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5【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解析版)
展开【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 青蒿素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完整性
C. 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D. 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不会破坏高尔基体、内质网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对生物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真核需氧生物。
3、细胞膜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根据题干中,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青蒿素,可知青蒿素能溶于乙醚,属于脂溶性物质,A正确;
B、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知,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B正确;
C、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知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C正确;
D、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见青蒿素破坏膜结构,高尔基体、内质网具有膜结构,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会破坏高尔基体、内质网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B. 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D 细胞凋亡过程中也需要新合成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维持生物体的相对稳定,A错误;
B、自由基会使细胞多种物质氧化,加速衰老,故人体细胞若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可能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
C、细胞自噬可以及时的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结构,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
D、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过程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需要新合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3、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 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 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在信号的刺激下,蛋白激酶催化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蛋白磷酸酶又能催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形成去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恢复。
【详解】A、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
B、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而ATP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从而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正确;
D、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D正确。
故选B。
4、RNA编辑是指在mRNA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RNA编辑常见于mRNA在编码区域发生碱基的替换或增减一定数目的核苷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编辑发生时,正常mRNA会出现碱基由胸腺嘧啶替换为腺嘌呤的情况
B. mRNA的编码区域内增减一定数目的核苷酸会改变一个密码子的碱基数
C. 若碱基发生替换,则翻译时多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D. RNA编辑可以在不改变染色体基因的前提下,增加细胞内蛋白质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①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②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DNA中的碱基是A、 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A、mRNA中不含碱基胸腺嘧啶,A错误;
B、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一个密码子的碱基数量就是3个,不会发生改变,因此编码区内增减一定数目的核苷酸不会改变密码子的碱基数量,B错误;
C、若碱基发生替换时,某个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翻译提前结束,则多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会发生改变,C错误;
D、RNA编辑通过改变mRNA的碱基序列,从而导致蛋白质种类发生变化,不会改变染色体基因,D正确。
故选D。
5、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
B. 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C.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
D. 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因此穿过了0层磷脂分子,A错误;
B、突触后膜是由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形成的,B错误;
C、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以利于下一次兴奋的传递,C正确;
D、神经递质可以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6、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糖类
多糖
单糖
二糖
核糖
脱氧核糖
B
动物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C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载体
DNA 聚合酶
限制酶
Ecoli DNA 连接酶
T4DNA 连接酶
D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胞吞、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单糖,A正确;
B、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其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又可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B正确;
C、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包括载体、DNA连接酶(而不是DNA 聚合酶)和限制酶,其中Ecoli DNA 连接酶和T4DNA 连接酶都属于限制酶,C错误;
D、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7、我国的许多古文、诗词和农谚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同时也透射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和“鹬蚌相争”表明了竞争可以影响种群数量
B.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这句话反映出不节制的人口增长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C. “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说明有机肥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因地制宜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唯美画面
【答案】A
【解析】
【分析】1、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杂草和种植的庄稼。
2、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鹬蚌相争”是鹬鸟吃蚌肉,体现的是捕食关系,A错误;
B、人口增长对粮食、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等的需求就会增多,若不控制人口增长,势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B正确;
C、果木要施冷粪,蔬菜要施热粪,地里直接施加生粪会导致植物根部腐烂,说明了不同的作物需要的粪肥不同,有机肥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因地制宜,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这句诗词中包含了无机环境、水稻(生产者)、青蛙(消费者),稻田里生存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在这片稻田里,生物与环境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A。
8、分别加入30 mL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果胶酶溶液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果汁体积/mL
20.6
21.2
21.8
22.4
23
23.4
23.4
23.4
注: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
A. 8只试管均需要调节至相同且适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充足
B. 本实验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需要的时间
C. 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
D. 为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可以设置5~6 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实验来探究
【答案】A
【解析】
【分析】1、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果胶物质是细胞壁的基质多糖。果胶包括两种酸性多糖(聚半乳糖醛酸、聚鼠李半乳糖醛酸)和三种中性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果胶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可用次碘酸钠法进行半乳醛酸的定量,从而测定果胶酶活力。
2、分析表格: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果胶酶溶液体积”,因变量为“果汁体积”,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确定“酶的最适用量”。
【详解】A、8只试管如果反应时间充足,则各组过滤的果汁体积应相同,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不符合,A错误;
B、本实验中苹果泥反应完全时各试管过滤的果汁的体积相同,可以利用苹果泥反应完全所需时间的不同作为本实验的测量指标,B正确;
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在果汁生产中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瓦解细胞壁,C正确;
D、设置5~6 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实验来进行探究是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D正确。
故选A。
9、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鼠体色的不同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现象
B. 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
C. A基因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子代
D. 甲基化影响了A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 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从而影响该基因转录、翻译、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详解】A、小鼠体色的不同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表观遗传,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A正确;
B、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而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故甲基化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A基因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子代,C正确;
D、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子代的表型有所差异,D正确。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大多是注射到皮下,但皮下注射作用时长较短,需要反复注射,一般早晚注射,有时可能需要3次。更重要的是,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容易产生低血糖、脂肪堆积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按时用药的积极性。2022年4月武汉大学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用一种金属有机骨架纳米载体(简称U)装载胰岛素,制备成口服胰岛素。可以有效克服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多重屏障,有效调节高血糖动物的血糖水平长达10小时,同时制备路线经济便捷,具有进一步临床转化的潜力。下图所示分别为内源胰岛素、口服胰岛素以及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循环途径,图中箭头代表血液流经方向。
10. 健康人体内,内源胰岛素约有80%为肝脏所利用,而皮下注射胰岛素有时会引发“低血糖”或是“肥胖”,可能原因是( )
A. 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
B. 各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减弱
C. 肝糖原合成增强.
D. 肝细胞内糖大量转化为脂肪
11. 结合上图判断,下表中与U的结构特点对应的“设计意图说明”错误的是( )
U的结构
(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说明
内部多孔
(胰岛素可嵌于孔内)
①提高胰岛素的装载量
孔的直径为2.6nm
(胃蛋白酶直径约6nm)
②避免胃蛋白酶水解胰岛素
表面可附着铁转蛋白
(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多转铁蛋白受体)
③便于细胞识别并吸收
耐酸且稳定
(在血浆中可分解)
④消除毒性或副作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U能够逃避细胞内的一种膜状细胞器,避免所装载物被分解。U能够逃避的细胞器是( )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液泡
【答案】10. A 11. D 12. C
【解析】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10题详解】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分析题意可知,皮下有大量脂肪细胞,相比内源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会使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引发“低血糖”或是“肥胖”,即A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①②③分析题意,研究者用一种金属有机骨架纳米载体(简称U)装载胰岛素,胰岛素可嵌于孔内,内部多孔提高胰岛素的装载量;孔的直径比胃蛋白酶直径小,可以避免胃蛋白酶水解胰岛素;小肠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多转铁蛋白受体,便于细胞识别并吸收,①②③正确;
④胰岛素口服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在血浆中分解会大大降低其作用,④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U能够逃避细胞内的一种膜状细胞器,来避免所装载物被分解,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据此可推测,U能够逃避的细胞器是溶酶体,即C正确。
故选C。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2分。
13、“纳米曝气—生物膜—水生植物”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是当前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常用技术手段,该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对河道的生物修复。下图1是某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流程图,图2是该河道的模拟修复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鉴定河道中漂浮的一层“绿膜”是绿藻还是蓝细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___来确定。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使该河道对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增大/减小)。
(2)纳米曝气机可产生纳米级的细小气泡,能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增强好氧生物的___________,加速河道中的污染物降解。治理过程中,可以种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还可投放草食性鱼类,这两种治理方法利用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体中放养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这说明食藻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是_____。治理后,该河道水质得以恢复,水生植物层次分明,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迁入增多,该群落发生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_(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答案】(1) ①. 细胞核或复杂细胞器 ②. 增大
(2) ①. 有氧呼吸 ②. 种间竞争和捕食
(3) ①. 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 次生演替
【解析】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小问1详解】
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所以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细胞核或复杂细胞器区分是绿藻还是蓝细菌;氮、磷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因此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导致该湖泊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小问2详解】
对于水体有机物污染降解的主力军之一是好氧微生物,纳米曝气机可产生纳米级的细小气泡,能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增强好氧生物的有氧呼吸,加速河道中的污染物降解。治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种间竞争关系,种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还可利用捕食关系,投放草食性鱼类,减少藻类数量。
【小问3详解】
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这说明食藻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是消费者和分解者。治理后,该河道水质得以恢复,水生植物层次分明,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迁入增多,由于原有的土壤条件保留,故该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图1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在最适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净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净光合作用速率是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差)。
(1)图1中过程④属于有氧呼吸的第_____阶段,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③过程需要多种光合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能吸收阳光中的_____光。
(2)B点对应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完成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填图1中序号)。
(3)B点条件下,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叶肉细胞中C3含量短时间内会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当光照强度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
(4)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对应的条件下4h,B点对应的条件下6h,接着放置在C点对应的条件下14h,则在这24h内该植物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_____mg。
(5)研究小组另选甲、乙两种植物,分别从两种植物上取多片彼此相似且等量的叶片,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甲、乙两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速率,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光照强度/klx
0
1
3
5
7
9
11
13
CO2吸收速率
(μmol·m-2·s-1)
叶片甲
-5
0.5
5
16
25
29
30
30
叶片乙
-4
1.5
5
8
10
12
12
12
从表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_____klx时,甲、乙两叶片中叶绿体的CO2固定速率相等。
【答案】(1) ①. 三 ②. 叶绿体基质 ③. 蓝紫
(2)①②③④ (3) ①. 减少 ②. CO2浓度
(4)260 (5)1
【解析】
【分析】1、图1中①③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和光反应,②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体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其中A点由于没有光照,所以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为光的补偿点,此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此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小问1详解】
图中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④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①表示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均可产生[H];过程③为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膜,类胡萝卜素能吸收蓝紫光。
【小问2详解】
图2中B点为光的补偿点,此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该植物能完成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④。
【小问3详解】
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大,光反应增强,产生的[H]和ATP增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3还原加快,而CO2的固定不变,故叶肉细胞中C3含量短时间内会减少;当光照强度为C时,为植物的光饱和点,由于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限制光合作用不再增加的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小问4详解】
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条件下4小时,B点的条件下6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14×20-5×4=260mg。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碳固定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甲的总光合速率=0.5+5=5.5,乙的总光合速率=1.5+4=5.5,故二者的二氧化碳固定速率相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图象分析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新型隐球菌是一种低毒性病原体,能侵染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太子参须多糖对隐球菌感染模型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他们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隐球菌感染模型组、太子参须多糖治疗组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隐球菌初次侵入小鼠体内后,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启动。激活B 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_______的作用。细胞免疫在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对维持机体的稳态起到关键作用,被该病原体入侵
的细胞可被___________细胞裂解。
(2)在实验中,给药方案为:第1-2d对模型组及治疗组小鼠的处理为用等量的含有新型隐球菌去离子水进行滴鼻处理,空白组小鼠用 ______________滴鼻处理:第7d以后,空白组小鼠灌服蒸馏水,模型组小鼠的处理为灌服等量的蒸馏水,治疗组小鼠灌服_____________,连续处理7d,期间各组均自由摄食和饮水,分别于相应时间对小鼠进行称体质量,其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3)据上图可知模型组体质量___________(低于/等于/高于)治疗组;治疗组小鼠体质量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这说明太子参须多糖对隐球菌感染身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调理作用。
【答案】(1) ①. 细胞因子 ②. 细胞毒性T
(2) ①. 等量去离子水 ②. 等量适宜浓度的太子参须多糖
(3)低于
【解析】
【分析】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当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小问1详解】
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细胞免疫在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对维持机体的稳态起到关键作用,被该病原体入侵的细胞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
【小问2详解】
实验研究了太子参须多糖对隐球菌感染模型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隐球菌感染模型组、太子参须多糖治疗组进行实验。第1-2d对模型组及治疗组小鼠的处理为用等量的含有新型隐球菌去离子水进行滴鼻处理,空白组小鼠应该用等量去离子水进行滴鼻处理。第7d以后,空白组小鼠灌服蒸馏水,模型组小鼠的处理为灌服等量的蒸馏水,治疗组小鼠灌服等量适宜浓度的太子参须多糖。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模型组体质量低于治疗组,且治疗组小鼠体质量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由此可以说明太子参须多糖对隐球菌感染身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调理作用。
16、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叶形、茎形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如表所示。
基因
显性纯合
杂合
隐性纯合
A/a
红花
红花
白花
B/b
窄叶
窄叶
宽叶
C/c
粗茎
中粗茎
细茎
(1)某红花窄叶植株与某白花宽叶植株杂交,F1均为红花窄叶,F1自交后代中红花窄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9︰3︰3︰1,控制花色和叶形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F2中红花宽叶植株自交后代中,表型为红花宽叶植株的概率为_____。
(2)某红花细茎植株与某白花粗茎植株杂交,F1均为红花中粗茎,F1自交后代中红花细茎︰红花中粗茎︰白花粗茎=1︰2︰1,可初步判定控制该表型的2对等位基因是位于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将F2中红花中粗茎植株与白花粗茎杂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
(3)研究发现,电离辐射能使C/c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断裂,可随机结合在B/b所在染色体的末端,形成末端易位,仅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不可育。先将基因型为BbCc的植株在幼苗时期用电离辐射处理,再将该植株自交并观察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从而判定该植株是否发生了易位及易位的类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
①若子代的表型有_____种,则该植株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
②若_____,则该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
③若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则C/c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均发生了易位,且C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c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答案】(1) ①. (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 5/6
(2) ①. 1##一 ②. 红花中粗茎:白花粗茎=1:1
(3) ①. 6##六
②. 无子代 ③. 窄叶细茎:窄叶中粗茎:宽叶粗茎=1:2:1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F1自交后代中红花窄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9:3:3:1,一共16种组合方式,说明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红花窄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1:2,故F2中红花宽叶植株自交后代中,表型为红花宽叶植株的概率为1/3×1+2/3×3/4=5/6。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F1均为红花中粗茎,F1自交后代中红花细茎:红花中粗茎:白花粗茎=1:2:1,说明F1红花中粗茎的基因型为AaCe,且基因A、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C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F2中红花中粗茎植株(AaCe)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c:aC=1:1,白花粗茎植株(aaCC)产生的配子为aC,因此两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中粗茎(AaCc):白花粗茎(aaCC)=1 :1。
【小问3详解】
根据前面的分析,C/c基因和B/b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基因型为BbCc的植株在幼苗时期用电离辐射处理后,再让该植株自交。若该植株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则子代的表现型有2×3=6种;若该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则该植株不可育,无子代出现;若C/c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均发生了易位,且C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c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BbCc的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c:bC=1: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窄叶细茎(BBcc):窄叶中粗(BbCc):宽叶粗茎(bbCC):=1 :2 :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连锁遗传以及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掌握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17、 I.下列是利用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在制备抗体1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抗原蛋白,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____________(免疫器官)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获得的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Y细胞。获得Y细胞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2)抗体2制备过程中将mRNA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PCR扩增被称为RT-PCR技术,RT-PCR过程需要的酶有逆转录酶、热隐定DNA聚合酶。将V1基因与普通质粒经某种限制酶切割再连接并成功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后,发现仍有部分细胞不能表达出抗体2,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最好用2种限制酶切割V1基因与普通质粒。
(3)事实上,用上述方法生产的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往往不同,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4)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经过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诱导离体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为监控脱毒苗的质量,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
(5)研究人员研究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成活率和脱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表明,茎尖越小,____________,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脾脏 ②. 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2)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反向拼接
(3)抗体2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抗体1形成过程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4) ①. 脱分化 ②. 再分化 ③. 抗原-抗体杂交
(5) ①. 成苗率越低,脱毒率越高 ②. 0.27mm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效应B细胞,细胞Y表示杂交瘤细胞,①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②过程动物细胞培养,③过程提取信使RNA,④过程表示逆转录,⑤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⑥表示导入受体细胞。
2、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影响。根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在茎尖外植体大小为0.27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0.27mm。
【小问1详解】
在制备抗体1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抗原蛋白,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脾脏(免疫器官)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获得的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Y细胞。获得Y细胞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液中体外培养和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分析可知,RT-PCR过程需要的酶有逆转录酶和Taq酶;将V1基因与普通质粒经某种限制酶切割连接并成功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后,发现仍有部分细胞不能表达出抗体2,最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反向拼接,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最好用2种限制酶切割V1基因与普通质粒。
【小问3详解】
因为抗体2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抗体1形成过程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所以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往往不同。
【小问4详解】
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启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诱导离体的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幼苗;检测脱毒苗质量,从基因角度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也可从蛋白质分子角度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但成苗率越低。在茎尖外植体大小为0.27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0.27mm。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相关知识,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5【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5【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5【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江苏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5【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江苏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