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325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325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325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展开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一、选择题组
1.(2023·上海徐汇·上海中学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其中语意最连贯合理的一项是(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
②这三层功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
⑤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
⑥我们应该做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A.②⑥③⑤①④ B.①④⑥⑤③②
C.①④②⑥③⑤ D.⑥⑤③②①④
(2)《乡土中国》中的哪个概念可以引入以下语段,用来更充分地凸显“CMC交往模式”的特征?( )
网络的发展使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模式(即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人际传播)。在这种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网络不仅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使法制观念得以强化。同时,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弱关系”得到发展,个人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变得更强。
A.礼治秩序 B.差序格局 C.时势权力 D.名实分离
2.(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儒家主张尊君,这是从孔子开始的。但是,孔子并不主张君主个人独裁。 君对于臣,也要遵守一定的制度;对君的行为要有一定的约束。
(摘自张岱年《孔子哲学解析》)
①人君如有过失,应该进行谏诤。
②孔子认为不辨是非的“言莫予违”(不要违背“国君”的话)足以丧邦。
③人臣事君,要有一定的原则;
④孔子也要求君主遵守一定的原则,他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⑤这也意味着,孔子虽然主张尊君,却不同意一人独裁。
A.②⑤④①③ B.③①④⑤② C.②⑤③①④ D.③④①②⑤
(2)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下面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
A.薛蟠误将唐寅说成“庚黄”时自嘲:“谁知他‘糖银’‘果银’的”,透出不呆的机智。
B.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
C.柳湘莲因尤三姐事出走,薛蟠派人寻柳未果,陷入悲痛中,显示他待人真诚可爱的一面。
D.小说常写好人被冤枉,宝玉挨打,薛蟠被诬作告密者,这种写法能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3.(2023·上海黄浦·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数字交换条件下,商品是以数据、图片、文字、用户评价等数字化信息所构筑的“虚幻形式”展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产生虚拟性。
①为此很可能会出现利益驱动下的数字操控和数字偏离
②但同时又独立于真实的商品
③这个“虚幻形式”源于真实的商品
④是其数字化映射
⑤并成为交换过程的决策依据
A.③⑤④②① B.⑤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⑤② D.②④①③⑤
(2)班级排演以“对抗世俗”为主题的《红楼梦》经典片断,以下人物与情节不适合这个主题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读西厢 B.尤三姐自刎 C.袭人改嫁 D.鸳鸯拒婚
4.(2023·上海普陀·统考二模)按题目要求选择。
(1)以下各项中,最适合填入语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某公司领导在工作会议上指出:“产品研发对于公司的意义就好比 的意义,只有做好才能让公司永葆活力,做不好就会动摇安身立命的根基。”
A.水对于鱼
B.种菜对于菜农
C.学习对于学生
D.运动对于老年人
(2)将以下三个词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抽丝剥茧 ②按图索骥 ③不择细流
写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大量素材作为支撑。对于素材的挖掘和加工,一方面要避免先入为主造成的“信息茧房”,坚持“ ”“众里寻她”,对素材进行全面扫描,然后“ ”,理清关系,以形成主要观点、列出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漫无目的造成的“信息冗余”,坚持“ ”,带着问题、带着提纲,选取最恰当的素材。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5.(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街道一级的“权威淡化”直接体现在文化上关于“人”与“日常”的地方治理品牌建设。“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通过 , , , 。
①吸引优质外来资源进入
②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
③并匹配合适空间使其扎根
④在科层体系外再建一套更灵活、柔性的沟通衔接机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2)以下和费孝通《乡土中国》所说“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关系契合度最低的一项是( )。
A.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B.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C.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D.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6.(2023·上海奉贤·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暮春时节,学校诗社拟从诗词中选取合适的诗句来编入《暮春吟唱》诗集,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一句是( )
A.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
B.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C.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学校摄影社纳新,团长在迎新大会上做发言,请选出用语不当的一项是( )
①摄影记录的是光影,反映的是瞬间,留下的是永恒,表达的是思想。②我们摄影爱好者必须以德艺双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③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积累知识、吸收营养、提高自己。④相信我们通过刻苦的锤炼,定能攀登艺术高峰。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下列《红楼梦》中内容,与《乡土中国》中相关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元妃省亲——“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B.贾母做寿——“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C.宝玉挨打——“横暴权力强制维系压迫关系”
D.探春理家——“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达到这样深入的美感和发现这样深度的美, , , , ,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把这个过程唤做“移我情”。
①才能把美如实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
②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
③需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并移动方向
④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8.(2023·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哪项作为隐含的前提条件,能够支持下述论证( )
当鸟类面临栖息地破坏、天敌威胁和环境污染等生存压力时,自身就会分泌一种名为皮质醇的激素。因此,经常处于生存压力状态下的鸟类,其羽毛会变得较为稀疏。
A.鸟类体内的皮质醇含量可能会因全球变暖而发生变化。
B.一些鸟类更换栖息地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增高。
C.皮质醇会影响鸟类羽毛的生长和代谢。
D.如果鸟类的羽毛变得稀疏,则它们一定处于长期的压力状态。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恳请您不吝赐教。
C.这种壁纸是最近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9.(2023·上海闵行·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
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③实现知识从简单叠加到有机结合的转变
④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2)《红楼梦》对语言、服饰、居室等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相对应,请指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林黛玉)
B.“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王熙凤)
C.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贾元春)
D.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薛宝钗)
10.(2023·上海青浦·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以下是青浦某中学高一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后归纳的阅读这类著作的策略,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关照全篇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
B.分析日常生活描写,领悟作品社会意义。
C.抓住核心概念,以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
D.梳理出作者所形成结论的相关研究思路。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元宇宙是一个以众多用户为中心的无限世界, , , , ,它是一个源于科幻小说的概念,首创于1992年的小说《雪崩》。作品描写了现实与虚拟这两个既关联又分离的平行世界,现实中的人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以虚拟化身的形态投射在虚拟世界中。
①也有被现实化的虚拟想象
②而人们可以通过现实世界中的入口进入其中
③一个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多维数字时空
④里面既有基于实用目的被增强的现实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1.(2023·上海崇明·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小明同学阅读下列文字时,对中国人群体凝聚力产生的原因不解。
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无处没有人类的集体组织:有的是村落,有的是部落,到了近代,则是民族和国家,这些团体都不如所谓的社区和社群更有凝聚个人的能力。中国几千年来,凝聚个人的群体,大家都以为是亲缘团体和亲缘团体的延伸。相对于雅利安种族(大多数的白种人),中国人的亲缘凝聚力远远比其战斗集团更为持久和具有弹性。
(许倬云《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
如果请你选择《乡土中国》中的概念为小明答疑,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乡土本色 B.差序格局 C.礼治秩序 D.同意权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学与问相连,所以学问不只是记忆而必是思想,不只是因袭而必是创造。 , , , 。由记忆生思想,由因袭生创造,犹如吸收食物加以消化之后变为生命的动力。
①创造究竟须从因袭出发 ②所以思想究竟须从记忆出发
③凡是思想都是由已知推未知 ④创造多是旧材料的新综合
A.③①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12.(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 )
艺术审美贵在“默契”二字——艺术家的表达和欣赏者的感受在玄妙的审美时空中相遇,心灵因契合而生出愉悦之感。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二人心灵相遇于“高山流水”之间,成为“知音”。知音可贵到什么程度呢?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只因默契不存而知音不再。 。 , 。 , , 。
①探讨这个话题源于对当代中国舞蹈某种创作倾向的观察
②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
③不少舞蹈创作习惯于外露性的情感表达
④这个故事无比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
⑤似乎和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有所背离
⑥它离不开群体性文化的共识与滋养
A.④①⑤②⑥③ B.①③⑤④②⑥ C.④②⑥①③⑤ D.①⑤③⑥④②
(2)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宴会上威逼利诱石守信等大将,迫使其交出兵权。
B.没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C.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处处忍让廉颇,廉颇得知真相后,背上荆条,主动向蔺相如请罪。
D.曹操虽然兵权在握,但不愿背上篡汉的罪名,只享有权臣膜拜之礼,最终放弃了称帝。
13.(2023·上海静安·统考一模)按要求选择。
(1)在横线上填入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如何不让彰显的现代意识遮蔽传统观念,而只是让两种意识发生充分撞击,让观众更清晰认识到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新编话剧中的有些细节处理还需要再斟酌。如“抄检大观园”一场戏中,晴雯被王夫人逐走, , , , , 。所以要逐晴雯,也只能让身边的老婆子仆妇们作帮凶来下手。
①但按当时礼仪
②大观园作为清净女儿世界也不是那些壮汉可以进入的
③王夫人不可能让壮汉做她的跟班
④这对表现晴雯的无力感当然很生动
⑤新编话剧是让两个壮汉把晴雯架出去的
A.①②③⑤④ B.⑤④①③② C.④⑤①②③ D.①③②④⑤
(2)现代人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话剧,有的情节符合原著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有的则未必。下列改编不符合原著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项是( )
A.尤三姐自刎前,增加柳湘莲对她表白的细节,尤三姐说“太晚了”,强化遗憾之情。
B.尤三姐拔剑与柳湘莲双人舞,将“不了的情意”在舞姿中表达得凄艳、含蓄而无奈。
C.“共读西厢”中,宝玉借西厢台词表白,黛玉觉得隐藏的情感终被印证,喜极而泣。
D.宝玉借戏词表白;黛玉先害羞,自己还接口念叨起来,最后才突然动怒,指责宝玉。
二、选择 简答
14.(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选择。
(1)《红楼梦》的哲学意味正是:人类的诗意生命应当生活在污浊世界的彼岸。人生只是到人间走一遭的瞬间,最高的诗意应该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如黛玉、_____等,离世时不带地球上的浊泥与尘埃。
A.巧姐 B.李纨 C.晴雯 D.袭人
(2)学校电子图书馆“科学史文章”栏目将选编《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现面向全体学生征集该文的内容摘要。小松提交的稿件中有一处不符合摘要要求,请选出这一项并说明理由。
【甲】为了更多的读者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乙】本文以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各学说的出现时间为线索,梳理这场论争的经过,分析了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丙】“浑盖”之争的实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论证。【丁】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15.(2023·上海金山·统考二模)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ChatGPT来了!作为新一代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是一种能够与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与已有的普通聊天机器人不一样,之前的人机对话,机器人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并选择最佳答案展示出来,本质为“筛选者”和“搬运者”。ChatGPT则是 , , , , 。ChatGPT的横空出世,是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新一轮冲击波,成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
①联系会话过程中的上下文
②“分析者”“生成者”和“创造者”
③通过高速的算法分析
④可以依据检索而来的海量信息
⑤生成不与已有任何信息相同的答案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②④①③⑤ D.②③④⑤①
(2)下面是山山同学采访小金妈妈时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在以下画线句中选择两处并加以修改。
阿姨,您好!【甲】我是您犬子小金的同学山山。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防疫的工作重心也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作为医护人员,【乙】您在一线的辛劳付出广为流传,【丙】我作为小金的同学也感同身受。【丁】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戊】我对此表示敬谢不敏!
16.(2023·上海虹口·统考二模)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的过程中,网络文学经历了从观望、研读向体验、领会的转变。广大网民赋予这一领域充分的动态和活力。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 , , , , 。现实与想象的双向贯通,赋予网络小说向更高精神境界开拓的动力。
①不再一味追求戏剧性和场景壮丽
②强调情感和逻辑真实
③而是以虚构空间为广阔创作天地
④摆脱了早期的英雄梦
⑤并逐渐演化出戏谑与平实双峰并立的幻想共同体
A.②⑤④①③ B.②④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①③②⑤
(2)下面是学生会干事小虹写给鲁迅纪念馆周老师的一段微信,其中有语言不得体情况。请选一处并修改。
尊敬的周老师:
我是学生会干事小虹。本与您相约,明天下午去贵馆商谈我校学生来做志愿者的相关事宜【甲】。但因我遇到急事,不能赴约,故决定改期【乙】。请您多多包涵【丙】!不知您下周何时有空,我尽量安排时间前来【丁】。
【___】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17.(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伯林认为:“人类必然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否则他们就不再是人类。”也就是说, , , , 。这些普遍的价值追求,无疑可以成为判断社会是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标准。
①包括物质性的、社会性的、精神性的追求
②由此必然衍生出一些共通的、普遍地存在于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追求
③所有的个体既然都同属于人类这个物种
④就必然有这个物种共通的、普遍的基本需求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2)小宝想要加入李老师的写作兴趣班,他提交的书面申请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句中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
我是高一(3)班的小宝。【甲】早就听说您学识渊博,指导学生写作得心应手,【乙】今日得悉您将要办班授课,喜出望外。【丙】我决定主动请缨,成为兴趣班的一员!【丁】期待您的批准,不胜感激!
敬祝
教安!
您的学生 小宝
2023年4月12日
18.(2023·上海杨浦·二模)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 。因此,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 。 。
①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
②但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
③情感必须置入一个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现并且被保存
④只是痛苦了、流泪了、高兴了、笑了,都不是作品
⑤叙事是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
A.⑤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③①⑤②④
(2)某小区居委会给XX区消防支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部分中找出并修改。
感谢信
【甲】可爱的消防队员们:
你们好!早就听说你们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乙】昨天,我们都是见证人。昨天早上,强台风来袭,我小区【丙】老旧房屋的顶棚发生翻卷移位,摇摇欲坠,眼看坠物伤人事件就要发生。居委会报警后,你们反应迅速、深入危险区域,冒着特大风雨将危机解除。对你们的无私奉献,【丁】我们谨代表小区全体居民表示衷心感谢!
此致
敬礼!
XX区XX街道XX
2022年7月23日
参考答案:
1.(1)D
(2)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和排序的能力。
⑥⑤③句中的“资禀性情”、“身世经历”、“传统习尚”与前文“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形成照应关系,⑥⑤③连在一起,排除AC;
①④“不足为凭”与下文“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内容相衔接,应排在最后,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无所顾忌的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
故选B。
2.(1)C
(2)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由前文“孔子并不主张君主个人独裁”可知,接下来应谈的是孔子的看法,因横线处前面标点为句号,故第一句应填②或④,又因④中“孔子也要求君主遵守一定的原则”,③中“人臣事君,要有一定的原则”,故④应出现在③的后面,因此横线处第一句应填②,排除BD;
又因④中“也要求……”,③中“要……”,故④应出现在③的后面,排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题干的观点是“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当中,说起薛蟠,很多人必定嗤之以鼻,认为薛蟠只不过是个仗势欺人的好色之徒,呆傻之辈,否则也不会落了个“呆霸王”的外号。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仗势欺人,该形象没有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故选B。
3.(1)B
(2)C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该文段主要讲述数字交换条件下商品虚拟性的问题,第一空根据前文对商品以“虚幻形式”展现出来的介绍以及第⑤句的连接词“并”,可知商品同时成为数字交换过程的决策依据,所以第一空填⑤;
但是“虚幻形式”并不是无本之源,它来源于真实的商品,所以第二空填③;
第三空根据“虚幻形式”来源于真实的商品,可知“虚幻形式”也即真实商品的数字化映射,故填④;
第四空根据前文可知,“虚幻形式”毕竟和真实的商品不同,故填②;
第五空根据数字交换条件下商品所具有的“虚幻形式”可知,因为虚幻所以可能会出现利益驱动下的数字操控和数字偏离,继而导致虚拟性,所以填①。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C.“袭人改嫁”,袭人原是服侍贾母之婢,为贾母房中八大丫鬟之一。也服侍过史湘云。因贾母溺爱宝玉,觉得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恐宝玉之婢不足使,就将她与了宝玉。她与宝玉有情,是《红楼梦》中,与宝玉唯一发生性关系的女子。袭人的结局续书中为:宝玉出家,袭人有实无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最后嫁给了戏子蒋玉菡。可见,袭人改嫁不能体现“对抗世俗”的主题。
故选C。
4.(1)B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B.分析“产品研发”与“公司”的关系,公司是主体,“产品研发”是公司的工作,做好工作,公司才能更好生存,故“产品研发对于公司的意义”是产生利益。与此形成类比的应是“种菜对于菜农”,菜就是菜农的产品,菜农只有种好菜才能产生利益,才能更好生存。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避免先入为主”,“全面扫描”,指应全面选材,应选③不择细流。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第二空,此处指深入细致挖掘素材,应选①抽丝剥茧。抽丝剥茧:意思是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第三空,结合“避免漫无目的”可知,此处指按照标准选择素材,应选②按图索骥。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故选D。
5.(1)C
(2)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由上句“‘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可知,在讲制度,只有④在讲制度,所以④排在最前面,排除AB;
优质外来资源进入并扎根了,才是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所以②在最后,排除D。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体现了每个网络都有其网络中心的观点。
B.“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关系应该是“认人,帮亲”,“不认人,不帮亲”契合度最低。
C.体现的是“友缘”。
D.体现的是“地缘”。
故选B。
6.(1)C
(2)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C.诗句的意思是: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是早春的景象。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德艺双馨”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属于敬辞,不能与“我们”搭配使用。
故选B。
7.(1)C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横暴权力强制维系压迫关系”错误。宝玉挨父亲贾政打,是贾政作为家长对儿子的教育,在《乡土中国》中讲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结合“才成为艺术”可知,“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所以④放在最后,排除AB;
“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并移动方向”是“把美如实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的条件,所以③在①前面,并且挨着,排除C。
故选D。
8.(1)C
(2)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推理的能力。
A.文段是说鸟类面对生存压力时,自身会分泌皮质醇,而全球变暖不一定给鸟类带来生存压力,所以不支持论证;
B.文段是说鸟类面对生存压力时,自身会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而更换栖息地不一定给鸟类带来生存压力,所以不支持论证;
C.文段说到鸟类面对生存压力时,自身会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而鸟类经常处于生存压力状态下,其羽毛会变得较为稀疏,所以皮质醇会影响鸟类羽毛的生长和代谢。
D.鸟类的羽毛变得稀疏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经常处于生存压力状态下的鸟类只是其中的一个,所以鸟类的羽毛变得稀疏不一定就是它们一定处于长期的压力状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的把握能力。
A.“失陪”,表示不能陪伴的客套话。而这里面是说姑姑有事不能陪伴自己,错误;
B.“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他人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而这里面是说自己请求别人指教,是正确的。
C.“寒舍”,谦辞,指自己的家。而这里是说让别人的家里,错误;
D.“千金”,用于称他人的女儿。而这里是说自己的女儿,错误。
故选B。
9.(1)D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首先对四个句子进行分组,②③都与知识有关,分为一组,剩下①④放在一起,排除A;
前文说“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先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②在前与前文衔接;整合后才能实现知识的转变,②后接③,排除BC;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A.是妙玉说的话;
B.是贾宝玉说的话;
C.描述的是王熙凤。
故选D。
10.(1)B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选项内容,及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B.《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著作,其理论性强,其内容以理论、概念及相关阐述为主,没有“日常生活描写”,策略不对。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首句对应“一个以众多用户为中心的无限世界”,应为③“一个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多维数字时空”;排除AB;
“既有”“也有”对应,应是④①的顺序,排除C。
故选D。
11.(1)B
(2)C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中国几千年来,凝聚个人的群体,大家都以为是亲缘团体和亲缘团体的延伸”体现的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中国人的亲缘凝聚力就产生了。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前文先说“思想”后说“创造”,③②说的是“思想”,④①是说“创造”,再根据句式一致的特点,③④与②①分为两组,应该先说③④后说②①,呼应前文语序。排除ABD。
故选C。
12.(1)C
(2)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④中“这个故事”指的是“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的故事,应紧跟其后,所以④应该在最前面,排除BD。
②中“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中的与”④中的“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衔接紧密,②应该在④后,排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以及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相关表述为: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是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人们所制定,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礼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不同的是,法律发挥作用靠的是国家强制力量,而礼,它统治人们靠的是传统。
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中提到“威逼利诱”,主要是通过人治与利益交换来达到目的,不属于礼治。
B.曾子属于主动服膺于传统的等级秩序,正好作为“礼治”的论据。
C.廉颇负荆请罪,更多是因为得知真相后自感惭愧,长期教化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
D.曹操更多是迫于舆论压力才不愿意称帝,并不是主动服膺于君臣之礼。
故选B。
13.(1)B
(2)C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前文有提到“新编话剧中的有些细节处理还需要再斟酌”,所以第一个空格应是展现新编话剧对这一场戏的表现方式,故应选⑤。
根据关联词“当然……但……”可知,应为④①,这两句通过转折引出新编话剧中不合时宜的部分。
②③是对新编话剧不符合传统观念的具体分析,根据关联词“也”可知,应是③②。
故正确排序应是:⑤④①③②。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名著相关情节,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C.在原著相关情节中,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后,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黛玉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是因为当时的礼教传统和风俗礼仪注重含蓄表达,不会直接表白。所以“黛玉觉得隐藏的情感终被印证,喜极而泣”不符合原著的人物性格。
故选C。
14.(1)C
(2)【丁】,摘要要求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如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而不加以评论和补充解释,而丁则是评价。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根据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可知,她是一个美丽、聪慧,最有反抗精神的女奴,她心比天高,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自己的洁白之身。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探讨问题,分析原因的能力。
“内容摘要”又称“内容大要”、“内容提要”、“内容简介”等。简单扼要介绍图书或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本书或文章主要内容的文字性说明,便于读者了解选购以及查找。“内容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稿件中的【丁】“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是对作品结果的评价,不属于“内容摘要”。
15.(1)C
(2)【甲】我是您爱子小金的同学山山
【乙】您在一线辛劳付出的事迹广为流传
【丙】我作为小金的同学也深受感动
【丁】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
【戊】我对此表示万分感谢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文提到之前的人机对话“本质为‘筛选者’和‘搬运者’”,首先指出ChatGPT的不同,是“分析者”“生成者”和“创造者”,用②与前文衔接,排除AB;
下面解说ChatGPT生成答案的过程,按照逻辑,先检索信息,再联系语境,然后进行分析,最后生成答案,后四句的排序应为“④①③⑤”,排除D。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甲】处,“犬子”用于自谦之词,称呼自己的儿子,此处用于称呼别人,改为“爱子”。
【乙】处,主谓不搭配,“的辛劳付出广为流传”改为“辛劳付出的事迹广为流传”。
【丙】处,“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此处是说感动,望文生义,改为“深受感动”。
【丁】处,“有幸”,幸运,用于自己,此处说对方,改为“抽空”。
【戊】处,“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此处表示谢意,改为“万分感谢”。
16.(1)D
(2) 乙 故只得改期。丁修改:我会如约(准时)前来。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通读5个短句我们可以发现,本段文字讲述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的相关情况,依据“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可知,下文的第一个层次应该是早期的状态,即④为开头,排除AB;
依据“一味追求戏剧性和场景壮丽”应该是早期的状态,故①应该排在④后面;②“强调情感和逻辑真实”应该是后期发展的情况,不适合接在早期状态的句子后,故排除C。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分析全文有两处语言不得体:
一是乙处,“故决定改期”的“决定”不符合小虹的身份,一般“决定”都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用词,故修改为“只得”或“不得不”;
二是丁处,“我尽量安排时间前来”的“尽量安排时间”也是上对下的语用词汇,一般不适合学生对老师,故修改为“会如约(准时)”。
17.(1)A
(2)主动请缨 改为:递交申请(主动报名、提出请求)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根据前文“人类必然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否则他们就不再是人”可知,此后应围绕人类的个体与物种之间的关系去论述,故③④应放在前面;而根据关联词“既然都……就……”可知,排序顺序应为③④。
根据后文“这些普遍的价值追求”可知,其前应对应“价值追求”,而且①中“包括物质性的、社会性的、精神性的追求”是能够衍生出共通普遍价值追求的前提,故第四空应填②。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主动请缨”原指主动承担先锋任务,也就是指主动请求报国立功的机会。而语境中小宝是申请成为兴趣班的一员向老师学习,并非承担责任或任务,故此处语言表达不当。小宝此处应是提出申请请求老师同意他成为兴趣班一员,故应改为“递交申请(主动报名、提出请求)”。
18.(1)B
(2)乙处表达不得体,应把“见证人”改为“见证者”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语段内容分析可知,⑤是这段话的总括句,总括叙事对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作用,①接着⑤解释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所以①在⑤后面;根据下两空的分号可知,所填第二句和第三句内容是并列的并互相照应的,③与①照应解释情感在艺术表现上的保存,所以③在①后;根据题干中句子“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可知下边说“作品”与“叙事”的关系,②用“但”字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说明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所以文中第四个空是②;④是对②“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的具体解释,所以④在②后面。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乙处,“见证人”是指被司法人员邀请在现场观察并为此作证的人,此处只是说小区居民看到了消防队员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没有涉及到案件,所以“见证人”使用不当,应把“见证人”改为“见证者”,“见证者”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某个人看到了它的发生。
辽宁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这是一份辽宁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五句是整句,整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这是一份江苏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这是一份海南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选择题组,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