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1
    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2
    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2(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杜牧,赋体,解题,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本文的中心思想是,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单元   知识梳理
       六国论  阿房宫赋

    知人论世

    《阿房宫赋》

    1、杜牧: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房宫赋》: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2、杜牧的诗多为讽喻诗,长于七绝,情致豪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3、赋体

    《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chī摛 文,体物写志也。

           铺采摛chī文,意为铺陈文采,指赋的形貌;体物写志,摹写事物,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指赋的内容。

    1)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2)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4、解题

         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规模宏大,奢华壮观。传说后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六 国 论》

    1、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2、作者:

    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
    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
    并同儿与女,思究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辛勤为第一。

     

    3  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几策》2,《权书》10,《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

     4、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5、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290年韩割武遂予秦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275年魏割温予秦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㈡秦灭六国时间表

    230年灭韩225年灭魏223年灭楚222年灭赵和燕221年灭齐,统一全国。

    ㈢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233年秦攻赤丽和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02研读文本

    1体物,摹写事物,概括《阿房宫赋》描写的内容。

    建筑之奇

    美女之众

    珍宝之多

    2、阿房宫的建筑   宏伟壮丽

      交代建造背景和巨大耗资

    概括全貌  (广阔高峻)  

                  重楼叠阁   细致精巧

    楼廊飞檐   不计其数

    长桥如龙   宫殿之宏伟

    细绘宫景      复道似虹   楼阁之奇丽

                  歌台暖响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

    舞殿冷袖   为下文美女充盈后宫做铺垫

     

    述其来历

    状其梳洗

    言其美貌

    诉其哀怨

    珍宝之多:

    既写六国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又写秦人弃掷逦迤,视若瓦砾

    作者极尽铺陈之能事,写阿房宫建筑之奇、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目的何在?

    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耽于享乐; 掠夺百姓,不恤民力。

    《古文观止》: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骄奢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3夸张、排比、对比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

    4、理解主题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陈述史实:戍卒叫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刘邦破关,楚人一炬项羽火烧阿房宫。

    共同表现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为下文讽谏蓄势。

    5、杜牧认为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原因:不爱其人

    目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借古讽今,要吸取秦亡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提醒不要重蹈覆辙

    6、写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 、吐番、南诏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7、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

                        《六国论》

    1第一段的哪一句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阐述的?

    第一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问: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从赂秦的国家来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一是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这两点既是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也是分论点。

    第一段文章总论,为下文的论述举纲张目。

     

    2参考资料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秧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3第二段是从那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用了哪些对比的语句?

    第一问:从第一个方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4第二段是从那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其中有几层意思?用了哪些对比的语句?

    第一层(第二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可以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秦以攻取之外……固不在战矣”),比较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的双方土地得失变化。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

     第二小层(“思厥先祖父……理固宜然”),写诸侯赂秦的情形和结果,说明赂秦乞和适得其反,只能助长秦国的侵略野心,造成颠覆的下场。

     第三小层(“古人云……此言得之”),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以上三小层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5、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

    对比论证,在数量、程度、道理上进行论证。

    6第三段是从那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

    齐国和燕、赵两国为什么灭亡?

    第一问:从第二个方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第二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两国灭亡的具体原因是其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但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燕、赵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7、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

    第四段的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引古(六国破亡)

    讽今(在六国下)

    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9第五段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警告北宋王朝,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参考背景: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每年都要向契丹、西夏纳币输绢以求苟安。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要为契丹、西夏积威之所劫,一味赂贿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10、写作特点

    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本文属于史论,借史立论,以古鉴今。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2观点鲜明,论证严谨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

    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在语言方面,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03理解性默写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2.《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3.《六国论》中的                                                                       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                           

    5.《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6.《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                     

    7.《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8.《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                          

    9.《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赂秦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                 

    10.《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                              

    11.《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 秦到底的句子                                   

     

    答案: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

    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不赂者以赂者丧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暴霜露,斩荆棘。

    9.弊在赂秦。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相关试卷

    知识梳理8(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8(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0页。

    知识梳理10(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0(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蒲松龄,关于《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题材,关于成名,第一层隐喻,读课文三,第二层隐喻,第三层隐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7(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7(word)-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怎样辨识媒介虚假信息?,信息时代谣言的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