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合计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物质用途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物质用途
化学知识
A
二氧化硫用作红酒防腐剂
SO2溶于水显弱酸性
B
乙炔用于金属切割与焊接
C2H2燃烧放出大量热
C
碳酸氢钠用作面团膨松剂
NaHCO3受热分解会产生CO2
D
铁触媒用作合成氨的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用作红酒防腐剂,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的抗氧化性和杀菌作用,而且还能保持葡萄酒的天然香味,故A符合题意;
B.乙炔与氧气燃烧放出大量热,可用于金属切割与焊接,故B不符合题意;
C.NaHCO3受热分解会产生CO2,可用作面团膨松剂,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触媒可用作合成氨的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2.已知A、B、C、D为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转化关系A→O2B→O2C→H2OD,且D为强电解质(其他相关物质可能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为非金属单质,C转化为D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
B.若A为非金属单质,其所含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可能处于第二周期第IVA族
C.不论A为单质还是化合物,D都有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D.若A是共价化合物,0.1 mol A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可能为NA
【答案】B
【解析】A.若A为非金属单质,能连续氧化且产物D为强电解质,则A可能为N2或S,若为氮,则C转化为D是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若A为非金属单质,A为氮气或硫,氮元素处于第二周期ⅤA族,硫元素处于第三周期ⅥA族,故B错误;
C.若A为氮气或氨气,均可生成D(硝酸),故C正确;
D.若A是共价化合物,A可能为NH3或H2S,0.1mol的NH3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故D正确;
故选B。
3.春季是流感、诺如病毒等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对重点场所做好定期清洁消毒。下列物质中,不是消毒剂的是
A.漂粉精 B.洁厕灵 C.碘酒 D.臭氧
【答案】B
【解析】A.漂粉精中含有次氯酸钙,次氯酸钙能与CO2、H2O反应生成HClO具有消毒作用,漂粉精为消毒剂,A错误;
B.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较高浓度的盐酸,不具备消毒作用,不是消毒剂,B正确;
C.碘酒中碘单质具有氧化性,能杀菌消毒,碘酒是消毒剂,C错误;
D.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臭氧是消毒剂,D错误;
故答案选B。
4.反应8NH3+3Cl2=6NH4C1+N2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11H
B.N2分子结构式N≡N
C.NH4Cl的电子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B
【解析】A.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的质量数为2,表示为12H;故A错误;
B.N2分子结构式N≡N;故B正确;
C.NH4Cl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Cl-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为8;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
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
D.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
【答案】A
【解析】A. CO2也能被碳酸钠溶液吸收,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B.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和碳酸钠反应,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B正确;C. 乙醇和水互溶,可以用水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C正确;D. 溴能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除去溴苯中的溴,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了解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常用方法。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复、易分。所谓不增,不引进新的物质;不减指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复指被提纯物质转化后易复原;易分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6.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物质X后铜粉逐渐溶解,X可能是
A.HCl B.Fe2(SO4)3 C.K2S D.FeSO4
【答案】B
【解析】A.Cu的活泼性弱于H,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HCl,铜仍然不溶解 ,故A不选;
B.铜能和Fe2(SO4)3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所以铜能在Fe2(SO4)3溶液中溶解 ,故B选;
C.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2S,生成H2S,铜粉仍不溶解 ,故C不选;
D.向稀硫酸反应加入FeSO4后,铜与FeSO4不反应,不能溶解铜,故 D不选;
故选:B。
7.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瓶”是纯净物 B.水分子空间构型是V型
C.C60是极性分子 D.富勒烯与石墨是同位素
【答案】B
【解析】A.“水瓶”中存在富勒烯(C60)、磷酸盐和水分子,所以是混合物,A错误;
B.水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是4,2个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是V型,B正确;
C.C60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错误;
D.富勒烯与石墨是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
故选B。
8.反应过程Ⅰ、Ⅱ都能将反应物(M)转化为产物(N)。其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进程Ⅰ是吸热反应 B.X是催化剂
C.M·X比N·X稳定 D.反应热:Ⅰ>Ⅱ
【答案】B
【解析】A.进程Ⅰ中产物N能力低与反应物M,所以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由进程Ⅱ可知,反应前为M+X,反应后为N+X,X为催化剂,故B正确;
C.由图可知,M·X能量更高,更活泼,故C错误;
D.X为催化剂,不该改变反应热,所以反应热:Ⅰ=Ⅱ;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9.环辛四烯()中碳碳键键长有两种:1.33×10−10m和1.46×10−10m,则环辛四烯
A.与乙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加成,产物只有1种
C.邻二氯代物只有1种 D.化学键b的键长为1.33×10−10m
【答案】D
【解析】A.环辛四烯分子式为C8H8,乙苯分子式为C8H10,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加成,其加成位置可以为1,2加成,产物为;或1,4加成,产物为,产物多于1种,故B错误;
C.环辛四烯相邻碳原子之间可以存在碳碳单键或碳碳双键,故邻二氯代物有和两种,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化学键b的键长为1.33×10−10m,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用SO2做喷泉实验 B.装置乙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装置丙验证NH3易溶于水 D.装置丁用该装置制取NH3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能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烧瓶中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故A正确;
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气体和水,若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膨胀会使U试管中液面左低右高,故B正确;
C.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气球会立刻膨胀起来,故C正确;
D.盛有氯化铵的大试管直接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重新结合生成NH4Cl,不能制取氨气,故D错误;
故选D。
11.以下元素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
X
Y
Z
W
T
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066
0.102
0.099
最外层电子数
1
1
6
6
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Y>Z>X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具有强氧化性
D.常温下,W单质的分子间作用力小于T单质
【答案】C
【解析】A.据分析可知,Y为Na;Z为O;X为Li,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离子半径减小。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Z>Y>X;故A错误;
B.W为S;Z为O;电负性大小为Z>W,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故B错误;
C.Y为K;Z为O;K和O形成的过氧化钾即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做还原剂;故C正确;
D.W为S;T为F;S单质为分子晶体;F单质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之间作用力与分子量大小有关,S是以S8存在,F以F2存在,所以W单质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T单质;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2.乙炔的二聚体CH≡C-CH=CH2(乙烯基乙炔)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下列关于CH≡C-CH=CH2说法错误的是
A.其加聚产物还可以使溴水褪色
B.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C.催化加氢后所得烷烃的一氯代物有2种
D.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等质量乙炔耗氧量相同
【答案】B
【解析】A.碳碳三键发生加聚反应后还存在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选项A正确;
B.CH≡C-CH=CH2(乙烯基乙炔)分子式为C4H4,的分子式为C4H6,两者不可能形成同分异构体,选项B错误;
C.催化加氢后所得烷烃为正丁烷,分子中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一氯代物有2种,选项C正确;
D.CH≡C-CH=CH2(乙烯基乙炔)和乙炔的最简式均为CH,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等质量乙炔耗氧量相同,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3.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迷迭香酸分子式为C17H16O8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A.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迷迭香酸中含有苯环,则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含有氧原子,不属于烃,A错误;
B.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迷迭香酸分子式为C18H16O8,B错误;
C.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迷迭香酸含有羟基、羧基和酯基三种含氧官能团,且含有苯环,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C正确;
D.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迷迭香酸含有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可以和H2加成,故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14.以Fe3O4为原料炼铁,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Ⅰ:Fe3O4(s)+CO(g) ⇌ 3FeO(s)+CO2(g)+Q1(Q1<0)
反应Ⅱ:Fe3O4(s)+4CO(g) ⇌3Fe(s)+4CO2(g)+Q2
将一定体积CO通入装有Fe3O4粉末的反应器,其它条件不变,反应达平衡,测得C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2<0
B.反应温度越高,Fe3O4主要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低
C.在恒温、恒容的反应器中,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Ⅰ、Ⅱ均达到平衡状态
D.温度高于1040℃时,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4
【答案】D
【解析】A.反应Ⅰ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体积分数减小,而图中温度在570℃以下,CO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反应Ⅱ逆向移动,则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即Q2>0,故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温度在570℃以上,C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减小,说明以反应Ⅰ为主,反应温度越高,Fe3O4主要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高,故B错误;
C.反应Ⅰ、Ⅱ都是等体积反应,因此在恒温、恒容的反应器中,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Ⅰ、Ⅱ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在1040℃时,发生的反应为反应Ⅰ,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1−20%20%=4,反应Ⅰ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当温度高于1040℃时,因此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4,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乙、丙中,发生反应:CO2(g)+C(s) ⇌2CO(g),起始投料量如表,在不同温度下CO平衡浓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n(CO2)/mol
n(C)/mol
n(CO)/mol
甲
0.2
0.6
0
乙
0.4
0.8
0
丙
X<0.6
1
0
A.曲线Ⅰ、Ⅱ、Ⅲ对应的容器分别是乙、甲、丙
B.a、b、c三点所处状态的压强大小关系:pc>pb>pa
C.1100K时,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大小关系:甲>乙>丙
D.1000K时,若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1mol,则v(正)>v(逆)
【答案】A
【解析】A.CO2(g)+C(s) ⇌2CO(g)反应中,C为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CO的化学计量数大于CO2的化学计量数,且反应发生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所以增大CO2的物质的量,则平衡左移。甲容器中n(CO2)初始为0.2mol,若全部转化为CO,则c(CO)=0.2mol/L,所以曲线Ⅰ对应的容器不是甲;若曲线Ⅲ对应的容器为甲,则在1100℃时,乙容器中的c(CO)应小于0.08mol/L,不符合图示。综上分析,曲线Ⅱ对应的容器是甲,故曲线Ⅰ对应的容器是乙,曲线Ⅲ对应的容器是丙,A项正确;
B.该反应生成物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大于反应物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b、c两点为同一容器的不同状态,b点的c(CO)更大,该状态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c点状态,故pb>pc;a点为容器乙状态,该状态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b点,故pa>pb,所以a、b、c三点所处状态的压强大小关系:pa>pb>pc,B项错误;
C.CO2的分子量大于CO,所以CO2的转化率越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大小越小。相同温度下,容器中转化率丙>甲>乙,故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大小关系:乙>甲>丙,C项错误;
D.1000K时,若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1mol,则Q=c2(CO)c(CO2)=0.520.5=0.5,而1000K时,根据图示可知反应CO2(g)+C(s) ⇌2CO(g)的平衡常数K<0.5,Q>K,则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1mol,反应v(正)
16.为实现碳中和,可通过电解法用CO2制备C2H4,电解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碳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铂电极的电极反应:2CO2+12e−+12H+=C2H4+4H2O
C.制得28gC2H4时,产生32gO2
D.电解一段时间后,右池中溶液的pH可能不变
【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H2O在玻碳电极上失去电子生成O2,则玻碳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铂电极为阴极,CO2得电子得到C2H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方程式为:2CO2+12e−+12H+=C2H4+4H2O,故B正确;
C.制得28gC2H4的物质的量为28g28g/mol=1mol,由电极方程式2CO2+12e−+12H+=C2H4+4H2O可知,转移12mol电子,阳极电极方程式为:2H2O-4e-=O2↑+4H+,则生成3molO2,质量为3mol×32g/mol=96g,故C错误;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产生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同时阳极消耗水,若阴极产生的水能够进入阳极,则右池中溶液的pH可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HCl、HBr、HI热稳定性由弱到强
B.H2CO3、HClO、CH3COOH的酸性由弱到强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
D.等物质的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答案】D
【解析】A.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氢氯键、氢溴键、氢碘键键长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导致HCl、HBr、HI热稳定性依次减弱,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次氯酸钠生成次氯酸,说明碳酸酸性大于次氯酸,B错误;
C.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氯化铝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故氯化钠溶液的pH最大,C错误;
D.烃燃烧通式为CxHy+(x+14y)O2点燃xCO2+12y H2O,则等物质的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由多到少,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正确的是
A.将2.24L CO2通入500mL0.3mol⋅L−1的NaOH溶液中:2CO2+3OH−=CO32−+HCO3−+H2O
B.向NH4Fe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NH4++OH−=NH3⋅H2O
C.1L1mol⋅L−1FeBr2溶液与一定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
D.向Ca(ClO)2溶液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答案】C
【解析】A.没有明确是否为标准状况,2.24L C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1mol,A错误;
B.向NH4Fe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OH-先与Fe3+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B错误;
C.1L1mol⋅L−1FeBr2溶液与一定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时,说明消耗的氯气为1mol,还原性Fe2+>Br-,1molFe2+、1molBr-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C正确;
D.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硫酸钙氧化为硫酸钙,两者不能同时生成,D错误;
故选C。
19.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答案】A
【解析】A.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
B.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故B正确;
C.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故C正确;
D.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故D正确;
故选A。
20.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15℃~125℃之间,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98%浓硫酸
沸点
117.9℃
117.2℃
126.3℃
338.0℃
溶解性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微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与水混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加热回流装置
B.不用水浴加热的原因:乙酸丁酯的沸点高于100℃
C.分离粗品:用NaOH(aq)洗涤反应后混合物,再分液
D.粗品精制:加吸水剂分液
【答案】A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酸丁酯的沸点比反应物和反应控制温度都高,采用加热回流装置,以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A正确;
B.不用水浴加热是因为反应温度在115℃~125℃之间,而水沸腾温度为100℃,B错误;
C.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乙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的水溶液,1-丁醇能溶于水,乙酸丁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极小,所以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可得乙酸丁酯粗品,用NaOH洗涤会导致产物乙酸丁酯水解,C错误;
D.粗品中含有水,可加吸水剂除去水然后再蒸馏得到产品,不能分液,D错误;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题,合计60分)
21.(16分)
H2O2 (过氧化氢) 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已知:2H2O2(l) ⇌2H2O(l)+O2(g)+Q(Q>0)
H2O2(aq) ⇌H+(aq)+HO2-(aq) ,K(25oC)=2.24×10-12
完成下列填空:
(1)氧原子最外层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
(2)H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对H2O2分子结构,有以下两种推测:
要确定H2O2分子结构,需要测定H2O2分子中的_______。(选填序号)
a. H—O键长 b. O—O键长 c. H—O—O键角 d. H—O、O—O键能
(3)H2O2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不同温度下H2O2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25oC)_______K(40oC) (选填“>”“<”或“=”)。标准状况下,某5mL H2O2溶液60s内产生氧气22.4m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0~60s v(H2O2)= _______。
(4)25oC,pH(H2O2) _______pH(H2O) (选填“>”“<”或“=”)。研究表明,H2O2溶液中HO2-浓度越大,H2O2的分解速率越快。某温度下,经过相同时间,不同浓度H2O2分解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浓度的H2O2,pH增大H2O2分解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相同pH下,H2O2浓度越大H2O2分解率越低的原因是_______。
(5)蒽醌法是过氧化氢主要的生产方法。其生产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试从绿色化学角度评价该生产方法。_______
【答案】(1)2:1
(2) c
(3) c(O2) > 0.4mol·L-1·min-1(或0.0067mol·L-1·s-1)
(4) < pH升高,HO2−的浓度增加,H2O2分解速率加快 H2O2浓度越高,电离程度越低,分解率越小
(5)该法生产原子利用率是100%,符合“绿色化学工艺”
【解析】(1)O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最外层成对电子数为4个,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成对电子数和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
(2)H2O2的电子式为,对于H2O2的分子结构有图示两种推测,这两种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H-O-O的键角不同,因此需要测定H2O2分子内H-O-O键角,故答案选c。
(3)H2O2分解反应为2H2O2(l)⇌2H2O(l)+O2(g),平衡常数表达式K= c(O2)。已知H2O2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K(25℃)>K(40℃)。5mLH2O2溶液60s内生成氧气22.4mL即1×10-3mol,则参与反应的H2O2有2×10-3mol,v(H2O2)=2×10−3mol5×10−3L·60s=0.0067mol·L−1·s−1。
(4)25℃时,H2O2电离生成H+和HO2−的平衡常数K=2.24×10-12>1×10-14,同温度下过氧化氢电离程度大于水,故25℃时pH(H2O2)
22.(15分)
砷与氮为同主族元素,砷及其化合物可应用于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完成下列填空:
(1)法庭医学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砒霜(As2O3)中毒:把试样与锌和盐酸混合,若试样中含有砒霜,则会反应生成砷化氢、氯化锌与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其中As为+2价)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一定条件下,雄黄(As4S4)与O2生成As2O3与物质a。若该反应中1molAs4S4参加反应时,转移28 mol电子。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
(4)三元弱酸亚砷酸(H3AsO3)溶液中各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向亚砷酸溶液中缓缓加入NaOH溶液至pH=11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Na2HAsO3溶液中c(H2AsO3-)_______c(AsO33-) (填“>” “<”或“=”)。理由是_______。
(5)已知I2 + AsO33−+2OH-⇌2I-+AsO43-+H2O。为验证该反应具有可逆性,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碘水与Na3AsO3溶液按体积比为V1:V2的比例混合(另加入适量的碱)。当V1_______V2 (填“>”或“<”) 时,只需加入_______ (填试剂名称)就可以确定该反应具有可逆性。上述反应显示:AsO33-能在碱性溶液中被I2氧化成AsO43-,而H3AsO4又能在酸性溶液中被I-还原成H3AsO3,这表明_______。
【答案】(1)6Zn+As2O3+12HCl=6ZnCl2+2AsH3↑+3H2O
(2)2:1
(3)SO2
(4) H3AsO3+OH-=H2AsO3-+H2O > Na2HAsO3溶液呈碱性,HAsO32-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5) < 淀粉溶液 溶液的酸碱性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解析】(1)As2O3与Zn、HCl反应生成AsH3、ZnCl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6Zn+As2O3+12HCl=6ZnCl2+2AsH3↑+3H2O。
(2)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生成As4S4、SnCl4和H2S,化学方程式为2As2S3+2SnCl2+4HCl=As4S4+2SnCl4+2H2S↑,该反应As2S3中As得电子化合价降低,As4S4为还原产物,SnCl2中Sn失电子化合价升高,SnCl4为氧化产物,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As4S4与O2反应生成As2O3和物质a,1molAs4S4参与反应时,转移28mol电子,1molAs4S4转化为As2O3时As转移4mol电子,则剩余24mol电子为S失电子所转移,1mol As4S4含有4molS,S化合价为-2价,则产物中S为+4价,因此物质a为SO2。
(4)pH=11时,H2AsO3−的量最多,其余物质相对较少,则此过程的离子反应为H3AsO3+OH-=H2AsO3-+H2O。从图中可知,溶液中溶质为Na2HAsO3时溶液呈碱性,说明HAsO32−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Na2HAsO3溶液中c(H2AsO3−)>c(AsO33−)。
(5)为验证该反应具有可逆性,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碘水和Na3AsO3溶液按体积比V1:V2的比例混合,只要确保Na3AsO3过量,再用淀粉溶液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存在I2即可验证该反应是否具有可逆性,如不可逆,则加入淀粉溶液后,混合液不变蓝。因此V1
23.(13分)
用N-杂环卡其碱(NHC base)作为催化剂,可合成多环化合物。下面是一种多环化合物H的合成路线(无需考虑部分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已知:→KMnO4,H+(-R表示烃基,其和苯环相连的碳上有氢原子)
完成下列填空:
(1)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反应②涉及两步反应,已知第一步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第二步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2)检验C中“碳碳双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X是C的同分异构体,可发生银镜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考上述信息,设计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合成肉桂醛()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合成路线可表示为:A→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答案】(1) 羟基 消除(或消去)反应
(2)取样,加入Br2/CCl4,溶液出现棕红色褪色现象,则有“碳碳双键”
(3)
(4)
(5)→光照氯气→Δ氢氧化钠溶液→Δ氧气/铜→NaOHΔCH3CHO
【解析】(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羟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二步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2)C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所以不能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检验,应该用溴和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即取样,加入Br2/CCl4,溶液出现棕红色褪色现象,则有“碳碳双键”;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
(4)C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9H8O,其同分异构体X可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又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后可得到对苯二甲酸,则X的取代基处于苯环的对位,满足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为:;
(5)依据逆推法可知肉桂醛需要苯甲醛和乙醛,苯甲醇催化氧化生成苯甲醛,卤代烃水解引入羟基,甲苯氟气取代反应引入氯原子,则合成路线为→光照氯气→Δ氢氧化钠溶液→Δ氧气/铜→NaOHΔCH3CHO。
24.(16分)
PCl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为实验室中制取粗PCl3产品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去。
经查阅资料知:红磷与少量Cl2反应生成PCl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PCl5,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PCl3遇O2会生成POCl3,PCl3、POCl3的熔沸点见如表。
物质
熔点/ oC
沸点/ oC
PCl3
-112
75.5
POCl3
2
105.3
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F与G由橡胶管a相连通,a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打开K1通入CO2,再迅速加入红磷。通入CO2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D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一与B、E相似,作用二为_______。
(4)装置C中的反应需要65~70 oC,最适合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加热,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制得的PCl3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5)通过实验测定粗产品中PCl3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不考虑杂质的反应):
第一步:迅速移取20.000 g PCl3粗产品,加水完全水解;
第二步:配成500mL溶液,移取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第三步:加入0. 500mol·L-1碘溶液20.00 mL,碘过量,H3PO3完全反应生成H3PO4,反应方程式为H3PO3+H2O+I2=H3PO4+2HI;
第四步: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1.00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反应方程式为I2+2Na2S2O3=Na2S4O6+2NaI,滴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2.00mL。
第二步需要的定量仪器名称为_______。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产品中PCl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 干燥管 使F与G压强相同,便于浓盐酸顺利滴出
(2)赶尽装置中空气,防止PCl3被氧化
(3)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4) 水浴 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 蒸馏
(5) 滴定管(或移液管)及500mL容量瓶 0.55
【解析】(1)仪器D的名称为干燥管,装置F和G由橡胶管a相连通,a的作用为平衡压强,使浓盐酸顺利滴出。
(2)根据题干可知,PCl3能与水、O2反应,故实验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通入CO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PCl3被氧化。
(3)装置D中为碱石灰,除了防止外界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外,还能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环境。
(4)装置C温度须控制在65-70℃,最适合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该方法的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从题干表中可知,PCl3和POCl3沸点差距较大,因此可用蒸馏的方式得到较纯净的PCl3。
(5)第二步配制500mL溶液需要的仪器为500mL容量瓶,转移25mL溶液时需要酸式滴定管。已知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1mol/L×0.012L=0.012mol,则剩余的I2有0.006mol,则与H3PO3反应的I2有0.5mol/L×0.02L-0.006mol=0.004mol,则参与反应的H3PO3有0.004mol,则根据P守恒,20gPCl3中有PCl30.08mol,产品中PCl3的质量分数为0.08mol×137.5g/mol20g=55%。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共21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化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化学(全解全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化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64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