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docx
    • 解析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docx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01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02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03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01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02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文件包含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docx、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7-9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20年到2022年全国卷的第三道文本阅读题是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可以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文本,近三年都考查的是小说或者是散文,全国卷没有考过戏剧。通常采用的是1道选择题(3分)和2道简答(每道6分)的试题组合形式,总计15分。题型很稳定,所考查的考点也很稳定。
    从文本内容而言,2020年是海明威的《越野滑雪》是小说,2021年乙卷《秦琼卖马》是小说,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是散文。2022年甲卷是双文本阅读,文本一:王愿坚的《支队政委(节选)》是小说;文本二:节选美国作家[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2022年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 》,虽然是书信形式,但是从内容上判断是散文。除了2022年甲卷使用的是双文本,其他试卷均采用单文本。
    年份
    题号
    题干
    考情分析
    2020年
    (小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8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找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6分)

    考查把握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考查
    2021年甲卷
    (散文)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8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考查把握文章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9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新。
    提炼文本主旨的能力
    2021年乙卷
    (小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8
    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
    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概括情节)
    9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人物形象剖析)
    2022年甲卷
    (小说)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8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9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分析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2022年乙卷
    (散文)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8
    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9
    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分析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第7小题是选择试题,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第8、9小题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会考查①人物形象方面的试题: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形象(特别是次要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②情节方面的试题:概括情节(梳理情节);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表达技巧;③主题方面: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对小说主旨的挖掘;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等;④技巧方面:对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比如:2020年考查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等。从试题的归纳来看,考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的角度居多。

    第8、9小题散文题材而言,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面居多。
    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
    ③对表现主题(主旨或是思想情感价值观)的作用。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两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住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把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含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2022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地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险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
    (有删改)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
    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地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
    [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
    (过家鼎等译,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 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 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 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8.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1)刚毅果敢。腿部受伤化脓,他果断决定让人挤出脓血,体现出铮铮铁骨。(2)意志坚强。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他忍受剧痛,有不屈的意志。(3)信念坚定。环境的艰苦和身体的痛苦都不能改变他革命的信念。
    9.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9. (1)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2)文本一重在艺术性,有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还有环境的烘托;文本二讲究真实性,没有环境方面的烘托渲染。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错误,文中“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主要是推进情节发展,如一开始“月光一照”才能老胡的苍白的脸色,所以有了下文挤脓血的情节;接着“启明星贼亮贼亮的”意味着时间的推移,挤出脓血势在必行;最后“太阳已经出来了”意味着挤脓血的危险过去,所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不能暗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把我绑起来!” “来,使劲挤它!”“帮我挤挤就好了”可知,老胡腿部受伤化脓,影响行动,且从后文“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可知,后面还有追兵,这种情况之下,老胡毅然让人帮助把腿部的脓血挤出,体现出刚毅果敢的一面。
    由“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没关系,你,你别管我!”“他猛地抖了一下”“他又是一阵猛抖”“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可知,当时没有器械,也没有麻药,是生生挤出腿部的脓血,甚至挤出了两片碎骨片,这些内容体现出老胡不屈的意志。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老胡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之下忍受巨大痛苦用土法疗伤,这与老胡坚定的革命信念有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明确两个文本的文体。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纪实文学。
    然后结合两种文体的特点分析二者艺术表现伤的差异。
    从情节角度来看,小说的情节比较完整,有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就文本一来看,小说的起因是老胡身体状况变差,发展是老胡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到树上,高潮是挤出脓血的过程,结尾是挤出脓血之后老胡说痛,故事情节完整;而文本二主要讲述了陈毅必须采用土法疗伤的原因以及疗伤的过程,叙事简约。
    从艺术手法和效果角度来看,文本一是小说,所以讲究艺术效果,所以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如为了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起来,他说“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不,有任务!”,这些是语言描写,如”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文中借助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借助“我”和“林大富”进行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所以重在真实,疗伤的过程是真实的记录,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


    (2021·全国乙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噪,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
    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
    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
    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答案】7.C
    8.王超杰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一是因为王超杰原本是北方铁嗓,因中风而不能登台,生活落魄无奈卖掉珍爱的瓷器以求生计,与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不得已卖掉心爱的黄骠马的情形相似;二是秦琼卖马得遇单雄信慷慨资助,王超杰也希望得遇杨老板相助,故王超杰选此唱段,以抒胸怀。
    其壮气不足,一是因自身处境困顿潦倒,当年的壮气已减;二是戏曲中单雄信英雄相惜,慷慨资助秦叔宝,而此时王超杰尚不知道杨成岳能否像单雄信那样资助自己。
    9.“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此时杨成岳忆经看出瓷器是赝品,只是不好说破,只装痴作呆;当王超杰道出是生计所迫,“滑过一丝失望”时杨成岳说“容我再想想”时,其内心已经心生恻隐;杨成岳为王超杰安排上等客栈食宿,直到王超杰唱《秦琼卖马》,杨成岳“沉吟了一下”“想了想”最终说明天到店钱货两讫,此时杨成岳已经决定帮助这位落魄老艺人;及至杨成岳挥手掸落瓷器,并说明是赝品,而自己并不说破,并说“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其内心淡定洒脱,可见其对王超杰惺惺相惜,宅心仁厚。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7.C“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不准确,文中确有典雅考究的语言,但并不是没有使用日常口语,如王超杰与伙计杨三之间的对话就是日常口语。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小说文本,理解王超杰当时卖瓷器以求生计,希望杨成岳能出手相助的处境,还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知晓秦琼卖马的典故,联系二人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相同点来作答。壮气不足的原因,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读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要联系王超杰当时的处境综合理解作答。
    9.首先在文中划出表现杨成岳言行的语句,揣摩其心理活动。其次按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既要结合文本,引用文本依据,也要分析其心理活动,最后分条表述,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精练。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一八”致弟弟书
    萧红
    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
    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
    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
    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
    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
    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
    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
    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
    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
    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
    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
    1941年9月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B. “我”有一个时期写给弟弟的信中,谈的总是些樱桃树玫瑰花之类的“空话”,这些话题看似亲切,实则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闷。
    C. 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夜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
    D. 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8. 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9. 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7. C    8. (1)“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与“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有关:“我”与弟弟相处短暂,离别之时弟弟年幼,在“我”的心中认为弟弟还未长大,而弟弟来信中说了一些苦闷的话,这让“我”不相信他已长大;二人漂泊在外,个人命运充满未知。
    (2)“恍恍惚惚”情感的背后是“我”对弟弟的担忧和不舍:弟弟决定参军抗日,“我”担心弟弟的安全,不舍弟弟的离开,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内心陷入矛盾;为看到像弟弟一样的青年而高兴,但又为没有见到弟弟而牵挂担忧。
    9 (1)弟弟在上海时,“我”的心理感受是慌乱:这些流浪的年轻人粗直可爱、充满力量、勇敢向前,但他们没有目标,前途未卜,所以这时候“我”对弟弟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感到忧郁慌乱的。
    (2)弟弟在山西时,“我”的心理感受是开心:这些和弟弟一样的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有他们在,中国不会灭亡,所以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开心而放心的,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弟弟这群年轻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错误,从上文“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可知,二人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都相互牵挂,感情并没有断绝,“重拾”无从说起。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写“恍恍惚惚”情感状态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由来。
    第一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结合“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可知,“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而且“我”离开家的时候弟弟年纪还小,这是“我”内心对弟弟固有的印象;而“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这些内容则体现出弟弟的成长,但对于弟弟表现出的成长状态,“我”感觉新奇,不相信弟弟已经长大,从当初那个不知离别是什么滋味的孩子成了一个有了自己的思想的青年,而这种“恍恍惚惚”的背后其实是“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想念。
    第二处是“只觉得恍恍惚惚的”,这是弟弟决定参军抗日之时“我”的心理状态;结合“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可知,“我”的内心对于弟弟的离开有不舍,有担心,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参军抗日,内心纠结矛盾,这种矛盾的背后是对弟弟的担忧、不舍;结合“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可知,“我”看到和弟弟一样的青年非常高兴,因为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弟弟的影子,这些体现出的是对弟弟的思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这两处内容,结合“我”的心理感受以及弟弟和这些青年的生活状态进行分析。
    如在上海时,“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慌乱”;结合“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可知,“我”对这群青年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结合“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可知,这群年轻人是可爱的,他们粗直,内心满是力量,勇敢向前,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可知,这群年轻人没有目标,只是盲目的乱闯乱撞,所以“我”的内心是慌乱不安的。
    如在山西时,“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开心”;结合“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可知,这群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他们拿起枪战斗,生活有目标,“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

    (2021·全国甲)(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
    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地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
    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延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求,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福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
    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
    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8.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新。



    【答案】7.B
    8.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
    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9.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昔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宋层原因;
    ②临终遇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遇言有密切关系。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常用的方法有:1.中心句提炼法;2.归纳综合法;3.背景分析法;4.事件、形象分析法;5.标题入手法;6.段首段尾概括法;7.利用抒情议论句法。

    7.作者只是说“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认为出全集能让后人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不代表作者认为收集最优秀的作品便无助于人们了解这样的普希金。故B项的分析不正确。
    ACD项无误。
    故答案为:B。
    8.①根据本段内容“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由此可见,此地是普希金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地点,而达吉雅娜是作品的女主人公,故而作者联想起她很正常。②从情感上来看,“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可见,作者钟爱她,认为她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③“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女主人公也关乎作者的青春回忆,故而引起作者的联想。
    故答案为: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
    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9.“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句话说明普希金去世时,是各种痛苦压倒了他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根据原文“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可见,作者认为普希金的巨大痛苦是来自于时代与社会,而不仅仅是个人原因。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与标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相呼应。
    从主旨来看,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就是通过普希金人生悲剧,抒发对痛苦与人生的思考,“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这句话串联起全文的情感与作者的思绪,是统摄全文的“文眼”。



    (2023年宁夏石嘴山市高考语文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
           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
           师傅说:“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
           舅妈问女孩:“小卿,照片呢?”
           小卿指了指在墙角处放着的脸盆,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
           舅妈无奈,只好回自家去找。
           小卿却对我说:“我娘没死。”
    “那你娘去哪儿了?”
    “找我爹去了。”
    “那你爹去哪儿了?”
    “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
           舅妈回来了。把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
           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我开始做准备。师傅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
            师傅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阳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犹如一个个开着天窗的房间,敞亮而温暖。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
           舅妈坐在一边数落:“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
            师傅紧皱眉头。
           她喋喋不休。
           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
           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艰辛。
           以往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师傅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鼻头的阴影慢慢地擦出来了,当师傅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的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
           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
           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素描纸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纸把素描纸蒙住。我看到,师傅的右手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
           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
           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
           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
           师傅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
           接着,师傅淡定地说:“我重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返回的路上,听着他软弱无力的脚步声,我不忍心地说:“师傅,要不我们放弃吧。”
           师傅说:“不能。”
           师傅回答得那么坚决。肩上画夹中那张薄薄的素描纸,仿佛有雕塑般的形态,厚重了许多。
           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爱说的舅妈,也变得沉默了。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我背着画夹和师傅回到店里。
           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
           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
           1951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说想请我给她娘画张像。
           我觉得眼熟:“好的,把照片给我。”
    “有照片,但不在我手里。”
    “没有照片我画不了。”
    “我是小卿。”她说。
            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
           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
           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
    (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写出师傅从照片上已认出了自己的战友,并且已经知道战友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B.“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鼻头的阴影擦出来时给人的清新、愉悦的感受。
    C.小说从头至尾没有点出小卿母亲的名字,这种秘而不宣的写法让人从母亲一个人想到一群人,一群为了理想和信仰投身时代洪流的人。
    D.小说结尾才点出师傅的身份和名字,令人茅塞顿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8.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认为作家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请据此分析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9. 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很有特色,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7~9.【答案】A、、
    【解析】(1)A.“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错误。“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运用神态、动作描写,该句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A。
    (2)分析“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
    由舅妈说“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冰山露出水面”这部分的情节是:师傅和“我”去小卿家给她母亲画像,最后在烈士纪念堂见到小卿父母亲的合影。
    分析“水下的部分”:
    由“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断出在那样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以及英雄儿女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
    小说只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通过文本的提示读者能够通过想象去补充,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3)这篇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叙事了在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我”师父和小卿母亲等年轻人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展现了英雄儿女们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感情。
    根据“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把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这篇小说情节叙述从没有照片可以参照,到勉强可用的泛黄的照片,再到第一次画像的丢失、第二次画像的不知所终,最后谜团解开,构思精巧,一波三折,摄人心魄。
    这篇小说集叙述了师父给小卿母亲画像,又讲述了在那样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以师父和小卿母亲等为代表的年轻革命志士们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展现了英雄儿女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小说多重叙事,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和情节的感染力。
    小说最后的交代——在烈士纪念堂有一张合影照片,合影上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其中一对年轻人是小卿的父母。根据“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可知,这篇小说从画像这样的小事为“小切口”,让读者从小卿父母亲想到一群人,想到一群为了理想和信仰投身时代洪流的人。使用,这篇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小切口”展现背后的“大主题”,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答案:
    (1)A
    (2)①小说的情节是师傅和我去小卿家给她母亲画像,最后在烈士纪念堂见到小卿母亲的合影。这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断出在那样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以及英雄儿女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这是水下的部分。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3)①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②情节叙述一波三折,从没有照片可以参照,后勉强可用的影像,再到第一次画像的丢失、第二次画像的不知所终,最后谜团解开,构思精巧,摄人心魄;(设置悬念也可)③多重叙事,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和情节的感染力;(多重线索也可)④以小见大,“小切口”展现背后的“大主题”,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策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叙事进行分析。
    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其他人或物的衬托或反衬。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也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B.在文中富有传统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和人物语言细节中,看得出作者心底对于经济发展与精神寻根关系的纠结,体现了故土依恋和文化乡愁的主旨。
    C.第⑤段先写皮匠手艺好,为他“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做铺垫;后文皮匠藏书果然“成气候”,不仅数量多,还都与古城文化和家族历史紧密相关,颇有文化价值。
    D.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作者并不赞赏这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对比中也流露出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2)陈皮匠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这一天”具体指什么?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3)史载南充陈氏一门昆弟三人,文中状元、官至宰相,是北宋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有人认为做人要像他们一样声名赫赫;也有人认为“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陈皮匠也是令人钦敬的“孤勇者”。请你据此来分析陈皮匠这一人物形象。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
    【解答】(1)B.“看得出作者心底对于经济发展与精神寻根关系的纠结,体现了故土依恋和文化乡愁的主旨”分析错误。“对于经济发展与精神寻根关系的纠结”属于过分解读,文中并未体现纠结于“经济发展”;本文主旨应该是呼吁去功利化的文化守护,而非“故土依恋和文化乡愁”。
    故选:B。
    (2)首先,陈皮匠之所以几十年收集关于所在城市和家族的历史的旧书,埋首研究相关历史,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史得以彰显,也让城市的底蕴得以展现。所以,这一天,指的是古城文化底蕴和家族历史荣光得以彰显的一天。
    其次,陈皮匠对自己的藏书珍重异常,他放弃更好的工作,用做皮匠的收入来支撑自己收购旧书的花费,在老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这是对他藏书价值的肯定。所以,这一天也是指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得以体现的一天。
    再次,陈皮匠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半生时间都倾注在家族史的搜集和研究上,老教授的认可,让他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所以,这一天,代表着自身辛劳得到认可、半生夙愿得以达成的一天。
    最后,在更深层次上,虽然面对商业大潮的冲击,但古城仍然保留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这一天,也是代表着在商业化大背景下古城回归纯粹本真面目的一天。
    (3)对于题干中提到陈皮匠也是令人钦敬的“孤勇者”,分析其形象时,可以从“孤”和“勇”两方面来分析。
    在“孤者”方面,由“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可知,他心怀彰显古城底蕴和家族荣光的宏愿,可难为人所理解。显示出他无人理解的孤独。同时,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他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自己的理想;而当他出名后,“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这些都表现出他面对商潮冲击下的无奈。最后,他的“孤”还表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上,他超然物外,专注藏书,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这一态度与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态度大相径庭,表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在“勇者”方面,他对家族历史和城市的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责任感,他为了弄清这一段历史甘愿过平凡、平淡的圣后,但他的生活看似平淡,实则浓墨重彩。同时,他也有着勇毅过人的决心,为了研究家族史和城市史,他放弃了更好的生活而甘愿成为一名皮匠,对于相关历史的研究,他读论文、理藏书、造册核对送书,成就“文化寻根”大业后功成身退继续补鞋,用于承担责任,也勇于成就“文化寻根”大业后功成身退继续补鞋,可谓是生活的勇者。

    答案:
    (1)B
    (2)①这一天,是古城文化底蕴和家族历史荣光得以彰显的一天。②这一天,是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得以体现的一天。③这一天,是自身辛劳得到认可、半生夙愿得以达成的一天。④这一天,是在商业化大背景下古城回归纯粹本真面目的一天。
    (3)“孤者”:①无人理解的孤独:他心怀彰显古城底蕴和家族荣光的宏愿,可难为人所理解。②商潮冲击下的无奈:他志向高远,却不得不靠补鞋赚钱来支持他的藏书事业;面对人们商业化的古城开发热,他感到无奈。③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人生态度:他超然物外,专注藏书;他恬静淡泊,不计名利,收藏之书尽送专家。
    “勇者”:①志存高远,勇担重任:他有文化担当和历史责任感,生活看似平淡,实则浓墨重彩。②勇毅过人,终“成气候”:他默默无闻却孜孜不倦,从一开始的“时不过午”补鞋挣钱买书,后来读论文、理藏书、造册核对送书,成就“文化寻根”大业后功成身退继续补鞋,可谓“拿得起放得下”。




    相关试卷

    全国卷4-6题专项押题集训: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 这是一份全国卷4-6题专项押题集训: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文件包含全国卷4-6题专项押题集训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docx、全国卷4-6题专项押题集训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卷22题专项押题集训: 写作——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 这是一份全国卷22题专项押题集训: 写作——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文件包含全国卷22题专项押题集训写作解析版docx、全国卷22题专项押题集训写作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卷17-21题专项押题集训:(一)成语、病句、标点符号——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 这是一份全国卷17-21题专项押题集训:(一)成语、病句、标点符号——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文件包含全国卷17-21题专项押题集训一成语病句标点符号解析版docx、全国卷17-21题专项押题集训一成语病句标点符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全国卷7-9题专项押题集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专项集训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