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 每小题 6 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一共包含15处突变,有6处发生在棘突蛋白上,传染性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应对德尔塔毒株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主要目的是诱发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B.可以用加入人体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新冠病毒,灭活或减毒后制备疫苗
C.接种者交流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前后的感觉只涉及人脑的语言高级功能
D.合成德尔塔毒株蛋白质衣壳的模板和原料来源于其宿主细胞
【答案】A
【解析】A、新冠疫苗接种后,经过一段时间反应后,抗体会消失,但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种一剂疫苗后,会诱发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多抗体,从而使机体再次维持较高的免疫力,A正确;
B、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直接培养,B错误;
C、接种者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前后,其感觉涉及人脑的语言、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C错误;
D、德尔塔毒株的蛋白质衣壳合成的模板来自病毒自身,原料来自宿主细胞,D错误。
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世人云:‘米过酒甜’此乃不解法候。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过酒甜是因为米中有糖类物质未被完全消耗
B.酿酒过程起泡现象是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会导致温度升高
D.“曲势尽”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过程pH值升高或酒液中酒精含量升高
【答案】D
【解析】A、酿造米酒的原料富含糖类,米过酒甜是因为米中有糖类物质未被完全消耗,A正确;
B、起泡是由于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酿酒过程主要是无氧呼吸产生,B正确;
C、由于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等有机物,会释放能量,且释放的能量绝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会导致酒液温度产生变化,C正确;
D、微生物无氧呼吸,会产生的CO2,导致瓮中液体pH值降低,“曲势尽”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过程pH值降低或酒液中酒精含量升高,D错误。
3.通过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孟德尔否定了前人的遗传因子融合的观点。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群深褐色牛和一群白色牛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全为深褐色
B.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全为浅褐色
C.深褐色牛相互杂交,子代全为深褐色:白色牛相互杂交,子代全为白色
D.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F1,F1中公牛和母牛杂交,F2按一定比例出现不同毛色
【答案】D
【解析】A、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全为深褐色,否定了融合遗传,但不能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A错误;
B、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全为浅褐色,性状为亲本的中间类型,支持融合遗传,B错误;
C、深褐色牛相互杂交,子代全为深褐色;白色牛相互杂交,子代全为白色,既不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也不否定融合遗传方式,C错误;
D、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F1,F1中公牛和母牛杂交,F2按一定比例出现不同毛色,说明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既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又否定融合遗传方式,D正确。
4.《氾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务粪泽”:通过灌溉和施肥,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早锄”:农田除草能降低农作物与杂草因生存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
C.“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D.“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利于根系吸收矿质离子,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D
【解析】《氾胜之书》为中国汉代农书,作者氾胜之。该书记载的作物栽培技术,根据古文分析,其意如下:农业生产的根本,在于赶上农时,使土壤强弱适中,讲究施肥、保墒,锄苗要早,收获要早。立春后,土地解冻,地气开始通达,是为土壤首次和解;夏至后,天气开始暑热,阴气兴起于下,土壤再一次和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的时间长短相等,天气和地气相和。在以上所说的时间耕地,耕一遍相当平时耕五遍,名为“膏泽”,这皆是“赶上农时”的功效。
A、由分析可知,“务粪泽”即施肥和灌溉,可以保持土壤的肥沃,促进植物吸收无机盐,有利于植物生长,A正确;
B、“早锄”即尽早锄草,其目是消灭杂草,防止杂草与农作物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B正确;
C、“春冻解,地气始通”其意为立春后,温度升高,土地解冻,土壤中气体开始流通,此时植物代谢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升高,C正确;
D、“以此时耕田”是说在上述时间耕地,中耕松土能使土壤含氧量升高,促进根系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元素,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错误。
5.生物学的研究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进步,造福人类社会。如表为几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药物名称 | 作用机理 |
红霉素 | 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 |
阿霉素 | 抑制DNA的解旋 |
奈韦拉平 | 逆转录酶活性抑制剂 |
阿糖胞苷 | 抑制DNA 聚合酶活性 |
A.红霉素可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受阻
B.阿霉素可通过抑制DNA复制和转录而治疗癌症
C.奈韦拉平处理后,HIV病毒的增殖受到抑制
D.阿糖胞苷处理后,会干扰RNA的合成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红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阿霉素能抑制DNA的解旋,进而抑制DNA复制过程;奈韦拉平是逆转录酶活性抑制剂,抑制逆转录过程;阿糖胞苷能抑制DNA 聚合酶活性,进而抑制DNA复制过程。
A、红霉素可和细菌细胞中核糖体结合,而核糖体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从而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受阻,A正确;
B、DNA复制和转录均需要解旋,阿霉素可通过抑制DNA解旋来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抗肿瘤,B正确;
C、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奈韦拉平可以通过抑制逆转录酶活性抑制HIV病毒增殖,C正确;
D、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而阿糖胞苷是抑制DNA聚合酶活性,只能抑制DNA合成,故阿糖胞苷处理后,不会干扰RNA的合成,D错误。
6.我国传统文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二十四节气》中“犁地深一寸,等于上粪”说明松土有利于根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对有机肥料的吸收
B.《齐民要术》中“谷田必须岁易”指的是不同年份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
C.《行路难三首》中“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体现的是生物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
D.《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的是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答案】A
【解析】A、松土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有机肥料必须分解成无机盐才能被根吸收,A错误;
B、轮作的目的一是避免土壤肥力下降,二是可以有效的减轻病虫害和草害,B正确;
C、这句诗词的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特性,播种的是粟,绝不会长出豆苗,体现的生物学哲理是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C正确;
D、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远芳”到“晴翠”体现的是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31.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下表为长春市西郊老李农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单位为 μmol·m-2 ·s-1 ,最大净光合速率单位为 μmol CO2 ·m-2 ·s-1 。灌浆期幼穗开始积累有机物,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期 | 光补偿点 | 光饱和点 | 最大净光合速率 | |||
甲 | 乙 | 甲 | 乙 | 甲 | 乙 | |
灌浆期 | 68 | 52 | 1853 | 1976 | 21.67 | 27.26 |
蜡熟期 | 75 | 72 | 1732 | 1365 | 19.17 | 12.63 |
(1)从表中的数据推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填“甲”或“乙”)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_________。
(2)据表分析,水稻从灌浆期到蜡熟期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__________,则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
【答案】 乙 在灌浆期,乙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甲大,单位时间内 可积累的有机物多 下降 分别取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等量的同种水稻 处于灌浆期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而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甲植物,故乙品种可积累的有机物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2)据表分析可知,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甲、乙品种的光补偿点增大,光饱和点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在下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本实验想验证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自变量为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因变量为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因此实验思路为分别取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等量的同种水稻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如果灌浆期叶绿素含量高于蜡熟期,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如果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等于于蜡熟期,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无关。
32.光敏色素是红光和远红光的光受体,光刺激可使光敏色素由Pfr型转化为Pr型,从而激活光反应基因,红光/远红光(R/FR)的值可影响光反应强度。研究人员以黄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红光/远红光的值(R/FR=7和0.7)对盐胁迫(80mmol•L-1NaCl)下的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的影响。实验中对各组的具体处理为①L7组(对照):0mmol•L-1NaCl,R/FR=7;②L0.7组:0mmol•L-1NaCl,R/FR=0.7;③H7组:80mmol•L-1NaCl,R/FR=7等,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光能并将其最终转化为_____的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
(2)实验中对H0.7组的处理为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的_____组能说明红光/远红光的值能够降低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
②_____。
【答案】(1)制造的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80mmol·L-1NaCl,R/FR=0.7
(3) H0.7 H0.7组的气孔导度明显大于H7组的,吸收的CO2多,净光合速率较大 光敏色素在感受到对H0.7组的刺激后,由Pfr型转化为Pr型,激活光反应基因的强度增大,更能促进光反应的进行,提高净光合速率
【解析】
(1)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光能并将其最终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光合作用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红光/远红光的值(R/FR=7和0.7)和盐胁迫(80mmol·L-1NaCl)的有无,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知实验中对H0.7组的处理为80mmol·L-1NaCl,R/FR=0.7;
(3)比较H7组和L7组、H0.7组和L0.7组,可知H组进行了盐胁迫,H7组和H0.7组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低于L7组和L0.7组的,说明盐胁迫对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产生了抑制作用。由实验结果可知,盐胁迫条件下,H0.7(或低R/FR)组比H7组的净光合速率大,H0.7组可说明红光/远红光的值能够降低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H0.7组的气孔导度明显大于H7组的,吸收的CO2多,净光合速率较大;光敏色素在感受到对H0.7组的刺激后,由Pfr型转化为Pr型,激活光反应基因的强度增大,更能促进光反应的进行,提高净光合速率。
3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均匀种植可以进行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另外,玉米的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其性状在幼苗期便能识别。请回答:
(1)将有茸毛玉米同株异花授粉,理论上子代成熟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2)若将宽叶有茸毛玉米和窄叶有茸毛玉米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成熟的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
③若F1个体同株异花授粉产生F2,则理论上F2成熟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
(3)现有两种有茸毛非高产的玉米品种,如果希望次年得到高产、抗病玉米用于生产,则在当年应如何进行培育,获得的种子次年播种后怎样留苗可达到目的?请你用遗传图解加简要说明的形式,写出培育与选苗过程。(只要求写出基本设计思路)
【答案】(1)有茸毛:无茸毛=2:1
(2) AADd和aaDd 1/3 6
(3)
【解析】(1)有茸毛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因此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Dd,有茸毛玉米(Dd)同株异花授粉,理论上子代成熟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茸毛Dd∶无茸毛dd=2∶1,(DD)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2)①若将宽叶有茸毛(A_Dd)玉米和窄叶有茸毛玉米(aaDd)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即为宽叶有茸毛和宽叶无茸毛,则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AADd和aaDd。
②F1成熟的群体中的基因型为AaDd、Aadd,二者的比例为2∶1,则D的基因频率是1/3。
③若F1个体同株异花授粉相当于自交,产生F2,则理论上F2成熟植株的基因型有2×3=6种(以基因型为AaDd个体分析即可)。
(3)现有两种有茸毛非高产的玉米品种,根据题意可知,有茸毛非高产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和aaDd,由于高产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希望次年得到高产、抗病玉米用于生产,则需要让这两种非高产有茸毛玉米杂交即可,则二者杂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高产有茸毛(AaDd)和高产无茸毛(Aadd),而高产有茸毛的是需要的类型,因此只要在来年将F1种子种植后选择宽叶有茸毛幼苗进行生产即可。相关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34.2021年10月,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
(1)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是数十亿年共同进化的结果。
(2)为了摸清国宝大熊猫的家底,迄今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野生大熊猫调查。在第四次调查中引入了DNA识别法,该调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结果表明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专家认为单从数量的多寡不足以判断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大熊猫种群的生存现状,还应考虑_______等影响种群出生率的种群数量特征。
(3)调查结果显示,在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使得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小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研究发现,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请结合以上信息分析,栖息地破碎后,种群更容易灭绝的原因_______。
(4)结合题干分析,保护大熊猫种群的措施有哪些?(答出1点即可)_______。
【答案】(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 DNA特异性/DNA分子特异性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3)栖息地破碎化导致每块栖息地面积变小,被捕食高风险区占比变大,种群被天敌捕食的压力变大
(4)建立生态走廊,将大熊猫各分布区连接起来(建立国家公园,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建立珍稀野生动物精子库,提高大熊猫的出生率;积极开展野外病饿大熊猫抢救工作等)
【解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DNA识别法是通过提取新鲜大熊猫粪便外大肠黏膜细胞的DNA,依据DNA特异性原理来鉴定身份的。年龄结构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故专家认为单从数量的多寡,不足以判断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大熊猫种群的生存现状,还应考虑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等影响种群出生率的种群数量特征。
(3)栖息地破碎化导致每块栖息地面积变小,而捕食者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捕食,因此被捕食高风险区占比变大,相对安全区占比变小,种群被天敌捕食的压力变大,更加容易被天敌捕食。
(4)保护大熊猫种群的措施有许多,如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生态走廊,将孤立生物大熊猫小种群连接起来;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建立珍稀野生动物精子库,提高大熊猫的出生率;积极开展野外病饿大熊猫抢救工作等。
35.随着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相继开放,越来越多的有生育意愿的人士尝试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后代。试管婴儿技术是20世纪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杰作,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下图为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受精等步骤。图示过程中,常使用________激素来促排卵。试管婴儿除了体外受精,还涉及到的胚胎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有一对夫妻,丈夫正常,妻子(杂合子)患有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在自然生育条件下,生出患病孩子概率是_____。现在,这对夫妻欲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一名健康孩子,可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对胚胎进行_____,筛选出健康胚胎。检测过程中,需要利用PCR技术扩增取自胚胎细胞的DNA,PCR技术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胚胎在植入母体前可以进行染色体检查,请分析该项操作对人口优生的益处是___;对性别比例的潜在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卵母细胞的采集 精子的获取 促性腺 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2) 50% 遗传学诊断/基因检测 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引物)
(3) 规避染色体病 可能用于选择胎儿性别(或“导致性别比例失调”)
【解析】
(1)体外受精技术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和受精等步骤。图示过程中,常使用促性腺激素来进行超数排卵。试管婴儿除了体外受精,还涉及到的胚胎工程技术为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2)母亲的基因型为Aa,父亲是正常人,基因型为aa,故在自然生育条件下,该夫妇的孩子的患病概率是50%,这对夫妻欲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一名健康孩子,可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筛选出健康胚胎。PCR技术的前提是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引物)。
(3)胚胎在植入母体前可以进行染色体检查,可规避染色体病;但是也可能用于选择胎儿性别,导致性别比例失调。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全解全析),共8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全解全析),共9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全解全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