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导学案6-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541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五课时 己亥杂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
【资料链接】
1.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 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
2.《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往返途中,写了绝句315首。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课文所选为第五首。
3.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若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自主学习】
1.读准诗歌。
2.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合作探究】
1.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浩荡”一词既写出了诗人的愁绪之深,又写出了愁绪之广。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怎样理解龚自珍的“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顽强精神。诗人以落红自喻,将国家喻为花。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已辞官,但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是一样的关心,自己仍要为祖国效力。)
3.你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正是这两句诗的最好印证吗?学生讨论,反馈。)
【课堂检测】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诗歌中写诗人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歌。
【课堂小结】
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课堂积累】
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案,共11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