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必刷题08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4 次下载
- 必刷题09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4 次下载
- 必刷题11 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应用——【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4 次下载
- 必刷题12 水溶液中的图像分析问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必刷题13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4 次下载
必刷题10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名校必杀题(全国卷)
选择题基础必杀
必杀10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20题)
1.(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pH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是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E(即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来确定待测溶液的pH。pH与电池的电动势E存在关系:pH= (E的单位为V,K为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计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玻璃电极玻璃膜内外c(H+)的差异会引起电池电动势的变化
C.若测得pH=3的标准溶液电池电动势E为0.377V ,可标定常数K=0.2
D.若玻璃电极电势比参比电极电势低,则玻璃电极反应为AgCl(s)+e-=Ag(s)+Cl-
【答案】D
【详解】A.pH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E(即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来确定待测溶液的pH,则pH计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
B.根据pH计的工作原理可知,玻璃电极玻璃膜内外c(H+)的差异会引起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从而使得其能确定溶液的pH,B正确;
C.pH=,若测得pH=3的标准溶液电池电动势E为0.377V ,则3=,解得K=0.2,C正确;
D.若玻璃电极电势比参比电极电势低,则玻璃电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Ag(s)- e-+Cl-=AgCl(s),D不正确;
故选D。
2.(2023·四川巴中·统考一模)锂离子电池应用广泛,某课题组使用纳米Si-C复合颗粒直接与锂接触,形成LixSi,将锂盐溶于三乙二醇二甲醚(TEGDME)作为电解液,与O2/C电极匹配组成如图所示原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为xO2+2LixSixLi2O2+2S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a为负极
B.放电时,当负极质量减少14g时,电解液中转移1molLi+
C.充电和放电过程,电解液中Li+浓度都不会改变
D.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Li2O2-2e-=O2↑+2Li+
【答案】B
【分析】该电池放电时LixSi在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2LixSi-2xe-=2xLi++2Si,正极反应为xO2+2xe-+2xLi+=xLi2O2,充电时Li2O2在阳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xLi2O2-2xe-=2xLi++xO2↑,阴极反应为2Si+2xe-+2xLi+=2LixSi。
【详解】A.该电池放电时,Li+向b电极移动,a为负极,A正确;
B.放电时LixSi在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2LixSi-2xe-=2xLi++2Si,负极质量减少14g时,电解液中转移2molLi+,B错误;
C.充电和放电过程中,Li+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电解液中Li+的浓度不变,C正确;
D.电池充电时Li2O2在阳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Li2O2-2e-=2Li++O2↑,D正确;
故答案选B。
3.(2023·辽宁抚顺·统考模拟预测)液流电池因其具有可深度充放电、可模块化调控、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已成为大规模储能领域中备受重视的储能器件。其中锌/溴液流电池作为新能源储能技术的代表,功率性能极佳且造价低廉。三单体串联锌/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N极为负极
B.放电时,左侧贮液器中的浓度不断减小
C.隔膜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
D.充电时,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C
【分析】分析可知,锌溴液流电池总反应为:Zn+Br2═ZnBr2,其中N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Br2+2e-=2Br-,M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Zn-2e-=Zn2+,正极放电生成的溴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充电过程中,发生反应ZnBr2Zn+Br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N为正极,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溶液中有Zn2+与Br-生成,通过循环回路,左侧储液器中溴化锌的浓度增大,B错误;
C.中间沉积锌位置的作用为提供电解液,故其隔膜既可以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C正确;
D.放电时,M为负极,充电时,M及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3·山西·统考一模)2021年,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在以有机物HMF()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成了负载在炭黑上的铂与硫化镍纳米颗粒双功能催化剂(PtNiSx/CB),实现了在输出能量的同时将燃料转变为更高价值的产品。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反应时间和负极产品百分含量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比b的电势高
B.HMF转化为HMFCA ( )的电极反应式为—e—+OH—= +H2O
C.OH—由左池进入右池
D.制备FDCA需要燃料电池工作60min以上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60min前HMF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HMFCA,60min后HMF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FDCA,b电极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b电极为正极,则b电极电势高于a电极,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60min前HMF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HMFCA,电极反应式为 —2e—+2OH—=+H2O,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b电极为正极,则氢氧根离子由右池进入左池,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60min后HMF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FDCA,故D正确;
故选D。
5.(2023·湖南衡阳·校联考二模)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较,成本低,充电时间短。一种钠-空气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利用“多孔”石墨电极形成空气通道,放电时生成的填充在“空位”中,当“空位”填满后,放电终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M为阴极
B.放电时,N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充电时,每转移,N电极减轻
D.该电池的比能量比锂离子电池低
【答案】D
【详解】A.放电时,失电子,M为负极,A错误;
B.放电时,N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原选项中电荷也没配平,B错误;
C.充电时,N电极的反应为,每转移 1mole- ,失重,C错误;
D.比能量指的是单位质量输出电能的多少,mgLi转移电子,mgNa转移电子,因此相同质量的锂离子电池比能量比钠离子电池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3·山西临汾·统考一模)某HCOOH-空气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离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K+离子从Pt1电极迁移至Pt2电极
B.Pt1的电极反应式为:HCOOH+3OH--2e- =+2H2O
C.Pt2的电极反应式为:O2+2e-+2H2O=4OH-
D.该电池实现了物质制备和发电的结合
【答案】C
【分析】根据上述装置可知,HCOOH-空气碱性燃料电池中,HCOOH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该电极反应式为:HCOOH+3OH--2e- =+2H2O,正极Pt2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其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原电池工作中,阳离子从负极会移向正极,则上述装置中,工作时K+离子从Pt1电极迁移至Pt2电极,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Pt1的电极反应式为:HCOOH+3OH--2e- =+2H2O,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Pt2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错误;
D.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也制备得到了KHCO3,D正确;
故选C。
7.(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二模)铁碳微电池法在弱酸性条件下处理含氮废水技术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时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乙室向甲室移动
B.碳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NO+12H++10e-=N2↑+6H2O
C.处理废水过程中两侧溶液的pH基本不变
D.处理含NO的废水,若处理6.2 gNO,则有0.5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
【答案】C
【分析】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微粒变化及元素化合价判断电极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并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
【详解】A.由图可知电池工作时,碳电极是正极,H+会由负极移向正极,即H+由乙室通过质子交换膜向甲室移动,A正确;
B.碳电极为正极,在甲室中转化为N2,所以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当转移10 mol e-时甲室溶液中消耗12 mol H+,但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只有10 mol,因此,甲室溶液中c(H+)减小,溶液的pH不断增大,C错误;
D.处理含的废水时,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关系式为:,透过质子交换膜的H+与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处理6.2 g(其物质的量是0.1 mol)时,电池中有0.5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8.(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模拟预测)以氨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种氧离子导电8OFC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NH3在催化剂作用下先分解为N2和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在负极放电
B.正极的电极反应:
C.外电路转移,理论上生成4molH2O
D.O2-向负极移动
【答案】C
【分析】一种氧离子导电8OFC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先分解为和),在负极放电失电子生成H2O,电极方程式为:,在正极得电子生成,电极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在催化剂作用下先分解为和,在负极失电子生成H2O,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在正极得电子生成,电极方程式为:,故B正确;
C.在负极失电子生成H2O,电极方程式为:,外电路转移,理论上生成3mol,故C错误;
D.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向负极移动,故D正确;
故选C。
9.(2023·河北唐山·统考一模)水系可逆电池在工作时,复合膜(由a、b膜复合而成,a膜只允许通过,b膜只允许通过)层间的解离成和,在外加电场中可透过相应的离子膜定向移动。当闭合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时,右侧电极反应为
B.闭合时,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复合膜两侧溶液的pH左侧升高右侧降低
C.闭合时,从复合膜流向Zn电极
D.闭合时,每生成65gZn,同时一定生成气体11.2L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闭合时,右侧的物质转化为,则右侧电极反应为,故A正确;
B.由A分析知,闭合时,右侧电极反应为,左侧电极反应为,复合膜层间的解离成和,移动向两极的和的物质的量相等,两电极转移电子数相等,则右侧消耗的氢离子少但生成的甲酸使酸性增强,左侧消耗的氢氧根离子多,故复合膜两侧溶液的pH左侧降低,右侧降低,故B错误;
C.闭合时,该装置为电解池,左侧为阴极,右侧为阳极,从Zn电极流向复合膜,故C错误;
D.没有标明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10.(2023·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电池能将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电解液中,储能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储能时,该系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储能时,a极附近pH降低
C.供能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e- =VO2++ H2O
D.将该电池用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当消耗1 mol 时,生成的气体总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得电子生成VO2+,正极上的反应为+2H++e-═VO2++H2O,负极反应为V2+-e-═V3+,则a极为负极,b为正极,所以电池总反应为+V2++2H+=VO2++V3++H2O,以此解题。
【详解】A.储能时为电解池,则该系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储能时a极为阴极,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向a极移动,则a极附近pH降低,B正确;
C.供能时为原电池,由分析可知,此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e- =VO2++ H2O,C正确;
D.根据正极的电极反应可知,当消耗1 mol 时转移1mol电子,则将该电池用于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可以生成0.5mol氯气和0.5mol氢气,一共是22.4L(标准状况),D错误;
故选D。
11.(2023春·河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电解苯酚的乙腈(CH3—CN)水溶液可在电极上直接合成扑热息痛( ),装置如图,其中电极材料均为石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为负极
B.装置工作时,乙室溶液pH减小
C.c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N+H2O-2e- +2H+
D.合成1mol扑热息痛,理论上甲室质量增重64g
【答案】B
【分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确定左侧装置为化学电源,右侧装置为电解池。化学电源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电极c是阳极,电极d是阴极。
【详解】A.由分析知电极a是负极,A正确;
B.乙室是化学电源的正极室,工作时,在正极b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反应时减小,溶液增大,B错误;
C.电极c为阳极,在电极c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并与苯酚反应生成扑热息痛,电极反应式为:+CH3CN+H2O-2e- +2H+,C正确;
D.根据阳极c的电极反应式,合成1mol扑热息痛,转移2mol电子,负极a发生反应:,生成1mol氧气,同时乙室转移1mol到甲室,理论上甲室质量增重:,D正确;
故选B。
12.(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考阶段练习)水溶液锌电池(图1)的电极材料是研究热点之一、一种在晶体中嵌入的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的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为活化过程,其中的价态不变
B.该材料在锌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
C.②代表电池放电过程
D.③中晶体转移的电子数为
【答案】C
【详解】A.①过程中MnO晶胞中体心的Mn2+失去,产生空位,该过程为MnO活化过程,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为0可知Mn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
B.锌电池中Zn失去电子生成Zn2+,Zn电极为负极材料,故B项错误;
C.②过程中电池的MnO电极上嵌入Zn2+,说明体系中有额外的Zn2+生成,因此表示放电过程,故C项正确;
D.MnO晶胞中棱边上所含Mn的个数为,同理和晶胞中棱边上所含Mn的个数为3,晶胞中Zn2+个数为,因此Mn与Zn2+个数比为3:1,由此可知晶胞中Zn2+个数为,③过程中1mol晶体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C项。
13.(2023·贵州毕节·统考一模)某科研团队设计的酶—光电化学电池可同时在电池两室分别实现两种酶催化转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氢离子从ITO电极向Mo:BiVO4电极方向迁移
C.Mo:BiVO4电极上的反应式为:2H2O-2e-=H2O2+2H+
D.消耗lmol同时生成1mol
【答案】B
【分析】该结构是酶—光电化学电池,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可知ITO电极为正极,Mo:BiVO4电极为负极,FMN(H2)在正极转化为FMN,H2O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H2O2和H+,以此解答。
【详解】A.该电池是光电化学电池,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原电池结构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氢离子从Mo:BiVO4电极向ITO电极移动,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BiVO4电极为负极,H2O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H2O2和H+,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O2+2H+,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正极和H2反应生成 ,负极得到和H2O2反应生成 ,而生成1molH2和1mol H2O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则消耗lmol同时生成1mol,故D正确;
故选B。
14.(2023春·河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一种新型电池既可以实现海水淡化,又可以处理含CH3COO-的废水,装置如图(模拟海水由NaCl溶液替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隔膜I为阳离子交换膜
C.a极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
D.理论上除去模拟海水中的NaCl351g,可得1.5molCO2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CH3COO-在a极附近转化成CO2,其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极为负极,则b极为正极。
【详解】A.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Cl-通过隔膜I进入左室,隔膜I为阴离子交换膜,B项错误;
C.负极附近CH3COO-失电子被氧化生成CO2和H+,正确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2H2O=2CO2+7H+,C项错误;
D.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海水中有1mol Cl-移向负极,同时有1mol Na+移向正极,即除去1mol NaCl,根据负极反应式可知,每消耗1mol CH3COO-时转移8mol电子生成2mol二氧化碳,理论上除去模拟海水中的NaCl351g即,转移6mol电子,可得CO2,D项正确;
答案选D。
15.(2023·广东梅州·统考模拟预测)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极N是负极
B.充电时,通过钠离子交换膜向M极移动
C.放电时,N极电极反应为
D.充电时,每生成1mol Na,有机电解质的整体质量减小23g
【答案】B
【分析】从图示装置可看出,可充电电池放电时,Na失电子生成钠离子,所以N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钠离子通过有机电解质移向右侧,右侧电极作正极在放电时,转化为,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极M为负极,A错误;
B.充电为放电的逆过程,所以充电时,通过钠离子交换膜向阴极(M极)移动,B正确;
C.放电时,N极转化为,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为,C错误;
D.充电时,每生成1mol Na,同时也会有0.5molO2-消耗,所以有机电解质的整体质量减小23g+=31g,D错误;
答案选B。
16.(2023·江苏·统考一模)如图为某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水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时,N极附近溶液pH减小
C.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处理0.1mol 时,有1.4mol 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有机物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M为负极;重铬酸根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N为正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M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为正极,A错误;
B.电池工作时,重铬酸根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r3+,反应为,N极附近消耗氢离子,溶液pH变大,B错误;
C.有机物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正确;
D.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则处理0.1mol 时,有0.6mol 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D错误;
故选C。
17.(2023·福建厦门·统考二模)Science报道某电合成氨装置及阴极区含锂微粒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B.阴极区生成氨的反应为
C.理论上,若电解液传导,最多生成标准状况下
D.乙醇浓度越高,电流效率越高(电流效率)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阳极,阳极电极反应式为:,通入氮气的一极为阴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详解】A.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由图可知,阳极电极反应式为:,A项正确;
B.由图可知,阴极区氮气得电子,并结合锂离子先转化为,后与反应生成了氨气,即生成氨的反应为,B项正确;
C.和羟基中的H均来自电解液传导的氢离子,理论上,若电解液传导,根据生成氨的反应:可知,最多生成1mol,标准状况下为,C项正确;
D.由电池总反应:可知,乙醇属于中间产物,乙醇浓度增大,电流效率无明显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D。
18.(2023·陕西安康·统考二模)浓差电池是一种利用电解质溶液浓度差产生电势差而形成的电池。理论上当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停止放电。图1为浓差电池,图2为电渗析法制备磷酸二氢钠,用浓差电池为电源完成电渗析法制备磷酸二氢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应与Ag(II)相连
B.电渗析装置中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
C.电渗析过程中左、右室中H2SO4和NaOH的浓度均增大
D.电池从开始到停止放电,理论上可制备2.4gNaH2PO4
【答案】D
【分析】电化学题目重点在于电极的判断,浓差电池是一种利用电解质溶液浓度差产生电势差而形成的电池,则Ag(I)为负极,Ag(II)正极。
【详解】A.浓差电池中由于右侧AgNO3,浓度大,则Ag(I)为负极,Ag(II)正极;电渗析法制备磷酸二氢钠,左室中的氢离子通过膜a进入中间室,中间室中的钠离子通过膜b进入右室,则电a为阳极,电极b为阴极;电极a应与Ag(II)相连,故A正确;
B.左室中的氢离子通过膜a进入中间室,中间室中的钠离子通过膜b进入右室,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阳极中的水失电子电解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氢离子通过膜a进入中间室,消耗水,硫酸的浓度增大;阴极水得电子电解生成氢气,中间室中的钠离子通过膜b进入右室NaOH的浓度增大,故C正确;
D.电池从开始到停止放电时,则浓差电池两边AgNO3浓度相等,所以正极析出0.02mol银,电路中转移0.02 mol电子,电渗析装置生成0.01 mol NaH2PO4,质量为1.2g,故D错误;
故选D。
19.(2023春·河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一种稳定且具有低成本效益的碱性混合多硫化物-空气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膜a为阴离子膜,膜b为阳离子膜
B.充电时的总反应为:4OH-+2=4+O2+2H2O
C.放电时,左侧贮液室中含的多硫电解质减少
D.放电时,外电路通过2mol电子,理论上II室及右侧贮液器中的NaOH总共减少2mol
【答案】B
【详解】A.膜a为阳离子膜,放电过程中1室发生氧化反应,钠离子交换到2室;b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充电时,氢氧根氧化得到氧气,被还原为,总反应为4OH-+2=4+O2+2H2O,故B正确;
C.放电时,转化为,所以含的多硫电解质增加,故C错误;
D.放电时,氧气和水反应产生氢氧根,所以NaOH增加,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0.(2023·北京平谷·统考模拟预测)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所示,、、等共存物会影响修复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④均为还原反应
B.有效腐蚀过程中,1mol三氯乙烯完全脱氯,消耗铁1.5mol
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
D.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Fe(OH)3
【答案】B
【详解】A.由修复过程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①②③④均为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反应,所以均为还原反应,A说法正确;
B.三氯乙烯C2HCl3中C原子化合价为+1价,乙烯中C原子化合价为−2价,对应的Fe元素从0价变为+2价,则1mol三氯乙烯完全脱Cl时,即转化为1molC2H4时,得到6mol电子,则消耗铁3mol,B说法错误;
C.由示意图及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写出如下转化+8e-=,生成物中有生成,则应用H+和H2O来配平该反应,所以④的电极反应式为+10H++8e-=+3H2O,C说法正确;
D.由修复过程示意图可知,生成的二价铁、氧气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能生成Fe(OH)3,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必刷题16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题16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题16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必刷题16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题15 化学实验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题15 化学实验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题15化学实验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必刷题15化学实验综合题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题11 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应用——【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题11 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应用——【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题11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应用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必刷题11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应用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题全国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