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专用)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
语 文(天津专用)
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和内容发生变化!试卷共六大题,包含24小题,其中11个选择题,默写7个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通7题,综合性学习2题,名著2题,作文1题,根据最新考试信息以及模拟考试可以发现:在知识结构方面,默写已减少对书本课后以及课外名句的默写,大概率是4句课内名句默写,1句古文名句默写,2句名句理解性默写;说明文阅读增加1分,第10题增加1分,共8分;预计2023年中考在试卷难度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
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第12题默写,4句课内名句大概率考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王湾《次北固山下》、陆游《游山西村》、李白《渡荆门送别》;1句古文名句默写大概率考诸葛亮《诫子书》或《论语》,2句名句理解性默写大概率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共28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小题、6小题,每题2分;5小题、7~11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豢养(huàn) 锲而不舍(qiè)
B.脊梁(jǐ) 中伤(zhònɡ) 根深蒂固(tì)
C.星宿(xiù) 步骤(zòu) 前仆后继(pū)
D.汲取(xī) 懦夫(nuò) 孜孜不倦(zī)
【答案】A
【解析】B.蒂tì—dì;C.骤zòu—zhòu;D.汲xī—jí。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专注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________。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把简单做到________就是不简单,朝着目标专心做事就会有________,甚至创造奇迹。有了专注的心态和习惯,一件事、一份工作、一个目标、一项事业,便获得了一步步前进的持续性内动力。
A.保障 极致 收成
B.保证 极端 收成
C.保证 极致 收获
D.保障 极端 收获
【答案】C
【解析】第一空: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起担保作用的人或事物。结合语境,专注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第二空: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也指绝对,偏激。极致:最高境界。结合语境,选择“极致”。第三空:收成:庄稼、蔬菜、果品等收获的成绩,有时也指鱼虾等捕捞的成绩。收获: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也比喻心得、战果等。结合语境,选择“收获”。“泛滥和滋生”语序不当,应为“滋生和泛滥”。
3.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 校园体育节即将拉开帷幕。②这场盛会,值得我们期待。③我们既可以在短跑中感受 速度与激情,也可以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惑。④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让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健康
成长吧!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①句
【答案】D
【解析】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手里,只有勇敢的人才能体会□司马迁受尽刑辱但发愤著成《史记》,响唱千古□张桂梅早年办校处处碰壁,如今“华坪女高”声名大噪,而她也成为“时代楷模”,受人景仰。记住:“莫愁命运不由己,勇敢前行可翻盘□
A., ; ”。 B.。 ; ”。
C.: , 。” D.。 ; 。”
【答案】D
【解析】第一空:语意表述完整,应用句号。第二空:前句与后句是并列关系,且已经出现了逗号,所以应用分号。第三空:引用结束,且是完整引用,应用句号和后引号。
5.下面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出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四句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五、六句中“荡胸”和“决眦”将诗人目不转睛、极目远望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D.七、八句表现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答案】C
【解析】C.有误,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意思是: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决眦”将诗人极目远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荡胸”指的是诗人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不是神态描写。故选C项。
什么是高原湿地?
张同作
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国对高原湿地的保护工作正是如此。高原湿地,顾名思义就是高原上的湿地。其中,“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500米以上的地区。我国有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水域和滩涂除外。湿地分为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
②因此,高原湿地主要是指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其分布范围主要包括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份,面积大约占全国湿地资源的一半。
③高原湿地在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储碳固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分布区域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气候特征,这个因素使得高原湿地具有脆弱性而急需保护。相较一般湿地,高原湿地分布区域的海拔较高、温度较低,因此植被的生长较为缓慢;加之大多数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生态恢复和修复甚为困难。因此,高原湿地一旦遭到破坏,相较一般湿地,很难在短时期得到恢复。
④高原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物种。例如,青藏高原已有记录的鸟类中,湿地水鸟有131种,与湿地密切相关的鸟类有26种。高原湿地野生物种的特点是珍贵稀有、种类丰富、资源存储量可观且特有物种多,特有物种也是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我国湿地分布面积广。令人想不到的是,我国湿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既不在江南水乡,也不在万里海疆,而在青藏高原。我国历来重视湿地保护与管理,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原在定义上对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严格要求。
B.湿地根据生态功能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
C.高原湿地虽然具有脆弱性,但对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D.一般湿地一旦遭到破坏,相较高原湿地,恢复得更快。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特有物种是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B.使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高原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物种。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特有物种是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高原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物种。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诗句,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中加点词“大约”,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③段中加点词“因素”指的是高原湿地分布区域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气候特征。
D.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答案】6.B 7. D 7. D
【解析】
6.湿地分为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并非只有两种
7.划线句子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高原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物种。
8.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没有采用空间顺序。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的内容,回答9~11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含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
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答案】B B D
【解析】
9.B 叩:询问。
10.B “益慕圣贤之道”中,“益慕”是谓语,其后是宾语,所以划分应该是“益慕/圣贤之道”。
11.D “处于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说法不正确,作者并不羡慕身着华丽衣服的人,“略无慕艳意”即是印证。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2分。
二、【考题大预测】(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4)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本忠,字凌汉,汉阳大商也。一日赴归州,请于州牧 ①曰:“州多险滩,本忠之祖死于是,父亦尝濒 于死,必窃 ②痛之,愿出赀③募能伐石者。”州牧可其请,州滩以平。又走蜀之夔州,一如请于归州者,皆得请。既去诸滩石,又以楚舟溯江而上,必用挽夫数十人,负走间,恒.失足颠坠死,乃凿崖通道以利其行。始嘉庆乙丑,讫 ④道光庚子,凡平险四十有八,所费金二十万,盖旷世义举也。至今往还楚蜀者,犹时闻长年老辈啧啧⑤道李凌汉也。贸迁⑥小夫,负夸娥愚公之志,卒溃⑦于成,久官⑧斯土者,咸自.愧心力之弗逮焉, 亦奇人奇事也。
(节选自《郎潜纪闻三笔》,有删改)
【注释】①州牧: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②窃:偷偷地,暗地里。③赀(
zī):同“资”,钱财。④讫(qì): 截止。⑤啧啧:这里指赞叹。⑥贸迁:买卖,贩卖。⑦溃:这里引申为突破、达到。⑧官:治理。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
(1)恒失足颠坠死 恒:______________
(2)咸自愧心力之弗逮焉 自:_______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凡平险四十有八,所费金二十万,盖旷世义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评价李本忠“负夸娥愚公之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点是如何体现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 分)(1)常常 (2)自己
14.(2 分)(李本忠)铲平险要的地方总共有四十八个,所花费的金钱达二十万,大概是当时所没有的仗义
行为。
15.(3 分)李本忠在归州铲平险滩后,又前往夔州铲除险滩。此外,他还开凿山崖,打通道路方便人们出行。李本忠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正体现了他的“夸娥愚公之志”。
【参考译文】李本忠,字凌汉,是汉阳的大商人。一天(他)前往归州,向州牧请求说:“归州有很多险要的地方,我的祖父死于险要的地方,父亲也曾经(因险要的地方)濒临死亡,(您也)一定暗地里痛恨险要的地方,(我)愿意拿出钱财招募能敲碎石头的人。”州牧允许了他的请求,(于是)归州险要的地方得以铲平。(李本忠) 又奔向蜀地到达夔州,就像请求归州(州牧)一样,都获得了准许。已经去除各险要的地方的滩石后,又因为楚地的船(如果)沿江而上,必须要十多个拉纤的人,背着(纤绳拉着船)从(江)中间通过, 常常有失足掉下去而死(的人),于是开凿山崖打通道路便利人们的通行。(这项工程)开始于嘉庆乙丑年,
截止到道光庚子年,(李本忠)铲平险要的地方总共有四十八个,所花费的金钱达二十万,大概是当时所没有的仗义行为。至今往来楚地蜀地的人,仍时常听说老一辈的人赞叹李本忠。一个做买卖的小商人,却有夸娥愚公的志向,最终成功达到,长久治理这片土地的人,都惭愧自己的心力不能达到(李本忠这样),(这)也是奇人奇事.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廖静仁《葵花地》一文,回答16~19题。
葵花地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祖母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付开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整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垫,很在行的却是找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家里的变故,让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农活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出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向倦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如海的葵花丛中,阳光羞涩地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说: “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的这番话质朴而又意味深长。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10日,有删改)
16.文中记述了有关祖母和葵花的哪些事情?请结合⑤-⑦段概括相关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母便佝偻着身子将紧实的葵花地翻整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如海的葵花丛中,阳光羞涩地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作者在第⑨段中说"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作者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引出描写内容,与结尾相照应。
B.第③段“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一句是实写,写出了祖母绣艺的高超。
C.第④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祖母因家里变故干起农活的记述,引出下文对祖母侍弄葵花地的描写,
D.文中作者将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只为表达对祖母的深切怀念。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语言生动,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答案】
16.(1)每年开春,祖母把葵花种子放进清水里浸泡,又将它们插入土钵中。(3)葵花子长出嫩芽,祖母将葵花苗栽进葵花地,并抛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4)栽完葵花苗后,祖母每天去葵花地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5)在祖母的照料下,葵花苗展开花瓣,结出籽粒,祖母满心欢喜。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葵花的茂密和勃勃生机,表现了祖母看见葵花茁壮成长时的喜悦(高兴、欢喜)之情。
18."我"站在金色的葵花丛中,感受到了葵花如火般热烈、激情、奔放的生命,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明白了祖母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被祖母的意志与毅力所打动:我也如阳光下的葵花一般向阳而生.(意近即可)
19.BD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根据第⑤段“每年开春,……等待它们萌芽。”第⑥段”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第⑦段“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进行概括。
17.本题考察的是修辞手法,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葵花的茂密和勃勃生机,表现了祖母看见葵花茁壮成长时的喜悦(高兴、欢喜)之情。
18.对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根据“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第⑨段“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结合这些语句进行总结即可。
19.B.第③段“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一句是虚写,写出了祖母绣艺的高超。
D.文中作者将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不是表达对祖母的怀念。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深受观众青睐。“戏曲进校园”活动也广泛地开展起来。下面是某校某位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戏曲内容广泛,题材涉及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从古至今,戏曲剧目丰富多样,如《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牡丹亭》等等,许多曲目都是不朽的经典。
【材料二】中国戏曲有着集聚力强的表现手法,才艺精妙,可以综合运用舞蹈、音乐、服装、道具等,营造多种多样的表演效果,彰显出戏曲的独特魅力。此外,它还拥有精湛的场景艺术,可以以简单的舞台设置实现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空间表现。
【材料三】中国戏曲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它不仅表面上是对古今文化艺术的反映,而且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人生、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令观众受益匪浅。
【材料四】学校对1500名学生观看的五类电视节目进行了调查统计,情况如右图:
20.请探究【材料四】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至少2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戏曲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8分)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4分)
|
| 文段 |
《水浒传》 | (1) | (1)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
《水浒传》 | (2) | (2)想要接受招安为国效力。在招安仪式上,朝廷毫无诚意,以劣等酒应付,仪式被不愿接受招安的李这等人破坏,上山宣召的陈太尉也差点被杀死。 |
《儒林外史》 | (3) | (3)十岁时辍学放牛,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 花。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不求官爵,不交纳朋友,终日闭门读书。 |
《儒林外史》 | (4) | 话说(4)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答,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桃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
(1) (2) (3) (4)
23.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周进、范进这两个典型的腐儒形象,请结合原著,分析他们追求科举历程中的相同点,并举例说明他们的“特殊表现”。(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1)杨志 (2)宋江 (3)王冕 (4)严监生
23.相同点:他们都是出身贫寒,一心追求科举之前因穷困无能,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最终暮年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考中科举,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官僚阶层的行列。
特殊表现: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撞号板晕厥,醒来后大哭大闹;范进参加考试,考中了举人,中举后他心理上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喜悦和变化,喜极而疯。
【解析】从两人都是腐儒形象,从这一角度出发,提取两人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出身贫寒,一心追求科举,最终暮年考中科举,写出这几点即可,2分;特殊表现,是两个人分别作出的“特殊”时间,周进贡院撞号板,范进中举后发疯,围绕这两点作答,意思接近即可,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3.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写道:“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是啊,成长总是在苦与乐的交替中陪伴着人的一生。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对你来讲,十几年的人生路虽然还不能说漫长,但关于成长,你一定也有好多话要说……请以“成长的脚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 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成长的脚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根据导语“成长中是苦与乐的交替陪伴着人的一生,过程曲折坎坷,故事丰富多彩”可以得知这篇作文可以选写由“磨炼困难”中体会道理得到成长;也可是选由“丰富多彩”中体会成长的快乐。成长路上,我们需要坚强,我们需要努力,需要拼搏,需要跨越。面对困难不认输,勇敢向前。
文章可以记事抒情,也可以议论说理。前者需从生活中取材,以情动人。通过生活或学习中自己面对的一些挫折和困难,我们是怎样克服的它们的,表现自己对于成长的感悟。后者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自己对于成长的看法和观点。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选取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健康的思想作文。学生写作时注意可以以小见大,但最后要将具体经历升华为成长,由具体经历得到的感悟或道理要运用于成长的道路。
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温州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温州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温州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温州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杭州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杭州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杭州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杭州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