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一、单选题1.(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C.熔点﹣114℃、沸点78℃ D.具有特殊香味2.(2020·山东青岛·一模)下列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易碎 B.氧气能够助燃 C.石墨的熔点很高 D.铁丝是银白色的3.(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4.(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亚硝酸钠(NaNO2)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常用做肉类食品的添加剂。它是一种有咸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水溶液呈碱性。过量食用会中毒,因而严格限制用量。下列对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B.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化学性质C.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化学性质D.亚硝酸钠是白色固体﹣﹣物理性质5.(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D.天然气用作燃料6.(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7.(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 B.还原性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C.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8.(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9.(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CaO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10.(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C.氦气填充气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11.(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B.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C.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2.(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反应类型分析: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从微观构成分析: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C.从反应价值分析:该反应能获得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D.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D.木炭要研磨成粉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14.(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15.(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提升“中国芯”的性能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生成的气体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16.(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化学反应及变化中叙述正确的是A.CO2会造成酸雨B.CO+CuOCu+CO2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17.(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选项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18.(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 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19.(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Ni)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②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iCl2中镍、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9:71B.反应②和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C.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D.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20.(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酸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活泼金属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21.(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B.C..D..22.(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正确的是A.B.C.D.23.(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改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两种氧化物24.(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对传统的纯碱生产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纯碱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很广泛.现以纯碱、石灰石、水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不包括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二、多选题25.(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类B.地壳中元素含量C.金属的化学性质D.空气中气体的含量26.(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27.(2020·山东青岛·校考一模)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转化过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1.B【详解】A、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酒精熔点﹣114℃、沸点78℃,熔沸点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酒精具有特殊香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A、普通玻璃易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够助燃是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石墨的熔点很高,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铁丝是银白色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3.B【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详解】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时能发出耀眼强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能导电且熔点高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正确;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D不正确。故选B。4.B【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详解】A、亚硝酸钠有咸味,属于物质的味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说法正确;B、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说法不正确;C、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说法正确;D、亚硝酸钠是白色固体,属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说法正确。故选:B。5.B【详解】A、氧气能够支持呼吸,所以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氧气支持呼吸的性质在氧气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B、氦气容易气化从周围吸收热量,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而氦气的气化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够用于炼铁,一氧化碳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其还原性,即一氧化碳炼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选项错误;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物质的可燃性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故选B。6.A【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物质燃烧的过程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刻舟求剑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杵磨成针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7.C【详解】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 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 ,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 还原性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利用了铁和氧气、水反应生锈的化学性质。C. 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的物理性质。 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利用了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选C8.C【详解】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没发生化学变化。故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C。 9.D【详解】A.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可做食品干燥剂,利用的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用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0.B【详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C、氦气填充气球,是因为其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故选B。11.C【详解】A、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不符合题意;B、酸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但是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但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12.A【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的反应物甲烷和水都是化合物,则此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3.C【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Zn、C、O原子个数分别为1、1、3;反应后Zn、O原子个数分别为1、1,故X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故X为二氧化碳,故A正确;B、由反应①化学方程式可知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故①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中反应前有单质,反应后有单质,故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但是固体总质量可能会改变,故C错误;D、木炭要研磨成粉状可以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应更充分,故D正确;故选C。14.D【分析】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率为0;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由此可知,甲为加入稀硫酸的曲线,乙为加入硫酸钠的曲线。【详解】A、乙为加入硫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红色不变,故A错误;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钡离子、硫酸根离子数目都减少,氢氧化根离子、钠离子数据不变,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D正确。故选D。15.B【详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故选项说法错误;D、生成的气体为有毒的一氧化碳,不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6.D【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常温下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常温下氧气与木炭不反应,错误;D、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正确。故选D。17.C【详解】A、钠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置换反应的特征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故选C。18.C【详解】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即“多变一”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类型正确;B、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即“一变多”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类型正确;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反应类型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类型正确。故选C。19.B【详解】A、NiCl2中镍、氯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则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③不是复分解反应,是因为③的生成物是三种并且其中一种是单质,故B错误;C、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说明镍的金属性排在氢前,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位于铜之前,故镍能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故C正确;D、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①中镍元素由0价变成+2价,③中镍元素由+4价变成+1价,故D正确;故选B。 20.D【详解】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不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如盐和酸反应、盐与盐反应都可以形成沉淀,选项错误;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不一定有单质,如反应CO+ CuOCu + CO2,选项错误;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或H2+CuOCu+H2O,选项错误,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可能符合“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故选D。21.C【详解】A、生成气体的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可能是生成气体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A错误;B、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B错误;C、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因此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交叉关系,C正确;D、盐中可能含氧元素,也可能不含氧元素,如氯化钠,故含氧化合物与盐是交叉关系,D错误。故选C。22.B【详解】A、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故A错误;B、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并列关系,故B正确;C、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是包含关系,故C错误;D、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化合物与有机物是包含关系,故D错误。故选:B.23.D【分析】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A错误;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不变,故C错误;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氮和水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24.C【详解】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转变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无置换反应。故选C。25.AB【详解】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图示正确;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分别是氧、硅、铝、铁,图示正确;C、某些金属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某些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与酸不反应,图示错误;D、空气中气体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图示错误;答案:AB。26.AD【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不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产生氢气分子的个数是3,因此x=3,故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D、反应中甲烷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1:1,因此质量比为:16:28=4:7,故说法不正确。故选AD。27.BC【详解】从流程图中可知有下列反应:氯化镁和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个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gCl2 Mg+Cl2↑,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0填空题(基本知识),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选择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