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展开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
1.1 了解我们的住房
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门 、窗、柱子、墙壁、房梁等
3、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4、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供电系统与家庭电路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5、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核心是设计。
1.2 认识工程
1、认识港珠澳大桥
(1)大桥经过九年施工,全长55千米,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给文化交流带来方便。
(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
(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2、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前进。
4、工程的关键是设计,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5、埃菲尔铁塔具有的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稳定性好;框架结构,空气阻力小;采用大量的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好;拱形结构承重能力强。
1.3 建造塔台
1、工程在实施前需要征集不同的设计方案,最终通过竞标的方式来获得资格。
2、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建造地址、塔台样式、人员分工、塔台高度、材料选取、确保坚固、保证安全、节省成本等。
建造地点应满足无视野遮挡、地面的高地等条件。
3、建造塔台的标书应该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塔高、塔型、实用性、安全性等)、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
4、标书要求:利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设计中要关注竞标要点:项目成本(包括:材料、人员、时间)、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标书内容越详尽、完整,越有利于后期竞标。
5、建造塔台可以采用框架结构,遵循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原则,使塔台稳固。
6、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项目安全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是工程设计的关键。
1.4 设计塔台模型
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设计塔台模型前,需要了解塔台模型评价要求,按要求设计塔台模型。
2、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
3、三角形框架较稳定,不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易变形。
四边形框架加上斜杆相当于里面有了2个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四边形中增加的斜杆起的作用是抗推或抗拉的作用。
4、设计塔台模型要考虑的因素:
(1)增加塔台的稳定性:多用三角形结构,接口处要牢固。塔身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有利于抗风、抗震、增加塔台的稳定性。
(2)防止塔台的倾斜: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结构对称。
(3)提高抗风能力:采用框架结构,减少受到的风力。
(4)抗震的方法:①耐震:加大底部面积或加重底座重量。②制震:塔台底部加入弹簧。③免震:塔台底部加滚珠。
(5)控制成本,不能太大、太高。
(6)高度、安全、承重是必须达到的要求。
1.5 制作塔台模型
1、塔台模型的搭建顺序:底座搭建、侧面搭建、整体搭建。
2、制作塔台模型要与模型设计方案一致。
3、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
4、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
5、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1.6 测试塔台模型
1、测试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我们需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测试时要求方法、标准、工具统一。
(1)测试高度,需要使用直尺等材料。
(2)测试顶端承重,需要使用书本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做重物。
(3)测试抗风能力,需要使用电风扇。
(4)测试抗震能力,需要使用专业仪器进行地震模拟。
(5)完成一项测试任务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3、测试结束后、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过程中的问题,如: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承重结构不多,承重能力差;制作不够精细,角度不正对抗震有一定影响;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底端重量较轻、不利于抗震。
1.7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1、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2、依据评估标准,针对每组模型开展小组自我评估与组间评估。
3、根据已梳理的问题,依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再次进行改进。如:减小高度,提高承重能力;底部加重、变大,使塔台模型在抗风抗震中稳固;减少多余的吸管和胶带,减少材料的损失,降低成本;制作更加精细准确测量避免误差;多制作三角形结构,全面提高稳定性。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2.1 校园生物大搜索
1、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2、调查校园生物时的步骤:(1)明确调查任务;(2)制订调查方案;(3)走进校园,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的事项:
(1)选用合适的工具(小铲和放大镜)。
(2)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曾经过往的动物也要调查。
(3)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
(4)可以用绘画、拍照等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5)要注意自身安全。
2.2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二歧分类法: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由拉马克首先提出。应用二歧分类法将校园中的植物进行分类
根据茎含木质成分的多少,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①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多称“草”)
②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多称“树”)
2、生物分布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不同生物需要的生活环境,同一地点生存的生物种类等重要信息。
3、动植物的关系: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粪便可以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些动物在土壤中疏松土壤的行为有利于植物生长。
4、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3 形形色色的植物
1、两株植物,一株是由另一株结出的种子或植物器官培育来的,“另一株”称为亲代,“一株”称为后代。
2、可以通过实物、照片或标本来观察、比较亲代与后代植株的异同。如对比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
3、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4、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比如杂交水稻、无籽西瓜、抗倒伏小麦等。
5、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奥秘,这就是孟德尔遗传定律。
2.4 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亲代与后代有相同和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也有遗传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
2、根据动物身体中是否有脊柱骨,把动物分成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昆虫等)
(1)鸟类: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如企鹅、鸡)
(2)哺乳动物:直接生下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动物。哺乳动物包括大象、长颈鹿、马、牛、猪、猫、狗、袋鼠、河马、海豚、鲸、蝙蝠等。人类也属于哺乳动物。
(3)鱼类: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鱼类包括鲫鱼、金鱼、带鱼、鲨鱼等。有一些动物名称里含“鱼”字,但不是鱼类,如如泥鳅、鲨鱼、鲸鱼、鳄鱼、章鱼、墨鱼等都不属于鱼类。
(4)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的动物。昆虫包括蚂蚁、蚕、蝴蝶、蜜蜂、苍蝇、蚊子、蜻蜓、蟑螂、蟋蟀等。
(5)两栖类:卵生,幼体在水中,用鰓呼吸;成体在陆地,用肺呼吸(蛙、蟾蜍、蝾螈、大鲵)
(6)爬行类:体表有甲(鳞片),贴地爬行,用肺呼吸,卵生(鳄鱼、壁虎、蛇、龟)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描述的是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2.5 相貌各异的我们
1、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2、耳垂、发际、下颌、双眼皮这些相貌特征在生物学上又被称作性状。
3、如果每个性状表现出两种特征,2个性状可以呈现2×2=4类相貌,3个性状可以呈现2×2×2=8类相貌……
4、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红绿色盲、高血压、糖尿病、血友病等许多疾病都是可以遗传的。
2.6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1、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2、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科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3、灭绝指某一生物物种不再存在。演化又称进化,指生物在不同时代具有差异的现象。
4、化石的作用
(1)复原出各种古代生物的样貌。
(2)分析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如根据猛犸象化石推测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
(3)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4)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研究发现恐龙与鸟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7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建筑、 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持水源、土壤,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发、乱砍滥伐、过度捕杀、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3、目前我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 ②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
③建立动物精子库。④颁布相关法律法规。⑤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海报。
4、世界最早的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5、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多样性日。
第三单元《宇宙》
第1课 太阳系大家庭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认识太阳
(1)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 86%,正因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2)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1)矮行星的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冥王星是矮行星。
(2)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的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3)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
(4)彗星也绕太阳公转,有的大约几十到几百年绕太阳一圈,有的绕太阳一圈需要长达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
第2课 八颗行星
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运转。
2.给八颗行星排序
(1)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按直径从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3.处理纸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长纸带被平均分为48份。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4.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火星和木星。
5.标记行星时用两条折痕间的距离表示10000万千米。
6.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中,八颗行星的间距相差不大,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非常大。
7.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8.八颗行星中,木星巨大而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看起来小圆盘,周围有四颗最亮的卫星。
第3课 日食
1.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月亮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2.模拟三球运动:乒乓球模拟的是月球,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3.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4.模拟日食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5)实验现象: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近时,月球会完全挡住太阳;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完全挡住太阳。
(6)实验结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并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才能挡住太阳光,形成日食。
5.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分为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不是每次都会发生,日食每年最多5次,最少2次。
6.金星凌日
(1)金星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恰巧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金星凌日天象。
(2)凌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边缘进入,最后从太阳西边缘移出。
(3)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比月球大得多),但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看上去像一个小黑点(不能像月球那样挡住太阳),这是因为金星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远得多。
第4课 认识星座
1.在夜晚观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闪烁的星星。这些星星绝大多数是太阳那样的恒星,天空中众多的恒星组成了不同的星座。
2.为了方便认星,人们把星星分成了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它们的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被人们划分成的不同区域就称为星座。
3.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88个星座。
4.天空中的星星虽然遥不可及,但我们可以通过建星座模型来帮助我们认识星座。用投影机的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投下的影子不同。
5.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
6.光行走一年的距离为1光年。
7.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
第5课 夏季星空
1.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些星座。
2.利用星座找方向:先找到北斗七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两颗星的连线沿勺口方向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这就是北极星。由于北极星始终在北方,所以能帮助我们在夜间辨别方向。
3.根据季节和星图,可以确定星座大致在天空的位置。
4.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会发现一条闪亮的光带,它就是银河。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
5.夏季星空中有三颗亮星组成了“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浸没”在银河系中的是天鹅座。
6.天蝎座是夏季南天最显眼的星座,里面亮星云集。
7.在夜晚观星时,将事先制作好的活动观星盘举过头顶,并转动观星盘,让盘上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就可以根据盘中的星座来认识天上的星座了。
8.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星空观。
9.我们辨识星座的方法:①定方向;②找明显特征;③找亮星,定星座。
第6课 浩瀚的宇宙
1.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
2.银河系的结构
(1)银河系像一个盘子,银盘直径约10万光年。“光年”是距离单位。
(2)银河系又像一个漩涡,它有多条旋臂。太阳在其中一条猎户座支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 6万光年。
(3)银河系中的天体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转。
3.建立银河系模型时,用米粒模拟银河系的“恒星”。模型用胶水固定米粒,银河系中天体之间的引力使“恒星”固定在银河系中。
4.通过太空望远镜,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等,称为河外星系。这些星系都在高速运动着。
5.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通过观测分析,我们的宇宙还处于膨胀之中。
6.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
第7课 探索宇宙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为了更好地观测,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
(2)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了伽利略望远镜。
(3)第三阶段:航天时代。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
2.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天问”系列行星探测卫星、“祝融”号火星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3.我国首次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乘坐“神舟五号”的杨利伟,我国首位出舱的宇航员是乘坐“神舟七号”的翟志刚。
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1.人、动物、植物、房子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厨房中有许多物质,它们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
3.厨房中的物质会不断的变化,如,米煮熟会变成饭,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的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我们称这种变化为物理变化;而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5.咬过后的苹果发黄、食物腐败、泡沫灭火器喷出泡沫、放烟花和铜狮生锈都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第2课 产生气体的变化
1.有些化学变化会产生气体,如,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当白醋滴入有小苏打瓶盖中时,会冒气泡,发出“哧哧”声,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其它五个瓶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3.收集产生的气体:打翻瓶盖后,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气体,使密封袋鼓了起来。
4.二氧化碳使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5.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冷藏食物、制作碳酸饮料、灭火剂等。
6.白醋浸泡过的鸡蛋壳和贝壳都会产生气体。
第3课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1)将一个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会发现玻璃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玻璃片上会留下黑色的炭黑。
(3)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2.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
(1)起初,白砂糖熔化,这是物理变化。
(2)后来,熔化的白砂糖变黄,颜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黑色固体并冒烟,我们还会闻到特殊的气味。黑色固体和特殊的气味都是新物质,所以加热白砂糖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用面粉烘制蛋糕、钢铁生锈、虾煮熟变红都有新物质产生,都属于化学变化。
4.有些化学变化对人类有益,如:粮食发酵、金属冶炼等,有些化学变化对人类有害,如铁生锈、酸雨会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
第4课 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1.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铁生锈)、发光发热(蜡烛燃烧)、产生气体(白醋加入小苏打中)、产生沉淀(牛奶与可乐混合)等。有时这些现象会同时发生。
2.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
(1)几天后,没有水的铁钉不生锈,被水完全浸没的铁钉也几乎不生锈,一半被水浸没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2)铁在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下才会生锈。
3.并非所有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发热、泥水沉淀、烧开水产生气泡、红墨水在水中扩散颜色变淡等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4.阻止钢铁与水和空气接触能防止钢铁生锈,传统防锈方法:刷油漆、电镀、制成合金等。
第5课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1.各种矿物、宝石是地壳经过亿万年的化学变化产生的。
2.亿万年前死亡的植物大量堆积,被掩埋在底层深处,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了煤。煤颜色与植物不同,它们的燃烧能力也比植物强,说明煤是新物质,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3.石油可以分离出燃油、塑料、沥青和纤维等。
4.氧气占大气体积的21%,早期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气,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特别是绿色植物的出现,地球上的氧气才逐步增加。
5.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的氧气含量。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
6.药品的合成,化肥的制造过程都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第6课 生命中的化学变化
1.在动植物包括我们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2.食物能被点燃,说明食物具有能量。
3.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为人体提供能量,并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人体的一部分。
4.在淀粉中滴加碘酒,会变成蓝色。米饭和馒头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有甜味的物质,滴加碘酒不再变成蓝色。
5.人的情绪变化也与化学变化有关,如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多巴胺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时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
第7课 美丽的化学变化
1.紫甘蓝的汁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加入酸性的白醋里会变成红色,加入碱性的苏打水会变成蓝色,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2.通过化学变化,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漂亮的颜色,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药物,可以制造矿泉水。
3.塑料制品轻便,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是很好的材料,但如果把它们丢弃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学会回收矿泉水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酸化,破坏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