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河北行唐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月考生物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林冠层的郁闭度较高,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种群外部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C.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气候干旱是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2.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其中a、b是种群的两个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B.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的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
C.a是性别比例,生物种群都能通过a来影响种群数量
D.预测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3.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值会偏小
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0λt,λ为1.015
4.如图是某动物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图。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应用,错误的是( )
A.若要获得鱼类最大日捕捞量,则应在e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
B.为保持鱼类的可持续发展,可在d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剩余个体数量应处于c点左右
C.若大量增加草原上羊的数量,则会导致草场退化,但不会导致羊种群e点对应的值下降
D.对于鼠害的防治最好在b点对应时间之前进行,并通过硬化地面等措施降低e点对应的值
5.如图为某一调查期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下列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为非周期性波动
B.雪兔K值的大小受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
C.调查期间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均呈“S”形增长
D.调查期间,雪兔的K值约为40千只
6.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1860年绵羊种群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绵羊引入一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可能出现“J”形增长
B.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绵羊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
C.只有影响到绵羊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才会影响其种群密度
D.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则相应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速度会加快
7.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过多,可以采用先稀释后再计数的办法
B.实验过程中,时间是自变量,酵母菌数量是因变量
C.制片时,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
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8.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生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种群数量
B.采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前提是调查的生物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
C.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D.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9.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
D.旱地针毛鼠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数量下降进而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
10.2020年在世界多地爆发了蝗灾,尤其是发生在东非地区的蝗灾更是对相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跳蝻(蝗虫幼虫)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用样方法
B.出生率、迁入率急剧上升是蝗灾爆发的直接原因
C.为避免环境污染,应禁止使用农药杀灭蝗虫
D.改造蝗虫发生地环境,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可有效治理蝗灾
11.为了调查某荒废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实验小组用50只捕鼠笼,每隔10米棋盘式散放,前两天诱捕,让田鼠习惯,第三天开始每天巡视一次,对捕获的田鼠进行统计并将捕获的田鼠全部标记后释放,每次捕获的田鼠中未标记数和标记积累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荒废农田中的田鼠约有130只
B.调查期间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会影响调查结果
C.该实验中多次捕获标记应在短时间内完成
D.该方法也适用于调查田螺、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12.陆均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研究人员对霸王岭、吊罗山和尖峰岭三地的陆均松天然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如图。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注:Ⅰ~Ⅻ表示陆均松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龄级。
A.研究陆均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调查陆均松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可采用样方法
C.在进行调查的三个地点中,霸王岭的陆均松种群数量最大
D.吊罗山和尖峰岭陆均松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13.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图中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14.科研团队调查了西双版纳不同区域望天树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结果如表和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地点
南杭河
阿棉洛巴
灰阴河
南沙河
回都河
样地数
1
3
4
1
3
样地总面积
0.1
0.5
0.7
0.2
0.3
种群密度
19 901
21 876
5 788
7 363
1 219
受干扰程度
大
较大
最小
小
最大
A.西双版纳不同区域望天树组成一个种群
B.由图可知,望天树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干扰望天树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人类活动
D.采用样方法调查望天树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应设为1 m×1 m
15.如表中数据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平方米)随林下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郁闭度的值越大,遮蔽程度越强)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郁闭度
0.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A.光照强度是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B.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刺儿菜种群密度的变化与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有较大差异
C.三个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导致的
D.只有影响三个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才能影响种群密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B.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流行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17.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5到10月间的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
B.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确定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结果显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布氏田鼠
D.依据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可预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增长趋势
18.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细胞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图为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内的菌体分布情况(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防止观察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影响计数,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B.使用后用水冲洗、晾干并镜检,若有残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
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寻找菌体数量适中的小方格计数
D.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如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4×106个/mL
19.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数量发生改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曲线用于指导防治害虫,在a时开始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B.若图2表示某湖泊的草鱼数量,则b时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草鱼繁殖能力太强
C.图3中c时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D.若图4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的数量,则d时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过度放牧导致的
20.大型哺乳动物种群的数量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曲线表示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B.X点之前,近亲繁殖可能是导致种群绝灭的一个原因
C.曲线在X点和S点之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S点之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均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使数量回落到S点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为研究确定苹小卷叶蛾发生规律,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诱芯(含性信息素)个数等因素对苹小卷叶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苹果园中利用诱捕器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调查苹小卷叶蛾虫卵的密度,则可用 法。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其目的是 。
(2)研究发现,诱捕器内放置的诱芯数量和诱蛾量之间呈现如图所示的关系:
由此说明,性引诱剂浓度和引诱效率之间的关系为
。
(3)研究表明,在苹果树平均株高为3 m的果园中,诱捕效果最好的为2 m高处的诱捕器。在平均株高为2.5 m的果园中,诱捕效果最佳的高度一般小于2 m,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22.(14分)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 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 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 (填“>”“<”或“=”)t2时的数量。
(3)“植物A→动物B→动物C”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 。
23.(8分)膏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生长于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较高,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是干热河谷地区保持水土、促进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近年来,因其种子油经过加工可制成清洁环保的生物柴油而备受关注。
(1)研究者在同一条盘山公路的带状坡面上采用 法调查膏桐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2)研究者根据膏桐的株高和直径,将膏桐的发育阶段划分为5个等级,数据如图。
①该图反映了膏桐种群特征中的 ,由此可以推测其未来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
②分析图中幼树(Ⅱ级)比例低的原因是树苗(Ⅰ级)数量过多,导致 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
(3)综合考虑膏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目前地少人多的现状,请就如何合理利用膏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桐的作用)提出你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3个问题。
。
24.(13分)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1
图2
(1)图1所示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 ,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1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形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分析图1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图1中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前4年该种群数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结构,最可能表现为 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 形曲线增长。
25.(10分)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温度
/℃
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 mL-1)
0 h
2 h
4 h
6 h
8 h
10 h
12 h
14 h
20
1.2
1.8
3.0
4.0
7.8
13.2
20.3
19.4
25
1.2
2.0
3.8
5.8
8.9
19.5
19.0
18.5
30
1.2
3.5
7.2
15.2
35.1
88.2
88.1
81.0
35
1.2
4.8
9.2
20.1
75.2
73.1
70.2
68.1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在35 ℃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 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 (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生物答案
1.A 林冠层的郁闭度较高,会使部分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但有些阴生植物的种群数量不会下降,A错误。
2.C 不是所有的生物种群都能通过性别比例来影响种群数量,如很多植物是雌雄同株,没有性别比例,C错误。
3.D 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会使田鼠种群的K值降低, A错误;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无法进行比较,B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会使重捕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所占的比例变小,进而使得估算值偏大,C错误;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数量呈“J” 形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015=1.015,D正确。
4.C 若大量增加草原上羊的数量,则会导致草场退化,羊食物减少,会导致羊种群e点对应的值下降,C错误。
5.D 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为周期性波动,A错误;雪兔K值的大小受天敌、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不受内分泌调节的影响,B错误;调查期间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有增加也有减少,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不是“S”形数量变化,C错误;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据图中雪兔数量的纵坐标可知,雪兔的K值约为40千只,D正确。
6.C 将绵羊引入一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种群可能出现“J”形增长,A正确;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绵羊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绵羊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会影响其种群密度,C错误;相应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加快,D正确。
7.C 制片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误。
8.C 如果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使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小,则统计的结果比实际的种群数量偏大,C错误。
9.D 根据捕鼠率知旱地中针毛鼠的活动量多于水田,可以推测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可以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猫头鹰捕食针毛鼠,从而控制鼠害,B正确;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C正确;旱地针毛鼠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但环境容纳量与种群所在的环境有关,种群密度过大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D错误。
10.C 禁止使用农药是不现实的,可以合理使用并开发低毒农药,C错误。
11.D 根据题意可知,当标记的积累数达到130时,未标记个体数为0,即此时捕获的田鼠不再有发现未标记的个体,因此农田中的田鼠约有130只,A正确;若多次捕获间隔的时间过长,种群内个体的出生和死亡会影响标记情况,最终会影响调查结果,C正确;该方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田螺、蚜虫等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
12.C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采用样方法能调查陆均松的种群数量,也能调查其年龄结构,B正确;图中的纵坐标是不同龄级陆均松所占的百分比,不是实际种群数量值,因此从图中不能确定三个地点中的陆均松种群数量大小,C错误;吊罗山陆均松的幼年龄级个体数量远远多于老年龄级个体数量,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尖峰岭陆均松的幼年龄级数量小于老年龄级数量,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正确。
13.D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不同,A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曲线斜率最大,即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14.C 西双版纳同一区域的望天树组成一个种群,A错误;望天树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人的因素很关键,干扰望天树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人类活动,C正确;望天树为乔木,1 m×1 m的样方面积太小,可设置为10 m×10 m或更大的样方面积,D错误。
15.D 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均逐渐减小,B正确;表中信息说明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换言之,三个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导致的,C正确;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存在其他因素,D错误。
16.AD 被捕食者(食物)对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被捕食者(食物)减少,捕食者随之减少,进而被捕食者(食物)增多,捕食者又随之增多,A正确;流行性疾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C错误;非密度制约因素如温度、降水等,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17.CD 布氏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A错误;根据调查结果不能确定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错误;图示结果显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占比少于雌性成年布氏田鼠,可能是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不如雌性成年布氏田鼠,C正确;依据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可预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增长趋势,D正确。
18.ACD 滴加培养液后,等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A错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需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若直接寻找菌体数量适中的小方格计数,会导致结果不准确,C错误;图中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有24个,根据中方格有16个小方格可知大方格中有25个中方格,则1 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有24×25÷(1×1×0.1×10-3)=6×106(个),D错误。
19.B 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防治效果最好,A正确;若图2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则b时后种群数量剧增可能是环境条件改善造成的,B错误;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后,其种群数量可能会急剧减少,C正确;过度放牧可以使羊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增加,但一段时间后,羊群数量会因草场退化而减少,D正确。
20.BCD 由题图知X点为种群的绝灭点,此时种群数量较少,且Nt+1=Nt,增长速率为0,A错误;近亲繁殖会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故X点之前,近亲繁殖可能是导致种群绝灭的一个原因,B正确;X点为绝灭点,S点为稳定平衡点,据图可知,曲线在X点和S点之间时,Nt
解析 (1)植物、活动能力弱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及虫卵等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随机取样的目的是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论可靠。(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当诱芯数量为2时,引诱效果最好,低于或高于2个,引诱效果都下降,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引诱效率随性引诱剂浓度升高而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引诱效率下降。(3)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苹小卷叶蛾的活动受苹果树高度的影响,当苹果树平均株高降低时,苹小卷叶蛾的活动高度也会下降。
22.答案 (每空2分)(1)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数学 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等(合理即可) (2)乙 < (3)480 偏大
解析 (1)用抽样检测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培养后期,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等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2)图2中的鲫鱼种群在t3之后,λ>1且保持恒定,种群呈现“J”形增长;t2~t3时间段,鲤鱼种群λ<1,种群数量下降,则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小于t2时的数量。(3)根据公式,种群数量=标记数×重捕数÷重捕标记数=72×60÷9=480,故种群密度是480只/hm2;标记动物更易被天敌捕食,使重捕标记数减少,统计所得种群密度值偏大。
2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样方 随机取样 (2)①年龄结构 增大 ②种内竞争 (3)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角度: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对膏桐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种子采摘量与种群密度相关性,找到最佳采摘量(合理即可,3分)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2)①图示统计了膏桐不同发育阶段的占比,反映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根据图示可知膏桐种群树苗(Ⅰ级)占比多,因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将增大。②树苗(Ⅰ级)数量过多,种内竞争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导致幼树(Ⅱ级)比例低。
24.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曲线图 (2)“J”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2分) (3)K1(2分) (4)B (5)K值(环境容纳量) (6)基本不变(2分) 衰退(2分) “J”
解析 (1)图1所示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形增长,图1中A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近似于“J”形曲线。(3)种群数量稳定后围绕K1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4)图1中D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5)在图1中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环境容纳量)会变小。(6)图2中,前4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9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松鼠的年龄结构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图2中第16到第20年间,λ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种群密度 先增加后减少(或先增加后稳定再减少)(2分) 6~8 (2)缩短 增大
(3)(4分)
解析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在题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都是先增加,当达到最大后再降低。35 ℃下,6~8 h时间段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增长速率最大。(2)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培养液的浓度和培养空间的大小有关,与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起始种群数量无关,但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可以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大。(3)根据表格信息,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分别为20.3×106个·mL-1、19.5×106个·mL-1、88.2×106个·mL-1、75.2×106个·mL-1,柱形图见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0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杂合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