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赤岗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赤岗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用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从而否定了生命起源“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是( )
A. 雷迪 B. 米勒 C. 海尔蒙特 D. 巴斯德
2.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发生的开端是( )
A. 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B. 原始生命的形成 C. 闪电和高温 D. 无机小分子的形成
3. 原始大气中不含有的气体和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分别为( )
A. 水蒸气、原始大气 B. 氧气、原始海洋 C. 氨气、原始海洋 D. 氢气、大气层中
4. 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如图),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乙、丙、甲
5. 《山海经》中《西山经》提到的麢(音:líng),就是现在的羚羊,羚羊是对一类偶蹄目牛科动物的统称。繁殖季节雄性羚羊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羚羊角发达的原因是( )
A. 长期使用和锻炼的结果 B. 人类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结果
C. 特定环境下营养物质丰富生长迅速的结果 D. 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6. 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一直大量开采煤矿,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的枝干,该煤层主要是在( )地质年代形成的。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7. 人们栽培的菊花有很多品种,不同品种的菊花在颜色、形态等方面都有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选择 B. 随机选择 C. 偶然选择 D. 人工选择
8. 研究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时,发现她的下肢骨比上肢骨更粗壮。由此可以推测她能够( )
A. 使用简单工具 B. 直立行走 C. 制造工具 D. 适应树栖生活
9. 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类人猿(精编版)》,向观众展示类人猿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并且调查了人和猿基因中1.4%的差异。关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运动方式相同
C. 现代类人猿将来会进化成人类 D.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10. 火的使用对人类进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取暖御寨 B. 烧制陶瓷丰富人类的生活
C. 垦荒耕种 D. 吃熟的食物促进脑的发育
11. 人类的进化过程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脑容量最小是的( )
A. 直立人阶段 B. 南方古猿阶段 C. 智人阶段 D. 能人阶段
12. 宽皮橘(学名:Cirus.reticulata)与柚(学名:citrus.mrm),学名中第一个单词代表的是( )
A. 种名 B. 属名 C. 科名 D. 命名者名字
13.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出现赤潮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大量增加 B. 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 水中氧气过少 D. 水中水生动物过多
14.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探索与研究,下列科学家与其科研成就匹配正确的是( )
A. 列文虎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B. 达尔文--杂交水稻
C. 林奈--创立七级分类单位 D. 拉马克--运用实验法发现血液循环
15. 地钱因叶状体像古代的钱币而得名,下列关于其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靠种子繁殖后代 B. 由茎叶和假根构成
C. 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D. 属于孢子植物的一种
16. 每年春季,新疆托克逊的杏花吸引众多游人观赏。杏树属于( )
A. 裸子植物 B. 藻类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被子植物
17. 绿色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海带、裙带菜、紫菜等藻类可食用 B. 满江红既可以做绿肥又可以做饲料
C. 裸子植物银杏的果实可食用 D. 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粮食作物
18. 下列各项不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的是( )
A. 森林的过量开发 B. 生物的进化 C. 环境的污染 D. 对野生动物的捕杀
19. 有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所谓的“苔花”其实是如图所示苔藓植物的结构a,里面含有大量的( )
A. 花粉
B. 孢子
C. 种子
D. 卵细胞
20. “米猪肉”是指( )
A. 含米粒的猪肉 B. 含猪肉绦虫卵的猪肉
C. 含猪肉绦虫成虫的猪肉 D. 含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21. 下列各种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一组是( )
A. 鲳鱼、蚯蚓、蝌蚪 B. 海豚、蛇、带鱼 C. 扇贝、鲨鱼、海马 D. 河蚌、龟、鲫鱼
22. 2021年1月19日,浙江丽水举行生物多样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命名为“百山祖角蟾”。下列关于蟾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终生有尾 B. 幼体用鳃呼吸
C. 栖息在潮湿的陆地上 D. 眼睛后方有毒腺,能够分泌毒液
23. 家鸽的骨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其骨骼特点是( )
A. 长骨的骨髓发达 B. 骨厚而坚固
C. 长骨中空,骨薄而轻 D. 骨厚而轻
24.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虾归为一类,将松鼠、蚂蚁、蝴蝶归为一类,则他们的归类标准是( )
A. 形态结构特点 B. 生活环境 C. 用途 D. 数量
25. 珊瑚虫的身体呈辐射状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据此可认为珊瑚虫属于( )
A. 线虫动物 B. 软体动物 C. 扁形动物 D. 腔肠动物
26. 下列各项表达与右图中所示由外到内表达不一致的是( )
A. 分类单位由大到小
B. 亲缘关系由远到近
C. 共同特征由多到少
D. 生物种类由多到少
27. 我们去菜市场买鱼时,在鱼堆中,判断鱼新鲜的诀窍是( )
A. 鳞片是否完整 B. 体表是否湿润 C. 体表是否无伤 D. 鳃丝颜色是否鲜红
28. 鲸鱼、鳍鱼、娃娃鱼、甲鱼分别属于( )
A. 软体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哺乳动物 B.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鱼类
C. 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节肢动物 D. 哺乳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29. 两栖动物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两栖动物能证明动物进化的哪一个关键环节( )
A. 由简单到复杂 B. 由水生到陆生 C. 由陆地到空中 D. 由低等到高等
30.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大熊猫的整体形象。下列关于熊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脊椎动物 B. 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
C. 有牙齿,但没有分化 D.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1. 古生物学家在一枚琥珀中发现了一只如蜂鸟般大的、几乎完整的小鸟。这只鸟是目前在琥珀中发现的发育程度最高的古鸟类,因为在发掘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皮肉,这只鸟很“薄”,因此被专家们称为“煎饼鸟”。据测定,此琥珀大约形成于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该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1)“煎饼鸟”与蜂鸟同属鸟类,推测其生殖具有 ______ 受精、 ______ 生的特点,主要呼吸器官为 ______ ,主要运动器官为 ______ 。
(2)“煎饼鸟”生活的一亿年前正是恐龙生活的时代,其地质年代为 ______ 代。这一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 ______ ,主要的陆地植物是 ______ 植物。
(3)自然界能完好保存的动植物琥珀标本极其稀少。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主要的证据是 ______ 。此证据显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 ______ 类动物。
(4)树脂能从柏类或南洋杉类的树皮中出来,说明树皮中有运送有机物的 ______ 管。
32.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拍到了如图所示的生物图片,据图回答:
(1)图E生物所属的类群是 ______ 动物,发育方式为 ______ 。
(2)鱼类图D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 。
(3)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作为监测 ______ 污染指示物的是图 ______ (填字母)
(4)图C这种植物是用 ______ 繁殖的,其与红豆杉等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 。
(5)图B生物 ______ ,是生活在淡水环境的单细胞生物, ______ 呈杯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3. 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囊鼠与兔子是同一动物类群具有 ______ 、 ______ 的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囊鼠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______ ;这是一种 ______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3)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该现象说明这种变异属于 ______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囊鼠的这种变异能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4)上述事实说明,囊鼠的变异是 ______ 的,而自然选择是 ______ 的。
(5)鼠的种类繁多,如仓鼠科现存的种类就超过600种。鼠类的进化最初可追溯到爬行动物。由此可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以解释生物界的 ______ 和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4.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选择了1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如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
溶氧量/(毫克•升-1)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1•条-1)
第一次统计
第二次统计
第三次统计
甲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乙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丙
8
隔夜自来水
58
59
60
(1)根据对照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 ______ 条。该实验假设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 ______ 。除此因素外,其他的条件都要求 ______ 。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 ______ 。
(3)实验过程中统计了3次,我们合理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取其 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4)该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 ______ 。
(5)鱼鲤由鲤丝组成,它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因此,从鲤盖后缘流出的水的成分变化是 ______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减少, ______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否定了自然发生说,但他不是最早发现细菌的人。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可见D正确。
故选:D。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否定了自然发生说,但他不是最早发现细菌的人,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了解巴斯德实验的内容以及结论等知识,并了解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的贡献。
2.【答案】A
【解析】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因此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故选:A。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此题考查了生命起源学说中的化学起源学说。
3.【答案】B
【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B。
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只要熟练掌握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化学起源学说,即可解答本题.此题的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4.【答案】C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图中,丙地层的三叶虫最低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远;甲地层的恐龙和鳖属于爬行动物,动物较低等,因此地质年代较远;乙地层的犀牛属于哺乳动物,动物最高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近;故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丙、甲、乙。
故选:C。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分布规律。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和生物的进化相一致即平行关系。
5.【答案】D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雄性羚羊的角由于经常在争夺配偶中作为武器,这样角发达的雄性羚羊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现在角发达的雄性羚羊类型。而角不发达的雄性羚羊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状得不到传递,而被淘汰,这是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现有的性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都是经达长期的自然选择后的结果,是对环境的适应。
6.【答案】C
【解析】解: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煤层主要有三个大的成煤期:(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由题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的枝干,苏铁和银杏都属于裸子植物,因此,该煤层主要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故选:C。
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的枝干,苏铁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古生代的后期,森林在造山运动中被埋在地下形成了现在的煤层之一。
7.【答案】D
【解析】解:人们栽培的菊花有很多品种,根据个人的喜好培育出了不同品种的菊花,这属于人工选择,D符合题意。
故选: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工选择的意义。
8.【答案】B
【解析】解: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上,化石是重要的证据。露西是一具40%完整的骨架化石,她生前是一个20多岁的女性,根据骨盆情况推算生过孩子。露西的脑容量只有400毫升,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故选:B。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掌握人类进化的几个阶段,明确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
9.【答案】D
【解析】解:A、森林古猿是人类的祖先,错误;
B、现代类人猿主要是攀爬,而人类是直立行走或奔跑,故两者运动方式不同,错误;
C、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现代类人猿不会进化成人,错误;
D、森林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的祖先,正确。
故选:D。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对火的应用及其意义,思考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火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
11.【答案】B
【解析】解: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故B正确.
故选:B.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掌握人类进化的历程,明确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
12.【答案】B
【解析】解: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第一个字母小写;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杏(Ginkgo biloba L。)中的Ginkgo表示属名,biloba L.表示种加词,即种本名。宽皮橘(Cirus.reticulata)中的Cirus表示属名,reticulata表示种加词。故B正确。
故选:B。
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据此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植物命名的方法“双名法”。
13.【答案】B
【解析】解:赤潮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单细胞藻类能够大量繁殖,造成许多鱼类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给捕捞业、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解答此题要掌握赤潮的成因。
14.【答案】C
【解析】解:A、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A错误;
B、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错误;
C、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七级分类单位,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C正确;
D、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发现人体内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哈维,D错误。
故选:C。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解答即可。
对于生物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科学家做出的重大贡献的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5.【答案】A
【解析】解:AC、地钱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A错误、C正确;
B、地钱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B正确;
D、地钱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正确。
故选:A。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地钱属于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内容,注意理解和掌握,明确苔藓植物不结种子,属于孢子植物.
16.【答案】D
【解析】解:A、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杏树结的杏属于果实,A不符合题意;
B、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杏树开花,能结果实,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这题比较简单,基础性比较强,掌握各类植物主要特征即可解答。
17.【答案】C
【解析】解:A.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A正确。
B.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可以作为水稻的优良绿肥,也可作鱼类和家畜的饲料,B正确。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C错误。
D.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其中有许多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D正确。
故选:C。
(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森林的过量开发,导致许多以森林为栖息地、以植物为食的生物生存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斗争中也会有生物个体的死亡,但是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生存下来的都是适应环境的,不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B符合题意。
CD.环境污染如大量的废水、废气、垃圾、粉尘等的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生物生存的栖息环境或者直接杀死生物,另外对野生动物的捕杀,两者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多样性锐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影响到物种的正常生存。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乱捕滥杀和乱砍滥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3.环境污染。例如:大量的废水、废气、垃圾、粉尘等的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4.外来物种的影响。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
掌握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图中的结构a是苔藓植物的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它就是通过孢子来繁殖的,因此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故选:B。
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体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植株通常矮小。用孢子繁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苔藓植物的生殖。
20.【答案】D
【解析】解:米猪肉指的是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主要是因为猪吃了含有猪肉绦虫卵的食物造成的,卵在猪体内孵化后主要寄生在猪的肌肉(瘦肉)内学名叫做囊尾蚴,瘦肉中有呈黄豆样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象是肉中夹着米粒,故称米猪肉。人吃了米猪肉会得两种病。一种是绦虫病,会在小肠长出长达2 一4米的绦虫,在粪便中排出一节节的白虫子,叫寸白虫。另一种是囊虫病,误食了囊虫后,虫卵在胃液,肠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虫,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象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失明,长在大脑引发癫痫。治疗很困难。因此发现米猪肉,不能购买,更不能食用,要报告给卫生防疫部位进行处理。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米猪肉,可以从猪肉绦虫的寄生生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猪肉绦虫的有关知识。囊尾蚴耐高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以用高温油充分榨熟,也可以用高压锅充分蒸熟就能杀死。
2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不同的动物的呼吸器官,如鱼类有鳃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等。明确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解题的关键,呼吸器官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解答】
A、鲳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蝌蚪用鳃呼吸,A不符合题意;
B、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蛇用肺呼吸,带鱼用鳃呼吸,B不符合题意;
C、扇贝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鲨鱼、海马属于鱼类,用鳃呼吸,C符合题意;
D、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龟用肺呼吸,鲫鱼用鳃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答案】A
【解析】解:AB、百山祖角蟾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没有尾,A错误,B正确;
C、百山祖角蟾属于两栖动物,栖息在潮湿陆地,昼伏夜出,生殖方式是卵生,B正确;
D、百山祖角蟾眼睛后方的毒腺能分泌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D正确。
故选:A。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注意区分水陆两栖生活与两栖动物的不同。
23.【答案】C
【解析】解: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适于空中飞行。
故选:C。
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固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熟练掌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注意识记时结合图形,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答案】B
【解析】解: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金鱼、水草、虾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松鼠、蚂蚁、蝴蝶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B符合题意。
故选:B。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一般的生物分类方法,能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
25.【答案】D
【解析】解:A.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A错误。
B.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B错误。
C.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C错误。
D.珊瑚虫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D正确。
故选:D。
1.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26.【答案】C
【解析】解: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可见C错误。
故选:C。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掌握。
27.【答案】D
【解析】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所以如果鱼能保持正常的呼吸也就新鲜,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
故选:D。
鱼类用鳃呼吸,鳃主要的部分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掌握判断鱼新鲜的诀窍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D
【解析】解: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鳍鱼有鳍,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因此属于鱼类;娃娃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甲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体内受精,可见D正确。
故选:D。
(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B
【解析】解: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因此两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两栖动物能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由水生到陆生。
故选:B。
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0.【答案】C
【解析】解:A.熊猫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熊猫胎生哺乳,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B正确;
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分化,C错误;
D.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生活,D正确。
故选:C。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解答此题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1.【答案】体内 卵 肺 翼 中生 温暖 裸子 化石 爬行 筛
【解析】解:(1)“煎饼鸟”与蜂鸟同属鸟类,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有喙无齿,卵生,体内受精,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进行呼吸。
(2)从题干资料可以知道,“煎饼鸟”生活的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即中生代后纪,其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早期出现的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
(3)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己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古代的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过来的。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化石是最主要的证据。
(4)筛管是活细胞构成,位于韧皮部,主要运输有机物,树脂能从柏类或南洋杉类的树皮中出来,说明树皮中有运送有机物的筛管。
故答案为:
(1)体内;卵;肺;翼;
(2)中生;温暖;裸子;
(3)化石;爬行;
(4)筛。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进化的知识,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32.【答案】节肢 完全变态 鳃 鳍 空气 A 种子 建立自然保护区 衣藻 叶绿体
【解析】解:(1)图中的E是蜜蜂,其身体分部、分节,并且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在胸部着生着足三对,翅两对,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其一生经历了卵 (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明显差别,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2)图中的D是小丑鱼,其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鳃呼吸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与水中生活相适应;鱼类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等各种鳍,用鳍在水中运动。
(3)图中的A是葫芦藓,其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体内没有出现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非常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图中的C是银杏,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它与红豆杉等裸子植物都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等。
(5)图中的B是衣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植物,其细胞内有杯形叶绿体,能够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储存能量,营养方式为自养。
故答案为:(1)节肢;完全变态;
(2)鳃;鳍;
(3)空气;A;
(4)种子;建立自然保护区;
(5)衣藻;叶绿体。
分析图可知:A是苔藓植物、B衣藻、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D小丑鱼、E蜜蜂属于节肢动物。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胎生 哺乳 相对性状 变异 有利 生存斗争 不定向 定向 多样性 适应性
【解析】解:(1)囊鼠与兔子都是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囊鼠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在遗传学上叫做一对相对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囊鼠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所以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该现象说明这种变异属于有利变异。所以囊鼠的这种变异能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4)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等原因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可遗传变异,因此囊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不断增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5)自然选择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品种和物种的多样性。经过自然选择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由此可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以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故答案为:
(1)胎生;哺乳。
(2)相对性状;变异。
(3)有利;生存斗争。
(4)不定向;定向。
(5)多样性;适应性。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4.【答案】6 溶氧量 一致(相同) 76 平均值 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少 氧气 二氧化碳
【解析】解:(1)该小组将l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表一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平均分成三组,所以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6条,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所以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溶氧量。除溶氧量因素外,其它条件如水温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2)在实验过程中,取平均值,所以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图中X=(76+78+74)÷3=76,故图中X的数值为76。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实验结果显示:溶氧对金鱼的呼吸次数影响明显,在一定的溶氧浓度范围内,溶氧升高,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少。反之,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会越多。
(5)鱼类生活在水中,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鱼鳃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所以,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故答案为:(1)6;溶氧量;一致(相同);
(2)76;
(3)平均值;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4)少;
(5)氧气;二氧化碳。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控制单一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湖南人不怕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