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6金属材料
展开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6金属材料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与金属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铁制品在空气中比铝制品难被腐蚀
C.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D.为防止钢铁制品锈蚀,可在其表面刷漆
2.(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稀盐酸除铁锈 B.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C.金属钨用来制造灯丝 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3.(2022·山东青岛·模拟预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常用二氧化碳灭火而不用氮气,是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
B.常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而不用氧气,是因为空气中氮气含量大
C.飞机的外壳使用铝合金而不用铁,是因为铝不易和氧气发生反应
D.常用金制作首饰而不用铁,是因为金的延展性、传热性都比铁好
4.(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比在潮湿空气中更易生锈
C.黄铜片(铜锌合金)的硬度大于铜片的硬度
D.室温下钛与稀盐酸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
5.(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2022 年 2 月将举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冬季奥运会,滑雪是冬奥会的重点比赛项目。下列滑雪用品涉及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雪板—— 聚乙烯
B.滑雪杖—— 镁铝合金
C.滑雪头盔—— 聚酯硬塑料
D.防护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6.(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C.纯净的盐酸属于纯净物
D.水既属于纯净物,也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
7.(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淀粉中滴加碘水,淀粉变蓝
B.灼烧羊毛制品和棉织品,都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D.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
8.(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或方法 |
A | 一次性鉴别NaOH、Ca(OH)2、CuSO4固体 | 分别加入足量的水 |
B | 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 相互刻划 |
C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盐酸 |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
D | 区分涤纶和羊毛 | 灼烧闻气味 |
A.A B.B C.C D.D
9.(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10.(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C.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A.A B.B C.C D.D
11.(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用钨制灯丝
C.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用铝制高压电线
12.(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B.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浅绿色
C.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D.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深
13.(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铜常用作导线,是由于铜具有导热性
B.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铁反应
C.液氧可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
D.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过多,是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14.(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
B.合金具有金属的特性,所以合金中只含有金属元素
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15.(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二、多选题
16.(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物质 | 主要操作方法与结论 |
A | 黄铜片与纯铜片 | 取样相互刻画,面上留下痕迹浅的是纯铜片 |
B | 化肥KCl与NH4Cl | 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 |
C | 涤纶线与羊毛线 |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 |
D | 硬水与软水 | 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不都是固体,如水银常温下是液态,选项错误;
B、铝在常温下会氧化出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从而使铝比铁更耐腐蚀,选项错误;
C、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为防止钢铁制品锈蚀,可在其表面刷漆,起到隔绝空气和水的目的,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稀盐酸能和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因此盐酸可以除铁锈,选项正确;
B、碳酸氢钠能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C、金属钨能导电且通电后会发光,因此用来制造灯丝,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无法干燥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故选:D。
3.A
【详解】A、常用二氧化碳灭火而不用氮气,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B、常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而不用氧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
C、飞机的外壳使用铝合金而不用铁,是因为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不符合题意;
D、常用金制作首饰而不用铁,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且比较稀有,价格昂贵,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A、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A正确;
B、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可以隔绝空气,不易生锈,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易生锈,B错误;
C、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硬度,故黄铜片(铜锌合金)的硬度大于铜片的硬度,C正确。
D、室温下钛与稀盐酸不反应,由于镁常温下能与盐酸反应,故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D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不合题意;
B、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符合题意;
C、聚酯硬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不合题意;
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不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CO、CO2及含的化合物除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向淀粉中滴加碘水,淀粉变蓝,正确;
B、羊毛含有蛋白质,棉花含有糖类;灼烧羊毛制品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品没有,错误;
C、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
D、生铁是含碳铁合金;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加入足量的水后,NaOH易溶于水,且放出剧烈的热,形成无色溶液,Ca(OH)2微溶于水,故放出的热量不明显,CuSO4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相互刻划可以比较材料的硬度,在哪种材料留下痕迹则表明该种材料质更软,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碳酸钠后,其与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钠、气体二氧化碳、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新的杂质,符合题意;
D、羊毛燃烧后,着火徐徐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伴有烧毛发的臭味,灰烬较多,呈黑色松脆块状,用手捻即成粉末,而涤纶仿毛靠近火焰即燃,燃烧迅速,火焰呈黄色,伴有烧纸味,灰烬中带有白色易飞散的轻灰,并留下易捏碎的硬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生石灰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用铜丝制作导线,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稀盐酸与水垢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了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10.B
【详解】A、黄铜是合金,硬度比纯铜的大,互相刻划时,会在纯铜上面留下痕迹,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会导致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向右偏,达不到实验目的,因此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将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不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能证明银的活动性比铜的弱,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三个对比实验能证明铁生锈需要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D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A、常温下并非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如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汞是液体,选项A错误;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可用钨制灯丝,选项B正确;
C、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尤其是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选项C正确;
D、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质轻,且抗腐蚀性能好,所以用铝制高压电线,选项D正确。故选A。
12.D
【详解】A、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A错误;
B、铁锈放入稀盐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黄色,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上方无明显变化,故C错误;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深,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是因为为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并不是因为具有导热性,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故B错误;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支持燃烧,能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故C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而NaHCO3与盐酸的反应属于酸和盐的反应,故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A、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推理正确,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合金的概念,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故B错误;
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比如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碱溶液的pH>7,但溶液的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显碱性的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5.D
【详解】A、银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较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导电性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能被氧化,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16.BC
【详解】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A、合金硬度要大于纯金属,故取样相互刻画,面上留下痕迹深的是纯铜片,故A错误;
B、NH4Cl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故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KCl,故B正确;
C、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线,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故D错误;
故选BC。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9水: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9水,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空气: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空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