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演化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二)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六)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试卷 0 次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四十)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选择题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解决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读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下图),完成3~4题。
3.政府通过西气东输实现协调区域发展的措施是( )
A.发挥西部资源优势提高天然气价格
B.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促进西部发展
C.通过东部资源利用的税收反哺西部
D.减少东部能源消耗和增加西部投入
4.西气东输的根本目的应是( )
A.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B.缓解东西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C.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
D.加快东西部资金和资源的流动和调配
甲国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水资源较为短缺。该国政府计划修建西水东调工程。下图示意甲国位置及调水线路。据此完成5~6题。
5.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原因有( )
①西部地势较高,调水可自流
②西部冬季降水多,水源充足
③东部城市较多,需水量大
④东部水稻种植广,需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西水东调工程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带动调水沿线经济发展
②促进东部园艺业发展
③加强东西部港口联系
④加快东部重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大河弯上(如下图),装机规模480万千瓦,是我国“西电东送”“川电东送”战略性关键工程,水电站通过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首部拦河闸仅高37 m。据此完成7~8 题。
7.影响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A.径流季节变化小 B.地质基础稳定
C.人口密度小 D.地势落差大
8.与“川气东输”相比,“川电东送”对华东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
B.减少能源输送损耗
C.带动化工等产业发展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红旗河”是我国宏大的调水工程构想,它从雅鲁藏布江中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平原开明渠、河道之间用水库等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初步估算“红旗河”主体工程投资约4万亿元,建设周期约为10年。读“红旗河”重要节点海拔(单位:m)示意图,完成9~11题。
9.工程建成后对西北地区经济建设的意义有(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促进农业增产
C.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D.缓解荒漠化进程
10.“红旗河”规划线路( )
①调水量充足 ②取水点较少
③需高寒施工 ④可全程自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与坎儿井相比,“红旗河”河西走廊段拟采取长距离开挖明渠的形式,其主要目的可能是( )
A.增加水量 B.减轻污染
C.增加湿地 D.降低成本
12.[2019·天津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二、非选择题
13.[浙江1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 m。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河流 | 径流量占 流域的 比重/% | 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 |||
4~6月 | 7~9月 | 10~12月 | 1~3月 | ||
印度河 干流 | 53 | 31 | 54 | 8 | 7 |
支流① | 13 | 44 | 36 | 8 | 12 |
支流② | 14 | 28 | 56 | 7 | 9 |
支流③ | 4 | 30 | 51 | 8 | 11 |
支流④ | 16 | 19 | 64 | 10 | 7 |
材料三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4分)
(2)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3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埋藏浅,煤质好,年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752.42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下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
(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2分)
(3)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5分)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解析:第1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可以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可以改善渭河的生态环境;由于渭河流域水量增加,也可以增加关中平原的灌溉面积;由于“引汉济渭”造成汉水减少,可能使汉江流域出现干旱。故C正确,A、B、D错误。第2题,受水地区是渭河平原,其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造成地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或者低地,然后受到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渭河平原,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渭河平原的形成主要受外力流水作用,而不是风力作用,⑤⑥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1.C 2.A
3~4.解析:第3题,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发挥西部资源优势,但不会提高天然气价格,A错误。西气东输不会使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B错误。通过东部资源利用的税收反哺西部,C正确。增加了东部能源消耗,D错误。第4题,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资源与人口、经济的合理分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A正确,B、C、D错误。
答案:3.C 4.A
5~6.解析:第5题,该国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原因有两个:一是西部有水源保障,从图中可知,该国西部冬季受西风的影响大,降水多,水源充足,有水可调;二是东部对水源的需求大,从图中看,该国主要大城市集中在东部,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②③正确。从图中可知,该国西水东调线路穿过半岛中部山地,不可能全线自流,①错误。东部以地中海气候为主,不是水稻种植区,④错误。第6题,调水工程将西部的水调到东部,可以缓解调水沿线用水紧张问题,带动调水沿线经济发展,①对;东部地中海气候区水源充足,有利于园艺业发展,②对;调水线路不是水运航线,不能加强东西部港口联系,③错;该国东部不是以重工业发展为主,④错。
答案:5.B 6.A
7~8.解析:第7题,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季节变化大,A错。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基础不稳定,B错。水电站选址主要考虑修建条件,与区域人口密度关联度不大,C错。该地位于高原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是选址的主要因素,D对。故选D。第8题,与“川气东输”相比,“川电东送”对华东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川电东送”主要输送水电,清洁无污染,可以减少华东地区使用天然气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D对。水电是常规能源,不是新能源,A错。水电的输送能源损耗更大,B错。天然气可以用作化工原料,可以带动化工产业发展,但水电不能带动沿海地区化工产业发展,C错。故选D。
答案:7.D 8.D
9~11.解析:第9题,读材料可知,“红旗河”是往我国西北地区调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就是缺水,所以工程建成后可以促进西北农业增产。故选B。第10题,“红旗河”取水水位较低,因此水量充足,由于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故选D。第11题,平原地区采用明渠的方式,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还可以增加水面面积,调节沿途气候。故选D。
答案:9.B 10.D 11.D
12.解析:本题以调水工程——红旗渠为情境材料,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红旗渠干渠景观的关联分析,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凸显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因地制宜观。据文字材料分析可知,红旗渠修在太行山的“陡坡上”;而陡坡水流较快,对渠堤的侵蚀作用较强,渠堤易损坏,故要将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A项正确;红旗渠干渠的坡度很小,渠水流速较慢,输水时间延长,可能会使水量消耗增多,B项错误;渠水流速较慢可能会增加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C项错误;为了降低红旗渠的坡度,干渠蜿蜒曲折,会增加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D项错误。
答案:A
13.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国径流量西多东少且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大,而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灌溉用水需求大,“西水东调”有助于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第(2)题,评价类问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西水东调”减少了印度河的水量,有助于减轻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洪水灾害威胁;但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使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答案:(1)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熟制。
(2)有利影响: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影响: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
14.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可判断,贵州水能及煤炭资源丰富;结合“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可知,其具有独特的水火互补优势;根据分布图可判断,贵州水能分布集中,便于开发;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第(2)题,结合贵州省的位置分析,贵州省与广东省等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距离近,输电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可向外输出煤炭,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减轻煤炭外运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可以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等。
答案:(1)贵州省水能及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水火互补的独特优势;水能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
(2)贵州省距广东省等用电量大的地区近,电力输送距离短,竞争优势明显。
(3)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等。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4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复习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35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课后测评,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