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深圳卷)-化学(考试版)A3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深圳卷】
化学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一、选择题(20分)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 O-16 Na -23 Mg-24 Al -27 S -32 Cl-35.5 K-39 Ca-40 Mn -55 Fe -56 Cu-64 Zn-65 Ba-137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焚炼”涉及分解反应
B.“石灰”指石灰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以水沃之”涉及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筛去石块”的目的是分离物质
2.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C.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D.:“+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3.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4.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辨别真假 | B.化学与农业 |
①辨别蛋白质和淀粉——加碘水 ②辨别棉织物和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 ①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减少“白色污染”——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
C.安全常识 | D.性质与用途 |
①厨房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 | ①氮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 ②氢氧化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 |
A.A B.B C.C D.D
5.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可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
C.如图将CO2压入地下形成的液态CO2属于溶液
D.中国科学家利用CO2合成淀粉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6.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物质甲属于有机物
C.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X的值为5
7.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镅元素的原子核内电子数为95
B.镅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43
C.镅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易失去电子
D.镅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95
8.碳酸氢钠(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HCO3中的阳离子为Na+
B.NaHCO3中含有3个氧原子
C.NaHCO3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NaHCO3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9.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B.乙代表溶质质量
C.P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不再有H2SO4
D.丙代表溶剂的质量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甲: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容器中的压强变化的图像
B.乙:室温时,向100g水中加入硝酸钾至刚好饱和的图像
C.丙: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的图像
D.丁:是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生成CO2的图像
11.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CO2
B.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
12.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盐酸,蓝色溶液一定是氯化铜溶液
| 二、综合题(30分) |
二、综合题:本题共4大题,共30分。
13.(6分)以下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择C装置收集CO2的依据是 。
(4)如图是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是 (填序号)。
14.(7分)碳酸钠、碳酸氢钠是我们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碳酸盐,它们与酸反应的情形非常相似。两者与酸反应有区别吗?老师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几组探究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如下图)。
请写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探究其反应速率,可根据 (选填“反应至5秒时”或“反应结束”)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来判断。
(2)【实验2】:在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g碳酸钠粉末,然后向其中一个锥形瓶中倒入20mL的蒸馏水,向另一个锥形瓶中倒入20mL质量分数15%的稀盐酸(足量),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其温度变化(如图a)。另取2g碳酸氢钠粉末,重复上述实验(如图b)。
从温度曲线看,碳酸氢钠粉末溶于水及与酸反应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两种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及与酸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它们与酸的反应速率 (填“有”或“无”)较大影响。
(4)该实验中,与稀盐酸反应结束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Na2CO3 NaHCO3(选填“>”、“<”或“=”)
(5)【实验3】:分别将极稀的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有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反思】在【实验3】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结合图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刚开始没有气泡的原因 。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 碳酸钠(选填“>”、“<”或“=”)。
15.(8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将碱厂与氨厂联合,既提高效益又减少污染,促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联合制碱法的模拟流程如图一所示。三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吸氨碳化塔中温度控制在30℃-35℃,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请回答问题。
(1)通常状况下,NH3的溶解度远大于CO2的溶解度。生产时吸氨碳化塔中应该先通入的是 (填“NH3”或“CO2”)。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2)加热NaHCO3制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结合图二分析,吸氨碳化塔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①溶剂质量减少;
②NaHCO3难溶于水;
③30℃—35℃时,NaCl、NaHCO3、NH4Cl的溶解度相比较,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4)图一“母液”中NaHCO3是否达到饱和 。(填“是”“否”)
(5)图一中循环使用的物质 (填化学式),碱厂与氨厂联合后,得到NH4Cl代替氨水做化肥,其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16.(9分)实验室有部分已变质为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86g。某实验小组将此样品加入水中完全溶解,配成100g溶液,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9.8%的稀硫酸,搅拌使气体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相关数据如表:
测定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滴加稀硫酸总质量/g | 0 | 10 | 20 | 30 | 40 |
溶液总质量/g | 100 | 110 | 119.56 | 129.56 | m |
溶液pH | 13.3 | 10.2 | 7.0 | 0.9 | 0.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NaOH)由 元素组成。
(2)Na2CO3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第 次测定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表中m= 。
(4)计算样品中碳酸钠(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1%)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化学(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化学(考试版)A3,共5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深圳卷)-化学(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深圳卷)-化学(考试版)A3,共6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化学(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化学(考试版)A3,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