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课件ppt,共13页。
一、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二、读一读,用“√”标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三、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四、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五、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1)“泣涕”表现了人物悲伤的心情。(2)从“零如雨”可以看出该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具有该修辞手法的诗句你还读过哪些?请写出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尽”字的意思是都。(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今夜明月当空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思之情会落到谁家。
六、填空。1.从题目“迢迢牵牛星”中的“牵牛星”可以知道这首诗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有关,该诗中表现牛郎织女只能默默相视而无言的诗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十五夜望月》描写的节日是中秋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含有该思想感情的古诗我还能写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七、课内阅读我最棒。寒 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解释词语。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2.这首诗描绘了传统节日寒食节的景象。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花、东风、柳树;后两句写礼俗,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3.第一句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柳絮、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情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4.寒食节家家户户都禁绝烟火,诗人韦应物写下了“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的诗句。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在这家家户户都禁绝烟火的节日里,空荡荡的旅斋更显得孤凄冷清,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八、课外阅读我能行。上 元 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③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①上元夜:指农历正月十五夜。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③铁关:宫禁的城门。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下列对画线诗句所表现的情景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事情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B.元宵节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C.元宵节之夜,都望着月亮在家闲坐,所有地方都是看灯的人群。D.元宵节之夜,都望着月亮在家闲坐,所有地方都没有看灯的人群。3.诗中描写的节日“上元节”如今叫( )A.元旦B.除夕C.元宵节D.七夕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课件ppt,共11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ppt课件,共11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寒食教学ppt课件,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