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优质课课件ppt
展开1.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一、明·积重难返——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第11位皇帝)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顾宪成等人的“东林党”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天启年间的党争进入到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时期。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政治腐败对社会有何影响?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豫变纪略》
①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盘剥百姓。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兼并土地,侵占民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二、大顺·昙花一现——李自成起义
姓名:李自成籍贯:陕北米脂人生卒:1606年—1645年主要社会经历童年:给地主放牛长大后:当兵原职业:驿站马卒性格爱好:英勇善战,不好酒色,与其下同甘苦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三饷:辽饷、练饷、剿饷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土地兼并严重,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无法忍受,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最大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
你认为“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会给李自成带来什么好处?
均田: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免赋:减免沉重赋税,甚至不纳粮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说一说:百姓为什么会欢迎闯王的到来?
1、提出“均田免赋”口号2、军纪严明3、发放钱粮
3.起义军前后对比:
农民阶级有其自身局限之处,尽管明朝政府是被李自成直接推翻,但导致明朝灭亡绝不是农民起义单一之力….
提出口号: “均田免赋”平均土地,减免沉重赋税
严明军纪,不妄杀一人,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追赃助饷,官绅人人自危
李自成一心关注登基大典
目标明确规模大百姓欢迎
明确将土地作为斗争目标农民起义发展到新的水平
三、清·八旗龙兴——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25年,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太极的一生就是四面开拓的一生,用“鹰扬天下”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谋略包括精心谋划,继承汗位;一后四妃,笼络蒙古;松锦用兵,精于谋略;设反间计,除袁崇焕等,皇太极心计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阎崇年
顺治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3年,顺治皇帝福临登基,多尔衮辅政。
1644年,正值大明、大顺、大清政权交替。1644年李自成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随后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清朝最终取得天下。
吴三桂(1612年-1678年)
吴三桂,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王炎平:《明清易代与<圆圆曲>》
皇帝大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断;朝中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宦官把持朝政,爪牙眼线无处不在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起义原因: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天灾不断
1644年初,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4月,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1645年,李自成牺牲,起义失败
1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腐败 ②旱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D.“均田免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堂教学ppt课件</a>,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朝的衰亡,加派赋税民怨载道,起义的原因,起义经过,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义的失败,政治腐败,明朝灭亡的原因,清朝的建立与发展,八旗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7课明朝的灭亡,起义经过,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7课 明朝的灭亡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7课 明朝的灭亡优质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7课明朝的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