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测基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2697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测基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2697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测基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2697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测基础)
展开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测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我国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冬季风沙大 B.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
C.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 D.东北地区降水少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吉林省有囤秋菜的习俗,秋季人们囤置大量蔬菜在地窖中,当冬季来临,再拿出来吃。下图是吉林某地囤秋菜景观图,与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秋季寒潮多发 B.人们喜食秋菜
C.秋季蔬菜价格低 D.冬季寒冷而漫长
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重型机械、汽车、造船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我国北面通过图中输油管道与东北三省连接的邻国是( )
A.朝鲜 B.俄罗斯 C.美国 D.柬埔寨
4.据图分析,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广袤的土地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技术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物产丰富。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东北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土壤贫瘠 D.地表崎岖
6.根据东北的地形、气候和物产等条件,推测东北的曲艺应当具有( )。
A.悲壮凄凉的特点 B.欢乐喜庆的特点
C.委婉轻柔的特点 D.高亢雄厚的特点
《金史·世纪》:“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面7-8小题。
7.“白山黑水”在图中分别是( )
A.丙和① B.乙和② C.甲和③ D.乙和④
8.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高粱、谷子是该地区主要农业产品
B.甜菜是该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
C.东北人口众多,农业商品率较低
D.该地区地形气平坦、热量充足,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读我国东北地区及辽中南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B.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内流河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阔 D.貂皮、鹿茸、牦牛为“东北三宝”
10.据图中信息判断,辽中南工业基地是( )
A.轻工业基地 B.高科技产业基地 C.重工业基地 D.综合性工业基地
读图“中国东部工业区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鞍山、本溪所属的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2.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附近煤、铁等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C.水能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13-14小题。
13.东北地区的两个人口稠密区M、N分别是( )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C.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14.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故事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地区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据此完成下题。
15.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地区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
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交通便利
16.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17.图为东北地区简图和长春气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乙是______(邻国);阴影区①是东北平原中的______平原,该区域的糖料作物是______。(6分)
(2)居住在长白山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2分)
A.朝鲜族、满族 B.藏族/维吾尔族 C.傣族、壮族 D.高山族、土家族
(3)鞍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__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和便利的交通。(4分)
(4)由长春的气候坐标图判断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2分)
18.北方是我们的家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集中连片,由于降水偏少,耕地多为______(填耕地类型)。这里的气候类型以______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
(2)A地区气候冷湿,发育了肥沃的______色土壤,气温条件造成农作物熟制是______。(4分)
(3)①是______山脉,该山脉以东的B地区淡水资源不足,国家通过______工程将长江水引入该地区。(4分)
(4)C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堆积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汇入黄河;在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______”。(4分)
19.读我国两大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两大地区比较,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___(填地区名称)。(2分)
(2)图1中①河流3—5月份的径流量明显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2所示地区主要的特色种植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限制两大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解放前,下图甲、乙两地区是著名的“西大荒”“北大荒”。现如今“西大荒”变成棉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甲、乙两区域都有独特的地形结构,甲区域的地形结构特点是________,乙区域的地表结构特点是________。(4分)
(2)“西大荒”变成棉仓,是因为生产优质________。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4分)
(3)“北大荒”变成粮仓,其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________(填字母)。(2分)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图为②河流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读图可知M、N两汛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季,请解释M汛期形成的原因。________。(2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因此当地人们为了取暖和保暖,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C正确。故选:C。
2.答案:D
解析: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由于温度低,农作物为一年一熟,因此冬季时没有当季的蔬菜成熟,因此当地有囤积秋菜的习俗,把大量的蔬菜囤积起来,当冬季到来时,不会没有蔬菜吃,因此,与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我国与俄罗斯陆上相连,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资源,图中输油管道向北连接的国家可能是俄罗斯。故选B。
4.答案:D
解析:东北地区交通运输便利,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等,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中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获得太阳热量较少,对当地的粮食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具有欢乐喜庆特点的东北二人转,长期以来深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北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稀少,人们性格大多粗犷奔放,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为了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季,养成了唱秦腔、梆子戏,以及东北的二人转,唱腔非常的高亢,具有欢乐喜庆的特点,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白山黑水”主要指的是长白山和黑龙江,从图中可知,甲是长白山和③黑龙江。高新C。
8.答案:B
解析:大豆、高粱、谷子主要是黄土高原的农产品,A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较高,C错误;该地区地形气平坦、但是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制约农业发展,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A错误;东北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外流河,B错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阔是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C正确;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不属于“东北三宝”,D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辽中南工业基地煤矿、铁矿分布多,煤铁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到南依次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读图可知,鞍山、本溪所在的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上海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消费市场广阔。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陆上为沪昆、京沪两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这些都为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D正确;上海附近煤铁资源不丰富,水能资源也不太丰富,AC错误;劳动力资源丰富不是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B错误。故选D。
13.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M为松嫩平原,N为辽河平原。故选B。
14.答案:C
解析:图示北部地区为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纬度高,气温低,气候严寒,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故人口稀少。故选C。
15.答案:A
解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很多土地得不到开发,因此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成了富饶的“北大仓”。故选A。
16.答案:D
解析: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中温带,属于半湿润地区,其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属于半湿润地区,其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D正确。故选D。
17.答案:(1)俄罗斯;(2分);三江(2分)甜菜;(2分)
(2)A;(2分)
(3)煤矿;(2分)铁矿;(2分)
(4)温带季风气候;(2分)
解析:(1)读图可得,甲是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阴影区①是东北平原中的三江平原,该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域的糖料作物是甜菜。
(2)长白山区是我国朝鲜族和满族的主要聚居地,A正确。藏族主要在青藏高原,维吾尔族主要在新疆,B错误。傣族主要在云南,壮族主要在广西,C错误。高山族主要在台湾省,土家族主要在湖南省,D错误。故选A。
(3)鞍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分布区,附近有丰富的煤矿及铁矿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有鞍山钢铁厂。
(4)由长春的气候坐标图可得,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8.答案:(1)旱地;(2分)温带季风气候;(2分)
(2)黑;(2分)一年一熟;(2分)
(3)太行;(2分)南水北调;(2分)
(4)黄土;(2分)地上;(2分)
解析:(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集中连片,由于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这里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A是东北平原,该地区气候冷湿,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有“黑土地”之称。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主要位于中温带,其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3)①是太行山脉,该山脉以东的B华北平原淡水资源不足,国家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引入该地区,该工程是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4)C是黄土高原,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汇入黄河;在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地上河”。
19.答案:(1)青藏地区;(2分)
(2)季节性冰雪融水;(2分)
(3)河谷农业;(2分)
(4)地广人稀;(2分);(2分)
(5)热量不足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环境。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①为松花江,春季水量增大的原因是冰雪融水。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是河谷农业。
(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松嫩平原耕地广阔,人口少、消费少,粮食产量高,商品率高。
(5)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两地农业的限制因素都是热量不足;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20.答案:(1)三山夹两盆;(2分)山环水绕,平原居中(或山环水绕,沃野千里);(2分)
(2)长绒棉;(2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
(3)A;(2分)
(4)春季气温回升,大量地面积雪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汛期;(2分)
解析:(1)读图可知,甲区域是新疆,这里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乙区域是东北地区,这里的地表结构特点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西北地区过去被称为“西大荒”,如今变成了棉仓,是因为种植优质长绒棉,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北大荒”变成粮仓,其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相对少,与机械化生产无关,A正确,故选A。
(4)读图可知,M出现在4月份,春季气温回升,此时冰雪融化,汇入河流,水位上涨,形成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