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1.默写古诗文。
(1)蒹葭萋萋,_____。(《蒹葭》)
(2)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杜甫《春望》)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景表达对生活的哲思。如陆游的《游山西村》用“_____,_____”表达绝处逢生的喜悦;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_____,_____”寄托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感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伴随一声巨响,居民自建房瞬间tān tā( ),如何做好安全管控,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2)姚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则jìng mù( )坚强如春日的大地。
(3)在这些zhèn lóng fā kuì( )的著作和报告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保护主义者与相关组织。
(4)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台前xìn shǒu niān lái( )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他的成功从来不是他嘴里说的云淡风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辈们教导我们,医者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任何失误都可能草菅人命,因此,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
B.个别人爱占小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这类人通常不会受大家欢迎。
C.一个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寄给自己的恩师,请求帮助,附短信一封:冒昧打搅,恭请海涵,谨寄拙作一篇,请百忙中斧正。
D.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轩然大波,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飞流直下”,尤其是石油价格的暴跌。
二、选择题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前,江门住建局、工商局联合发布通知,从 2019 年3月1日起实施并推广购房“两天无理由推定”政策,这在国内还是首创。(将“实施”和“推广”互换位置)
B.近日,全国首部《防疫志愿服务培训教材》出版,并同步开发电子书渠道,供全国防疫志愿者免费阅读。(“开发”改为“开放”)
C.武汉图书馆在武汉市方舱医院援汉医疗队入驻酒店建立图书角,为患者和医护人员送去精神,助力战“疫”。(“精神”后加上“食粮”)
D.2020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必须从今年开始行动,在下一个十年内实现相比2010年减排45%。(“从今年”与“开始”位置互换)
三、未知
5.校团委拟开展“偶像伴我成长”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校团委面向全体学生征集给全民偶像的礼赞词。请仿照划线句子,为徐梦桃补全礼赞词。
【钱七虎事迹】我国防护工程学家,六十多年里,参与许多重大国防工程,牵头制定我国首部城市人防防护等级标准,创建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攻克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他还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
【礼赞词】潜心钻研,国之重器。你用初心守护信仰,用双手筑起一道道安全的长城,“无私奉献”是对你一生最好的诠释。
【徐梦桃事迹】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队员。北京冬奥会之前,她已取得27次世界杯冠军,拥有世界第一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伤病困扰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亲告诉她“不差这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31岁的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征冬奥会,凭借完美一跳以女子决赛最高分108.61分夺冠,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
【礼赞词】_______,_______。你用坚持谱写青春最美的华章,创纪录的翻转让耀眼的国旗飞扬在冬奥赛场之上。
(2)任务二:校团委有幸邀请到徐梦桃与我校小记者站进行视频采访,请你负责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①_______ ②_______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
偶像伴我成长 | ||
偶像 | 特质 | 名著内容 |
简爱 | 精神独立,热忱刚烈 | ①____ |
尼摩船长 | 博学机智,勇敢正义 | ②____ |
A.我既然卷入了这场斗争,咱们就把它进行到底。无论是你还是我,目前的个人生活都毫无乐趣可言。
B.我很了解,为捕杀而捕杀是人类的一种特权,但我不允许这种残酷无情的消遣方式。
C.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4)任务四:校团委在学校网站设立了专栏“经典偶像,传递力量”。结合原著内容,从“简爱”和“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在网站专栏下跟帖。
我的偶像是:_______
我崇拜他/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心乐之
(2)日光下澈
(3)悄怆幽邃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致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官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敕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鼎结乡兵自守
(2)数延见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邓 愈 镇 江 西 数 延 见 奇 其 才 荐 之
10.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
②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一茶多用。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计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色香味形满足多种需求。一片小小的茶叶,制茶师因地制宜,因茶而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南方佳木”精彩纷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放眼祖国大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一方水土养一方茶,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酙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
③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喝茶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但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的复兴,喝茶的场景也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社交及婚庆、拜师、祭祀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影响持久而深远。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以此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茶醇厚甜美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而折服。向世界传递谦和礼敬的价值观,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
④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现在,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据统计,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球喜欢饮茶的人数超过50多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来。
⑤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杯“中国茶”,和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2月12日)
【文本二】
①陆羽21岁动笔写《茶经》,至47岁才最终完成。《茶经》总结了制茶技术,更构建了茶文化的基础,同时还用饮茶礼仪来规范人生处事修养,表达了独特的价值取向。
②《茶经》在当时就已被竞相传抄,《新唐书》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将陆羽塑成陶像置于灶上,奉为茶神。
③陆羽以及《茶经》塑造了精行俭德、宁静致远、清净淡泊、修身自律的茶文化与茶德、茶道精神,并开创形成了东方生活美学,拥有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运。
(选自《济南时报》2022年12月24日)
【文本三】
①《茶的社会史:茶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是一本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简·佩蒂格鲁,[美]布鲁斯·理查森,蒋文倩、沈周高、张群译。
②内容简介:近4个世纪以来,茶在英美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7世纪中期进入伦敦以来,茶是一种舶来品,价格高昂,只有少数幸运者才能享用。随着喝茶的习俗逐渐融入伦敦和费城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国际贸易商迅速跟上由此带来的对糖、家具、银器、瓷器和织物的需求,以装饰大西洋两岸的客厅。
③19世纪20年代,茶室热潮蔓延到美国。但袋泡茶和机械化几乎耗尽了茶的浪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茶饮在欧美市场失去了吸引力。
④21世纪初,茶叶卷土重来。现在,随着茶吧、茶馆和茶室在英国和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种世界上受欢迎的饮料正在迎来当之无愧的复兴。
(选自《中华读书报》2022年11月09日)
1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运用总分结构论证了“一杯“中国茶”,和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这一中心论点。
B.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呈现出它最佳的色香味形全靠制茶师因地制宜,因茶制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C.茶文化、茶德、茶道精神和东方生活美学的形成都来源于陆羽的《茶经》。
D.袋泡茶和机械化几乎耗尽了茶的浪漫,二战后,欧洲人和美国人对茶饮的热情骤减。
12.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3.比较文本二、三中两部书研究内容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装在酒篓里的花子街
李丹崖
①多年前的某个夜晚,故乡亳州的大花子街与小花子街月华如水,灯火通明,巷陌深处的人家就着那月华和灯火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或做纸花,或装裱字画,或糊酒篓。一家老小,各忙各的,今天你做了多少纸花,他糊了多少洒篓,共同协作装裱了多少字画,都码在院落和当屋里,劳动成果带给人充盈的喜悦与成就感。
②旧时的亳州,大小花子街的院墙何其敦厚,家庭作坊的生产效率何其高。院落似老者,敞开怀抱拥抱一家人的生活,院落的臂弯里,不闻鼾声,唯闻桑皮纸沙沙作响。
③这些来自古徽州的桑皮纸,浸润着时光,天生一张淡黄色的“脸”,因其纤维度高,柔软耐磨,还能防虫蛀,可以用来写字,也可以用来糊酒篓。旧时的人像极了它们的性格,踏实守旧。装酒的容器,也十分古拙。藤条所编的外壳,里面是血料容器。什么是血料容器?怎么做的呢?这些,在大小花子街生活过的人们,至今还能帮你作答。
④先用柳条或竹篾扎好框子,呈酒篓状,用桑皮纸糊在框子上,再用猪血融合石灰等物涂抹在酒篓内外,一层桑皮纸,一层血料,直到酒篓的壁足够厚实了,晾干后,酒篓就算做成了。这样的古法制篓,至今还在很多地区沿用。据说,用这种酒篓储存高度酒,经年陈香,远胜陶器等诸多容器。
⑤是不是很神奇?我曾在大花子街中走访一位老人,他至今还能熟练掌握糊酒篓和酒海(大一些的酒篓)的技巧,全拜了幼年那段手工作坊的岁月所赐。老人兴致勃勃地谈及当年月下糊酒篓的时光,眼神里似乎闪烁着当年的月光。我第一次发觉,有些岁月,也可以让人如数家珍。
⑥翻阅《全唐诗》,白居易写酒的诗有很多,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想,百居易盛酒所用的酒海是不是产自故乡亳州的大花子街呢?这事也说不准。据传,欧阳修在亳州任知州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这里的酒篓,他曾自称“醉翁”,自从用了毫州的酒篓盛放春酒之后飘然若仙,就改称“仙翁”了,于是,毫州也就有了“仙乡”的美誉。一片仙乡,多少也沾了酒篓的光,或许那时候的酒篓还不产自大小花子街,但不排除后来在花子街生活的那些匠人,他们的先辈曾为欧阳修制过酒篓。
⑦谯郡自古就是华夏酒城,哪能少得了酒篓的存在?酒篓能装得下多少陈年美酒,就能装得下多少街巷风华。如今,大花子街与小花子街似一对姐妹花,安静地坐落在明清老街的深处,为了铭记一段时光,依然待字闺中,坚守着一段难忘的人间烟火。
⑧一张桑皮纸,两条嫩柳枝,三两猪血泥,四合小院落,几口人共同忙碌着,忘了时光,忘了洪济桥的更声响了几下,只记得累了。吹灭了油灯,桑皮纸窗子是那样的明亮,不知是月光好还是晨光亮了。
(摘自李丹崖《古城亳州的街巷芳华》)
14.文章①—④段是如何一步步引出“酒篓”的?分析并回答这样写的妙处。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
院落似老者,敞开怀抱拥抱一家人的生活,院落的臂弯里,不闻鼾声,唯闻桑皮纸沙沙作响。
16.下列诗句填入第⑥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B.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
C.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D.为报洛城花酒道,莫辞送老二三年。
17.文学刊物设有“乡愁乡情”“文化传承”两个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从选材和主题角度说明理由。
四、作文
18.阅读文字,按要求写作。
看春草萌发、春花竞放,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蓬勃和灿烂;体会家人用心地付出和陪伴,我们懂得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尝试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我们懂得了人生的艰辛和丰盈……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懂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1. 白露为晞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独怆然而涕下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略
2. 坍塌 静穆 振聋发聩 信手拈来
【解析】略
3.B
【解析】略
4.D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修改。
D.有误,这句话是成分残缺,应该在“减排45%”后面加上“的目标”;并非“‘从今年’与‘开始’位置互换”;
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D。
5.(1) 奋斗不熄 逐梦冰原
(2) 示例:您已经拥有举世瞩目的荣誉了,本可以功成身退,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坚持参加冬奥会? 您认为竞技体育中的哪些精神最有益于当代中学生应对学习上的困难?
(3) C B
(4) 示例一:简·爱。
示例二:尼摩船长 示例一: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人篱下,饱受欺凌。但她敢于反抗表哥的欺凌;面对罗切斯特热烈的追求,她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放弃一切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可见她的自立自强;面对巨额财富,她选择与表哥表姐平分,可见她善良无私,精神高尚。
示例二:尼摩船长的家人被侵略者所迫害,从此他选择了隐遁海底生活。但他心中始终坚守正义,给予被压迫民族大额的金银支持正义斗争;在航海旅行中,遭遇冰山封路、章鱼围攻、敌舰偷袭等困难时都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冷静沉着地指挥全体船员,战胜困难。
【解析】略
6.(1)以……为乐
(2)穿透
(3)深 7.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解析】略
8.(1)集结
(2)邀请 9.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10.①面对母亲已老,熊鼎辞官归家,奉行孝道,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②面对平民反叛,熊鼎从容应对,平定叛乱,说明他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③面对皇上旨意,熊鼎抓住要害,直陈利弊,说明他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解析】略
11.A 1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三种运用茶文化的场景,直观有力地证明了“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3.介绍的角度和具体内容不同:《茶经》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制茶技术、阐释茶文化、说明饮茶礼仪;而《茶的社会史: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的主要内容是从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角度,介绍说明茶的社会发展历史。
【解析】略
14.文章先写古街巷月色下亳州人的劳动场景,然后描写亳州古院落,接着介绍制作酒篓的材料——桑皮纸,最后自然引出酒篓的制作过程。这样写清楚交代了酒篓的制作环境、人物、材料、过程,又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文字一点点走近亳州人民的生活,走近亳州酒篓文化。 15.比喻、拟人,将古院落比作老者,赋予古院落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呈现古城人的生活环境给予人们的庇护和依靠,侧面表现古城人民的朴实、勤劳。 16.B 17.示例一:乡愁乡情;本文选取家乡亳州极具特色的“酒篓”,通过对酒篓制作材料、过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介绍,展现了亳州人们勤劳淳朴、踏实守旧的品质,赞美了故乡人民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为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倍感自豪。
示例二:文化传承;本文介绍了极具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酒篓,通过对酒篓制作材料、过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介绍,表达了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赞美,对传统文化需传承的企盼。
【解析】略
18.例文:
懂得
成长是一次蜕变,担当必定伴其一生。在成长中负有担当,在担当中长大成熟。
伟大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幼时因为其父亲买了一把小斧头送给他,而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树给砍倒了,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时,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勇于向自己的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后来也很宽宏大量地原谅了他。因为华盛顿的勇于承担责任,也因为父亲的宽容,华盛顿避免了父亲的责骂,也从中明白敢作敢当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
成长时有烦恼,有欢乐,有委屈,有赞扬,有失望,有希望,但是成长最重要的就是有担当。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在老家,家家户户都买了许多烟花爆竹迎新年,我们小孩子自然也有自己玩的小爆竹。一个上午,我和小伙伴们拿着鞭炮经过小姑家后园的菜地时,发现几只小姑养的小鸭子。鬼灵精怪的我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不如我们来炸小鸭子吧!”我们都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点燃后就朝被竹竿围着的小鸭子丢去。“嘎,嘎,嘎……”随着鞭炮的响声,小鸭子吓得四处逃窜乱叫。望着小鸭子如此狼狈,我们都拍手称赞。
下午我回家时,看见小姑在教训堂弟堂妹们:“说,是不是你们中哪个炸了鸭子,有两只都奄奄一息了,快老实交代!”我望着如此愤怒的小姑,心中害怕了几分,身上冷汗直冒。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走了过去,用如细蚊般的声音说道:“小姑,是我……”小姑转头看向我:“真的吗?平时你都是最乖巧懂事的啊!”“对不起,小姑,是我带着朋友一起炸的,当时太无聊了,我就……”我怯怯地说。
小姑叹了一口气,对我说:“算了,看你这孩子平时最懂礼貌,这次就饶过你吧,下不为例!”我怀着感激的泪说:“嗯,谢谢小姑。”刹那间,我觉得我长大了。
成长了的人不一定有担当,而有担当的人,一定是成长了。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在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困惑也就越来越多,在解决这些困惑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很多很多。写好这篇作文,一是写出思考领悟的过程结果。“懂得”是一个过程,是由不懂到懂;“懂得”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升华的理解;“懂得”更是一种呼应,是与对方的情感的呼应,理智的认同。在写作时,要写出“懂得”的对象那不为人知的一面,作为“懂得”的铺垫;要写出“我”与“懂得”对象的心灵的沟通,精神的认同;还要写出“懂得”的深度,你究竟懂得多少?你究竟懂得了什么?有哪些超拔的观点和独到的认识?构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懂得”的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朋友等人物外,还可变通理解为某种动植物(写“植物”不妨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某位历史名人、某个精神偶像、某句至理名言,乃至某种精神品性等。“懂得”,适合用第一人称叙事,也可以用第二人称,通篇直接与所写对象对话,用“懂你”向其倾诉。
二、构思选材。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材料的关键词就是“懂得”,那么,“懂得”了什么,后面隐藏的关键词更重要,这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懂得”了什么是幸福,“懂得”了什么是感恩,“懂得”了什么是自爱,“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如果能选好角度,写议论文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小事,采用合理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真情实感,以此来吸引读者。行文构思中,可以采用题记式,可以层层深入式,可以总分总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文中多采用细节描写,适当加入修辞方法,避免平铺直叙。此外,如果用好对比手法,展示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也是一个合适的行文结构。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纪中集团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纪中集团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填空题,选择题,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纪中集团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纪中集团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填空题,选择题,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古诗文,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综合性学习, 阅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