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造5G芯片的氮化铝属于( )
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新型塑料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以下是应对新冠肺炎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如氯喹的合成与分离,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
B.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是有机物
C.公共场所用“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的混合溶液杀菌消毒效果会更好
D.酒精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时要注意防火
3、下列物质中,如:、NaOH、、、、FeS、CuS、、、NO、、、、、、、、。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现有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质A的反应速率为0.3
②物质B的反应速率为0.6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轴表示( )
A.铜棒的质量 B. C. D.
6、、、、氯水都是常见的漂白剂,下列措施能够增强其漂白性的是( )
A.向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B.向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C.向的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将、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通入溶液中
7、实验室以BaS为原料制备晶体,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装置甲微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合装置乙中反应,可得酸性强弱顺序:
B.装置乙中的球形干燥管a用于防止倒吸
C.装置丙中盛溶液,既可以吸收尾气,又可以判断装置乙中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D.将装置乙中生成的溶液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产品晶体
8、中国承诺2030年前,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研发的利用技术,将转化为能源是缓解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之一,由和制备合成气(CO、),再由合成气制备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 所含的极性键为2
B.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和,的质子数比多8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中,若生成2mol CO,反应Ⅰ和Ⅱ中共转移电子数为6
9、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总和为25,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Z
B.该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
C.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为
D.该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0、常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够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 探究方案 | 探究目的 |
A | 将一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浓硫酸中,片刻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溶液,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
B |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
C | 用焦炭和石英在电炉中高温加热 | 比较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将铁棒和铜棒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盛浓硝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 比较Fe、Cu金属性强弱 |
A.A B.B C.C D.D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选项 | 离子组 | 加入试剂 | 加入试剂后发生的离子反应 |
A | 、、、 | ||
B | 、、 | 少量NaOH | |
C | 、、 | 通入少量 | |
D | 、、 | 少量 |
A.A B.B C.C D.D
12、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的氧化性
B.a处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是酸性氧化物和具有漂白性
C.b或c处褪色,均说明具有漂白性
D.试管底部出现灰白色固体,冷却后,将试管中混合物沿烧杯内壁小心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生成了硫酸铜
13、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或碱石灰
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烧瓶瓶口,试纸变蓝,说明已经充满
C.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则C点时喷泉最剧烈
D.若实验是在常温(25℃)、常压条件下完成,则在E点烧瓶中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4、将14g铁粉溶于500mL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NO气体后称量所得溶液,发现比原溶液质量增加8g,则原溶液中硝酸的浓度为( )
A.0.4mol/L B.0.8mol/L C.1.6mol/L D.3.2mol/L
二、填空题
15、(1)实验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的溶液,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0.1mol/L 溶液,将上述两支试管的溶液同时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小烧杯底部外面贴上一个写有“+”的标记),开始记录反应的时间,溶液开始出现乳白色浑浊,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记录“+”完全看不见的时间为。
(2)实验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5mol/L的溶液,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0.1mol/L溶液,将上述两支试管的溶液同时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小烧杯底部外面贴上一个写有“+”的标记),开始记录反应的时间,溶液开始出现乳白色浑浊,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浑浊,记录“+”完全看不见的时间为。,则表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
(3)实验3: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5mL 0.1mol/L的溶液,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0.1mol/L溶液,将上述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冰水的烧杯中5分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小烧杯底部外面贴上一个写有“+”的标记),开始记录反应的时间,溶液开始出现乳白色浑浊,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浑浊,记录“+”完全看不见的时间为。
(4)实验4: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的溶液,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0.1mol/L溶液,将上述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50℃的热水的烧杯中5分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小烧杯底部外面贴上一个写有“+”的标记),开始记录反应的时间,溶液开始出现乳白色浑浊,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浑浊,记录“+”完全看不见的时间为。
由实验(3)和实验(4)测得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则表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
(5)锥形瓶内装入10mL左右10%的,观察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向其中加入少量,则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表明,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如果将溶液和混合,硫元素被氧化成最高化合价,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6、俄乌战争期间,“北溪”管道被炸,除对全球能源安全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之外,产生大量天然气泄漏,也会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写分子式)。
(2)大量天然气泄漏,也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
(3)我国“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即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天然气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减少粉尘污染
C.减少酸雨的形成
(4)为提高能源的能量利用率,可以将甲烷设计成燃料电池,即向电池的储罐中分别加入甲烷和氧气,如果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则负极反应为________。
(5)不管是碱性条件还是酸性条件下,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均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表明破坏反应物的键能之和________(填“>”“=”或“<”)形成的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17、A、B、C、D、G都是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的化合物,E是氧化物,H是单质,D是常见的强酸,反应①、②、③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填空:
(1)若A、B、C、D、G均含X元素,且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个电子,G是复合肥料,则A的电子式为________,M的化学式是________,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A、B、C、D、G均含Y元素,Y元素处于X的相邻周期、相邻族,A为黄色固体,G可作净水剂,则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其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工业上制备D,反应③的设备叫合成塔,吸收C的试剂是________。
(3)将2.0t含80% A的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煅烧时,A中的Y元素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的D的质量________t(保留2位小数)。
18、对废催化剂进行回收可有效利用金属资源。某废催化剂主要含、、NiO、等氧化物,一种回收利用工艺的部分流程
如下:
已知:该工艺中,pH>6.0时,溶液中Mo元素以的形态存在。
(1)中Mo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镍的常见化合价有+2和+3价,流程中“含Ni固体”成分仍为NiO,则还原性: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iO。“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沉铝和沉硅”中,生成沉淀X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沉钼”中,pH为7.0。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①滤液Ⅲ中,主要存在的钠盐有NaCl和Y,Y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往滤液Ⅲ中添加适量NaCl固体后,通入足量气体,再通入足量,可析出Y。实验中要先通入后通入,原因是在水中溶解度比要大得多。从结构上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水为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中溶解度比大
B.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和水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C.中N、H之间是形成N-H单键,键能小,分子中形成C=O双键,键能大
D.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和的还原性强弱,进行下列实验:
(1)取0.2mol 和0.4molNaI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混合溶液;配制上述混合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量筒之外,还需要________。配制溶液过程中,所用蒸馏水需要加热到沸腾,然后冷却使用,原因是________。
(2)取(1)中配制的溶液5mL于一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1.0mol/L的稀硝酸1mL,振荡之后,溶液呈黄色。同学们对溶液变成黄色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甲同学认为是因为稀硝酸氧化了,生成了单质,碘溶于水呈黄色;则甲认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乙同学认为是因为稀硝酸氧化了,生成了,含的水溶液呈黄色;则乙认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丙同学认为是因为稀硝酸氧化了,生成了,同时产生的NO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溶于硝酸成黄色。
(3)随后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 | 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 | 甲同学观点正确 |
②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 | ________ | 乙同学观点不正确 |
③取1.0mol/L的稀硝酸5mL,加入铜片 | 产生无色气体,在试管口上方,气体变成红棕色,溶液呈蓝色 | 丙同学观点不正确 |
④另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1.0mol/L的稀硝酸,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 | 产生无色气体,滴加淀粉溶液后溶液为无色 | 过量的硝酸能够将氧化成更高价态的 |
在上述实验②中的现象为________。由实验①和②对比,得出结论:还原性强弱为大于。实验③表明,稀硝酸和铜片反应生成的NO只在试管口被氧化成,并没有大量溶于水,溶液不会呈黄色。实验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根据上述结论,取(1)中配制的溶液10mL于一洁净的大试管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适量,充分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无色气体mol,则该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氮化铝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不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不选;B.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氮化铝是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材料,故B不选;C.氮化铝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塑料是有机物,故C不选;D.氮化铝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选;故选:D。
2、答案:C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基本原理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该装置构成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在正极溶液中的获得电子变为氢气,Cu棒的质量不变,A项错误;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增大,B项错误;由于反应不断消耗,所以溶液的逐渐降低,C项正确;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
7、答案:A
解析:A.高沸点酸能制取低沸点酸,浓硫酸与NaCl固体反应制取HCl,利用的是是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与硫酸和盐酸的酸性强弱无关,故A错误;B.由于HCl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装置a的容积较大,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故B正确;C.与反应生成CuS沉淀,用溶液吸收,可以防止污染空气,同时通过观察是否有黑色沉淀生成判断乙中反应是否发生,故C正确;D.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体,需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得到,故D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A.1mol甲烷中含4molC-H键,均为极性键,标准状况下,11.2L为0.5mol,含极性键2,故A正确;
B.1mol比1mol甲烷多1molO原子,质子数多8,但等物质的量并非1mol,因此无法确定质子数多少,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正确;
D.反应II为:,生成2mol CO,需消耗1molC,反应中转移电子数2;反应I:,生成1molC转移4电子,若生成2molCO,两反应总共转移电子数6,故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1)
(2)加快
(4)大于;加快
(5)加快;
(6)或
解析:
16、答案:(1)
(2)增加温室效应;使海洋生物中毒或死亡等任意一个合理答案均可
(3)ABC
(4)
(5)放热;<
解析:
17、答案:(1);K;
(2)第三周期第ⅢA族;;98.3%的浓硫酸
(3)2.53
解析:
18、答案:(1)+6;大于;
(2);或
(3)
(4)①;②CD
解析:
19、答案:(1)100mL容量瓶;除去溶于水中的氧气,防止氧气将和氧化变质
(2);
(3)溶液不变红色;
(4)
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第一次)(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第一次)(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文献记载,8LSO3含分子数为2NA,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