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4(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第二单元知识梳理2
《雷雨》
复习要点:
1、知人论世 2、舞台说明 3、人物形象赏析 4、矛盾冲突
一、知人论世
1、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市,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中国的莎士比亚”。
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自幼随继母看戏,培养了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
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第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
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2、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曹禺
3、背景: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次年,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正式发表。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作者当时二十三岁,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中,在常见的始乱终弃乃至乱伦的社会现象中,提取出《雷雨》的题材,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二、舞台说明
1、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些注意之点
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2、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明确: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午饭后);
是雷雨将至的征光,暗示了剧中沉闷的气氛;
烘托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感染读者和观众,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意识到将会有大事发生,铺垫了情节。
3、以“雷雨”为题目,有何妙处?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雷雨”交代了作品的自然环境。
③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雷雨作为贯穿全剧的“第九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悲剧氛围。
④“雷雨”关联主角们的情绪和情感变化,雷雨来前的郁热正合人物的心情,情节发展至高潮时的电闪雷鸣与大雨暗示了真相揭开时人物的疯狂与绝望。
②“雷雨”暗示了作品沉闷抑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主题: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4、总结:舞台说明的作用
1) 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这旧家俱、这老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 鲁侍萍上场,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 ( 鲁侍萍) 有关窗的习惯,“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很自然地” 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 ( 周朴园) “汗涔涔” 显出一副狼狈相;( 周朴园)“惊愕”表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三、人物形象赏析:
1、时隔三十年,周朴园已认不出鲁侍萍,但是,周朴园最终还是认出了鲁侍萍。那么,他是如何认出的呢?请将第一场进行片断划分:
片段1: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片段2: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片段3: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件雨衣,我怎么说?
片段4: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2、这些片断中鲁侍萍的话有一个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请揣摩一下鲁侍萍的心理。从故事情节看,鲁侍萍的这些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推动情节发展。
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
复杂心理:30年前的事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有对当年大少爷的复杂感情,也有三十年来积累的痛苦与怨愤;想知道现在的周朴园如果知道她就是当年的侍萍,会以什么态度对待她。
3、总结人物形象:
鲁侍萍:心地善良、正直、刚强、倔强、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
周朴园:冷酷、残忍、自私、残忍、奸诈、虚伪。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财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
4、1980年曹禺先生在与语文老师谈《雷雨》中提到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是一个十分真实的人,其性格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他既是保守的封建家庭大家长,又是精明开放的剥削阶级资本家,他既有违背甚至丧失人性的一面,一也有渴望亲情、残存人性的一面,他既是剥削者、压迫者的化身,又是丈夫,父亲的实体,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人,是《雷雨》中各种矛盾冲突的焦点。这种双重性格的形成,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和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
周朴园的所作所为给剧中所有人带来了无尽的悲剧,他的种种恶迹表明了他是个吃人者,他是一颗罪恶的“种子”,是制造“雷雨”悲剧的最大元凶,他理应受到命运的惩罚。然而作为悲剧的制造者,周朴园皈依封建规范秩序所受的精神创痛却是血淋淋的,周朴园在吃人的同时并没有摆脱在更大范围内被人吃的悲剧命运。他是“所有罪恶的渊薮”,但又何尝不是悲剧的最大承担者?
四、矛盾冲突: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戏剧的主要内容:
三十年前,周公馆的少爷周朴园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
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
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
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
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3、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遇诉旧怨
4、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阶级对立(本质冲突)
五、复习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朴园 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答案:D
解析:此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B.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是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C.那是因为周大少爷时来运转,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D.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让他们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2.答案:C
解析:时来运转:时机来临,命运好转。指由逆境变为顺境。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一帆风顺”。
3.课文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接连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忽然起立)你是谁?
②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③你——你贵姓?
④谁指使你来的?
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②③
3.答案:A
解析:可用排除法。首先“你来干什么”“你是谁”不应该放开头,因为他还并不太清楚对方的情况。应是先问:“你——你贵姓?”接着是周朴园吃惊。所以选A项。
4.结合全剧,回答:《雷雨》把周朴园三十年来的家庭与社会上的罪恶,浓缩在多长时间里来表现?场景设在何处?请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一天,从早晨到傍晚;在周公馆客厅里
B.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
C.从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到子夜;在周家
D.一个夏天的中午,到第二天凌晨;在周家和鲁家
4.答案:D
解析:此题要根据原文内容来判断。原文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是一个夏天的中午。
5.对课文开头“舞台说明”的作用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交代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和故事发生的时间。
B.表现该剧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急迫心情。
C.暗示剧中人物即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预示着重大变故的到来。
D.暗示剧中故事发生的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因素。
5.答案:B
解析:舞台说明对介绍时间、地点、场景,渲染气氛,展开故事情节,深刻表现主题起重要作用。如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段文字首先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阴沉郁热的下午,为后文的雷雨之夜埋下了伏笔。其次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的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定下烦躁不安、矛盾的基调。没有表现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心情,只是表现周朴园的内心烦躁。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填入横线处,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雷雨》中,曹禺把20世纪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②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
③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④把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爱恨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
⑤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
⑥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
6.答案: ② ⑤ ① ⑥ ④ ③
解析:② 句中的“它”指代语段开头的“戏剧”,而⑤ 句很明显要紧随② 句后。① 句举出《雷雨》的例子,⑥ 句与① 句联系最紧密,④ 句中的“两家”承接⑥ 句中的“周、鲁两家"。逐层类推,不难得出答案。
7.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7.答案:D
解析:《王昭君》的作者是曹禺。
8.《雷雨》的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让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阅读下文,在横线处填上人物个性化语言。
有家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
裁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把式接过话茬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老大听得不耐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8.答案:【写作示例】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我看别在这里啰唆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解析:【写作指导】怎样才能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话精彩,展露生活气息。文章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重头戏,最能显露文章的生活气息。写好对话的关键是巧借丰富多彩的“说”写出说话人的神情举止。具体方法有很多种:一是用表情暗示,二是与动作为伴,三是借评说表述。
(2)口语鲜活,凸显人物个性。语言描写的本质是摹写人物在具体的交际环境里说的话,因此理应描绘出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原貌,以便凸显人物的个性。为此,描写人物的语言时绝对不能以书面语言代替活生生的人物口语。人物的惯用语和口头禅是个性化口语的宝贵资源,是人物的职业、地位、年龄、身份、教养、情趣、阅历、性格等个体因素的话语凝结,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
(3)修辞增色,打造幽默情趣。描写人物语言时,在对人物语言进行生活化、口语化描写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意识地做一些修辞润色或者移植加工的工作,让语言显得更俏皮、含蓄、机智,从而收获诙谐之趣。
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杜牧,赋体,解题,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本文的中心思想是,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8(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8(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0页。
知识梳理10(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0(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蒲松龄,关于《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题材,关于成名,第一层隐喻,读课文三,第二层隐喻,第三层隐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