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2《红烛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2《红烛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1
    2.2《红烛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2
    2.2《红烛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红烛》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面词语的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jiè   洪涛   白浪涛天 B. 隙(xià   衷心   言不由衷
    C. 蔽(yìn   脂膏   病入膏肓 D. 急(zhāo   嚣鸣   远离尘嚣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2)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________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3)文学是情学,是人学。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________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4)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 品位    流传    灌注    揣摩 B. 品位    留传    贯注    揣摩
    C. 品味    流传    贯注    揣测 D. 品味    留传    灌注    揣测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 ⑤③④②①⑥ B. ②①⑥⑤③④ C. ⑤③①⑥④② D. ②①③④⑤⑥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1920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B. 闻一多1921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发表第一首新诗《死水》。
    C. 闻一多1923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8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D.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注】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全部感情,即既要拯救这个世界,又充满着困惑。

     

    5.  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C.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D. 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6.  下列各项对诗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B. 重复句的使用、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构成诗歌的突出的外在特征。
    C. 这首诗歌不但深得自由诗的体式之美,而且深得中国传统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对红烛这一意象的多层次挖掘,营造了深邃、迷离的意境。
    D. 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7.  诗中“红烛”这一意象既有传统内涵,又有作者赋予的新的意蕴,请予以分析。

    8.  写诗讲究抑扬结合。“扬”是褒扬,“抑”是贬抑。这首诗多处扬抑结合: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是抑;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是抑;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是抑。请找出两处以上的扬,说说作用。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现实。

    B.“有一句话能点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C.“火山”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喻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

    D.“说不定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而富于节奏感。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的气势。

    (3)如何理解“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以“一句话”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材料一: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节选自闻一多《红烛》)

     

    10.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C.“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达了“我”无比痛苦的心情。
    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

    1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B.“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C.“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
    D.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2.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13.  《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三、语言表达

    14.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3900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仿照闻一多《红烛》中节选的部分诗句,另选一个事物,表达一种情感或思想,要求运用象征的手法。

    红烛                               __________

    烧吧!烧吧!                      ___________________

    烧破世人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

    烧沸世人的血——                  ___________________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解答】
    A.“白浪涛天”应该是“白浪滔天”。故A错误。
    B.正确。
    C.“荫蔽”的“荫”读yīn。故C错误。
    D.“着急”的“着”读zháo。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解答】
    品味:品尝,感觉,感受的意思。品位: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灌注:浇进;注入。贯注:1.(精神、精力)集中;2.(语意、语气)连贯;贯穿。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测:指推想,估计,是对事物的发展及结局的判断和猜想。依据语境和词义,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为:品位、流传、灌注、揣摩。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首句末尾说“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据此可找出⑤语意与之衔接最紧,⑤中的“这”很明显承上文指代“特征”;②中有“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明显承④而来,②在④后;空格后面的“而是”前面应该有“不是”,恰好是⑥。综上分析,正确排序为⑤③④②①⑥。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解答】
    B.1928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故选B  

    5~8.【答案】CC【参考答案】牺牲奉献,忠诚担当;生活中的迷茫困顿和矛盾彷徨。【参考答案】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是抑,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这种方法可以情绪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考生可通过以上分析选两处“扬”的手法加以分析)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说法错误,应该是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深邃、迷离的意境”错,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意境并不迷离。
    故选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深邃、迷离的意境”错,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意境并不迷离。
    故选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表现了“红烛”这一意象的传统内涵,即牺牲奉献,忠诚担当。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诗人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红烛代表生活中的迷茫困顿和矛盾彷徨,这是作者赋予的新的意蕴。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手法的能力。
    第一处扬,“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第二处扬,“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诗人惊异于红烛的力量,这是扬。
    第三处扬,“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诗人歌颂红烛的奉献精神,歌颂来之不易的光明是为扬。
    第四处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歌颂了红烛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等精神,也是扬。
    作用:抑扬的不断变化就是诗人情绪的变化,也是诗歌节奏的变化;这样的写法使得诗歌层次清晰,内容逐层递进,最好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诗人的情绪形成波澜和对比,比平铺直叙更让读者印象深刻。
     

    9.【答案】(1)D  

    (2)C  

    (3)诗中说有一句话既是“祸”,又是“火”。说它是“祸”,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说它是“火”,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鼓动性。

    (4)内容上,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照应文章中的“咱们的中国!”这句话。情感上,所有的情感都用一句话表达,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怒和对理想中国的追求和赞颂。读者角度,以此为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1)
    D项,“徘徊的心境”的说法错误,应是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2)
    ​​C项,“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说法错误,表达的应是向往、憧憬之情。

    (3)

    (4)


     

    10~13.【答案】DA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牺牲自己,照亮世界。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解答】
    ​​​​​​​D.“‘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的理解有误。文中“灰”应该是“烧成灰”的意思。
    2.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解答】
    ​​​​​​​A.“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无依据。

    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意蕴的能力。句子“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主语是′新媳妇”,“她”在那个“通讯员”失去了生命,“手都冰冷了”的情况下,依然为他缝补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这里从描写技巧的角度看,“依然”“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而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则是为了体现人物的心理情感,此处的动作、细节描写体现了“新媳妇”的心理,即不愿意看着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也表现了她的淳朴、善良,以及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等复杂情感。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核心要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抓住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即可。“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突出自我牺牲精神,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展现出一种驱除黑暗,拯救祖国的抗争精神。“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表达出的是一种奉献的精神品质。  

    14.【答案】20206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将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解析】压缩语段需要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文段为新闻报道,作答时应结合新闻的几个要素进行概括:①时间,202063日;②事件,陈述时需突出“事件主体”,即国资委,“事件内容”,即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③具体内容,会议内容有三个,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签署项目、新增投资。
     

    15.【答案】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表达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此题注意句式结构,象征,内容逻辑。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2.2 红烛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2.2 红烛课后测评,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内,现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选择 简答,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红烛》回答问题,选择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