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01
    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02
    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03
    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共133页。

    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
    【原卷 1 题】 知识点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正确答案】
    凝华
    【试题解析】


    1-1(基础) 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______吸热,云层中水蒸气 ______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下落时熔化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正确答案】 升华 凝华

    1-2(基础) 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正确答案】 凝华

    1-3(巩固) 今年入夏以来,为抵抗干旱,我县实施了多次高炮人工增雨,气象部门用高炮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___________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增加降雨量。
    【正确答案】 液化 凝华

    1-4(巩固) 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会变黑,是因为玻璃泡内的钨丝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
    【正确答案】 升华 凝华

    1-5(巩固) 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凇”、“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正确答案】 凝华 不同

    1-6(巩固) 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表面(内/外);从寒冷的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的坎儿井,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和渗漏。
    【正确答案】 升华 内 液化 蒸发

    1-7(巩固) 利用易拉罐做以下小实验:如图甲,向空易拉罐中插入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可以看到油柱上升,这是利用气体的______制作简易温度计。如图乙,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可以看到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

    【正确答案】 热胀冷缩 凝华

    1-8(提升) 观察电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例如:打开电冰箱上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状水珠.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邦邦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块,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除此之外,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再打开电冰箱下边冷藏室的门,见到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这些水正流到冰箱底部的容器内,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冰箱内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并在表中记录下结果.

    【正确答案】 液化 凝固 升华 凝华 蒸发 液化

    1-9(提升) 炎热的夏天,开了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上常常会结一层水雾,则水雾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____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___热量。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上会结一层美丽的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窗_____侧。
    【正确答案】 液化 外 放出 凝华 内

    【原卷 2 题】 知识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

    【正确答案】
    振动
    【试题解析】


    2-1(基础) 2022年6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冲向太空,轰鸣声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正确答案】 振动

    2-2(基础) 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风声是由空气 ___________产生的。
    【正确答案】 振动

    2-3(巩固) 在有关声现象的实例中:
    ①“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
    ②“听其声而知其人”;
    ③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④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⑤有人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你认为上述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______;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③ ⑤

    2-4(巩固) 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他用小锤敲击音叉,发现悬线下的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同时听到音叉发出清脆悠长的声音。从这个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放大为乒乓球明显的振动

    2-5(巩固) 陶笛是一种源于意大利、形状似潜艇、有哨口、十按孔的吹管乐器。演奏时用嘴对准哨口,通过管内______振动产生声音,演奏者通过按压不同按孔来改变声音的______。
    【正确答案】 空气 音调

    2-6(提升) 自然界中有一种现象:当外界的振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的振幅会加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因此,登山队员们在攀爬雪山时禁止大声交谈,这是因为人群在大声呼喊时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从而引起周围空气和积雪的______,如果有一种声波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______,就会形成雪崩。
    【正确答案】 振动 相等

    2-7(提升) 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不断上下跳动。
    (1)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______(填“还在”或“停止”)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______;
    (2)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______(填“更高”或“更低”),这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停止 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更高 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

    【原卷 3 题】 知识点 光的反射的概念

    【正确答案】
    反射
    【试题解析】


    3-1(基础) 如图所示,小丽同学能看到不发光的书,是因为在书表面发生光的______,有光线进入她的眼睛;此现象中,光源是______(选填“太阳”或“书”)。

    【正确答案】 反射 太阳

    3-2(基础)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_______现象.
    【正确答案】 反射

    3-3(巩固)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___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而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_________。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

    3-4(巩固) 如图是小美拍摄的一张荷花照片,在照片上能看到三朵荷花,水面上方的荷花、莲叶上的“荷花”和水中的“荷花”。其实,莲叶上的“荷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影子”;水中的“荷花”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面下降,水中的“荷花”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直线传播 反射 虚 不变

    3-5(巩固) 渠县賨人谷是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七彩湖(如图)是景区内著名景点之一,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像。

    【正确答案】 反射 虚

    3-6(提升) 下列光现象:①静湖映明月;②池清疑水浅;③小孔成像;④隔墙潜望;⑤立竿见影;⑥星星闪烁。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_____;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③⑤ ①④ ②⑥

    3-7(提升) 写出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理知识:(选填“光的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或“光的色散”)
    (1)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______;
    (2)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______;
    (3)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______;
    (4)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______;
    (5)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______;
    (6)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______;
    (7)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______;
    (8)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浅______。
    【正确答案】 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色散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原卷 4 题】 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计算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4-1(基础)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情景。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1cm。由图可知,小车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通过的距离是______cm;数字钟显示出了A、B位置对应的时间示数,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正确答案】 35.0 0.07

    4-2(基础)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为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球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每隔0.02s拍照一次。并测得ab间的距离是2.40cm,则乙球的平均速度_____m/s。

    【正确答案】 匀速 0.4

    4-3(巩固) 如图所示,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截取照片中的一段,将第一个球位置记为坐标原点O,图中数字是与第一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单位是cm。由图可知,小球这段运动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下落。计算可求小球在这段距离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

    【正确答案】 不是 117.5

    4-4(巩固) 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斜面底部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测得数据如图中所示,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m/s。

    【正确答案】 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0.5

    4-5(巩固)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停表指针未超过一圈,每格)。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___________的误差。
    (3)该次实验中,测得长为___________,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
    (4)对于该实验,马虎同学提出了下列三条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测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算出的速度值会偏小
    B.将小车拿到点释放,测出小车从到点的时间,就是段运动时间
    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段的平均速度与段的平均速度的和的一半
    【正确答案】 小 时间 80.0cm A

    4-6(巩固) 小明用某相机拍摄纸锥下落过程,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0.5秒拍照1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照片如图所示。
    (1)纸锥从A到D的下落过程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2)图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

    【正确答案】 不是 20.0 40.0

    4-7(提升) 方文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以下是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5:25:20
    15:25:23
    15:25:25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3)本实验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做 _____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经测量,甲乙段长度为 ___________cm,v乙丙=___________m/s。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v甲丙偏 ___________(填“大、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2___________v1(选填“>”、“<”或“=”)。

    【正确答案】 方便测量时间 加速 40.0 0.2 小 >

    4-8(提升)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 ;
    (2)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像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B. C. D.
    【正确答案】 变速 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大于 EF C

    【原卷 5 题】 知识点 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原子结构与摩擦起电的实质

    【正确答案】
    得到
    【试题解析】


    5-1(基础) 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弱程度不同。小明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会带上负电荷,因为橡胶棒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 _____(选填“强”或“弱”)。
    【正确答案】 强

    5-2(基础)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由于摩擦会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选填“电荷的转移”或“创造了电荷”)。
    【正确答案】 电荷的转移

    5-3(基础)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由___________和中子组成。如图所示是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并提出的两种模型,其中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 质子 B

    5-4(巩固) 如图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毛衣与梳子摩擦,梳子将带 _____电。

    【正确答案】 负

    5-5(巩固) 如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物体带正电,次序在后的物体带负电。
    次序







    西耳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木棉
    赫西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火碱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石棉________(选填“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带________电;
    (2)石棉与羊毛相互摩擦,尼龙与云母相互摩擦后,石棉与云母将相互________。(选填“吸引”或者“排斥”)
    【正确答案】 失去 正 吸引

    5-6(巩固) 如图所示是小静给妹妹做的名为“向阳花”的益智游戏。在气球上画了一个太阳,气球与头发摩擦后靠近面巾纸剪成的纸花,躺着的纸花就立起来了,还会随气球摆动。若气球与头发摩擦过程中得到了电子,则头发会带上 _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纸花随气球摆动是由于带电体有 ___________的性质。

    【正确答案】 正 吸引轻小物体

    5-7(巩固) 在干燥的天气里,小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因为梳头时梳子与头发摩擦使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______;若梳子带上负电荷,则说明摩擦过程中梳子______电子。
    【正确答案】 排斥 得到

    5-8(提升) 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_____电的电子组成的。如图所示,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_____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了电子,小泡沫块___________(选填“一定不带正电”“一定不带负电”或“一定不带电”)。

    【正确答案】 负 失去 一定不带正电

    5-9(提升) 如图为静电喷涂的原理示意图。工作时,被喷涂的工件带正电,雾化后的涂料微粒为了能够吸附在工件上,应使涂料通过枪口时,由于_____电子(选填“失去”或“得到”)而带_____电,涂料微粒能够散开是由于_____,为保证安全,喷枪外壳应采用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制成。

    【正确答案】 得到 负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绝缘体

    5-10(提升) 如图所示是两个不同种类的物体A 和 B 在摩擦时,原子之间电荷转移情况的示意图, 则A 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较_________(选填“强”或“弱”),B 物体将_____________(选填“带正电”或“带负电”或“不带电”),由此可知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___(选填“创造了电荷”或“电子的转移”)

    【正确答案】 弱 带负电 电子的转移

    【原卷 6 题】 知识点 总功率过大对家庭电路的影响,短路及其对家庭电路的影响

    【正确答案】
    短路(或电压过低)
    【试题解析】


    6-1(基础) 如图所示,小明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了,检查发现插头处的绝缘皮已经破损,则引起此次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正确答案】 短路

    6-2(基础)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输电线会因为电流过大而燃烧起来。甲图中电流过大是因为_____引起的,乙图中电流过大是因为_____引起的。

    【正确答案】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短路

    6-3(巩固) “安全用电,从我做起”。如图是已接入家庭电路中的一个插线板。

    (1)插线板上标记A的插孔,应与家庭电路的______线相连;
    (2)多个用电器同时插在插线板上工作,它们的连接方式是______联;
    (3)将电烤箱的插头插入插线板,闭合开关,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了,原因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地 并 电路总电流过大

    6-4(巩固) 有许多重大火灾都是因电路故障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导线绝缘皮老化龟裂,通电时发生短路,电流过______(填“小”或“大”);有的是由于线路某处接触不良,该处阻值变大导致发热功率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引发火灾。
    【正确答案】 大 增大

    6-5(巩固) 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是由于_____使电路中电流过大,而导致金属导线发热引燃了外面的绝缘皮,所以要在_____(选填“火线”或“零线”)上安装保险丝,以保证电路安全。相同条件下,细保险丝比粗保险丝更容易熔断,是因为细保险丝的_____比粗保险丝大,产生热量更多。

    【正确答案】 总功率过大 火线 电阻

    6-6(提升) 在家庭电路中,大功率用电器一般不同时使用,是为了避免因______(选填“总功率过大”或“短路”)而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空气开关“跳闸”;在实际线路中发生接触不良也是很危险的,应尽量避免,如图是两种硬导线与螺钉压按式接线柱接法(箭头方向表示拧紧螺钉的方向),其中不容易因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正确答案】 总功率过大 甲

    6-7(提升)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近年来,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供电线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电线换成更粗的,目的是使它的电阻减小,电流在导线上电流在导线上产生的热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星期天小红在家里正开着空调,并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当妈妈做饭时把电热水壶插头插进插座时,家里的空气开关(如图甲所示)立刻“跳闸”,小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电热水壶插头内部短路,也可能是家里电路中用电器_______。图乙是漏电保护器,它______ (填“能”或“不能”)防止站在绝缘凳上的人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双线触电的触电事故。

    【正确答案】 减小 总功率过大 不能

    【原卷 7 题】 知识点 重力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7-1(基础) 足球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请你在图中画出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7-2(基础) 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O是物体的重心,请在图中作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7-3(巩固) 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甲中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正确答案】

    7-4(巩固) 如图所示,封闭式轿厢随钢索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静止在轿厢内的物体A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7-5(巩固) 一个小球在竖直的细绳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7-6(提升) 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作出杆对小球作用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

    【正确答案】

    7-7(提升) 如图所示,一个均匀材质的方形物块在传送带上匀速向上运动。请画出这个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正确答案】

    【原卷 8 题】 知识点 运用杠杆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正确答案】
    10
    【试题解析】


    8-1(基础) 如图甲所示,停车场入口处常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我们可以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杠杆,若横杆AB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重量G=120N,AB=2.8m,AO=0.3m。要使横杆AB保持水平平衡,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________N,这个杠杆的特点是省________(选填力或距离)。

    【正确答案】 440 距离

    8-2(基础) 如图所示,OA=AB=10cm,重物G=20N,要使轻质杠杆平衡,FB=_____N,此杠杆属于 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正确答案】 10 省力

    8-3(基础) 如图,每个钩码重0.49N,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现用一弹簧测力计要求钩在支点右侧,使它的示数为0.98N,且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 ___________点处,拉力方向应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F 竖直向下

    8-4(巩固) 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木制电线杆,长L1平放在地面上。用力握住它较粗的一端,稍稍抬离地面,用力,用力握住它较细的一端,稍稍抬离地面,用力,则这根电线杆的重力为_____N。
    【正确答案】 1400

    8-5(巩固) 如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力臂是________m,小新用竖直向上的________N的力才能把独轮车抬起;在倒泥时要把车把抬高,若作用在A点的力F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则在抬高车把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________(不变/变大/变小)。

    【正确答案】 1.6 300 不变

    8-6(巩固) 如图所示,杠杆OB的支点为O,一质量为0.2kg的物体挂在A处,已知OA=1.5m,AB=0.5m,小明在B处施加作用力F,方向与OB成30°夹角,使杠杆在如图所示位置平衡。则图中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

    【正确答案】 3

    8-7(巩固) 杆秤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是用杆秤测量物体质量时的示意图,已知秤砣质量为0.3kg,提纽到秤钩的距离OB为5cm,当秤砣在A处时距提纽15cm,杆秤恰好平衡,不计秤杆及秤钩质量,则物体质量为 _____kg。

    【正确答案】 0.9
    8-8(提升) 小杨在用一台称量准确的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突发奇想,想知道游码的质量,由于无法将游码拆卸下来称量,他思考后用刻度尺测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参数,L1=6cm,L2=L3=5cm,据此计算游码的质量是 _____g。

    【正确答案】 3

    8-9(提升) 如图所示,将3块长为L、完全相同的砖块叠放(不粘连)在桌子的边缘,每一块砖压着下面的砖并伸出最长,则最下面的砖块能伸出的最大长度是 _____。

    【正确答案】

    【原卷 9 题】 知识点 沸腾的条件、沸点,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热值的公式及相关计算

    【正确答案】
    67.2
    【试题解析】


    9-1(基础) 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假设某秧田有水3000kg,使秧田中的水温降低2℃,则水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__。[c水=4.2×103J/(kg·℃)]
    【正确答案】 2.52×107J

    9-2(基础) 柴油的热值为4.3×107J/kg,现有柴油4kg,选其中一半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J,剩余柴油的热值是_____J/kg。
    【正确答案】 8.6×107 4.3×107

    9-3(巩固) 燃气热水器是家庭常用的热水器,若一台燃气热水器的效率为70%,当使用该热水器给水加热时,进入热水器前水的温度为20℃,流出热水器的热水温度为40℃,所用水的体积为20L,则需要_________m3的天然气。[已知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q天然气=4×107J/m3]
    【正确答案】 0.06

    9-4(巩固) 新农村建设中正在大力推广使用瓶装液化气。如果每瓶装10kg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取4.2×107J/kg,则每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___J,若放出的热量有10%被水吸收,在标准大气压下可把 ___________kg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
    【正确答案】 4.2×108 125

    9-5(巩固) 用某型号天然气热水器烧水,完全燃烧热值为3.2×107J/m3的天然气0.125m3,若该热水器的加热效率为84%,则能将40kg初始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 _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正确答案】 40

    9-6(提升) 如图所示,是小华家使用的某型号的天然气热水器,他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效率,以核对铭牌上的数值是否准确;当只有该热水器工作时,把50kg的水从加热到,天然气表的示数由1365.05m3变为1365.17m3,已知水的比热容,天然气的热值,请完成以下问题:
    (1)天然气作为燃料,从热学角度看它的优点是______,从环保角度看它的优点是______;从节约能量的角度来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水吸收的热量______;
    (3)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
    (4)该热水器的效率______。

    【正确答案】 热值大 污染小 不使用热水器时要关闭天然气 8.4×106J 85%

    9-7(提升)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新型节能汽车。这种汽车在内燃机启动时,可以给车提供动力,同时也给动力蓄电池组充电。已知某型号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的蓄电池能够储存的最大电能是1.0×108J,若该车以80km/h的车速匀速直线行驶了0.5h,此时所受阻力f大小为900N。蓄电池组的电能也增加了最大电能的10%,内燃机共消耗燃油2.5kg。(q油=4.0×107J/kg)则:
    (1)燃油燃烧时燃油的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2)该汽车此次行驶中,若燃油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_____热量;
    (3)该汽车行驶中牵引力做了___________功;
    (4)该汽车内燃机的效率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化学 1×108J 3.6×107J 46%

    【原卷 10 题】 知识点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的电阻、电流及电压,焦耳定律的公式及简单应用

    【正确答案】
    525
    【试题解析】


    10-1(基础) 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15V 1.0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_____V.
    【正确答案】

    10-2(基础)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阻R1=10Ω,R2=20Ω,闭合开关S,若通电30s,则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___J。

    【正确答案】 24

    10-3(巩固) 两定值电阻分别标有“30Ω 1.0A”和“20Ω 0.6A”字样,若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为_____V;若把它们并联起来,干路的最大电流为______A。
    【正确答案】 30 1

    10-4(巩固) 如图所示电路中,R1=5Ω,R2=10Ω。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电源电压为 ___________V;若把电流表换成电压表,电压表示数为 ___________V,此时电路总功率为 ___________W,通电1min后,R2所产生的热量为 ___________J。

    【正确答案】 6 2 2.4 96

    10-5(巩固) 有甲、乙只两灯泡,甲标有“15V 1.0A”字样,乙标有“9V 0.5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_______V;若将两灯泡并联,则干路中最大电流为______A。
    【正确答案】 16.5 1.1

    10-6(巩固)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可调,甲、乙可以为电流表或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0.6A,电压表均为0~15V,灯泡L1、L2分别标有“6Ω 1A”、“3Ω 1.5A”的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当开关S闭合时,L1、L2都能发光,则乙表的最大示数为___________;若当开关S断开时,灯L1、L2都能发光,则电源电压最大为___________V。

    【正确答案】 9V 1.2

    10-7(提升) 某商场有甲、乙两种容积相同的电热水壶,甲热水壶标有“220V 800W”的字样,乙热水壶标有“220V 1200 W”的字样,若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室内插座的额定电流是5A,用该插座给电热水壶供电,从安全用电的角度考虑,应选购______(选填“甲”或“乙”)电热水壶;若甲、乙电热水壶一起正常工作2min,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两壶产生的热量一共为______J。
    【正确答案】 甲 2.4×105

    10-8(提升)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在10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36J;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电源电压为_____V,R1的阻值为_____Ω.

    【正确答案】 12V 10Ω

    【原卷 11 题】 知识点 惯性的利用及危害防止,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现象解释,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1-1(基础) 如图所示是国旗护卫队战士护送国旗径直的走向升旗台的情景。下列有关这一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国旗为参照物,护卫队战士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国旗是静止的
    C.以护卫队战士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D.以升旗台为参照物,护卫队战士是静止的
    【正确答案】 A

    11-2(基础) 如图所示,小华用卡纸自制了飞机机翼模型,当她用电吹风从侧面向它吹风时,机翼就会升起,这是因为机翼(  )

    A.上方空气速度大,流体压强大 B.上方空气速度大,流体压强小
    C.下方空气速度大,流体压强小 D.下方空气速度大,流体压强大
    【正确答案】 B

    11-3(巩固)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C.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正确答案】 B

    11-4(巩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邮箱,目的是减小质量,减小惯性
    B.发射卫星时,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是利用惯性
    C.车里的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时以自己为参照物
    D.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甲相对乙是运动的
    【正确答案】 D

    11-5(巩固) 下列与惯性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驾驶员和乘客都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②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提高成绩,是利用自身的惯性
    ③公交汽车突然刹车时,站立的乘客向前倾倒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④锤头松了,撞击锤柄下端锤头便套紧在锤柄上,是由于锤头具有惯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11-6(巩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正确答案】 C

    11-7(提升)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车厢地板上,放着甲、乙两个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质量,当车厢突然减速,在小球未撞击车厢壁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B.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D.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正确答案】 B

    11-8(提升)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活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B.赛龙舟时,以疾驰的龙舟为参照物,岸边站立的观众是运动的
    C.赛龙舟时,用力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香囊清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正确答案】 A

    【原卷 12 题】 知识点 天平的构造与使用方法,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托里拆利实验,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2-1(基础) 如图所示的是四位同学在物理实验室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12-2(基础) 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C.测量物体质量时,应使用镊子加减砝码
    D.称量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正确答案】 D

    12-3(巩固)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大气压时,将灌满水银的玻璃管竖直倒插入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降到比管外水银面高750mm时就不再下降了。若再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增加到760mm,则此时大气压强的值应是(  )

    A.760mm水银柱 B.750mm水银柱 C.755mm水银柱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B

    12-4(巩固) 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向右盘加入最小质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B.将最小的砝码取下
    C.向右移动游码 D.移动左盘中物体的位置
    【正确答案】 C

    12-5(巩固) 在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枫同学的实验小组完成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把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的位置用力推下
    B.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运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只受阻力作用
    C.图中三次实验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物体持续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逐渐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就减小得越慢
    【正确答案】 D

    12-6(提升) 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流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把水银替换成水,其余器材不变,由此计算大气压强
    B.向上移动玻璃管,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C.实验中用的玻璃管越粗,水银柱高度越低
    D.标准大气压指760mm水银柱的压力
    【正确答案】 B

    12-7(提升) 关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立即读数
    B.为了方便,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C.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D.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正确答案】 C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3-1(基础) 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形中,两个力是平衡力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13-2(基础)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桌面的支持力 B.书所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正确答案】 C

    13-3(巩固) 本届冬奥会女子冰球比赛中,深圳有16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出战。如图为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球离开球杆后能继续滑行,是由于受到球杆的推力
    B.击球时,球杆对冰球的作用力与人对球杆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冰球滑行时,冰球所受重力与冰面对冰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D

    13-4(巩固) 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对吊椅的压力就是人受到的重力
    【正确答案】 B

    13-5(巩固) 如图,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F向右拉B,使A、B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图中分别给出了A、B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F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f1与f3是一对平衡力
    【正确答案】 C

    13-6(巩固) 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正确的是(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B.匀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匀速下降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D.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正确答案】 D

    13-7(巩固) 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压力与乙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对甲的支持力与甲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与乙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乙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正确答案】 D

    13-8(提升) 网络谣传:2月1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美国宇航局NASA曾经说过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所以扫帚能够站立起来。虽然大家心里都有数这只是稀疏平常的一天,但是隔离病毒隔离不了我们的探索欲,这天朋友圈被各种花式立扫把图片霸屏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这一天扫帚受到地球的引力变小,所以质量会变小,因此才能立起来
    B.扫帚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扫帚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扫帚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扫帚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直立的扫帚其重力作用线一定通过扫帚与地面的接触面
    【正确答案】 D

    13-9(提升) 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恒定的力F推动木块A、B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对木块A的推力F和桌面对木块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A对木块B的推力和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明对木块A的推力F和木块B对木块A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木块A的摩擦力和木块B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正确答案】 B

    【原卷 14 题】 知识点 判断螺线管极性、电流方向、绕线方式的关系,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原理与工作示意图,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电路图,电磁感应的原理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4-1(基础) 如图所示的通电螺线管,四个小磁针静止后,N极指向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4-2(基础)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B.探究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C.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D.探究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正确答案】 C

    14-3(巩固)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中封入一段金属丝,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为90°C,当温度达到90°C时,自动报警器报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报警器中电磁铁的铁芯可以换成钢棒
    B.温度达到90°C时,报警器中的灯灭同时铃响
    C.报警器中水银温度计和电磁铁并联在电路中
    D.若将上端的金属丝向下移,报警温度将升高
    【正确答案】 B

    14-4(巩固)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用来演示电生磁现象 B.用来演示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C.用来演示发电机原理 D.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正确答案】 C

    14-5(巩固)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电磁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闭合开关,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电动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B.乙:闭合开关,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多说明电磁铁磁性越强
    C.丙: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D.丁:闭合开关,导体 ab 在磁场中水平运动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正确答案】 D

    14-6(提升) 如图所示,是电磁现象的四幅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如图装置中通电螺线管的A端为N极
    B.如图装置,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电场
    C.如图装置研究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如图装置是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图
    【正确答案】 C

    14-7(提升) 如图所示,关于下列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图乙中,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与该图相同
    C.图丙中,电话的听筒部分工作原理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图丁中,指南针静止时,指向地磁南极的是指南针的N极
    【正确答案】 D

    【原卷 15 题】 知识点 动能的概念、影响动能的因素,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辨析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5-1(基础) 2022年2月12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名将高亭宇打破奥运会纪录勇夺金牌。如图所示,高亭宇在水平冰面上加速滑冰的过程中(  )

    A.动能减小 B.重力势能增大 C.机械能增大 D.机械能不变
    【正确答案】 C

    15-2(基础) 在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对能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动能不断增大 B.动能不断减小 C.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D.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正确答案】 D

    15-3(巩固)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中获得金牌。自由式滑雪是选手们在斜坡上自由滑降,通过表演空中技巧,来比拼艺术性的比赛。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斜坡上加速滑降的过程中(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大
    【正确答案】 A

    15-4(巩固) 如图,木块沿斜面下滑,滑过A、B点,经过BC,从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一定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D.C点的动能可能等于B点的动能,但一定小于D点的动能
    【正确答案】 D

    15-5(巩固)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下落起点到地面之间距离用虚线划分,相邻虚线间距相等,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M、N两点,乙球经过P、Q两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在M点的动能比它在N点的动能大
    B.乙球到Q点减少的重力势能比它增加的动能大
    C.甲球在N点时与乙球在P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D.甲球在N点时的速度比乙球在Q点的速度小
    【正确答案】 C

    15-6(提升) 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t1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C.t3时刻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大
    D.t2到t3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
    【正确答案】 D

    15-7(提升)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弹簧自由伸长时右端刚好在A点处。物体M沿光滑无阻力的水平面向左运动,压缩弹簧运动到B点时,M速度为 0,然后物体M向右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M由A点运动到B点时,物体M的动能增加
    B.物体M由A点运动到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C.物体M离开弹簧向右运动时弹簧一直对它做功
    D.物体M离开弹簧后将向右一直运动下去
    【正确答案】 D

    15-8(提升) 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运动员从B点到D点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到达B点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B.当运动员在C点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等于绳对运动员的弹力
    C.从B点到C点,运动员做减速直线运动
    D.从B点到D点过程中,运动员做加速直线运动
    【正确答案】 B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I-U图像和I-R图像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6-1(基础) 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时,电流为0.2A
    【正确答案】 C

    16-2(基础) 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正确答案】 C
    16-3(巩固) 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翔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B间接入10Ω的电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后,改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观察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B.观察电流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C.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D.观察电流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正确答案】 C

    16-4(巩固) 图甲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50Ω,1A)、图乙是依据五次实验的数据描点绘制的I-R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析图象可得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B.当R由10Ω换为15Ω时,需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得更大
    C.本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为3V
    D.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取值范围为25Ω-50Ω
    【正确答案】 D

    16-5(巩固)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中用到的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他先用5Ω的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B.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4V
    C.将5Ω更换为10Ω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
    D.要获得四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20Ω
    【正确答案】 D

    16-6(提升) 小明用如图的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R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1,正确完成实验,记录各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描点画出下列四幅图,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B.C. D.
    【正确答案】 A

    16-7(提升)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大小的关系”时,采用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 1A”字样。在a、b间先后接入5Ω、10Ω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换上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虽调节滑动变阻器,但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为使电压表示数为1.5V,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  )

    A.将原滑动变阻器改换为新的“30Ω 1A”后重新调节
    B.将原滑动变阻器改换为新的“10Ω 1A”后重新调节
    C.将电源更换为4.5V电压后重新调节
    D.将换上的20Ω定值电阻更换为“30Ω”后重新调节
    【正确答案】 A

    【原卷 17 题】 知识点 应用欧姆定律判断电表示数和灯泡亮度的变化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17-1(基础) 如图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当闭合开关S1、S2时,两灯都能正常发光,当开关S2断开时(  )

    A.灯L1变亮些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路总电阻变小
    【正确答案】 C

    17-2(基础) 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1、A2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

    A.A1不变,A2不变 B.A1不变,A2变小
    C.A1变大,A2不变 D.A1变大,A2变小
    【正确答案】 C

    17-3(巩固)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开关S1、S2闭合时,则(  )

    A.电阻R1、R2是串联的
    B.电流表A测量的是通过电阻R2的电流
    C.若保持开关S1闭合,断开开关S2,电压表V示数将变大
    D.若保持开关S1闭合,断开开关S2,电流表A示数将变小
    【正确答案】 D

    17-4(巩固)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当只断开开关S2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正确答案】 B

    17-5(巩固)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1,小灯泡发光,再闭合开关S2,则(  )

    A.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变小
    C.小灯泡变亮 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正确答案】 A

    17-6(巩固)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变大的是( )

    A.电流表示数 B.电压表V示数
    C.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正确答案】 C

    17-7(提升)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P在A端时,闭合S1、S2,各电表都有示数,灯泡L1、L2都发光,下列对该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P在A端,S2由闭合到断开;V示数不变,A1示数不变
    B.P在A端,S2由闭合到断开;V示数变大,A2示数不变
    C.断开S2,滑片P从A端向右滑动;L1变暗,电流表A1示数变小
    D.断开S2,滑片P从A端向右滑动;L1变亮,电流表A2示数变大
    【正确答案】 D

    17-8(提升)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开关S2由1接到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泡亮度不变
    B.电压表示数不变,小灯泡亮度变暗
    C.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大
    【正确答案】 D

    【原卷 18 题】 知识点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结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8-1(基础)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小明用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
    ①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_____拉动木块,这里利用了 _____的原理;
    ②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_____有关。
    (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 _____(平衡/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_____(是/不是)一对平衡力。
    【正确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平衡 不是

    18-2(基础) 某物理活动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在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中所用木块相同,其中甲、乙、丙将木块平放且丙将两木块叠放,丁将木块侧放;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面做______直线运动,根据甲图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N;
    (2)要想验证猜想一,需要比较______两图;
    (3)通过甲和丁两图比较,可以验证猜想______,丁图中测力计示数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图测力计示数;
    (4)由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______有关。
    【正确答案】 匀速 2.6 甲、丙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等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8-3(巩固)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着物块A运动,根据______的原理,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选填“甲”、“乙”或“丙”)实验;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是否有关;比较______(选填“甲”、“乙”、“丙”、“丁”)两次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小明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正确答案】 匀速 二力平衡 丙 压力大小 乙、丙 错误

    18-4(巩固) 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得出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________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3)在乙图中,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2N,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4)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甲、丙 1.6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18-5(巩固) 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莉同学如图甲操作,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木块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2)在图乙实验中,小方首先拉动木块以2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如图中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接着,小方拉动木块以4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相比乙实验,丙实验中木块上增加砝码是为了增大_____的压力(选填序号“A:砝码对木块”“B:木块对木板”或“C:木板对桌面”),对比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
    (4)小方发现,原来实验在操作中较困难,经老师引导后,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实验中用力F向右拉着木板运动,当F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物理学中,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为f=μF,μ称为这两个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当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在图丁所示实验中,木块重为5N,木板重为10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2,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3,若用拉力F将木板匀速抽出,则拉力F=_____N。
    【正确答案】 是 不是 1.8 不变 B 大 不变 5.5

    18-6(提升)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运动时,此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2)若在图甲铝块上放一外形相同的木块,则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3)若将铝块和外形相同的木块按照图乙所示方式放置,则此时铝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4)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若将图乙中的木块放在铝块上,变成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铝块,使铝块和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的质量是铝块质量的,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5)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损坏,小明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桶内装入适量沙子,使铝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铝块质量为,沙子和小桶总质量为,则铝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用符号表示,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正确答案】 匀速直线 1.6 压力大小 等于 1.92 0

    18-7(提升)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丽将实验器材放在桌上,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a、如图甲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如甲图所示;
    b、如图乙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B上,木块A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如图乙所示;
    c、如图丙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并在木块A上放一钩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如图丙所示。
    (1)通过对比甲和丙图,他们是想探究滑动摩擦力跟 ___________的关系;
    (2)如图甲,实验操作过程中小明发现拉动木块A时很难保证匀速直线运动,这会导致A所受的摩擦力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和小丽利用原来的器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即将拉在A上的测力计固定,用力拉下面的长木板B,实验中,小明 _______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4)如图丁,实验中小丽发现:当F=3N时,木块A相对于桌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长木板B此时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__N。
    【正确答案】 压力大小 不变 不一定 1.8

    【原卷 19 题】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9-1(基础) 某同学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用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

    (1)如图所示,他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_____;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接收到清晰的 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 _____cm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这就是生活中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4)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将观察到光屏上的像 _____,若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 _____。(选填“上移”或“下移”)
    【正确答案】 同一高度 倒立 缩小 实 15 投影仪 上移 下移

    19-2(基础)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生活中的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正确答案】 同一高度 照相机 能 左

    19-3(巩固)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序号
    物距u/cm
    A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_______上,目的是 _______;
    (2)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3)在图乙中,小华把自己的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_____(靠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或者将蜡烛向_______(靠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如图丙是小华设计的表格和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中A处内容是_______;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正确答案】 中心同一高度 使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央 放大 靠近
    靠近
    像距 实验次数太少,不足以寻找普遍规律

    19-4(巩固) 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该实验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在同一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像的中心成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上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实验结束后,交流时发现使用蜡烛进行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你认为“甲”“旧”“上”“王”几个汉字中,适合做成LED光源的字是_______。
    【正确答案】 高度(同一水平线) 缩小 照相机 上

    19-5(巩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以下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比较规范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C.以上都可以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3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移动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cm。或者保持光屏不动,在凸透镜前面加上一个度数合适的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也可以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正确答案】 主光轴上 B 10.0 照相机 左 小于 近视

    19-6(巩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的清晰的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
    (2)实验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通过“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来估测水透镜焦距,此时应将 _____;
    A.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3)实验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会向 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实验中,推动活塞使水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镜片。
    【正确答案】 缩小 B 上 近视

    19-7(提升) 图甲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装置,在图示位置,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物距是______cm,图甲所示光屏上成的是倒立、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2)小明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
    (3)居民住宅的大门上装有“猫眼”,它实际上是一个小圆形玻璃片。室内的人眼贴近“猫眼”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来客。如图乙是打好孔位(OO')的大门的截面和可供选择的三块小圆玻璃片的截面。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做“猫眼”的玻璃片编号应该是______;
    (4)某小组实验时对图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并在“F”形的LED灯和光屏上贴上相同的方格纸,如图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的一个优点______;
    (5)把灯放到光具座的某一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用手指指尖触摸着凸透镜表面,这时光屏上出现灯的像______(选填“会”、“不会”)会缺少一部分;
    (7)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发现有一个中空的平行玻璃砖,中空部分的形状犹如一个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从右侧出射之后,是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光束。
    【正确答案】 21.0 放大 右 3 便于观察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不会 发散

    19-8(提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老师提供了甲、乙、丙三个直径大小相同,但厚度不同的凸透镜;
    ①如图(a),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甲照射,当透镜移至如图a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甲的焦距f=_____cm;
    ②现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乙透镜,光屏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光斑,将透镜从10cm处移至0cm处时,光斑先变小后变大,透镜换为丙透镜,也从10cm处移至0cm处时,光斑一直变大,三个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 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如图(b),凸透镜甲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在上述实验时,小明用不透明纸板将透镜的一部分遮挡,则光屏上的像较不遮挡时相比 _____(选填“较暗”、“较亮”或“不变”);
    (5)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向小丽借来一副眼镜,并将其放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此时小明把物体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发现光屏上又成清晰的像,说明这眼镜的镜片是 _____透镜,小丽视力的缺陷是 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
    【正确答案】 10.0 乙 Ⅱ 倒立 变小 上 较暗 凹 近视

    【原卷 20 题】 知识点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和电路图,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0-1(基础) 小勇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
    (2)闭合开关S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都发光较暗且亮度一直不变,原因是 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下多组电流表的示数及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画出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从图像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_____W。
    【正确答案】 将滑动变阻器下面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左 0.625

    20-2(基础) 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某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所测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阻约为10Ω,电源电压恒为6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电路连接成完整的测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连线时导线不允许交叉)______;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____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当调到_____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数字编号);
    ①电流表断路
    ②小灯泡短路
    ③小灯泡灯丝断了
    ④滑动变阻器短路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4)兴趣小组成员小华通过4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再用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小明指出她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断开 A ② 0.65 不同电压下灯丝温度不同,灯丝的电阻也不同,求电阻的平均值无意义

    20-3(巩固) 有一只小灯泡的铭牌上仅能看清“0.5A”的字样,小强为了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图实验。

    (1)他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3V保持不变,为了排除故障,接下来的操作合理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拧紧开关两端的接线柱
    B.拧紧小灯泡和它两端的接线柱
    (2)他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原理是______(填公式);
    (3)排除故障后,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4)小强对实验进行了拓展,利用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另一只已知额定电流为I1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1,开关S2连接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______;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开关S2连接a,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为I1,读出电阻箱的示数为R0;
    ③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P额=______(用字母表示)。
    【正确答案】 A B P=UI 2.4 1.2 I1

    20-4(巩固) 某班同学居家完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
    A.待测小灯泡一个(额定电压3.8V,电阻约为10Ω)
    B.电源一个(电压6V)
    C.电流表一个(量程0~0.6A和0~3A)
    D.电压表一个(量程0~3V和0~15V)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1A)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图甲是小明已经完成部分连线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明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C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_____;
    (2)小明电路连接完成之后,在开关S闭合之前,从安全性原则出发,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_____端(选填“C”或“D”);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无明显示数,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时,两表示数均无显著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
    A.小灯泡发生短路
    B.小灯泡发生断路
    C.滑动变阻器发生短路
    D.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
    (4)排除故障,小明发现小灯泡较暗,如果要让小灯泡正常发光,他应将滑动变阻器向 _____(选填“左”或“右”)滑动;
    (5)继续实验,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读数U=3.8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可以求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0=_____W;
    (6)小华在做此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电源和滑动变阻器。他正确连接电路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都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请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电源电压太小,使得小灯泡两端电压始终小于3.8V,或者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_____,使得小灯泡两端电压始终大于3.8V;
    (7)小华利用描点法作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的I﹣U图像。观察图像,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 _____。
    【正确答案】 D B 左 1.14 太小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5(巩固) 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正常工作时电阻约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______
    (2)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
    A.检查电路是否短路或断路
    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问题解决后,继续进行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则应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滑片;
    (4)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___________A,由此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_____W;
    (5)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图像是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 右 0.3 0.75 D

    20-6(提升)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阻约为10Ω左右。
    (1)经检查发现图甲所示的电路连线中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______;

    (2)当他连接最后一根线时,小灯泡立即发光,他连接电路时错误的操作是_____
    A.开关没有断开 B.将小灯泡短路了
    C.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 D.电压表与电流表位置接反了
    (3)故障排除后,小明开始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时,为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滑片;小明经多次实验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灯泡I-U图像,由图像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_____W;小灯泡灯丝电阻随电压增大而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小明继续进行实验,在对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时,他设计了表格你认为这张表格的设计______(选填“是”或“不”)合理的;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平均电功率P/W
    1




    2



    3



    (5)小明完成实验后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图,测量另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电源电压为 U,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I额 。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
    ②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只调节滑动变阻器______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额 ,再将另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0;
    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额=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A 右 0.5 增大 不 I额 R1

    20-7(提升)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电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
    (2)请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填序号);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问题解决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此时应将变阻器的滑片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滑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为止;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了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__W;
    (5)另一实验小组电压表被损坏,老师另给该小组两个开关和一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也测出了一个额定电压U额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们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丙所示,请根据电路图和操作步骤完成下列问题:
    ①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I1=______A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动,断开S1,闭合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③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______(用U额、I1、I2表示)。
    【正确答案】 C 左 0.5 0.25

    【原卷 21 题】 知识点 P=W/t,计算机械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1-1(基础) 如图所示为某段盘山公路,从山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长400m,山高60m,一辆5t的货车从山谷匀速开上山顶用时200s且牵引力保持2.5×104N不变。g取10N/kg,求:
    (1)该段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
    (2)货车在匀速爬坡过程中牵引力的功率。

    【正确答案】 (1)30%;(2)5×104W

    21-2(基础) 小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5N的拉力F将重20N的物体,沿长5m高1m的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5s。求:
    (1)拉力F移动的速度;
    (2)拉力所做的功;
    (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正确答案】 (1)1m/s;(2)25J;(3)80%

    21-3(基础) 如图所示,工人将底面积为0.25m2的一箱货物装到卡车上,需要用木板搭建一个斜面。卡车车厢底部离地的高度为1.2m,所用木板长5m。工人沿着斜面匀速将重为1000N的货物推上车,用时1min,若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40%,求:
    (1)工人沿斜面的推力;
    (2)工人推力所做的功率;
    (3)货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正确答案】 (1)600N;(2)50W;(3)360N

    21-4(巩固) 斜面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简单机械,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重力为50N的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木块移动1m,记下测力计的示数,测出此过程木块上升高度为0.2m,经过计算得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2.5%,求:
    (1)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2)木块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正确答案】 (1)16N;(2)6N

    21-5(巩固) 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0.4kg的物体,从底端沿斜面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所用时间为4s,斜面长s=1m、高h=0.2m,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g=10N/kg)求: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2)拉力所做的总功和总功率;
    (3)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正确答案】 (1)0.8J;(2)1J,0.25W;(3)0.2N

    21-6(巩固) 一物块重2.5N,在拉力F的作用下从底部沿斜面匀速运动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用时6s。此过程F做的功W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物块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求:
    (1)图1中,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F做的总功是多少?
    (3)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4)拉力F是多少?

    【正确答案】 (1)2.75J;(2)3.6J;(3)76.4%;(4)2N

    21-7(提升)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通过滑轮装置将质量是100kg,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沿斜面由底端匀速地拉到顶端,工人所用的拉力F始终与斜面平行,斜面长是10m,高为6m,物件对斜面的压强为8000Pa,动滑轮重200N,不计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始终为其重力的k倍,g取10N/kg。求:
    (1)物件对斜面的压力F压;
    (2)若工人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410N,求此时装置的机械效率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
    (3)若某工人的拉力最大为515N,则他能拉起最大重力为多少N的物体。

    【正确答案】 (1)800N;(2)73.2%,100N;(3)1300N

    21-8(提升) 如图所示,工人沿斜面用一定大小的力F把一重为1500N的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推到顶部(不计物体本身大小)。已知斜面长L=5m,高h=2m。
    (1)若该过程中斜面的效率为80%,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若斜面光滑没有摩擦,请分析推理说明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推力F的变化情况。

    【正确答案】 (1)150N;(2)增大

    【原卷 22 题】 知识点 浮力与压强的综合问题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2-1(基础)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40g的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漂浮,(取)。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正确答案】 (1);(2)

    22-2(基础) 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密度为0.6×103kg/m3 , 静止在装有足量水的容器中,且上下底面与水面平行,求:

    (1)木块的质量;
    (2)木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4)水对木块下底面的压强.(取g=10N/kg)
    【正确答案】 (1)0.6kg(2)6N(3)6×10-4m3(4)0.6×103Pa

    22-3(巩固) 底面积为、重为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重为的木块A轻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g取)求:
    (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2)物体B的密度;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正确答案】 (1);(2);(3)

    22-4(巩固) 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底部,向容器内加水,物块上浮,被拉直后的细线长10cm。当物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甲)。细线拉力为1N;继续加水,当物块刚好浸没时(如图乙),停止注水,并剪断细线,使物块上浮直至漂浮,求:
    (1)物块处于图甲所示状态时所受浮力大小;
    (2)物块的密度;
    (3)图乙中剪断细线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正确答案】 (1)5N;(2)0.4×103kg/m3;(3)300Pa

    22-5(巩固) 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个底面积为5.0×10﹣3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深度的水,水的质量为0.5kg。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5.0×10﹣5m3不吸水的物块放入水中,其状态如图甲所示,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
    (1)求图甲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物块的密度;
    (3)用力F将物块压至图乙所示位置,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正确答案】 (1)0.4N;(2);(3)20Pa

    22-6(巩固)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深为0.5m,容器底面积为0.4m2,木块的体积为4×10-3m3,木块的密度为0.8×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试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木块受到的浮力;
    (3)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正确答案】 (1)5×103Pa,2×103N;(2)40N;(3)32N

    22-7(提升) 如图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A放在水平面上,内放个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B(B厚度不计,且与A底部未紧密贴合)。容器A底面积为300cm2,容器B质量为800g,底面积为200cm2,高度为20cm。正方体木块边长为10cm,密度为0.5g/cm3(每个木块放入容器B后会立即吸水100g),求:
    (1)木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B中的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
    (2)把一个木块缓慢放入容器B中,当木块最终静止时,溢出的水的体积;
    (3)把n个木块缓慢放入容器B中,然后全部取出,容器B能够在A中浮起时,n的最小值(不计取出木块时表面沾的水)。

    【正确答案】 (1)2000Pa;(2)5×10-4m3;(3)3

    22-8(提升) 图甲是小张“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装置。它是由容器A和B构成的连通器,A的底面积为,B的底面积为,B容器底的中间部分有一个面积为的方形孔。现将边长为,质量为的正方体木块放在B容器中,且木块与容器底的方形孔密合覆盖,然后向B容器缓慢注入深的水(如图乙所示),发现木块没有上浮,静止在B容器底部。(,g取)
    (1)求图乙中木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小张向A容器内注水,当水位到达时(如图丙),木块恰好向上开始运动,请通过计算分析木块所受浮力产生的原因;
    (3)当木块上浮至静止时,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为多少。

    【正确答案】 (1);(2)见解析;(3)

    【原卷 23 题】 知识点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的电阻、电流及电压,含有变阻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的计算式P=UI及推导式的应用,动态电路中电功率的最值问题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3-1(基础)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2A”字样,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的示数为2V。求:
    (1)电阻R1的阻值;
    (2)当滑片P移动至最左端时,电路中的电流。

    【正确答案】 (1)30Ω;(2)0.16A

    23-2(基础) 如图所示,灯泡L标有“8V 4W”的字样,开关S闭合,滑片P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灯泡正常发光(假定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
    (1)灯泡的电阻RL;
    (2)电源电压U;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4)整个电路的最小功率。

    【正确答案】 (1)16Ω;(2)12V;(3)16Ω;(4)4.5W

    23-3(基础)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3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当S、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A,当S、S2闭合,S1断开,且滑片P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1A。(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求:
    (1)电源电压U;
    (2)灯泡的阻值;
    (3)电路中消耗的最小总功率。

    【正确答案】 (1)6V;(2)10Ω;(3)0.6W

    23-4(巩固)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8V,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当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6A,电压表的示数为3.6V。
    (1)求R0的阻值;
    (2)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正确答案】 (1)10Ω;(2)80Ω;(3)10.8W

    23-5(巩固)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1=10Ω,与滑动变阻器R2“40Ω 0.5A”串联接在电路中。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移动滑片P,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求:
    (1)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节范围;
    (2)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
    (3)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
    (4)定值电阻的功率范围;
    (5)电路消耗的功率范围。

    【正确答案】 (1)10~40Ω;(2)0.12~0.3A;(3)1.2~3V;(4)0.144~0.9W;(5)0.72~1.8W

    23-6(巩固) 如图所示电路,小灯泡L1规格为“8V,4W”,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滑=8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小灯泡L正常发光。
    (1)求电源电压及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2)拆除小灯泡L1,从L1“8V, 4W”、L2“8V ,8W”、L3“8V, 2W”中选择一个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试判断接入哪个灯泡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能使电路的总功率达到最大,并计算电路的最大功率。(假设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满足要求,灯丝电阻不受温度影响)

    【正确答案】 (1)12V,2W;(2)L2,7.2W

    23-7(提升) 图甲是可自动调节亮度台灯的电路图。灯泡标有“48V、24W”字样,R1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60Ω。当光照强度为E1时,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24Ω时,灯正常发光(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
    (1)灯泡正常发光5min消耗的电能;
    (2)电源电压;
    (3)光照强度在之间,通过调节R2,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范围。(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

    【正确答案】 (1)7200J;(2)72V;(3)

    23-8(提升)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定值电阻R2=30Ω。当只闭合开关S1、S2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中时,灯泡L正常工作;当只闭合开关S1、S3时,调节滑片P至中点处时,电流表示数为0.3A,求:
    (1)灯泡的电阻;
    (2)电源电压;
    (3)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只闭合开关S1、S2时,灯泡L消耗的功率范围。

    【正确答案】 (1)12Ω;(2)18V;(3)0.75W~3W


    答案解析


    1-1【基础】 【正确答案】 升华 凝华
    【试题解析】 详解:
    [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2]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1-2【基础】 【正确答案】 凝华
    【试题解析】 详解:
    “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窗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1-3【巩固】 【正确答案】 液化 凝华
    【试题解析】 详解:
    [1]碘化银加速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气态变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
    [2]碘化银加速水蒸气变成成冰晶,是气态变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
    1-4【巩固】 【正确答案】 升华 凝华
    【试题解析】 详解:
    [1][2]玻璃泡内壁会变黑,是因为灯泡在使用的过程中,玻璃泡内的钨丝在高温下先从固态钨直接变成了钨蒸气,这个过程叫做升华;灯停止工作时,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由钨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钨留在了玻璃泡的内壁,这个过程叫做凝华;所以,使用时间长了,玻璃泡的内壁就会变黑。
    1-5【巩固】 【正确答案】 凝华 不同
    【试题解析】 详解:
    [1][2]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凝华;雨凇是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故“雨凇”、“雾凇”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不同的。
    1-6【巩固】 【正确答案】 升华 内 液化 蒸发
    【试题解析】 详解:
    [1]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变为了气态。
    [2]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温度低于室内的温度,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因此,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3]从寒冷的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内的温度,故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放热液化形成的。
    [4]的坎儿井可有效降低水的温度、减小水的表面积、减小空气流动对水蒸发的影响,因此,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1-7【巩固】 【正确答案】 热胀冷缩 凝华
    【试题解析】 详解:
    [1]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罐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以看到油柱上升,这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作简易温度计。
    [2]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冰熔化吸收热量,使罐底温度降低;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底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1-8【提升】 【正确答案】 液化 凝固 升华 凝华 蒸发 液化
    【试题解析】 详解:
    1、“白气”是雾状小水珠,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2、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是鱼、肉中的水凝固成的冰.3、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是冰升华成水蒸气.4、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5、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是蔬菜、水果中的水变为水蒸气蒸发了.6、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流出的.
    点睛:熟练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提升】 【正确答案】 液化 外 放出 凝华 内
    【试题解析】 详解:
    [1][2][3]水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这是因为玻璃窗外侧的水蒸气遇上冰冷的玻璃窗,液化成小水珠,是附着在玻璃窗外侧的;水蒸气变成水珠会放出热量;
    [4][5]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上会结一层美丽的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这是房间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冰冷的窗,凝华形成的,这是附着在玻璃窗内侧。
    2-1【基础】 【正确答案】 振动
    【试题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火箭的轰鸣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基础】 【正确答案】 振动
    【试题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3【巩固】 【正确答案】 ③ ⑤
    【试题解析】 详解:
    [1][2]①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一些;②听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③用手按住正在发生的琴弦,琴声会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笛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按住不同的孔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⑤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说明空气和液体能够传声。故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③;能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的是⑤。
    2-4【巩固】 【正确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放大为乒乓球明显的振动
    【试题解析】 详解:
    [1]用小锤敲击音叉,发现悬线下的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同时听到音叉发出清脆悠长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叉的振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是否在振动,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放大为乒乓球明显的摆动。
    2-5【巩固】 【正确答案】 空气 音调
    【试题解析】 详解:
    [1]物体是由振动发声的,演奏时用嘴对准哨口,通过管内空气振动产生声音。
    [2]演奏陶笛时,演奏者手指按压不同按孔,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导致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从而改变音调的高低。
    2-6【提升】 【正确答案】 振动 相等
    【试题解析】 详解:
    [1][2]登山队员大声交谈时发出的声波会引起积雪振动,如果有声波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相等,就会引起共振,从而造成雪崩。
    2-7【提升】 【正确答案】 停止 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更高 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
    【试题解析】 详解:
    (1)[1][2][3]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停止振动,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4][5]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小纸片跳得更高,说明纸盒的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此时他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增大。
    3-1【基础】 【正确答案】 反射 太阳
    【试题解析】 详解: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它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源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故此现象中太阳是光源。
    3-2【基础】 【正确答案】 反射
    【试题解析】 详解: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光被水面反射后形成的现象.
    3-3【巩固】 【正确答案】 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
    【试题解析】 详解:
    [1]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故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3]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3-4【巩固】 【正确答案】 直线传播 反射 虚 不变
    【试题解析】 详解:
    [1]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
    [2][3]水中的“荷花”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是虚像。
    [4]水中的“荷花”大小跟荷花的大小有关,跟荷花到水面的距离没有关系,所以当水面下降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5【巩固】 【正确答案】 反射 虚
    【试题解析】 详解:
    [1][2]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6【提升】 【正确答案】 ③⑤ ①④ ②⑥
    【试题解析】 详解:
    [1][2][3]①静湖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②池清疑水浅,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的水底的“像”比水底的实际位置浅;
    ③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④隔墙潜望,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⑤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⑥星星闪烁,当星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
    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③⑤;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①④;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②⑥。
    3-7【提升】 【正确答案】 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色散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试题解析】 详解:
    (1)[1]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现象引起的。
    (2)[2]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指“准星、缺口、目标”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3]在平静的湖面看到的蓝天白云是蓝天白云通过水面成的像,水平相当于镜面,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4]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由于池底反射的光有水面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5)[5]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光线被挡住,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去就是物体的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6)[6]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发生两次折射,由于玻璃对不同色光的偏着能力不同,折射后可以产生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7)[7]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
    (8)[8]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光造成的。
    4-1【基础】 【正确答案】 35.0 0.07
    【试题解析】 详解:
    [1]小车在位置A处时,车头刚好对齐的是1dm刻度线,小车在位置B处时,车头对齐的是4.50dm刻度线,所以小车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通过的距离是3.50dm,也就是35.0cm。
    [2]根据数字钟显示,小车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用时5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

    4-2【基础】 【正确答案】 匀速 0.4
    【试题解析】 详解:
    [1]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乙球所用时间为
    t=0.02s×3=0.06s
    乙球从a到b通过的路程为
    s=2.40cm=0.024m
    乙球的速度为

    4-3【巩固】 【正确答案】 不是 117.5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小球通过距离越来越大,根据

    可得,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小球这段运动不是匀速下落。
    [2]由图知OZ段的距离为18.8c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4×0.04s=0.16s
    OZ段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4-4【巩固】 【正确答案】 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0.5
    【试题解析】 详解:
    [1]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运动的总时间之比。故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该位置停下的同时记录时间(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保证路程和时间的统一,并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3]根据图示可知,BC段的的路程sBC=40.0cm,BC段的时间是tBC=0.8s,BC段的平均速度

    4-5【巩固】 【正确答案】 小 时间 80.0cm A
    【试题解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2)[2]此实验中误差是由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引起的,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选择分度值小的刻度尺来减小测量的误差,减小木板的坡度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增加的越慢学生更容易观察,因此测量时间误差更小。
    (3)[4]长度的读数中一定要注意估读,从图中可知AC的长度是80.0cm。
    [5]从图中可知AC的长度是80.0cm,时间为5s由公式可知

    (4)[6]A.测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大,由公式可知速度会偏小。故A正确;
    B.将小车拿到点释放,测出小车从到点的时间大于在点释放所测的时间,因为在点释放小车的的速度为零,而在点释放小车在的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和的长度相同,但是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段的时间大于的时间,因此段的平均速度小于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故选A。
    4-6【巩固】 【正确答案】 不是 20.0 40.0
    【试题解析】 详解:
    (1)[1]由图示可知,纸锥纸锥从A到D的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纸锥从A到D的下落过程不是匀速运动。
    (2)[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点对齐刻度60.0cm,F点对齐刻度80.0cm,则E到F的路程
    s=80.0cm-60.0cm=20.0cm
    [3]EF是相邻的两点,由于每0.5秒拍照1次,则纸锥完全通过EF段的时间
    t=0.5s
    则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

    4-7【提升】 【正确答案】 方便测量时间 加速 40.0 0.2 小 >
    【试题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要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小车运动的路程s,根据公式 计算出速度。
    (2)[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时间。
    (3)[3]甲乙段所用的时间为

    小车经过乙丙段所用的时间为

    甲乙段的路程等于乙丙段的路程,乙丙段所用的时间较少,由可知,乙丙段的平均速度较大,说明小车沿斜面滑下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即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4)[4]甲乙段的路程为

    [5]乙丙段的路程为

    乙丙段的平均速度为

    (5)[6]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后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甲丙段的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的甲丙段的平均速度 偏小。
    [7]小车从甲位置由静止滑下时,做加速运动,即小车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总路程的 ,则小车经过路程 中点时的速度 较大,即 。
    4-8【提升】 【正确答案】 变速 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大于 EF C
    【试题解析】 详解:
    (1)[1][2]由图知道,在相等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3]从C到E,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CE间的距离为
    s=8.00cm-2.00cm=6.00cm=0.06m
    小球运动的时间
    t=2×0.2s=0.4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
    s′=12.50cm-0.00cm=12.50cm=0.125m
    小球运动的时间
    t′=5×0.2s=1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即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4]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5] 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下落运动(加速下落)的是C图。
    5-1【基础】 【正确答案】 强
    【试题解析】 详解: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5-2【基础】 【正确答案】 电荷的转移
    【试题解析】 详解:
    不同的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当头发和塑料梳子摩擦时,束缚电子弱的物体就会转移到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上,缺少电子的物体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多了电子而带负电,因此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5-3【基础】 【正确答案】 质子 B
    【试题解析】 详解: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B所示,图A是枣糕模型。
    5-4【巩固】 【正确答案】 负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毛衣的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弱,梳子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强,故毛衣与梳子摩擦起电时,毛衣失去电子带正电,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
    5-5【巩固】 【正确答案】 失去 正 吸引
    【试题解析】 详解:
    (1)[1][2]由题意可知,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物体带正电,次序在后的物体带负电;由表格中西耳斯资料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石棉次序在前,所以石棉带正电,即石棉是失去电子。
    (2)[3]由表格中西耳斯资料可知,石棉与羊毛相互摩擦,石棉次序在前,所以石棉带正电;由表格中西耳斯资料和赫西蒙科马利资料可知,尼龙与云母相互摩擦,尼龙的次序在前,所以尼龙带正电,云母带负电;则石棉与云母将由于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5-6【巩固】 【正确答案】 正 吸引轻小物体
    【试题解析】 详解:
    [1]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若气球与头发摩擦过程中得到了电子,则头发会失去电子,带正电。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气球与头发摩擦后靠近面巾纸剪成的纸花,躺着的纸花就立起来了,还会随气球摆动是由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5-7【巩固】 【正确答案】 排斥 得到
    【试题解析】 详解:
    [1][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失去电子带正电,塑料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8【提升】 【正确答案】 负 失去 一定不带正电
    【试题解析】 详解:
    [1]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对外显正电,核外电子显负电。
    [2]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失去电子,从而带上了正电。
    [3]由图知,玻璃板吸引泡沫块,这说明泡沫块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或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较小物体。所以小泡沫一定不带正电。
    5-9【提升】 【正确答案】 得到 负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绝缘体
    【试题解析】 详解:
    [1][2][3]由题意知,被喷涂的工件带正电,所以雾化后的涂料微粒应该带负电,这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才能使涂料吸附在工件上;因此可判断雾化后的涂料微粒通过枪口时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又由于各涂料微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均匀散开。
    [4]为了防止喷枪外壳带电,喷枪外壳应采用绝缘体材料制成。
    5-10【提升】 【正确答案】 弱 带负电 电子的转移
    【试题解析】 详解:
    [1][2][3]由示意图可知,物体A和物体B相互摩擦时,A物体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B物体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非创造电荷。
    6-1【基础】 【正确答案】 短路
    【试题解析】 详解:
    小明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了,这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是过大的;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另一个是电路中总功率过大。检查发现插头处的绝缘皮已经破损,此时零线和火线能搭接在一起,发生了短路现象。
    6-2【基础】 【正确答案】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短路
    【试题解析】 详解:
    [1]家庭电流中电流过大总共有2个原因:短路和总功率过大,图甲:用电器总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功率之和,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总功率越大,根据公式,电流会非常大。
    [2]图乙:金属线将火线和零线接通,造成短路,电流直接通过导线,由于导线电阻很小,导致电流过大。
    6-3【巩固】 【正确答案】 地 并 电路总电流过大
    【试题解析】 详解:
    (1)[1]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2)[2]多个用电器同时插在插线板上工作,它们都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连接方式是并联。
    (3)[3]将电烤箱的插头插入插线板,闭合开关,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了,原因可能是电烤箱的功率过大,导致电路总电流过大。
    6-4【巩固】 【正确答案】 大 增大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于导线绝缘皮老化龟裂,通电时发生短路,电路中的电阻几乎为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电阻很小时,会造成电流过大。
    [2]根据P=I2R,由于接触不良导致连接处的电阻变大,电流一定时,此处功率增大,在一定时间内,搭接处产生的电热增多,此处温度升高会引起火灾。
    6-5【巩固】 【正确答案】 总功率过大 火线 电阻
    【试题解析】 详解:
    [1][2]根据P=UI有

    可知,在家庭电路中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就越大,而导致金属导线发热引燃了外面的绝缘皮;为了安全,要在火线上安装保险丝,当保险丝熔断时,用电器是不带电的,以保证电路安全。
    [3]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相同条件下,细保险丝比粗保险丝电阻大,根据Q=I2Rt知,相同时间细保险丝比粗保险丝产生热量更多,更容易熔断。
    6-6【提升】 【正确答案】 总功率过大 甲
    【试题解析】 详解:
    [1]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的,大功率用电器一般不同时使用,是为了避免因总功率过大而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
    [2]在图甲中导线绕半圈,其环绕方向和接线柱拧紧方向相同,导线和接线柱接触良好;在图乙中导线绕半圈,其环绕方向和接线柱拧紧方向相反,接线柱拧紧时,导线容易脱落,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6-7【提升】 【正确答案】 减小 总功率过大 不能
    【试题解析】 详解:
    [1]更换导线之后,导线的横截面积变大,在材料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其电阻减小,而相同的用电器工作,线路中电流基本相同,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减小。
    [2]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是流过空气开关的电流过大,而引起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发生短路或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所以可能是电热水壶插头内部短路,也可能是家里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3]虽然人站在绝缘登上,但是由于火线、人的一只手、人的另一只手、零线够成闭合回路,电流会流过人体,造成触电,故不能防止此类触电事故。
    7-1【基础】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此时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7-2【基础】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7-3【巩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相对于小车没有运动,也没有运动的趋势,所以没有受到摩擦力,故人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小车的支持力,两个力大小相等,如下图所示:

    7-4【巩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静止在轿厢内的物体,与桥厢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做对平衡力作用,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竖直向上,过物体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带箭头的直线表示重力G,过物体的重心做竖直向上的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支持力F,如图所示:

    7-5【巩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小球在竖直的细绳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球与墙壁虽然接触但不发生挤压,所以小球不受支持力的作用;则小球受到重力G和拉力F的作用,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F的方向沿绳子向上,两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球的重心上,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作图时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如下图所示:


    7-6【提升】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小球在支架上受到重力和杆的支持力,小球静止,所以受力平衡,所以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一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

    7-7【提升】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的物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垂直于传送带向上的支持力F支,作用点都画在物块的重心上,其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8-1【基础】 【正确答案】 440 距离
    【试题解析】 详解:
    [1]阻力臂的大小为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

    [2]如图所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但是省了距离。
    8-2【基础】 【正确答案】 10 省力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题知,杠杆在水平位置,则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则拉力为

    [2]由于动力臂lOB大于阻力臂lOA,所以该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8-3【基础】 【正确答案】 F 竖直向下
    【试题解析】 详解:
    [1][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



    格,所以

    弹簧测力计应钩在F点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8-4【巩固】 【正确答案】 1400
    【试题解析】 详解:
    木制电线杆的两端分别为A和B,如图所示:

    抬A端,以B点为支点

    抬B端,以A点为支点



    可得

    8-5【巩固】 【正确答案】 1.6 300 不变
    【试题解析】 详解:
    [1][2]由图可知动力F作用在A点时,支点在轮轴处,因此F的力臂是,阻力(重力)的力臂,由

    得,竖直向上的力为

    [3]在倒泥时要把车把抬高,若作用在A点的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则在抬高车把的过程中,动力的力臂始终变小,阻力(重力)不变,阻力的力臂也变小,但动力臂阻力臂比值保持不变,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力的大小不变。
    8-6【巩固】 【正确答案】 3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支点为O,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阻力臂为OA;力F方向与OB成30°夹角,F的力臂为O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垂线,根据数学知识可知,F的力臂为OB的一半,即为0.5OB;A的重力为
    G=mg=0.2kg×10N/kg=2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F×0.5OB=G×OA
    F×0.5×(1.5m+0.5m)=2N×1.5m
    解得
    F=3N
    8-7【巩固】 【正确答案】 0.9
    【试题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OB=5cm,OA=15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物×OB=G砣×OA
    即有
    m物g×OB=m砣g×OA
    则物体的质量为

    8-8【提升】 【正确答案】 3
    【试题解析】 详解:
    由物理常识可知,托盘天平的支点在中间的刀口处,设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的质量分别为m左和m右,游码的质量为m,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即左右两盘重力的力臂相同,根据图示可知其力臂均为L1,当游码位于零刻度线时,天平横梁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m左g×L1+mg×L2=m右g×L1﹣﹣﹣﹣﹣①
    当游码位于最大刻度5g处时,此时左盘放5g的物体,天平横梁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m左+5)g×L1=mg×L3+m右g×L1﹣﹣﹣﹣﹣②
    (为避免质量单位g与常数g混淆,表达式中5后面没有写单位),②式-①式,化简可得
    m(L2+L3)=5L1
    则游码的质量

    8-9【提升】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1]一块砖的长度为L,砖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三块砖从上往下记为1、2、3)
    首先分析第1块砖的重心在距砖的右端处,第1块砖放在第2块砖上面,第2块砖的右端是第1块砖的支点,当第1块砖伸出的长度为时,砖的重心恰好在支点上,第1块砖恰能平衡,如果砖伸出的长度大于,砖将翻倒,不会平衡,因此第1块砖伸出的最大长度是砖长的;
    其次第1与第2块砖组成的整体重心(找砖组成的整体重心可用杠杆平衡条件)在它们的几何中心,它们重心距第2块砖最右端的距离是,第3块砖的右端是它们的支点,则第2块砖伸出的最大长度是砖长的
    最后第1、2、3三块砖组成的整体重心位置距第3块砖最右端的距离是,桌子的右端边缘是上面3块砖的支点,所以第3块砖伸出的最大长度是砖长的。
    9-1【基础】 【正确答案】 2.52×107J
    【试题解析】 详解:
    由Q放=cmΔt可得,3000kg水温降低2℃放出的热量为
    Q放=c水mΔt=4.2×103J/(kg·℃)×3000kg×2℃=2.52×107J
    9-2【基础】 【正确答案】 8.6×107 4.3×107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题可知,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2]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着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柴油的质量变少后,剩余柴油的热值不变,仍为4.3×107J/kg。
    9-3【巩固】 【正确答案】 0.06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得水的质量

    水吸收的热量

    由题知

    所以

    由得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

    9-4【巩固】 【正确答案】 4.2×108 125
    【试题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为
    Q放=mq=10kg×4.2×107J/kg=4.2×108J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Q放×10%=4.2×108J×10%=4.2×107J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即水的末温为100℃,由Q吸=c水m水(t﹣t0)得水的质量为

    9-5【巩固】 【正确答案】 40
    【试题解析】 详解: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qV=3.2×107J/m3×0.125m3=4×106J
    已知该热水器的效率是84%,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84%×4×106J=3.36×106J
    设热水器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到t(即末温),则
    Q吸=c水m水(t-t0)

    3.36×106J=4.2×103J/(kg·℃)×40kg×(t-20℃)
    解得:t=40℃,即能将40kg初始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40℃。
    9-6【提升】 【正确答案】 热值大 污染小 不使用热水器时要关闭天然气 8.4×106J 85%
    【试题解析】 详解:
    (1)[1][2][3]由可知,在质量相同时,燃料的热值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越多;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等燃料,对大气的污染小;不使用热水器时要关闭天然气,这样能节约能源。
    (2)[4]水吸收的热量为

    (3)[5]消耗的天然气为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6]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为

    9-7【提升】 【正确答案】 化学 1×108J 3.6×107J 46%
    【试题解析】 详解:
    (1)[1]燃油具有化学能,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2]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q油m=4.0×107J/kg×2.5kg=1×108J
    (3)[3]已知该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为
    f=900N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为
    F=f=900N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vt=80km/h×0.5h=40km=4×104m
    则汽车在行驶中牵引力做的功为
    W=Fs=900N×4×104m=3.6×107J
    (4)[4]蓄电池能够储存的最大电能是E=1.0×108J,由题意可知蓄电池组的电能增加的最大电能为
    W′=10%×1.0×108J=1.0×107J
    该汽车内燃机的效率为

    10-1【基础】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详解:
    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15Ω,
    R2==20Ω,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
    I2<I1,
    所以,当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I2=0.5A,
    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
    U=I(R1+R2)=0.5A×(15Ω+20Ω)=17.5V。
    10-2【基础】 【正确答案】 24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电阻R1和R2串联,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为

    根据可知电阻R2通电产生的热量为

    10-3【巩固】 【正确答案】 30 1
    【试题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如果两电阻串联,则电流相同,为了安全,最大电流不超过,由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得总电压为

    [2]根据题意,两电阻两端分别允许的最大电压为


    所以为了电路安全,并联时电源电压不超12V,由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得干路的最大电流为

    10-4【巩固】 【正确答案】 6 2 2.4 96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中R1被电流表短路,电路中只有R2工作,由

    可知,电源电压为

    [2]若把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则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

    电路的电流为



    可知,R1两端的电压为

    [3]此时电路的总功率

    [4]通电1min后,R2所产生的热量为

    10-5【巩固】 【正确答案】 16.5 1.1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两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则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此时,乙灯两端的电压为9V。据题意得,甲灯的电阻

    则甲灯的电压
    U甲=IR甲=0.5A×15Ω=7.5V
    该串联电路两端的允许加的最高电压
    U=U甲+U乙=7.5V+9V=16.5V
    [2]两灯串联时,灯泡两端的最大电压为9V,则通过乙的电流为0.5A,通过甲的电流

    则干路中的最大电流
    I'=I+I1=0.5A+0.6A=1.1A
    10-6【巩固】 【正确答案】 9V 1.2
    【试题解析】 详解:
    [1]当开关S闭合时,L1、L2都能发光,则乙表不能是电流表,否则,将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两极上,这是不允许的,故乙表只能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甲表也不能是电流表,否则,闭合开关后,电流表与灯L2并联,L2不发光,故甲表也是电压表。根据灯的规格可知,L1的额定电流1A小于L2的额定电流1.5A,由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则电路的最大电流为1A,由串联电阻的规律及欧姆定律,乙表的最大示数为
    U1=I1(R1+R2)=1A×(6Ω+3Ω)=9V
    [2]分析电路的连接关系时,电流表可视为一根导线,电压表所在的支路可视为断路。若当开关S断开时,灯L1、L2都能发光,因甲表在干路上,故甲表只能是电流表,甲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乙表与L2串联,若乙表是电压表,则L2不发光,故乙表只能是电流表,乙表测L2这个灯的电流;因电流表允许的最大电流为0.6A,即干路的最大电流为0.6A,由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则有



    则电源电压最大为
    U=1.2V
    10-7【提升】 【正确答案】 甲 2.4×105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P=UI可知,甲的额定电流为

    乙的额定电流为

    室内插座的额定电流是5A,乙的额定电流大于插座的额定电流,甲的额定电流小于插座的额定电流,所以应该选用甲电热水壶。
    [2]由可知,甲电热水壶正常工作2min产生的热量

    乙电热水壶正常工作2min产生的热量

    两壶产生的总热量

    10-8【提升】 【正确答案】 12V 10Ω
    【试题解析】 详解:
    [1][2]设电源电压为U,设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点时,电路中电流为I1,根据题意有
    U2=I1R2=6V ①
    10秒内R1产生的热量为36J可以得出

    此时电源电压
    U=I1R1+6V; ③
    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为I2,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V可得:

    且电源电压不变,故有
    U=I2R1+4V; ⑤
    由①④可得:
    (I2﹣I1)R2=2V
    由③⑤可得:
    (I2﹣I1)R1=2V
    故R1=R2,设R1=R2=R;

    把⑥代入①可知R2=10Ω,所以R1=10Ω;
    代入③可知
    U=0.6A×10Ω+6V=12V.
    11-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以国旗为参照物,护卫队战士与国旗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护卫队战士是静止的,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国旗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国旗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护卫队战士为参照物,国旗与护卫队战士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国旗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升旗台为参照物,护卫队战士与升旗台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护卫队战士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11-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因为机翼模型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当用电吹风从侧面向它吹风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机翼模型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
    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此物体做了功,故B正确;
    C.水凝固成冰,温度保持不变,但放出热量,所以内能减少,故C错误;
    D.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11-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邮箱,目的是减小质量,减小惯性,使歼击机更加灵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发射卫星时,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利用卫星的惯性,更加容易发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车里的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则是以向前的自己为参照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因两人都是匀速且并排上行,故两人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5【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①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带来的伤害,但不能减小惯性,故①错误;
    ②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故②正确;
    ③行驶中的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故③正确;
    ④锤头与锤柄原来都向下运动,锤柄撞在硬物上停止了运动,锤头仍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这是由于锤头具有惯性,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6【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 错误;
    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增加,比如: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状态变了,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11-7【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当火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小球和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随车一起运动;当火车突然减速时,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地板是光滑的,水平方向上两个小球都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都不会改变,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小球的运动速度大于减速后火车的运动速度,相对于火车向右运动,所以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都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保持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8【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的温度高,而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表述,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赛龙舟时,以疾驰的龙舟为参照物,岸边站立的观众不断往后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赛龙舟时,用力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的作用力使龙舟向前运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香囊清香四溢,香味分子在空气中飘散,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触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可知,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可知,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测量物体质量时,应使用镊子加减砝码,防止手污染砝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称量过程中,可通过调节砝码的数量或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测量大气压时,外界大气压大小不变,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变,题中说明,管内水银面的竖直高度为750mm,管内水银面上方为真空,则此时大气压强的大小为750mm水银柱的压强值,若再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增加到760mm,但是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水银面上方还是真空,则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变,还是750mm水银柱的压强值。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向右盘加入最小质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指针往左偏,说明左边较重;接下来的操作,不能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因为在放砝码前,就已经调节了平衡螺母,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平衡螺母;如果将最小的砝码取下,左边还是较重,指针还是往左偏,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如果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增加砝码,指针会慢慢向右偏转,指针会回到中间位置;如果移动左盘中物体的位置,指针还是偏左;综上所述,此时应进行的操作应该是向右移动游码;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5【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为了保证初始速度相同,实验中应把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的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A错误;
    B.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除了受阻力作用,还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故B错误;
    C.图中三次实验小车都会停下来,因为阻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由图可知,逐渐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就减小得越慢,故D正确。
    故选D。
    12-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于大气压不变,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水做实验,由可知,大气压能支撑的液柱高度会增大,大于玻璃管的长度,无法完成实验,故A错误;
    BC.水银柱的高度取决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的位置和粗细无关,故B正确,C错误;
    D.一标准大气压指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12-7【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A错误;
    B.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C正确;
    D.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错误。
    故选C。
    13-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两个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桌面所受的重力,地面对桌面的支持力是书和桌面的总重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书所受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书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冰球离开球杆后能继续滑行,是由于冰球具有惯性,而此时冰球不再受到球杆的推力,故A错误;
    B.击球时,球杆对冰球的作用力与人对球杆的作用力不是发生在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冰球滑行时,冰球所受重力与冰面对冰球的摩擦力不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运动员匀速转弯时,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3-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人坐在吊椅上静止时,吊椅处于平衡状态,人对吊椅的压力加上吊椅的重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平衡力,故A错误;
    B.人坐在吊椅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吊椅所受的压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人对吊椅的压力垂直吊椅面向下,人对吊椅压力的大小等于人受到的重力,但二者不是同一个力,故D错误。
    故选B.
    13-5【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F向右拉B,使A、B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对B进行受力分析,此时B受到向右的拉力F和A的向左的摩擦力f1,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属于平衡力;对A进行受力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所以A受到B向右的摩擦力f2和地面对A向左的摩擦力f3,故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f2与f3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C。
    13-6【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两个相互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A.重物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C.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时,物体处于平衡态,故细线对重物的拉力等于重物所受的重力,故BC错误;
    D.水平匀速飞行时,重物处于平衡态,重物所受的重力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都是作用在重物上,是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13-7【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甲对乙的压力与乙对甲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乙对甲的支持力与甲的重力都作用在甲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桌面对乙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甲和乙的重力之和,所以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与乙的重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乙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乙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13-8【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扫帚受到地球的引力变小,但质量不会变,故A错误;
    B.扫帚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扫帚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扫帚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扫帚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扫帚的重力作用线一定通过扫帚与地面的接触面,扫帚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扫帚的支持力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扫帚才能直立,故D正确。
    故选D。
    13-9【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详解:
    小明用大小恒定的力F推动木块A、B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A、B作为一个整体,A、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小明对木块A的推力F等干A、B受到的摩擦力之和。
    A.小明对木块A的推力F和桌面对木块A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木块A对木块B的推力和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小明对木块A的推力F和木块B对木块A推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地面对木块A的摩擦力和木块B对地面的摩擦力,此摩擦力不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产生的摩擦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14-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①的右端为N极、小磁针②的左端为N极、小磁针③的左端为S极、小磁针④的左端为N极,故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的器材有形磁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和灵敏电流计,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故能完成探究;由于装置中无电源,所以无法完成的实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14-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铁芯和钢棒对电磁铁磁性的增强效果不一样,换钢棒后,导通后的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可能无法对衔铁产生足够的吸附力,故A错误;
    B.温度达到90°C时,控制电路导通,电磁铁吸附衔铁,右侧的工作电路中电铃接入电路,灯泡不接入电路,此时灯灭铃响,故B正确;
    C.温度达到90°C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温度计、电磁铁上的导线流入电源负极,所以水银温度计和电磁铁是串联关系,故C错误;
    D.若将上端的金属丝向下移,则当温度还未升到90°C,左侧的控制电路即可导通,右侧工作电路产生报警,故报警温度会因此而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14-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到,导线通有电流,小磁针发生偏转,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是用来演示电生磁现象,A正确,不合题意;
    B.电铃的原理是电磁继电器,B正确,不合题意;
    C.图中存在电源,这不是演示发电机的原理,是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C错误,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看到,没有电源,有灵敏电流计,当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会偏转,电路中产生电流,这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5【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闭合开关,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电动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通过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反映,运用了转换法。乙图中,闭合开关,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多说明电磁铁磁性越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图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是电磁感应原理图,闭合开关,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发电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图中螺线管用安培定则进行判断:在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所以B端是N极,故A错误;
    B.该实验是奥斯特实验,即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B错误;
    C.该图中有电源,故当闭合开关时,磁场中的金属棒ab会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C正确;
    D.装置中没有电源,即线圈转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该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是发电机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14-7【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图甲是发电机工作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图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该图相同,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工作的,故B错误;
    C.图丙中,电话的听筒中有一个铁片,当线圈中的电流忽大忽小时,电流的磁场对它的磁力忽大忽小,铁片就会振动起来,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C错误;
    D.图丁中,指南针静止时,指向地磁南极,即地理北极的是指南针的N极,故D正确。
    故选D。
    15-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与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详解:
    高亭宇在水平冰面上加速滑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不变,速度变大。故其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故选C。
    15-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B.在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降落伞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AB错误;
    CD.在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降落伞的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减小,则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运动员在斜坡上加速滑降,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D点与A点相比,势能减少,若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故B错误;
    C.若斜面光滑,物体下滑时做加速运动,则物体在B点的速度一定大于在A点的速度;若BC段光滑,物体在BC段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在C点的速度,所以这种情况下B点的动能大于A点的动能,B点的动能等于C点的动能;
    D.若BC段是光滑的,则B点的动能会等于C点的动能,从C到D,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D点动能大于C点动能,故D正确。
    故选。
    15-5【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甲球静止释放,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所以甲球在M点的速度大于甲球在N点的速度,动能由质量和速度决定,甲球质量不变,所以,甲球在M点的动能比它在N点的动能大,故A错误;
    B.忽略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守恒,两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两球增加的动能都等于各自减小的重力势能,故B错误;
    C.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故两小球的机械能都守恒,又因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所以,两小球的机械能相等,故甲球在N点时与乙球在P点时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
    D.由图知道,Q点的高度等于N点的高度,甲和乙的机械能相等,重力势能相等,所以动能相等,甲和乙质量相等,所以甲球在Q点的速度等于乙球在 N 点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5-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图象可知,t1时刻弹力为0,此时小球刚接触弹簧,在重力作用下小球继续做加速运动,动能继续变大,故A错误;
    B. t2时刻小球速度为0,此时动能最小,故B错误;
    C.t3时刻,此时小球离开弹簧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还未达到最高点,重力势能还会继续增大, 故C错误;
    D. t2到t3时间内,小球在弹力的作用下先加速上升,动能变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继续上升时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变小;综上所述t2到t3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5-7【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物体M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物体M的速度变小,到达B点时,速度为0,物体M的动能减小,故A错误;
    B.物体M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物体M压缩弹簧,使弹簧的形变程度增大,故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故B错误;
    C.做功的必要条件:①力作用在物体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物体M离开弹簧后,弹簧没有作用在物体M上,即弹簧没有力作用在物体M上,则弹簧没有对物体M做功,故C错误;
    D.因为水平面光滑无阻力,物体M离开弹簧后向右运动,水平方向上物体M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不会减小,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故D正确。
    故选D。
    15-8【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从O点到B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在重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B点后,运动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弹力的作用,开始时弹力小于重力,运动员向下左加速运动;在C点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为0,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等于绳对运动员的弹力,此时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经过C点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于重力,运动员做减速运动,运动员的速度逐渐减小,到达D点时,速度为零;由此可知,从O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增加,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不为0,故A错误;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导体的电阻不变,故B错误;
    C.由图像上看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0.4A,故D错误。
    故选C。
    16-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是电流、电阻图象,这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到“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
    详解:
    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电阻,纵坐标表示电流,因此得到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图象是个反比例函数图象,因此说明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不变;故可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故C正确。
    故选C。
    16-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将AB两点间改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闭合开关,电路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且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没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AB两点间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保持AB间的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电压表的示数,所以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C.由图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

    为一定值,故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且电压表的示数为3V,故AC正确,AC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10Ω改接成15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需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得更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示数为,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分压原理有

    当定值电阻最小为5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Ω;
    当定值电阻最大为25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5Ω;
    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取值范围为5Ω-25Ω,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6-5【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 如图所示,R与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将5Ω更换为10Ω后,闭合开关,为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大,即滑片P向右端滑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可得

    当定值电阻最大时,滑动变阻器需要接入最大的电阻为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R2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道,变阻器的电压也不变,由分压原理,两电阻之比为一定值,所以,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或延长线过原点),故A正确;
    B.由图知道,R1、R2、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因为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成反比,故B错误;
    C.由B选项知道,R1随R2的增大而变大,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知道,当R1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故C错误;
    D.由控制变量法知道,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R2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6-7【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当换上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虽调节滑动变阻器,但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因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太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小,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过大造成的,或是由于控制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太小造成的;或是电源电压太大;或电阻R的阻值太大造成的;故可以将原滑动变阻器改换为新的“30Ω 1A”后重新调节或减小电源电压或换上比20Ω小的电阻,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7-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BC.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1控制干路,开关S2控制L2支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总电流,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开关S1闭合,S2断开前后,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开关S1闭合,S2由闭合到断开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灯泡L1的亮度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开关的断开和闭合使电路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当开关断开时,只有L1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为两灯并联,干路电流增大,但对原来的灯L1不影响,则A2的示数不变,A1的示数变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电路中的电流路径是从电源正极、开关到电流表后分两路,一路经R1到电源负极,另一路经R2、S2到负极,故电阻R1、R2是并联;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流表在干路中,则测量R1、R2的总电流,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关都闭合时,电阻R1、R2是并联,电压表测量R2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若保持开关S1闭合,断开开关S2,电阻将被断路,则电压表V测量R2的电压为0,说明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
    D.电流表在干路中,测量干路电流,并联各支路不相互影响,断开开关S2,R2的电流变为0,但R1的电流不变,干路中的电流减小,则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阻R1被短接,所以电压表测得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只断开S2时,R1和R2串联,电压表只测R2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源电源不变,根据公式得,电路中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故选B。
    17-5【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再闭合开关S2后,灯泡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仍侧电源两端的电压,由电源两端的电压恒定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符合题意;
    C.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和两端电压不变,则小灯泡的亮暗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B.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D.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的电压不变,干路电流变大,则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6【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开关S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1接入电路,电流表A和A1都测流过R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闭合开关S,R1、R2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1支路上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A.电流表A1始终测流过R1的电流,开关闭合前后,R1两端电压不变,R1的电阻不变,由可知,流过R1的电流不变,则电流表A1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闭合前后,电源电压始终不变,所以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前,电流表A测R1的电流,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测R1、R2并联后的干路电流,故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然而A1表示数不变,所以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大,故C符合题意;
    D.开关闭合前后,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故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7【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B.P在A端时,闭合S1、S2,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后再与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1所在支路的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S2断开,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L1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L1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AB错误;
    CD.断开S2,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串联电阻的规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1、A2示数变大。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P=I2R可知,L1的实际功率变大,灯泡变亮。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8【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B.闭合S1,S2掷到1时,R1与灯并联,电流表测总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当S2由1掷到2时,R2短路,电路为灯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可知,小灯泡仍正常发光,亮度不变,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B错误;
    CD.因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为电路总电阻,由并联变为串联可知电路总电阻变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1【基础】 【正确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平衡 不是
    【试题解析】 详解:
    (1)①[1][2]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知识。
    ②[3]比较甲、丙可知,控制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4][5]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故此过程中,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因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
    18-2【基础】 【正确答案】 匀速 2.6 甲、丙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等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试题解析】 详解:
    (1)[1][2]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也等于2.6N。
    (2)[3]要验证猜想一,应该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所以,满足要求的是甲、丙两图。
    (3)[4]通过甲和丁两图比较,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了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验证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5]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所以,丁图中测力计示数等于甲图测力计示数。
    (4)[6]由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擦程度有关。
    18-3【巩固】 【正确答案】 匀速 二力平衡 丙 压力大小 乙、丙 错误
    【试题解析】 详解:
    (1)[1][2]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3]在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由图可知,丙中的压力最大,接触面最粗糙,所以丙的滑动摩擦力最大。
    (3)[4]由图甲、乙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可以应用甲、乙所示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5]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必须保证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因此选择乙、丙所示实验。
    (4)[6]由图甲、丁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积都不同,由于没有控制物体的压力相同,因此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18-4【巩固】 【正确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甲、丙 1.6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试题解析】 详解:
    (1)[1] [2]实验中应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
    (2)[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应选择甲图和丙图。
    (3)[4]因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6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2N,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不变,仍然为1.6N。
    (4)[5]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18-5【巩固】 【正确答案】 是 不是 1.8 不变 B 大 不变 5.5
    【试题解析】 详解:
    (1)[1]因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即木块处于平衡状态。
    [2]由甲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2)[3][4]由木块以2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1.8N,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8N。当木块以4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3)[5]乙图实验中,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相比乙实验,丙实验中,在木块上增加砝码,是为了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对比乙、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7]如图丁所示,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长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实验中用力F向右拉着木板运动,当F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变。
    (5)[8]在图丁所示实验中,木块重为5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 =5N×0.2=1N
    方向水平向右,根据力的相互性,木板受到木块施加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木板对地面的压力为
    10N+5N=15N
    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f '= 15N× 0.3= 4.5N
    方向水平向左,若用拉力F将木板匀速抽出,根据力的平衡,则拉力
    F'= 4.5N+1N= 5.5N
    18-6【提升】 【正确答案】 匀速直线 1.6 压力大小 等于 1.92 0
    【试题解析】 详解:
    (1)[1][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此时铝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示数大小,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1.6N,为
    f1=1.6N
    (2)[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在图甲铝块上放一外形相同的木块,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改变,因此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4]甲、乙图中,铝块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保持不变,所以图乙中铝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图甲中铝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4)[5]由图甲可知,单独拉铝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已知木块的质量是铝块质量的,木块的重力是铝块重力的,故图丙中此时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之和大小)

    即图丙中此时压力大小为甲图中铝块对支持面压力大小的,因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6]因木块相对于铝块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为0。
    (5)[7]铝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

    18-7【提升】 【正确答案】 压力大小 不变 不一定 1.8
    【试题解析】 详解:
    (1)[1]由图中甲、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可知,是想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
    (2)[2]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运动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也不变,但会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3)[3]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相对于地面静止,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实验中,小明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4)[4]根据甲图知,A在木板时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2N,根据二力平衡,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即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由力的相互性,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1.2N,方向水平向右,以B为研究对象,当F为3N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B受到A施加的水平向向右的摩擦力、地面施加的滑动摩擦力及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根据三力平衡:fAB+f=3N,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f=3N-1.2N=1.8N
    19-1【基础】 【正确答案】 同一高度 倒立 缩小 实 15 投影仪 上移 下移
    【试题解析】 详解:
    (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2][3][4]如图,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3)[5][6]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15cm时,此时的物距为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4)[7][8]蜡烛变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会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若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下移动。
    19-2【基础】 【正确答案】 同一高度 照相机 能 左
    【试题解析】 详解:
    (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2]由图乙可知,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3)[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此时凸透镜的折光能力比原来的强,所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的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应将光屏向左边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9-3【巩固】 【正确答案】 中心同一高度 使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央 放大 靠近 靠近 像距 实验次数太少,不足以寻找普遍规律
    【试题解析】 详解:
    (1)[1][2]为了使得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心,应该使蜡烛烛焰、光屏的中心和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3]由甲中数据可得,透镜的焦距为
    f=41.0cm-30.0cm=11.0cm
    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4][5]把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远视镜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相当于减小了焦距,使得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以此减小像距,或者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增大像距,从而得到更清晰的像。
    (4)[6][7]由上述分析可得,物距为30cm时,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所成像的像距介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A应该为像距;但该实验只做了一次,没有多次重复实验,寻找普遍规律,存在偶然性。
    19-4【巩固】 【正确答案】 高度(同一水平线) 缩小 照相机 上
    【试题解析】 详解:
    (1)[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2][3]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 ,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4]因为凸透镜成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适合做LED光源的汉字是上字。
    19-5【巩固】 【正确答案】 主光轴上 B 10.0 照相机 左 小于 近视
    【试题解析】 详解:
    (1)[1][2]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且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会成在光屏的中央;“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将三者靠拢,用目测的方法调节,这样容易比较它们的高度。故选B。
    (2)[3]图甲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
    u=v=2f=20.0cm
    则f=10.0cm,即焦距为10.0cm。
    (3)[4]由图乙可知,物距为
    50.0cm-12.0cm=38.0cm>2f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
    [5][6]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3cm,此时物距增大,要想在光屏上再一次成清晰的像,需要将像距减小,即将光屏向左移动;此时的像距小于物距,则光屏移动的距离小于3cm。
    [7]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3cm,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保持光屏不动,像成在光屏的前面,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让光线发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
    19-6【巩固】 【正确答案】 缩小 B 上 近视
    【试题解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来估测水透镜焦距的操作是蜡烛和光屏都右移,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4)[4]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凸透镜的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变强,故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19-7【提升】 【正确答案】 21.0 放大 右 3 便于观察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不会 发散
    【试题解析】 详解:
    (1)[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即
    u=31.0cm-10.0cm=21.0cm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光屏向右移动,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3)[4]凹透镜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用来制作“猫眼”,由图可知,1是平板玻璃,2是凸透镜,3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因此孔OO′内装上这一玻璃片与不装直接观察相比,其观察范围将变大,便于我们看到门外更大范围内的情况。
    (4)[5]LED灯比烛焰更稳定,贴上方格纸能够更好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且无污染。
    (5)[6]把灯放到光具座的某一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则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
    (6)[7]用手指指尖触摸着凸透镜表面,手指遮挡透镜一部分,仍可以有光透过透镜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线减少,成像变暗。
    (7)[8]可以把此玻璃砖看成两个凹透镜合在一起的装置,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这样光线经过了两次发散,所以光从右侧出射之后,是发散光束。
    19-8【提升】 【正确答案】 10.0 乙 Ⅱ 倒立 变小 上 较暗 凹 近视
    【试题解析】 详解:
    (1)①[1]由图甲知道,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20.0cm−1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0cm;
    ②[2]现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乙透镜,光屏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光斑,将透镜从10cm处移至0cm处时,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说明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透镜换为丙透镜,也从10cm处移至0cm处时,光斑一直变大,说明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则三个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乙。
    (2)[3][4]凸透镜甲焦距是10.0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
    50cm−15cm=35cm
    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Ⅱ区域内。
    [5]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像的大小和像距都变小。
    (3)[6]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知道,像会向光屏的上方移动。
    (4)[7]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因此可以看到完整烛焰的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5)[8][9]物体和透镜间放上眼镜后,发现像模糊,并且物体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发现光屏上又成清晰的像,说明此眼镜将光线发散了,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凹透镜是近视眼镜。
    20-1【基础】 【正确答案】 将滑动变阻器下面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左 0.625
    【试题解析】 详解:
    (1)[1]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并联在灯泡两端;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2]闭合开关S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都发光较暗且亮度一直不变,说明电路中电阻较大,电流较小,且滑动变阻器没有变阻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将滑动变阻器下面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3)[3]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此时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根据串联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较大,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增大灯泡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应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4)[4]由图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UI=2.5V×0.25A=0.625W
    20-2【基础】 【正确答案】 断开 A ② 0.65 不同电压下灯丝温度不同,灯丝的电阻也不同,求电阻的平均值无意义
    【试题解析】 详解:
    (1)[1]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电阻变小,所以,变阻器选用右下接线柱与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断开。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当调到阻值最大处,即A端。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即小灯泡短路,故①③④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故选②。
    (3)[5]由图甲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分度值0.02A,示数为0.26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4)[6]不同电压下灯丝温度不同,灯丝的电阻也不同,求电阻的平均值无意义,所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20-3【巩固】 【正确答案】 A B P=UI 2.4 1.2 I1
    【试题解析】 详解:
    (1)[1]闭合开关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应调至阻值最大的A端;
    [2]由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零,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的示数接近3V保持不变,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了,为了排除故障,接下来的操作合理的是拧紧小灯泡和它两端的接线柱,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可知,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P=UI
    (3)[4]排除故障后,正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4V。
    [5]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UI=2.4V×0.5A=1.2W
    (4)[6][7]小强对实验进行了拓展,利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另一只已知额定电流为I1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1,开关S2连接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开关S2连接a,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为I1,读出电阻箱的示数为R0;
    ③在①中,灯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流表示数为I1,故灯正常发光;
    在②中,电阻箱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示数仍为I1,由等效代法,电阻箱的示数R0即为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

    20-4【巩固】 【正确答案】
    D B 左 1.14 太小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试题解析】 详解:
    (1)[1]由题知,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则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大约为

    为了电流测量值更准确,所以电流表应该选择0~0.6A的量程与小灯泡串联;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C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图甲知,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C处的接线柱,则完整的电路连接图如下:

    (2)[2]为了保护电路,在开关S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其阻值最大处,由电路图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置于D端。
    (3)[3]该实验的电路属于串联电路,电流表与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当小灯泡不发光,且电流表无明显示数时,电路中发生了断路,而电压表有示数,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时,两表示数均无显著变化,则原因是与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泡发生了断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4]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小灯泡较暗,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过低,如果要让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需要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需要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故他应将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
    (5)[5]由于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的量程,则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0=U额I额=3.8V×0.3A=1.14W
    (6)[6]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都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可能是电源电压太小,使得小灯泡两端电压始终小于3.8V,或者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分压太少,使得小灯泡两端电压始终大于3.8V。
    (7)[7]由图像可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5【巩固】 【正确答案】
    B 右 0.3 0.75 D
    【试题解析】 详解:
    (1)[1]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正常工作时电阻约10Ω,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约为

    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泡串联;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2]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说明电路不存在断路,灯泡不发光,可能是电路电流太小,电路总电阻太大,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故选B。
    (3)[3]问题解决后,继续进行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小于灯泡额定电压2.5V,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应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应向右端移动滑片。
    (4)[4][5]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3A,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P=UI额=2.5V×0.3A=0.75W
    (5)[6]因为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灯丝的温度越高,灯丝的电阻随之增大,因此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但是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0-6【提升】 【正确答案】
    A 右 0.5 增大 不 I额 R1
    【试题解析】 详解:
    (1)[1]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与小灯泡并联,由此可知电路连接错误;正确的连接是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电流表与小灯泡串联,由此电路连接如下图

    (2)[2]当他连接最后一根线时,小灯泡立即发光,由此可知他连接电路出现的错误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由图乙知道,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小于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要增加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端移动;
    [4]由图丙知道,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U额I额=2.5V×0.2A=0.5W
    [5]由图丙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但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加比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加的更快,由欧姆定律知道,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4)[6]在不同电压下,电阻的电功率不同,求不同功率的平均值没有意义,故表格中求电阻平均功率的做法是错误。
    (5)分析实验的原理可以得出其具体的步骤为:
    ①[7]只闭合开关S1,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额;
    ②[8]只闭合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额;再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调到最左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0;
    ③[9]则小灯泡的电阻与变阻器R1此时的电阻相同,即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0-7【提升】 【正确答案】
    C 左 0.5 0.25
    【试题解析】 详解:
    (1)[1]由题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应选择小量程与灯泡并联,实物连接如图

    (2)[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闭合开关后电路是通路;灯泡不亮,可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太大,电路电流太小,灯泡实际功率太小,不足以使灯泡发光造成的,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由图知,应向左移动滑片,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变阻器分得电压,增大灯泡分得电压,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为止。
    (4)[4]当灯泡电压为额定电压2.5V时,由图像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则灯泡额定功率

    (5)①[5]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S1,断开S2,此时灯泡与R0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动,断开S1,闭合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③[6]在②中,电流表测灯泡与R0并联后的总电流,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灯的额定电流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1-1【基础】 【正确答案】 (1)30%;(2)5×104W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车行驶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货车重力

    牵引力做的有用功

    该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

    (2)牵引力的功率

    答:(1)该段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30%;
    (2)货车在匀速爬坡过程中牵引力的功率为。
    21-2【基础】 【正确答案】 (1)1m/s;(2)25J;(3)80%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拉力F移动的速度

    (2)拉力做的总功

    (3)有用功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答:(1)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1m/s;
    (2)拉力所做的功为25J;
    (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21-3【基础】 【正确答案】 (1)600N;(2)50W;(3)360N
    【试题解析】 详解:
    (1)工人推货物时对货物做的有用功

    则工人所做的总功

    斜面长为5m,则可得推力大小为

    (2)工人推力的功率

    (3)工人所做的额外功为

    所以货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答:(1)工人沿斜面的推力是600N;
    (2)工人推力所做的功率是50W;
    (3)货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360N。
    21-4【巩固】 【正确答案】 (1)16N;(2)6N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由可得

    可得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2)由可得

    由可得

    答:(1)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为16N;
    (2)木块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N。
    21-5【巩固】 【正确答案】 (1)0.8J;(2)1J,0.25W;(3)0.2N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物体的重力为
    G=mg=0.4kg×10N/kg=4N
    此过程所做有用功为
    W有=Gh=4N×0.2m=0.8J
    (2)拉力所做的总功

    拉力的功率为

    (3)此过程所做额外功为
    W额=W总-W有=1J-0.8J=0.2J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答:(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0.8J;
    (2)拉力所做的总功是1J,总功率是0.25W;
    (3)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0.2N。
    21-6【巩固】 【正确答案】 (1)2.75J;(2)3.6J;(3)76.4%;(4)2N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由图1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1.1m,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2.5N×1.1m=2.75J
    (2)由图2知,6s内拉力做的总功为
    W总=3.6J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F所做的功的功率为

    由图3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0.3m/s,由

    可得拉力为

    答:(1)图1中,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是2.75J;
    (2)拉力F做的总功是3.6J;
    (3)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6.4%;
    (4)拉力F是2N。
    21-7【提升】 【正确答案】 (1)800N;(2)73.2%,100N;(3)1300N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物件对斜面的压力为
    F压=pS=8000Pa×0.1m2=800N
    (2)工人通过动滑轮沿斜面将物体从斜面底端拉至顶端,绳端移动的距离等于斜面长的2倍,即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s=2l=2×10m=20m
    工人做的总功为
    W总=Fs=410N×20m=8200J
    物体的重力为
    G=mg=100kg×10N/kg=1000N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1000N×6m=6000J
    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工人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为
    W动=G动h=200N×6m=1200J
    工人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做的额外功为
    W摩擦=W总-W有-W动=8200J-6000J-1200J=1000J
    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

    (3)由题意知f=kG,则k的值为

    当某工人的拉力最大为515N时,由
    W总1=F1s
    W有=G1h
    W摩擦1=f1l=0.1G1l
    W摩擦1=W总1-W有1-W动
    可得
    0.1G1l=2F1l-G1h-1200J
    代入数据
    0.1×10m×G1=2×515N×10m-6m×G1-1200J
    解得最大物重为:G1=1300N。
    答:(1)物件对斜面的压力F压为800N;
    (2)若工人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410N,此时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3.2%,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100N;
    (3)若某工人的拉力最大为515N,则他能拉起最大重力为1300N的物体。
    21-8【提升】 【正确答案】 (1)150N;(2)增大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由题意知,将物体推到斜面顶部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1500N×2m=3000J
    所做的总功

    额外功
    W额=W总-W有=3750J-3000J=750J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整个过程中所做的总功与有用功相等,即
    FL=Gh
    推力

    斜面倾斜角度增大时,h与L的比值增大,所以推力F增大。
    答:(1)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50N;
    (2)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推力F也增大。
    22-1【基础】 【正确答案】 (1);(2)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因为木块静止后漂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

    (2)由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
    22-2【基础】 【正确答案】 (1)0.6kg(2)6N(3)6×10-4m3(4)0.6×103Pa
    【试题解析】 详解:
    (1).木块体积
    利用 ,得
    答:木块的质量0.6kg.
    (2).由题干可以知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

    答:木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为6N.
    (3).由

    答: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6×10-4m3.
    (4).深度
    则利用压强公式

    答:水对木块下底面的压强0.6×103Pa.
    22-3【巩固】 【正确答案】 (1);(2);(3)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因为木块A漂浮在水中,木块A受力平衡,所以

    由得,木块A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2)将A、B看作一个整体,其处于悬浮状态

    根据得,整体排开水的体积


    则物体B的体积

    则物体B的密度

    (3)容器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图甲中的水面高度

    同理,图乙中的水面高度

    所以图乙中水对于图甲上升的高度

    则图乙中水的深度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4×10−4m3;
    (2)物体B的密度1.2×103kg/m3;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1.3×103Pa。
    22-4【巩固】 【正确答案】 (1)5N;(2)0.4×103kg/m3;(3)300Pa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处于甲所示的状态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的重力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

    (3)剪断后,物体漂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即

    此时正方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则水面下降的高度

    剪断细线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变化的压强

    答:(1)物块处于图甲所示状态时所受浮力大小是5N;
    (2)物块的密度是0.4×103kg/m3;
    (3)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是300Pa。
    22-5【巩固】 【正确答案】 (1)0.4N;(2);(3)20Pa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图甲中物体所受浮力为
    (2)物块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为一对平衡力,故物块的重力为

    物体的质量为

    物块的密度为

    (3)由甲乙图对比可知,力F使物体剩余部分恰好浸没水中,物体剩余部分的体积为

    剩余部分使水面升高的高度为

    则水对容器增加的压强为

    答:(1)图甲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为0.4N;
    (2)物块的密度为;
    (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20Pa。
    22-6【巩固】 【正确答案】 (1)5×103Pa,2×103N;(2)40N;(3)32N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由知道,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由 知道,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因为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

    (3)由知道,木块的质量
    m木=ρ木V木=0.8×103kg/m3×4×10-3m3=3.2kg
    木块的重力
    G木=m木g=3.2kg×10N/kg=32N
    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32N。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5×103Pa和压力是2×103N;
    (2)木块受到的浮力是40N;
    (3)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是32N。
    22-7【提升】 【正确答案】 (1)2000Pa;(2)5×10-4m3;(3)3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木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B中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
    pB=ρ水ghB=1.0×103kg/m3×10N/kg×20×0.01m=2000Pa
    (2)木块的体积
    V木=(10cm)3=1000cm3
    木块的质量
    m木=ρ木V木=0.5g/cm3×1000cm3=500g=0.5kg
    木块的重力
    G木=m木g=0.5kg×10N/kg=5N
    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木块在水中最终静止,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木=5N
    溢出的水的体积为

    (3)容器B中装满水时水的体积
    VB=SBhB=200cm2×20cm=4000cm3
    容器B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B=ρ水SBhB=1.0g/cm3×200cm2×20cm=4000g=4kg
    B容器中水和容器的总质量为
    mB总=m水+mB=4000g+800g=4800g=4.8kg
    从容器B中溢出质量为m的水至容器A中,则此时容器B的总质量为
    mB总=4.8kg﹣m
    当容器B刚好漂浮时,此时B所受浮力等于B容器的总重力,即
    F浮B=mB总g=(4.8kg﹣m)g
    容器A中水的质量为m,结合密度公式可知在容器A中水的体积为

    当容器B刚好漂浮时,B容器排开水的体积
    V排′=SBhA
    此时B容器受到的浮力
    F浮B=ρ水gV排′
    整理后得

    所以有
    4.8kg﹣m=2m
    解得m=1.6kg,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需要木块的总重力
    G总=F浮=G排=mg=1.6kg×10N/kg=16N
    每个木块放入容器B后会立即吸水100g,所以需要木块的个数

    答:(1)木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B中的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为2000Pa;
    (2)把一个木块缓慢放入容器B中,当木块最终静止时,溢出的水的体积为5×10﹣4m3;
    (3)把n个木块缓慢放入容器B中,然后全部取出,容器B能够在A中浮起时,n的最小值为3。
    22-8【提升】 【正确答案】 (1);(2)见解析;(3)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木块上表面所处的深度

    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由图丙可知,孔在A容器中的深度

    则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向上的压力

    木块受到的B容器中水产生的向下的压力

    木块的重力

    因为此时木块恰好上浮且

    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3)当木块上浮至静止时,则

    根据得

    根据图丙容器的相关数据,确定水的体积,容器中的水体积



    A容器中水的深度

    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

    答:(1)图乙中木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300Pa;
    (2)见解析;
    (3)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为2090Pa。
    23-1【基础】 【正确答案】 (1)30Ω;(2)0.16A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R1、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

    由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通过电阻R1的电流

    电阻R1的阻值

    (2)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P移动至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为20Ω,电路中的总电阻

    电路中的电流

    答:(1)电阻R1的阻值是30Ω;
    (2)当滑片P移动至最左端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16A。
    23-2【基础】 【正确答案】 (1)16Ω;(2)12V;(3)16Ω;(4)4.5W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由得灯泡的电阻为

    (2)当滑片P在中点时,R′与灯泡L串联,因为灯泡正常发光,所以
    UL=U额=8V
    因为串联电路的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
    U=UR+UL=4V+8V=12V
    (3)因为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所以,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2R′=2×8Ω=16Ω
    (4)当滑片位于最大阻值处时,电路的最大总电阻
    R串=RL+R最大=16Ω+16Ω=32Ω
    则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答:(1)灯泡的电阻RL为16Ω。
    (2)电源电压为12V;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6Ω;
    (4)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4.5W。
    23-3【基础】 【正确答案】 (1)6V;(2)10Ω;(3)0.6W
    【试题解析】 详解:
    (1)当S、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工作,R1两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压

    (2)当S、S2闭合,S1断开时,R1断路,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串联的总电阻为

    由于这时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端,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0Ω,灯泡电阻为

    (3)根据由于电路总电压保持不变,所以电路中电阻越大,电路中的总功率就越小,由电路图可知,当S、S2闭合,S1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b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这时的总功率最小,而这时电路中电流I2=0.1A,电路中消耗的最小总功率为

    答:(1)电源电压6V;
    (2)灯泡的阻值10Ω;
    (3)电路中消耗的最小总功率0.6W。
    23-4【巩固】 【正确答案】 (1)10Ω;(2)80Ω;(3)10.8W
    【试题解析】 详解:
    解: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至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6A,电压表的示数为3.6V,所以R0的阻值为

    (2)当电压表示数为3.6V时,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由于电压表示数为3.6V时,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中点,接入电阻为总电阻的一半,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3)由于电流表量程为“0~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A,此时R0两端的电压

    所以电压表安全。此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答:(1)求R0的阻值为10Ω;
    (2)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80Ω;
    (3)电路的最大功率是10.8W。
    23-5【巩固】 【正确答案】 (1)10~40Ω;(2)0.12~0.3A;(3)1.2~3V;(4)0.144~0.9W;(5)0.72~1.8W
    【试题解析】 详解:
    (1)(2)(3)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越大,电流越小,电流表越安全,同时电压表也越安全;因此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以达到其铭牌标注的最大值,假设电压表示数达到最大,则验证电流;假设电流达到最大,则验证电压表。由题意知R2max=40Ω,则电路中最小电流为

    电压表最小示数为

    假设电压表示数达到最大,电路中电流最大为

    成立;此时R2两端电压为最小值,为

    R2的最小阻值为

    故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节范围为10Ω~40Ω;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12A~0.3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1.2V~3V;
    (4)由于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12A~0.3A;所以由可得,定值电阻的功率最大值为

    定值电阻的功率最小值为

    (5)由于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12A~0.3A;故由可得,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为

    电路的总功率最小值为

    答:(1)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节范围10~40Ω;
    (2)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12~0.3A;
    (3)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1.2~3V;
    (4)定值电阻的功率范围0.144~0.9W;
    (5)电路消耗的功率范围0.72~1.8W。
    23-6【巩固】 【正确答案】 (1)12V,2W;(2)L2,7.2W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由题意及P=UI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闭合开关,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滑=8Ω时,灯泡L正常发光,则电路中的电流
    I=I1=0.5A
    灯泡两端的电压为8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滑=IR滑=0.5A×8Ω=4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
    U=U1+U滑=8V+4V=12V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
    P滑=U滑I=4V×0.5A=2W
    (2)根据P=UI可知灯泡L2、L3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分别为



    又因为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0.25A<0.5A<0.6A<1A,所以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值为I大=0.6A,且接入灯泡L2,则接入灯泡L2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能使电路的总功率达到最大;电路的最大功率为
    P大=UI大=12V×0.6A=7.2W
    答:(1)电源电压为12V,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2W;
    (2)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接入灯泡L2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能使电路的总功率达到最大;电路的最大功率为7.2W。
    23-7【提升】 【正确答案】 (1)7200J;(2)72V;(3)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灯泡正常发光分钟,由电能公式得灯泡消耗的电能

    (2)由电功率公式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由欧姆定律可得灯泡的电阻

    分析电路图可知,光敏电阻R1、灯泡、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接入电路,当光照强度为E1时,,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时,电路中总电阻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得

    (3)设光敏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

    当滑动变阻器,光照强度为时,R最大,为

    当时,灯泡功率最小,功率最小值为

    由题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功率最大,,则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答:(1)灯泡的电阻为,灯泡正常发光分钟消耗的电能为;
    (2)电源电压为;
    (3)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23-8【提升】 【正确答案】 (1)12Ω;(2)18V;(3)0.75W~3W
    【试题解析】 详解:
    解:(1)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由可得,灯泡的电阻

    (2)当只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中时,R1与L串联,灯泡L正常工作,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P=U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可得,电源的电压

    当只闭合开关S1、S3,调节滑片P至中点处时,R2与R1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电源的电压

    联立①②解得
    U=18V,R1=60Ω
    (3)只闭合开关S1、S2时,R1与L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灯泡可以正常发光,其最大功率为3W;当电压表的示数U1=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的功率最小,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UL'=U-U1=18V-15V=3V
    灯L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所以灯L消耗的电功率范围为0.75W~3W。
    答:(1)灯泡的电阻为12Ω;
    (2)电源电压为18V;
    (3)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只闭合开关S1、S2时,灯L消耗的电功率范围为0.75W~3W。




    相关试卷

    天津市和平区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和平区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共148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16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中考物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122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