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自考鲁迅研究学习笔记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自考鲁迅研究学习笔记 试卷01
    自考鲁迅研究学习笔记 试卷02
    自考鲁迅研究学习笔记 试卷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14 学习笔记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14 学习笔记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虚用主义倾向,忽视小说的审美品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迅小说研究(学习笔记)

     

    1 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

    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贫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

    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尤其是普通民众。

    (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

    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

    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值得注意。(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

    3  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

    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这是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

    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4  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

    5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应注意研究。

    6  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7  梁启超是推动近代启蒙主义与小说艺术相结合的开山匠人(杨义语。见《中国现代小说史》从这个意义讲,梁启超是较早注意小说的社会作用,因此而赋于小说以较多且较新的思想内涵(启蒙主义思想)。鲁迅也给小说赋予了深厚的思想内容。他们两者的区别何在?

    杨义现代小说史第一章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梁小说理论的得失,得出:

    1、视小说首先是社会生活和心理形象的反映。

    2、虚用主义倾向(这一点正好与鲁迅相反)

    3、忽视小说的审美品性。这些应细加比较。

    8   注意晚清徐念慈、林纾等人对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初步探讨和直观猜测。

    徐念慈是最早接触到五四时期人生派小说观的某些论点。而鲁迅则是为人生的小说家。杨义《现代小说史》把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阐述为崛起、深入、蜕变和逆转几个时期。

    梁启超、严复代表崛起期,以启蒙主义给小说理论带来新的气息,较为强调;林纾、黄摩西、徐念慈代表深入期,在补充、纠正梁启超小说观缺陷和偏颇中,猜测或论述了近代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较为强调;包笑天、徐枕亚、王钝根等一流人代表了蜕变和逆转期,真、善、美在他们手中变质,成为苍白和卑庸的东西,他们强调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小说观,批判了耽趣趋势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观,打破在梁启超、林纾时代真、善、美一定程度上相互游离的或偏废的状况,以真为基础,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小说理论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9  杨义《现代小说史》云:清朝末年对近代小说的技法的探索和尝试尚处萌芽阶段,枝枝节节,零零碎碎,或深或浅,或成或败,几乎涉及小说技法的各个方面,如结构方式、叙述角度、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3135)这些,都值得与鲁迅小说加以比较,以观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

    10  清末明初之交,林纾被奉为小说界泰斗(侗生:《小说丛话》,载1911年小说月报第二卷第三期)。与一般作者不同,林是关心国事时风的。在长篇格局上,林确有建树,他不屑于撰写纯碎的言情小说,一再声明鄙人之为此书,非为言情而设。这是他关于国事的一面。但他却是以清之遗民或民初政事的旁观者回顾前尘近事,反复叹息的是迩来避孔除经,坏法而乱常,……不十年,兽蹄鸟迹交中国矣,”……完全是一个儒家名教的辩护士,全然丧失了晚清之际的一点维新党色彩。这是从关心时事的角度看林时应注意的一点。

    11  要论述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首先在创作上,鲁迅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小说的现代化标志是什么呢?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而思想现代化的标志则是的觉醒,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部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史,不正是一种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斗争史吗?因此,要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动机,目的上分析,界定现代的标志,从而认识鲁迅小说是现代小说,且是奠基、开创的。在创作上,鲁迅是使现代小说已产生即享誉世界的作家,塑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典型。(见笔记1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

    12  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物色云:在创作方法方面,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高度结合,即鲁迅云出于幻域,顿入人间,从而寄托着作者的孤墳。笔记(5)中谈到鲁迅对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认识问题,应与此对照参考。

    13 《看书琐记》是鲁迅的札记,署名焉子,文中谈到了小说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同时也关涉了文学欣赏中主、客观的差异性问题。《看书琐记》()是针对梁实秋等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而发的,重在说明,人物的语言有着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烙印。

    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中,把现代小说体裁的形式分为无情节小说(情结小说)意识流小说新闻小说“‘小说反小说。如此,《阿Q正传》应算无情节小说,《狂人日记》应算意识流小说。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中,论述了一些短篇小说的特征,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只倾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貌。《叶紫作〈丰收〉序》创作与生活积累的关系。

    14  新文学运动开始仅停留于文体革命之上。较早觉察到文体革命偏颇的是鲁迅,他把思想革命摆在深入新文学运动的首位。

    详见杨义《现代小说史》7475

    鲁迅发表于《新青年》19181115日的通讯《渡河与引路》是一篇讨论文体思想的文章,其中又涉及到了鲁迅对旧派人物的态度,一些甚至可能关涉到他以后的国民性的探讨。

    耶稣说,见车要翻,扶他一下。尼采说,见车要翻,推他一下。……硬扶比抬更为费力,更难见效。翻后再抬,比将翻便扶,于他们更为有益。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我国白话小说的历史贡献,主要不在于用白话写小说,因为我国白话小说已有悠久的历史。这场运动促使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使一向处于被压制和歧视的堪称文学中民主派的小说艺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的尊严。

    一种文学意识的觉醒非一人之功,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乃是新文化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一代人共同努力之结果。但这种努力不是虚浮的、声嘶力竭而无底蕰的,而应建立科学的基础上有血有肉的、有内容、有理论。鲁迅乃是这个运动中的主将之一。他起了一个倡导、突破、丰富的使用。因此,分析新文学运动对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的作用,鲁迅功不可没。

    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表现:一是获得尊严,二是科学的。科学的表现在于对小说的研究的进步。这里鲁迅是有贡献的。

    注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是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在实践上,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使现代小说具有一种战斗的尊严。战斗的先驱则是鲁迅。《现代小说史》P87

    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首先应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方面入手,论述鲁迅从思想革命的方面开创现代小说科学民主的新局面,即开创新风气的作用。鲁迅一贯把思想革命摆在深入新文学运动的首位,他是较早觉察……

    5  鲁迅之影响(1

    鲁迅,在中国几乎是只以鲁迅知名,在文学青年当中甚至有人不晓得他叫周树人。山上正义《谈鲁迅》文物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2P179

    在阴暗的北京的天空之下,甚至连使用白话(日本的口语体)都被初见为异端和危险。

    (同上)

    鲁迅之于新文学运动(1

    鲁迅,……同白话文学运动的潮流一起而且是踏着浪尖走过来的人。……

    陈独秀和胡适尽管提倡了白话文学宣言,但前者显然转入社会运动,后者则追逐当代的声誉,投进教育界,都走出文学圈子去了。之后,鲁迅却忠实地把它担负起来,勇敢而顽强地引导其潮流直至今日。(同上)

    鲁迅与小说

    创作之外,作为他的事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灭功绩的还有《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巨著,从中国小说的起源直至清末,共分为二十八篇,三十二开本,……。(同上)

    从那以后,又同鲁迅谈过几次,现在把他的谈话中还留在记忆里的,写在正面:中国并没有什么新文学运动,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死灭着,在使用白话都被初见为异端的土地上,是不会有什么新文学运动的。”“我的小说都是些阴暗的东西。我曾一时倾慕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等人,今后我的小说也将是些阴暗的东西,在中国能够有什么光明的东西吗?”……(同上)

    我想,自民国革命二十年来,他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的唯一代表者。……

    《阿Q正传》是假恶丑几十篇作品中的代表作。同时又是不妨称之为中国当今文坛的唯一的代表作。详见林守仁(山上正义)《关于鲁迅及其作品》文物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2P192

    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摘录

    1、鲁迅的著作是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P52

    2、鲁迅的小说是蜚声中外的杰作。

    3、《故事新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4、《中国小说史略》P45鲁迅的短篇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将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鲁迅之小说史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289290页:

    《西游记》的作者,从钱大昕到鲁迅的一百年中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才弄清楚,……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付梓……,认定《西游记》作者确系吴承恩。从此以后,学术界确认了这一认定。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中)

    又有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邱处机所作。处机固常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葴》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愈不可拨也。……

    16  鲁迅小说研究之研究

    《鲁迅小说讲话》1951年泥土泥版,其作者许杰概括其研究方法:从形式入手,分析它,欣赏他,通过这种形式,接触到它的内蕴,……探寻他怎样从他的内蕴,也就他的生活实践,达到他的写作实践,终于完成他的艺术创制。……我是想从这样的一种过程,作为一种研究过程。

    《讲话》对《药》和分析:

    在这一篇小说中,故事的中心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华老栓、华小栓出演的生肺病与吃人血馒头,一条是夏瑜的为革命而至于牺牲与流血。在这两条线索中,物的联系虽然是那个人血馒头,但人和联系,却是那个刽子手康大叔。但是……这两条线索的交叉点,却是两个母亲的上坟。……从表面上看,华老栓父子这一方面,是一个支柱,是立干;而夏瑜这一方面,却是一个陪衬,一个凑搭。但以故事的内在的蕴藏的热力论,夏瑜这一方面,却是一个主体;而华老栓这一方面,却是一个引子,一个附属。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详一略,一主一从,会看小说的人,会看书写明正所以写暗,写详正所以写略;表面上看明写,详写的主,但从内在的潜力看,明写详写之处,正所以写出略写之处,所以暗写略写之处,却是立了。

    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的开展以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似乎带来了《阿Q正传》研究的新机运。其实,这种新机运并没有给《阿》研究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它却表现了明显的简单化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当然,一些严肃的学术工作者还是进行了一些一丝不苟的学术探讨。

    魏金枝在《对于〈阿区正传〉的看法》(《文汇报》19501022日),通过《阿Q正传》与《死魂灵》的比较,探讨了阿Q的性格特征:

    他的思想是混乱的,他的行为是飘忽的,……。在他的迟钝里有着敏捷,在他的朴野里有着奸滑,和他周围的地主们一样染上了时代的气氛。

    兰野在论述《阿Q正传》的文章里说:

    列入世界文学之林的《阿Q正传》……严肃地描绘出一个刚要跨进世纪禁门的中国人。并给全民族创作了一面伟大的镜子。他(鲁迅)写出了阿Q的可悲,也写出了时代的可悲。而且,——可悲之最大者,不仅在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第二现实的创造力,以及讳疾忌医等等,还在于阿Q的畏强欺弱以及由于生存角逐而引致的自相殘杀。

    上述摘录详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鲁迅研究资料》19·P353

         《建国初期的鲁迅小说研究》

    17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我国小说的历史贡献,是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使一向处于被压抑和歧视的小说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尊严。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尊严的,一是科学的。清末梁启超等人虽极力提倡小说,但他们重理轻美,把小说简单地视为宣传工具,是不科学的,这与五四新文学观是有所区别的。

    周作人说,首先须说明小说的意义,方才免得误会,被一般人拉动归入子部杂家(《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载于1918年《新青年》第5巻第1号)。所以,小说观念的革新,意义极大,五四新文学对小说的贡献正在于此。

    小说观念的改变,还必须注入新的思想,使其在科学的尊严的基础上,具备战斗的尊严。

    18 1919年小说创作空气渐浓。一时影响较著的是谢冰心,从他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到1921年发表《超人》,这二、三年间,容或可以称为以冰心小说为代表的问题小说的小阶段。

    这是我国现代小说流派发展的史前时节。它的创作方法即不能一般地看作现实主义,也不属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但其中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从单个的作家看,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有时又具有鲜明的创作方法上的两重性,如汪敬熙之《雪夜》和《一个勤学的学生》。这些,正说明了现代小说启蒙时期(启蒙一词不确?)小说的探索、不定型、不稳定、不成熟的特征。

    鲁迅的小说,一开始是否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呢?见杨义《小说史》P121

    1921年以后,现代小说进入流派竞起的阶段,也是现代小说第一个十年的初盛阶段。在流派初起之际,许多作家抱着文学进化的观念,曾为中国现代小说规划一幅流派发展的蓝图,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必然按照欧洲或日本的小说流派的发展顺序,按部就班地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在现代小说的初创时期,学习西方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轨迹是相应的。但完全照袭西方显然不是客观。小说的本质最终由时代决定。实际上,我国小说流派的发展进程,全然打破了一些理论家或作家真实的主观设想。谁能自觉地感受到时代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召唤而清醒地认识这些呢?鲁迅对这些把握的如何呢?其一。

    文学理论对于创作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如果照上述主观臆想,生硬照搬西方的创作方法依次实践于创作则如何?见杨义《小说史》P123

    19 在《阿Q正传》研究史上,民族类型人性的观点出现的最早。第一个提出这一见解的是茅盾。1922年《阿Q正传》登载第四章后,茅盾发表与谭国荣讨论新文学的通信,其中谈到阿Q

    Q这人要在现社会中实指出来,是办不到的;但是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人很面熟。是啊,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

    (载《小说月报》19222月号,署名雁冰)

    过了一个月,《阿Q正传》刚刚连载完毕,周作人写了论文《阿Q正传》。他对阿Q的看法是:阿Q这是中国一切”——新名词称作传统”——的结晶,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会的因袭的惯例为其意志的人,所以在现社会里是不存在而又到处存在的。阿Q是一个民族的类型。他的精神是一幅中国人品性的混合照相’……是中国人最大的病根。(载于《晨报副刊》1922319日 署名仲密)

    又过了一年多,茅盾进一步发挥上面的观点——

    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的口里不曾说过Q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到处应用这两个字,……我们不断地在社会各方面遇见Q的人物,……但或者是解减饰非的心理,我又觉得Q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非具,似人类普通弱点的一种。至少在色厉而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来了。

    (《读〈呐喊〉》,署名雁冰,载《文学》192310月。收入李何林编《鲁迅论》)

    共同精神的观点后来逐渐为阶级论所排斥。但用当时所掌握的阶级论来分析阿Q精神,又未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于是在三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中期,又有人提出阿Q精神是人性、是中国人的共同性心理的见解。主要论点有:

    Q所代表的,是非常广泛的中国民族性的一种典型,……中国的农业生产的经济形态,使一般士大夫与官绅阶级都未脱却农民的心理,所以阿Q这一典型,代表农民的、同时也是代表一般士大夫的,包容得非常广泛。

    (巴人《题材与形式》,收入《扪虱集》。19377月)

    Q这一人物,正象其它许多概括性很大的人物形象一样,远远地超出了它的时代和它的空间,超出了这些批评家,甚至于鲁迅自己给他所规定的范围。……扩大来看,阿Q精神的基本特质,是私有制的社会生活,是阶级压迫的关系,是人与人间的敌对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莫可奈何的、可悲可笑而又未尝不可恨的人的特质。它是世界性的。

    (何直《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19569月)

    这些观点同茅盾等人先前的观点有某种联系,但又有些新特点。

    1、联系鲁迅创作意图,阐述阿Q精神是国民的魂灵

    2、肯定阿Q的阶级身份及革命性

    3、较多地从理论方面揭示阿Q除了阶级的烙印之外,也有人的共性

    这最后一点——即从典型理论方面说明问题,尤其重要。阿Q作为一个不朽的典型,论者大都承认他的广泛影响。早在二十年代中期,陈西滢就说过:Q不仅是一个trpe(典型),而且是一个活泼泼的人,他是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生动、同样有趣的人物,将来大约会同样的不朽的。(《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收入《西滢闲话》)自称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苛求鲁迅作品的人尚作如此评价,可见阿Q在文艺界得以公认的情形。

    于万和《〈阿Q正传〉研究的进展》,载于天津人民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11》,1983年版

    20 鲁迅与普实克

    普实克是捷克著名的汉学家,专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他早在1932年秋天初次来到我国,在研究与认识中国和中国新文学的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到鲁迅的作品。19561024日普实克写了一篇《回首当年忆鲁迅》,发表于19561117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以后的几部鲁迅的集子,一直是我的朋友……。鲁迅的著作,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条理解新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道路,并且使我理解了它整个的发展过程。……

    ……鲁迅对于我来说是一扇通向中国生活之页——中国的新文学、旧诗歌与历史等等——的大门。我来到中国的时候,本来想研究中国纪年史与通史的,在我收罗资料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了一些民间小说,首先是宋元时期的话本,然而使我理解这类文学的钥匙仍是鲁迅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与《小说旧钞》。

    这已是1936年的事。这年623日,普实克从日本东京写了一封英文信给鲁迅。信中说:

    ……当四年前我从欧洲来到上海时,我当时还不知道那里甚至存在有任何现代中国文学。当我在欧洲,在瑞典和典国学习中文时,我们阅读的只是一些古籍和诸如《聊斋志异》之类的旧小说。在北平住了两年之后,现在我正在日本,全心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小说,你的卓越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在这方面使我收益不浅,我在此对你表示感谢。……

    对于这封信,鲁迅于七月二十三日复函并别寄《故事新编》一本。827日普实克又从东京寄了一封信,此信已佚。928日就此信复函,信中有:……

    我极希望您的关于中国旧小说的著作,早日完成,给我能够拜读。我看过GilesBrucke的《中国文学史》,但他们对于小说都不十分详细。我以为您的著作,实在是很必要的。

    上述几封信说明:

    1、中国现代文学对普实克为代表的外国人是很陌生的;

    2、外国人接触认识中国文学得力于鲁迅的著作,特别是小说。

    普实克翻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选集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由布拉格的人民文化出版社出版,列为《人民丛书》之一。书名《呐喊》(Vřava”),……

    普实克一九五六年写的《回首当年忆鲁迅》中,回想到他最初读到鲁迅作品的感受:头一本我到手的鲁迅作品是《呐喊》,这本书真使我惊喜交集,我一下子就开始懂得了周围人们的面貌并理解了他们的灵魂,鲁迅为了打开了一条通向中国人内心的道路,教导了我如何去感受他们。……从《一件小事》里我认识了在街头的人力车夫的品德,当我在乡间闲步时曾经跟一些贫农聊过天,在他们身上我可以辨认出《故乡》中那位沉静而温和的闰土的影子;同时我也能够分辨得出诸如《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嘴脸来。终于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沉思的,受着苦难的,主要是正在努力着的中国!……难道人们能够对短篇小说《药》中那个自己的血给人做了药的革命者的悲剧情的情景漠然无动吗?看了落魄文人孔乙已给凶恶的富翁打断了腿在泥里爬来爬去的样子难道可以漠然处之吗?听到《狂人日记》中的绝望的叫喊,说是在历史上写着的除了人吃人之外就没有别的字的时候能不毛骨悚然吗?读了鲁迅的小说就使人体会到生活的悲剧是何等的相似,它与整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而又处处相通。因为生活到处相同,生活被蹂躏,被污辱,被践踏,在中国和欧洲是同样的痛苦。人们能理解《明天》中单四嫂子的梦想,希望与痛苦,正就是每一个母亲的梦想,希望与痛苦。……鲁迅把人民真正面貌刻画出来了,人民的声音传达出来了。

    这些,生动地说明了鲁迅作品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影响。(摘自文物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

    21 关于开创一个伟大的文学主潮

    鲁迅所代表的文学主潮,影响了我国二十年代前期诸小说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历史命运。(P169

    首先,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文学,既是《新青年》时期同一主张的继承与发展,又是《新青年》时期这一主张于统一战线分化中衰退而趋于孤寂的情况下的振兴和深入。(P297

    这有两层意思:

    一、文研会的为人生的文学与鲁迅为代表的《新青年》的同一主张是不同的。

    二、文研会的主张是《新青年》同一主张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如何分析它们的异同呢?应从他们的基本主张和审美原则上分析。

    其次,《孔乙已》、《故乡》、《风波》、《祝福》等具有浓郁的浙东乡土色彩的作品,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提供了可以师法的艺术楷模。(P416

    乡土写实派小说继承鲁迅小说的业绩,推动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量地进入现代小说领域。22 鲁迅创作与现实主义

    南斯拉夫一位评论家说:把鲁迅列为现实主义文学家的那些人看来是有道理的。用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或任何其他的现实主义的范畴来套中国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不适当的。用这个模子是无法来套鲁迅特有的故事体散文的巨大财富的。鲁迅远远超越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和其他现实主义文学的界线,鲁迅把各种不同的趋势和倾向综合在一起。……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种更为完善的现实主义。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现实主义。”“鲁迅不仅了解和尊重欧洲的传统,从柏拉图,经过蒙田、狄德罗、伏尔泰,到托马斯·曼、马尔多、罗曼·罗兰的传统,而且把欧洲的传统同亚洲的,特别是中国的哲学和文学的活生生的传统结合起来。……鲁迅就综合了欧洲的特殊传统亚洲的特殊传统。

    斯韦塔·卢基奇《鲁迅是现代哲学——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文艺报》1981·23期。摘自许怀中《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P411

    23 鲁迅与现代派

    鲁迅大胆采用和吸收现代派中合理的因素和表现手法,但他没有成为现代主义者,而仍然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首先是现实主义容纳融合现代主义因素。现代派的基本特点是夸大、突出、强调个人的主观因素,脱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倡、主张、重视艺术的创新,反对传统;忽视理性作用,强调下意识,非理性的直觉性。其中强调主观性的合理部分,创新的精神,都可以在现实班底的基础上,加以吸收、融化。

    鲁迅继承我国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吸取俄国为人生派的和现实密切联系,探求人生意义,深入人物的灵魂深处,大胆剖析社会心理的高的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精神,扬弃现代派的不重视现实生活的片面性,融进创新、多样、强调主观因素的合理因素,如意识流写出人物意识流动的心理活动特征,丰富了作家的生活感受力和艺术的表现力、创造力。

    《伤逝》采用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手法表现,以主人公内心活动的进展作为故事开展的线索,不以情节为的贯串的写法,带着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全篇以感情和断续的联想连缀。与意识流的不同,在于主人公感情的流动,没有大幅度的跳跃,也不是下意识,非理性的活动。

    《风波》中,七斤坐在门槛上的一段心理描写,采用了思路、意识的不连贯和极大的跳跃之类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它是客观描写七斤尽责活动的一部分,十分恰当,它是作者本身意识的流动。

    《兄弟》中的沛君的尽责活动,通过梦境的片断回想表现,思绪不太连贯,但每段都有相对的完整性。

    《幸福的家庭》采用主人公思想活动来表现,通过作者构思作品的思路不断被现实生活所干扰和打断……

    其次是对象征主义手法的广泛采用。……

    24 其他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中主人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鲁迅小说参与社会的发展,他的小说以如椽的巨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民族的灾难、沉浮的历史画面。

    鲁迅的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别是他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艺术的批判,充分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

    鲁迅的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经济的破产,鲁迅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

    25 再其他

    《孔乙已》地点:鲁镇、咸亨酒店人物:孔乙已、掌柜、我、丁举人

    《药》地点:茶馆、街、丁字街、古囗亭口人物:华老栓、华大妈

    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 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夏三爷 夏四奶奶、夏瑜

    《狂人日记》人物:我  赵家的狗、赵贵翁、古久先生、女人、佃户大哥、何先生、三十左右的人

    《明天》地点:鲁镇、咸亨酒店 人物:单四嫂子  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何小仙、王九妈 咸亨掌柜

     

    《一件小事》地点:京城   人物:我、车夫

    《头发的故事》

    地点:京城  人物:N先生、我

    《风波》

    地点:鲁镇

    人物:九斤老太、孙女六斤、七斤嫂子、七斤  赵七爷、八一嫂

    《故乡》

    人物:我、宏儿、母亲、闰土、杨二嫂(豆腐西施)、水生

    《阿Q正传》

    地点:未庄      人物:阿Q   赵太爷、赵秀才(茂才先生)、钱太爷、

     

     

    相关试卷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