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ppt课件
展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宋代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承上启下
“误入”一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同后面的“争渡”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运用白描的手法追述一次泛舟郊游,反映了词人对早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表现了词人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和愉悦的心情。
《渔家傲》和《如梦令》对比
1.甲乙两词都是李清照的作品,但两词风格不同,甲词_______,乙词__________;从甲词中“____________”一词可看出该词主要写梦境,从乙词中“________”一词可看出该词主要写了一段美好的回忆。2.请分析甲乙两词所流露出的词人感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 起笔平淡,自然和谐。B.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词人被小洲上的鸥鹭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C. 词人运用白描手法,仅用三十几个字就讲述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故事曲折动人。D. 整首词写词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不是词人被惊吓。B项表述有误。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B.全词分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C.“日暮”而“不知归路”,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D.本词婉曲深细,抒写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该词表现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与伤感春光易逝无关。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起笔平淡,自然和谐。B.词的中间四句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C.“沉醉”一词透露词人心底的郁闷,“不知归路”也表现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D.整首诗描写日常生活场景,表现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4.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词记叙的是词人一段美好的回忆,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B.“惊”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惊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C.词人沉醉于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之中,直至醉意渐沉、兴尽晚归,其情感始终是欢快愉悦的。D.朗读时,第一二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表现词人因景色迷人流连忘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鸟儿被惊动,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写舟有不同的意义。“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行舟;“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的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归舟。
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习题ppt课件,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评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李清照,认识词,如梦令月夜归航,如梦令,思考与讨论,具体是什么时间,从哪个词可看出,李清照,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如梦令”,词牌本词无题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的时光,快乐就要大声说出来,我说我快乐,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