水
(3)煮沸
【详解】(1)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
(2)检验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和杀菌消毒需要用煮沸的方法。
18.(1)大于
(2)37.5%
(3)2:5
【详解】(2)①由图可知,在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②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故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③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40g,故向50g水中加入25gNH4Cl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氯化铵固体,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0g:50g=2:5;
19. ③/A12O3 2.8g
【详解】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铝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四种金属氧化物:①CuO;②MgO;③Al2O3;④Fe3O4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是③(或A12O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氧化碳质量=5.2g+14.4g-13.2g-3.6g=2.8g;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所以乙炔和氧气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H2
(2)2NaOH+CuSO4=Cu(OH)2↓+Na2SO4
(3)Fe2O3+3H2SO4=Fe2(SO4)3+3H2O
【详解】(1)已知B、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水溶液为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E是硫酸铜,属于盐,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且与E可以相互转化,则F是氢氧化铜,属于碱,C能与F反应,且能转化成E,则C是硫酸,属于酸,D分别能与C、E反应,D是铁,属于单质,C可以转化成B,且B是氧化物,则B是二氧化碳或水。代入检验,推断合理。
D是单质,A和D的物质类别相同,A可以由C生成,C是酸,所以A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E→F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3)若“C→B”是除铁锈,是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1.(1)装置漏气等等
(2)不能,没有在密闭容器中实验,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在称量范围内
【解析】(1)
由图可知,红磷在密闭环境中燃烧,天平应该时刻保持平衡,天平不平衡意味着装置气密性不好,有气体逸出或者有物质进入锥形瓶,故填装置气密性不好;
(2)
图B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两边的质量不相等,天平不平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点睛】当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选用的化学反应有气体产生或反应物为气体时,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22.(1)隔绝空气(或氧气),防止白磷自燃
(2)防止将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破坏掉
【详解】(1)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易自燃,实验室中的白磷要放在水中保存,是隔绝氧气(或空气),防止白磷自燃;
(2)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宜用钢丝球等较硬的物质擦洗铝制品,是防止将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破坏掉。
23.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或(H+)和(OH-)] 中和 Ca(OH)2+H2SO4=CaSO4+2H2O
【详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即参加反应的微粒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这种反应又叫中和反应,故填中和。
(3)上述反应是中和反应,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也是中和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H2SO4=CaSO4+2H2O(合理即可)。
24. 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混有氢气 石灰石置于铜网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关闭止水夹,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装置内压强增大,稀盐酸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详解】(1)A适合固体加热反应,试管口没有棉花,适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铁丝网代替铜网,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混有氢气;
(3)装置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石灰石置于铜网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关闭止水夹,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装置内压强增大,稀盐酸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25.(1) ①④
(2)
(3) 取少量滤渣,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若无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 锌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银变为硝酸锌,溶液的质量减小
(4) 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5)解:设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x
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核外由三个电子层,由内到外有2、8、3个电子,故填: ;
①铝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正确;
②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错误;
③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错误;
④金属铝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防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正确;
故填:①④;
(2)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银和铜均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只用酸溶液鉴别金属活动性,想要通过金属单质和盐溶液反应得出结论,只用一种盐溶液,需要选择铜盐溶液,锌能反应而银不反应,以硫酸铜为例,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故填:Zn+CuSO4=ZnSO4+Cu;
(3)滤液为无色,说明铜还没有和硝酸银反应,滤渣中一定有没反应的铜和生成的银,需要确定锌粉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过量,选择酸溶液与滤渣反应,滤渣如果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有锌,如果无现象,说明没有锌,故填:取少量滤渣,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锌,若无气泡则滤渣中含银、铜;
根据分析,发生反应是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消耗的硝酸银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硝酸锌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小,故填:锌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银变为硝酸锌,溶液的质量减小;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有红棕色变为黑色,故填: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氢氧化钠会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收集在其中,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故填: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5)利用固体质量的差值可知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代入可计算,具体过程见答案。
化学(河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河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9页。
化学(重庆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重庆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云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云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